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18大促前夕,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官宣“取消预售”。
618新变化:电商巨头取消预售
快手是今年第一家宣布取消预售的电商平台。4月27日,快手电商开启618招商,称5月20日起正式“现货开卖”。
5月6日,淘天集团公布,今年天猫618取消官方预售环节。相比往年,今年618变得更简单,5月20日晚8点将直接第一波开卖。
5月13日,消费者郑女士告诉红星资本局,取消预售后,自己就不用再计算预售和现货买谁更划算,更简单快捷。消费者何女士表示,取消预售缩短了购物流程和时长,对自己来说省事了不少。
超长预售曾引消费者吐槽
电商大促预售由来已久。
据国内知名电商智库网经社,早在2011年,京东引入了双11预售的概念,提前数天开始接受订单并预留库存,以保证在双11当天有足够的货品供应。2014年12月,天猫发布的《天猫预售业务管理规范》对预售模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2022年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司发文提到,商家通过预售形式可以提前锁定用户,提前固定市场份额,明确销售库存避免风险。消费者通过预售提前下单也可享受定金翻倍、定金抵现、尾款立减、件数阶梯等优惠活动。
电商平台商家安女士(化名)告诉红星资本局,商家采取预售,大多是为了避免库存积压风险,预售可以给商家一个销量预期,计算一个大概的销量,首批次上现货,再根据后续情况来补单。
当年4月底,中消协也点名超长预售。根据中消协“新”消费领域投诉情况专题报告,有些网络经营者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减免自身义务和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如一些网络商家对预售商品设置超长预售期,同时设置预售商品不退换、预付金不退等不公平格式条款。
专家:取消预售利大于弊
电商大促取消预售有何影响?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表示,随着大促规模的加大,参与预售的商家和消费群体不断扩大,问题也开始出现:例如预售的商品不能按期发货、补差价出现涨价情况、售后服务与常规销售商品不一致等,甚至出现金融风险,如商家收到预售定金后“跑路”,钱款无法追回。消费体验变差、风险上升,使得平台口碑和平台其他正常售卖商品的商家均受影响,所以京东和淘天才会不约而同取消预售制。
庄帅还提到,目前来看,平台取消预售制利大于弊。对于消费者来说,只要能够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到合适的商品,还能更快收到货,取消预售制也没有不利影响。只是对于商家来说,需要提前备货,取消预售制提高了资金压力和备货成本,还需要承担销售预测不够准确带来的库存风险。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分析,取消预售制后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商家库存压力增加,过往电商通过预售可以提前锁定销量,同时,通过预售数据可以更好地引导企业生产,避免存货积压。对于商家而言,可以提前回笼资金。
“从长远来看,(取消预售制)肯定是有利的,因为平台可能会通过优化购物流程、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等方式来提升用户体验,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莫岱青称。
(原标题:电商巨头相继取消“618”大促预售,超长预售曾引消费者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