更低廉的获客成本和更流畅的变现场景成为各行业从业者发力小程序的关键所在。
甚至有投资人表示:“电商领域目前只看小程序电商。”对投资机构来说,小程序也许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最佳可能。当然,对于初创企业来讲,投资小程序有了低成本试错的机会。
虽然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已经敏锐的洞察到小程序的机会,但要想活下去,还是要更快的探索到变现模式、找到商业逻辑。
而对于小程序运营者的痛点或者说问题也很明显:
1.目前头部小程序很多是腾讯自己开发或投资的项目,小程序会不会存在较强的“马太效应”,从业者如何清晰定位;
3.如何唤醒用户,提高用户留存率;
让我们重现“大咖私房话”的现场,跟着万旭成一起学习吧。Enjoy~
在第一个模块跟大家普及一下互联网的商业初始方法论。
互联网创业永远要追求一手信息,但互联网公司其实对信息的获得是有损耗的。
过去二十年全球网络连接密度逐步增加,商业的智能化进程凸显。1999年到2010年间是互联网比较低智商的发展周期,核心解决的是低维的场景服务和简单的信息传达,之后不断迭代产生新的移动能力,这种移动“传感器”,包括我们的数据化能力,使网络连接变得更高阶。
所以今天整个互联网的创新场景和数据化产品越来越多,过去20年中国的互联网处在高速的连接和发展中。具像化来看,衡量一家商业平台价值的几个核心指标,即价值=流量*用户时长*商业转换效率,最后的关系链包含口碑、传播等。
1999年到2011年是PC互联网第一个周期,互联网价值凸显的是流量,流量即价值。因为以前是没有时长概念的,所以过去整个战略市场天花板相对较低。
过去十几年很多平台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有抓住流量的根本矛盾,互联网的主要矛盾是流量保值,就是你有没有足够的流量去提供给平台服务。
PC互联网时代流量很便宜,通过捆绑安装等形式很容易就达到百万用户,后来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逻辑改变了,下载一个APP的成本由五毛涨到十几块钱。
所以我们要辩证看待当下是互联网上半场还是下半场,找到核心用户群。
为什么小程序出现了?
小程序今天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小程序很类似苹果生态,苹果商店从2008年上线,到2017年的增长曲线从缓慢到快速增长,对任何新生态、新技术来讲,第一年都是很早期的,今天的小程序仍然处在“原点”阶段,未来空间相信会很大。
透过数据,已经有超过50万+的小程序上线,而苹果商店五年才实现这一目标,所以我认为小程序带来的商业空间远大于苹果为代表的IOS系统带来的空间。小程序的商业化变现路径,更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其空间拓展性变大,但机会有限,做服务消费、品牌商业化的空间将无限大。
“群电商”总规模超过3600亿
第三大板块“代购微商”有3000亿规模,并且在不断增长
所以小程序电商领域已经被点燃,并且去年年中时已经开始饱和,未来如何打造小程序电商品牌将会变得更加重要。
这是两种机会,服务深用户对客服体验等方面要求较高,服务浅用户类似拼多多,需要有较强的下沉用户覆盖能力,服务不同人群的门坎也是不一样的。
云集实际上是一个传统百货业态,夫妻店业态。以前依赖于低效率的流通环节,每个商品到用户端是很贵的,云集把商品价格压缩了之后卖给用户,打的是社区店概念,用户聚焦于三四线妈妈群体,解决“高价低品,低效流通批发”的矛盾,把社区店线上化、人格化。
小电铺做的是“大型购物超市”业态,属于综合商业体,一个云集的节点服务一百人,小电铺一个节点可以覆盖一万人,节点覆盖人群大小决定运营手段、品牌打造不同,并且业态是和用户群绑定在一起的,是对商品流通和价值创造的思考。
做电商免不了三个要素,流量、复购、转换率,目前这三个维度都有很大的提升。
小程序电商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小程序电商的本质是触达而不是入口。
小程序电商是认知升级而不是消费升级
我们以前总是在谈消费升级,实际上认知升级是比较靠谱的事情,因为消费升级面对的是“小众”,而非“大众”,今天8.5亿人是没有过电商消费行为的,但是未来他会愿意借助电商小程序,他会愿意接受全部的商品线上化,认知差距也会逐渐的在缩小、下沉化。
小电铺是怎么做这个事情的?
我们把自媒体分拆一下,自媒体解决两件事情,兼具媒体的能力,也有内容的属性。小程序的出现恰好赋能媒体的渠道属性,自媒体对用户做消费认知和生活方式的教育、传播,小电铺提供整套技术,包括供应链服务体系,从而形成对消费品牌的交易闭环,形成“消费认知教育+新生活方式”的核心业务模型。
我们在过程中协助小程序创新,帮助自媒体和小程序打造个性化产品,对提升转化率很有帮助,高达16%,而传统电商转换率才5%-10%左右,所以我们看到社交电商、媒体电商的转化率是很高的。
小电铺过去一年在做什么?
并且社交媒体圈适合品牌传播,品牌需要媒体背书,以前我们要买媒体流量,还要买电商流量,今天媒体帮你创造利润,卖商品是不收费的,这样大幅降低了品牌成本,实现多品效结合。
第二,由于小电铺的流量分布比较均匀,我们未来可能会实现C2B的模式,前端收集不同的媒体需求,预设给用户,后端反馈到商品、品牌、工厂和制造商品去帮助去库存,同时我觉得这里面还有大量的机会帮助品牌、媒体产生连接机会,比如联名款,去打造一些更加有亲密性的品牌商品,让每一个自媒体都会开一家小电铺。
Q&A
Q1:如何看待和微店的关系?虚拟产品怎样做可以更好的接入小程序?
对于虚拟产品我们是很慎重在做的,因为实物市场足够大,有待开发,做虚拟产品尽量是找毛利比较高的商品,能够帮助实现对实物的补贴,比如卖瑜珈课程,一般会赠送瑜珈垫,但成本是计算在一起的。包括电影这些可以拉升整个平台活跃度的产品、游戏产品,小电铺目前在找高频产品带动低频产品的消费,为了让用户更高频的使用、触达消费场景。
万旭成:小电铺已入驻5000+自媒体,不可能每一个都个性化,通过数据化和自动化方式,按照人群不同把这些自媒体分成很多组,每一个组对应相应的业态,匹配相应的商品库。前端开店,后端招商让品牌入驻,之后买手会做大量的筛选过滤掉一部分SKU,然后组成不同的业态给到前端去用。
Q3:几千个公众号的售后和获客怎么解决?
万旭成:目前小电铺在全国有第三方的售后中心,客户中心,所以我们现在逻辑非常简单,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后台,去赋能给每一个小平台,然后再把中后台开放给所有的行业参与者一起来建设,我们自己做自营的中后台,再赋能给大家。所以我们分两个阶段走,现在所有的品类售后服务都是我们在做。
Q4:做游戏和电商是基于什么样的思考呢?
万旭成:最简单的想法就是游戏频次高于电商,用高频次的产品来带动低频次的商品消费,这是一个划算的生意,如果这个逻辑是正确的,电商商品就变成游戏里面的道具,我们也想尝试一下跳一跳,每天跳第100个人可以抢红包,或者抢一个商品小样,跳到500个格子的时候可以抢一个折扣券,简单来讲就是挖流量,扩市场,同时可以帮助我们拉新用户。
Q5:汽车行业里实际的流量有三个入口,垂直媒体、实体店和朋友介绍,如何应用小程序赋能汽车行业?
万旭成:对于小电铺来讲下沉用户是加快形成国产品牌的核心用户群。最近发现一个现象,3-7线城市的人不使用信用卡,还是初级消费阶段,有人做了一个小程序,专门帮3-7线城市用户开信用卡,一个月开十几万张,按提成结算,基本都是朋友拉新开户的,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现在很多消费产品依然要靠社交背书。
Q6:去中心化入口太分散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万旭成:其实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一个已经用过小程序的人来讲,用完之后就有痕迹了,可以找到它的入口,就变成中心化了,用之前是去中心化的,当需要它和用之后就变成中心化了,因为入口是固定的,可以下拉,也可以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