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弹发展史

反舰导弹是指从舰艇、岸上或飞机上发射,攻击水面舰船的导弹。常采用半穿甲爆破型战斗部,固体火箭发动机为动力装置,采用自主式制导、自控飞行,当导弹进入目标区,导引头自动搜索、捕捉和攻击目标。反舰导弹多次用于现代战争,在现代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反舰导弹发展到近代,已经可以从多种型态的载具上使用,包括从各类飞行器上发射的空射型,由地面发射的陆射型,由水面舰艇使用的舰射型以及自潜艇发射的潜射型。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至今,我国以引进前苏联544型反舰导弹(即“冥河”式反舰导弹)为基础,结合自主技术创新,共发展了“上游”,“海鹰”以及“鹰击”三个系列数十种各式反舰导弹,按照最初的编号规则,这三个名称分别用来称呼舰载反舰导弹,岸基反舰导弹和空射反舰导弹三个类别,但随着反舰导弹的一弹多型化,上述规则逐渐变得混乱,比如本来作为岸舰型发展的海鹰系列反舰导弹,最终取代上游系列而成为一个时期内我国反舰导弹的主力型号,而出现更晚的鹰击系列,则因为其采用技术更新,通用化更强,最终取代了上游和海鹰两个系列的反舰导弹,使得后期我国反舰导弹序列中“鹰击”系列一枝独秀,最终几乎成为中国反舰导弹的“名片”。

总体来讲,中国的反舰导弹的发展可分为四代,第一代为“上游”系列反舰导弹和鹰击-6反舰导弹,第二代是鹰击-81和鹰击-82系列反舰导弹,第三代是鹰击-62、鹰击-83、鹰击-91和鹰击-9系列反舰导弹,第四代是鹰击-12和鹰击-18反舰导弹。目前解放军现役的反舰导弹主要集中在第三代和第四代。

第一代:鹰击-6空舰导弹

鹰击-6(C-601)空舰导弹是由海鹰-2派生而来的。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海、空军先后提出为轰-5、轰-6轰炸机装备导弹武器以增强突防能力的设想。但随后几年由于政治动荡,研制工作被迫停滞。直到1977年4月,三机部、四机部、五机部、八机总局和海军联合审定了空舰导弹系统方案,确定将轰-6甲改为空舰导弹载机,将导弹正式命名为鹰击6号舰空导弹,同时在轰-6甲型基础上改装轰-6丁载机,方案是在轰-6机翼下挂载两枚鹰击-6导弹。1982年6月19日,鹰击-6号试射成功,随即宣告正式服役,并迅速批量装备部队。1983年7月,方案进行了改动,为鹰击-6加装了惯导装置,进一步提高了火控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

鹰击-6号上技术进步最大的当属其导航/末制导系统,其末制导雷达采用了新型的单脉冲体制末制导雷达,而不是上游1号和海鹰导弹初期的圆锥扫描雷达。鹰击-6号的成功研制,使得我军的打击半径向外延伸了百余公里,而更重要的是,由于鹰击-6的长射程,我国空军的轰-6丁型轰炸机可以在敌方水面舰艇防空圈以外投射鹰击-6型导弹,从而保证了载机的基本安全,由此可见,这一系统的服役,使得我国空军从此具备了行之有效的对海打击能力。

第二代:鹰击-81和鹰击-82系列反舰导弹

鹰击-8系列导弹是中国第一种摆脱前苏联“冥河”导弹设计思路,独立设计的亚音速反舰导弹。1977年9月,中央军委正式批准了新型小型反舰导弹的研制方案,命名为“鹰击-8号”,寓意赶上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1978年,首枚鹰击-8试制成功,次年首发飞行试验成功。1984年国庆阅兵式上,鹰击-8基本型横空出世,对中国反舰导弹的认识还局限于“上游””海鹰”的外国武官看到鹰击-8之后不禁惊呼为“中国飞鱼”。此时鹰击-8的研制工作还在进行,1985年9月,改装后的24型导弹艇发射6枚鹰击-8,全部命中,标志着鹰击-8号研制成功,可以装备部队。鹰击-8基本型的射程为40km,和“飞鱼”基本型MM38接近,弹翼同样是不可折叠的,仅装备在033G导弹试验潜艇和053H2型导弹护卫舰上。

后续随着应用领域的不同,又先后改进研制出鹰击-81、鹰击-82等一导弹,其外贸型号均为C801,该系列主要型号及其特点如下:

(一)鹰击-8(舰对舰型)

鹰击-8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高音速、超低空掠海飞行的多用途反舰导弹,于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1979年,该导弹首发飞行试验成功。它可以多联装载在各种类型的驱逐舰、护卫舰、常规潜艇、快艇上,也能装在轰炸机、强击机上从空中发射。主要用于攻击护卫舰、驱逐舰等中型以上水面舰艇,一枚命中即可重创或摧毁目标,也能打击快艇一类的小型水面舰艇。

(二)鹰击-81(空舰型)

鹰击-81与歼轰-7战斗轰炸机配套,由弹体、固体火箭主发动机、末制导雷达、战斗部等组成。战斗部重165公斤,平飞高度20-30米,平飞速度0.9马赫。与鹰击-8相比,去掉了助推器,采用正常式气动外形布局,4片前缘后掠的切梢三角形大弹翼位于弹体中部,4片前缘后掠的切梢三角形控制舵面位于弹体尾部,弹翼和舵面呈X形配置,位于同一平面,弹体下部装有流线型腹鳍。导弹不带助推器,导弹发射后,主发动机点火工作,导弹迅速降低高度后转入掠海平飞,直至攻击目标。

(三)鹰击-82(潜舰型)

该型与039型常规柴电潜艇配套,同采用正常式气动外形布局,整体构造与鹰击-81类似。飞行速度0.9马赫。与基本型鹰击-8相比,增加了潜航运载器,并采用了与UGM-84相同的干式出水发射技术。

(四)鹰击-8A(增强型)

鹰击-8A是鹰击-8的增强型,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弹翼可折叠,助推器尾翼可折叠,在体积重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射程增加至70公里,是鹰击-8系列中第一种大量装备的舰对舰型号,与鹰击-8相比鹰击-8A的导弹发射箱也明显发生了变化,去掉了加强筋,外形看较老式发射箱简洁。鹰击-8A装备了大量中国水面舰艇,包括旅沪级驱逐舰(052型);旅大级改进型驱逐舰(051G型);江卫I级护卫舰(053H2G型);江湖III级护卫舰(053H2型)的536、537舰;红箭级导弹艇(037II型);红星级护卫艇(037IG型)等等。

第三代:鹰击-62、鹰击-83、鹰击-91和鹰击-9系列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导弹射程不断增长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又陆续研制出了鹰击-62、鹰击-83、鹰击-91和鹰击-9等更先进的反舰导弹。大型水面舰艇和潜艇装备的鹰击-83导弹射程达到200千米左右,鹰击-62导弹射程达到450至550千米,其改进型射程达到空前的600至650千米。

(一)鹰击-62

九十年代末,我军开始了由本土防御型军队向攻防兼备型军队的全面转型,新的战术思想急切呼唤着一款300-400公里以上射程的远程反舰导弹的到来。

鹰击62反舰导弹属于高亚音速范畴,其飞行速度约为0.6-0.8马赫,最小射程达到40-60公里。鹰击-62采用了惯性导航系统,并通过GPS系统进行修正,在飞行末段,使用主动雷达导引头正常巡航高度为30米,末段巡航高度降低到7-10米。由于它采用了涡喷发动机,最大射程可达到280千米,战斗部重量为300千克。鹰击62独特的气动布局使得其可以在3-5米的浪尖高度维持数百公里的长距离稳定飞行,改进的数字化弹载飞控系统使得其可以在整个攻击弹道中进行多次机动飞行,进而极大的增加了突防成功的概率。

2004年鹰击-62于兰州级驱逐舰上装备,2006年珠海航展正式公开展示,现外销巴基斯坦和缅甸,具有射程远、命中精度高、突防能力强、毁伤威力大、使用灵活、生存能力强等特点。可装载于机动车辆或水面舰船,具有初段越障和航路规划功能,用于打击敌大、中型水面舰艇及编队。C-602是其出口型号。

(二)鹰击-83

鹰击-83导弹具有很强的实战威力,舰载型最大射程为150公里,机载型的射程达到250公里。导弹采用了高亚音速巡航、超音速末段俯冲攻击的作战模式,助推器先将导弹加速到高亚音速后由涡喷发动机点火推进,此时助推器脱离弹体。当末段攻击程序启动后,二级火箭发动机点火,涡喷发动机脱离,导弹进入俯冲飞行状态,此时的导弹将在离目标20-30公里处达到1.3-1.5马赫的低超音速。

作为引进俄制“红宝石”和鹰击-12A服役前的过渡品种,鹰击83的意义在于短期内可有效提升海军反舰导弹的突防能力。尤其是其潜射型将对在台湾海峡游荡的美航母舰队构成相当的威胁。歼轰-7和轰-6可在翼下携带4枚鹰击-83,另在驱逐舰上051B、052、052B、051C和护卫舰上054、054A、部分053H3导弹护卫舰及导弹艇022都可以发射鹰击-83。

(三)鹰击-91

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从俄罗斯手中购买了数量不详的KH-31P反辐射导弹,该型导弹是苏联研制的第四代反辐射导弹(国际上应为第三代),也是苏联防空压制理论的“最后杰作”。2007年,我国结合自身在微电子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改进KH-31P导弹,研制成功鹰击91反辐射导弹,同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反舰型鹰击91。

鹰击-91被外界称为专为宙斯盾系统“量身定制”的克星,其分为反辐射和反舰两个型号,头部结构随导弹型号不同而异。反辐射型头部装有被动雷达导引头和杀伤爆破战斗部,反舰型头部装有主动雷达导引头和半穿甲战斗部。综合各方信息推测,鹰击-91长4.7米,弹径360毫米,弹重0.6吨,战斗部重90公斤,最大射程50公里,最小射程5公里。鹰击-91反辐射导弹在飞行速度和杀伤力方面优于美国现役的百舌鸟、哈姆等高速反辐射导弹,能有效地攻击诸如美国提康德罗加级、伯克级大型水面舰艇使用的AN/SPY-1宙斯盾相控阵制导雷达。

在2010年珠海航展上,鹰击91导弹模型作为歼10机载武器与歼10一同亮相,成为航展上的一大亮点。从展出的鹰击91导弹模型来看,该导弹延续了KH-31P的气动布局,导弹尺寸也与KH-31P基本相同,长在4.7-5.2米之间,弹径约为360毫米,弹重600千克,最大射程超过110千米。

2012年8月,“辽宁”号航空母舰甲板上出现了鹰击91和鹰击83K反舰导弹的模型,导弹模型的出现意味着歼15可以使用上述两种导弹攻击敌水面舰艇,若同时使用鹰击91和鹰击83K反舰导弹,两种导弹亚超结合、主动/被动结合,提高打击水面舰艇的效果,即使装备“宙斯盾”防空系统的战舰也将面临严峻考验。

(四)鹰击-9

鹰击-9型为轻型反舰导弹,与C-701/天龙10等出口型号类似,是一种轻型的直升机发射的空舰导弹。鹰击-9是解放军的自用型号,类似于俄罗斯的KH-25,美国空军的AGM-65小牛和美军海军的AGM-119企鹅空舰导弹,主要用于舰载直升机挂载,执行近距离反舰任务,打击导弹快艇等小型水面目标。

鹰击-9导弹的载机为国产直-9D反舰型直升机,在机身两侧的挂架下面可挂载2-4枚。目前中国已将鹰击-9导弹系统出口到巴基斯坦等国。导弹使用雷达自控及电视捕控指令制导方式,弹长2.5米,翼展0.58米,弹重100千克,射程30公里,是打击海上小目标的利器。

第四代:鹰击-12与鹰击-18

第四代反舰导弹中,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具备高速度、高机动能力和大射程特点,将作为我国空基反舰导弹的核心力量,搭配某型远程空射反舰巡航导弹,成为新一代中国反舰先锋。鹰击-18主要代替鹰击-83系列,采用“亚超结合”方式,具有极强的突防能力和射程优势,将成为我国海基反舰导弹和岸基反舰导弹的核心力量。

(一)鹰击-12

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是中国发展的第四代反舰导弹,其研制参照俄罗斯的3M80E(北约代号SS-N-22“日炙”)超音速反舰导弹。鹰击-12反舰导弹采用了中国最先进的四进气口一体式冲压喷气,分别均匀对称布置在弹体周边;弹翼采用可折叠式X布局,弹头采用略尖的抛物线气动外形。

鹰击-12采用GPS+“北斗”联合卫星制导+末端宽频主动雷达系统,具有极高的命中精度。这种导弹发射后先爬升到一定高度的高空,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己方预警雷达的第一次目标参数确认,制导系统将参数发送给飞行控制系统后,导弹开始下降飞行高度进入低空巡航状态静默飞行,速度为1.5马赫,高度12-15米。鹰击-12反舰导弹重量在2-2.5吨之间,末端突防速度可达4.0马赫,射程大约在150-250公里。鹰击-12如果集中进行“饱和攻击”,破坏力将更加惊人。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研制出鹰击-12,并将一小批投入军队服役,此后再无消息。对于鹰击-12载机的选择,鹰击-12可用于海军陆基飞豹JH-7轰炸机,也可装备在舰艇上或地面移动发射器上。最早亮相的是“飞豹”歼击轰炸机。“飞豹”载弹能力强、航程远、其充足的机体空间和较大的外挂能力非常适合改装为重型导弹载机。海空军已经大量装备的苏-30MKK、歼-16、轰-6G/K等机型,也是鹰击-12的理想载机;在作战半径上,这三者要比“飞豹”更大一些,能在更大的范围内遂行反航母和反舰作战任务。

(二)鹰击-18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考虑发展亚、超音速结合的反舰导弹,并且对它的总体设计、控制系统、制导系统进行了先期的探索和研究。进入新世纪,随着636-M型潜艇的引进,我国获得的3M-54E亚、超音速反舰导弹,鹰击-18便是以此为原型研制的“亚超结合”反舰导弹。

鹰击18导弹的弹长超过8米,弹重超过2吨,是不折不扣的重型反舰导弹,其杀伤力巨大,尽管战斗部重量只有160公斤,但因为其3倍音速的动能,一枚导弹就可重创排水量5000吨以上的驱逐舰。鹰击-18采用亚音速-超音速结合的弹道,巡航段使用涡喷发动机,飞行速度为0.8马赫。在距离目标40公里时,抛掉巡航段的弹体,启动固体火箭发动机,以3马赫的超音速进行末端突防。具有很高突防概率和命中率。

美军发布的中国军力白皮书描述鹰击-18导弹最大射程为290海里(约530多公里)。据航天科工三院透露,鹰击-18弹道飞行至水天线附近时,子母导弹分离,两者的速度和雷达反射面积截然不同,这样会给对防御方雷达的截获、跟踪、锁定和火控系统解算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鹰击-18还能够通过实施重力加速度为10G的蛇形转弯和垂直机动,进行大空域复杂弹道突防。

鹰击18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飞行控制和引导技术。该弹是我军新一代通用反舰导弹,导弹为一弹多型,有舰射、潜射和岸基三种型号,同时还发展了潜射和舰射的远程对陆巡航导弹型号。系列化发展的鹰击-18导弹,有助于我国海军统一反舰武器型号,简化后勤标准。目前已装备052D型驱逐舰、09Ⅲ(A/B)攻击核潜艇和055型大型导弹驱逐舰。

中国潜射弹道导弹——巨浪系列

潜射弹道导弹是指由某类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是核三位一体的最关键一极。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新生的中国面临着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毛主席为此发出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号召,但核潜艇上需要携带装有核弹头的战略导弹,才能构成一个国家的二次核打击能力。

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七机部于1965年8月组建了第四设计部(简称四部),开始固体战略导弹总体设计的准备工作。中国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展从此拉开了序幕。到现在研制工作已经过半个世纪的时光,经历了重重磨难,中国的导弹核潜艇作战体系已经具备了可靠的水下二次反击能力,承担起战略值班的重任。当前,中国已研制出巨浪一号与巨浪二号两代潜射弹道导弹。

“巨浪一号”潜射弹道导弹

1967年3月,国防科委正式下达了中程潜地固体导弹的研制任务。导弹最初命名“巨龙一号”,后正式命名为巨浪一号导弹。1967年10月海军最终确定了导弹核潜艇和潜射导弹的总体方案和战术指标。潜射导弹技术上最关键的难点还是导弹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和水下发射技术。而从零星信息得到美国研制“北极星”潜射固体弹道导弹的消息,也为中国研制巨浪一号导弹指明了方向。

1982年10月7日,首枚巨浪一号导弹的发射正常,但点火后不久导弹失控反转在空中自毁,经过仔细检查,10月12日第二枚导弹的发射试验获得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水下发射弹道导弹技术的国家,是中国水下战略核力量即将建立的标志。1982年的试验成功后,导弹核潜艇开始进行最后的“艇弹合一”发射试验。但1985年巨浪一号的遥测弹连续发射失败,研制工作一度陷入瓶颈,经过3年的卧薪尝胆,1988年9月15日和9月27日,巨浪一号导弹两次水下发射试验都获得圆满成功,完成了中国第一种潜射弹道导弹的定型试验。

经过反复论证后,我国将巨浪一号定位为潜地固体弹道导弹,这是我国首枚固体战略弹道导弹,且最初研究定位为“一弹两用”,既是核潜艇导弹,在陆地上又可作陆基机动导弹。巨浪一号是我国第一型固体战略弹道导弹、第一型潜射导弹,射程将近三千米,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潜艇水下发射核导弹能力的国家,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

“巨浪二号”潜射弹道导弹

在巨浪一号研制开始不久后,由于美苏等强国在研制装备第一代潜射弹导弹之后,很快就研制装备了射程更远的第二代潜射弹道导弹,中国的水下核力量也要求具备一样的威慑能力,因此对潜射弹道导弹的射程要求更高,下一代潜射导弹的研制也正式提上日程。1976年,中央军委就批准了巨浪二号潜射导弹的研制任务。

1982年,二院四部开始进行新一代潜射导弹的总体方案分析,中国同时还开展了陆基机动型固体远程弹道导弹的总体方案论证。巨浪二号的预研工作于1986年启动,基于陆海兼顾的设计原则,巨浪二号和东风-31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而陆基的东风-31号导弹研制难度较低,中国核力量对它的需求也更迫切,研制的优先级也更高一些。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1999年8月2日,东风-31号导弹才首次发射成功。同年巨浪二号潜射远程固体弹道导弹才正式立项研制。2003年8月,巨浪二号导弹首飞试验成功。虽然第一阶段的基础飞行试验相对顺利,但后期飞行试验却由于水下发射技术问题屡遭波折,水下发射技术成了巨浪二号研制的主要障碍之一。2010年12月27日,200号艇巨浪二号导弹水下发射试验获得成功,随后的2011-2013年间,巨浪二号继续进行试验并取得成功,经历将近30年的努力,终于在历经坎坷后投入使用。

巨浪二号是中国第二代洲际潜射弹道导弹,设计为三段固体燃料推进火箭,最大射程7400-9000公里,可携带单个或3-6个核弹头。将部署在094型核潜艇上,每艘可搭载12枚。它使中国第一次拥有实际的海基核威慑能力,并且可以从中国近海打击俄罗斯全境甚至美国的部分地区。

中国防空导弹——红旗系列

防空导弹是由地面、舰船或者潜艇发射,拦截空中飞机或导弹目标的导弹。由于大多数空中飞机或导弹目标速度快、机动性好,防空导弹动力装置多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和火箭冲压发动机。从二十世纪40年代初德国开始研究至今,世界上的防空导弹已研制了三代,21世纪还在发展第四代。据不完全统计,已研制的型号达120余种,其中装备部队90多种,正在研制的有20多种。

红旗系列防空导弹构成了我国地空防空导弹的主体。自从1965年“红旗-1”型防空导弹仿制成功开始,从最初的红旗-1号、2号、3号,发展到后来的红旗-6号和红旗-7号,再到目前外刊报道的新型红旗-15号、红旗-16号、红旗-17号、红旗-18号等,红旗系列防空导弹涵盖了中远程、中高空到近程超低空的火力范围,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担负着中国防空的重任。

“红旗-1号”及其发展型号“红旗-2号”、“红旗-3号”

(一)“红旗-1号”防空导弹

红旗-1号导弹系统的原型是苏制“斯-75”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它由导弹、制导站、发射架和地面支援设备等组成。导弹动力装置由固体火箭发动机和液体火箭发动机两级组成,拦截目标高度为3-22千米,斜距为12-29千米。它是50年代中期世界上较先进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攻击高空、高速飞机和飞航式导弹。

上世纪50年代,美国空军面对新中国空军的进步,开始派高空侦察机对新中国进行战略侦察。由于当时我人民空军的战斗机和大口径高炮无法攻击20000米左右的高空侦察机,为了有效应对美国高空侦察机,我国从苏联进口了“斯-75”型中高空防空导弹,并于1959年创造了世界上首次用防空导弹击落飞机的战例。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仿制与自主研发防空导弹。1960年,以一机部为主,国防部五院协同,全面开展了“红旗1号”的仿制工作。1964年12月10日,国务院特种武器定型委员会批准仿制的战斗弹初步定型,命名为“红旗-1号”导弹。1966年6月,经过进一步改进,“斯-75”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仿制工作全部结束。

(二)“红旗2号”防空导弹

1965年根据空中威胁的变化,入侵飞机采取了欺骗式干扰,红旗-1号导弹已不能适应严峻的电子战形势,开始了红旗-2号防空导弹的研制。红旗-2号在红旗-1号的基础上扩大杀伤空域,提高抗干扰能力,改善战斗使用性能。它于1967年6月27日定型,随即装备部队。同年9月8日,我空军防空导弹部队在浙江嘉兴首次用新研制的红旗-2号防空导弹,在有干扰的条件下击落一架U-2高空侦察机,证明了该导弹采取的抗干扰措施非常有效。在以后的国土防空作战中,用红旗-2号又击落过3架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和1架米格-21战斗机。红旗-2号的研制成功及其在防空作战中取得的辉煌战果,标志着我国防空导弹的发展已由单纯的仿制走向自行研制的道路。

红旗-2号是中国研制装备的中高空地对空导弹。该导弹为可移动式全天候、全方位、全空域的要地防空导弹系统系列,可拦截各种飞机、巡航导弹和高空侦察气球,也可在需要时打击地面和海上目标,是60-70年代人民空军防空部队的主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防空导弹的发展逐渐走上正轨。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在改进红旗2号的同时,又研制成功红旗-2B、红旗-2F、红旗-2J、红旗-2P等多种型号,形成了以红旗2号为基本型的中高空系列,实现了中高空、中低空、低空超低空的空域覆盖。

(三)“红旗-3号”防空导弹

60年代中期,出现了飞行高度达27~30千米,速度为1000米/秒的美制高性能侦察机。为加强对这种高空、高速目标的攻击能力,1965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加速研制高空、高速的“红旗-3号”防空导弹。1974年5、6月间,在地空导弹试验基地进行红旗-3号导弹拦截“图强”1号高空、高速靶弹试验,最终首发就击落靶弹。试验证明红旗-3号导弹武器系统具有拦截高空、高速飞行器的能力。至此,红旗-3号的研制、试验工作走完了全过程,标志着中国科技队伍已具有自行设计、制造、试验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能力。到1974年6月,上海机电二局共生产两套红旗-3号制导站,导弹6批158发,其中150发交付部队试用,并在北京初步组建了红旗-3防空导弹值班部队,同年年底,红旗-3即告停产,在文革结束后的精简调整中,红旗-3号下马,未能继续研发。

“红旗6号”与“红旗7号”防空导弹

(一)“红旗6号”系列防空导弹

红旗-6号家族导弹系统为我国中低空导弹武器,包括最早的红旗-61,与后来的两代红旗-63和红旗-64。后两者从1979年开始方案论证至今已有20多个年头了,但由于种种原因到现在还没有最终定型装备部队,这给它今后的命运蒙上了重重的阴影。

红旗-61

红旗-61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中低空、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1965年9月开始设计,最初命名为红旗-41号,1966年1月改名为红旗-61号。由于海军急需防空导弹,1967年改为舰空导弹系统设计,海基型为红旗-61B。1976年继续地空导弹系统研制,1986年定型,生产型为红旗-61A。红旗-61导弹的研制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先由地空导弹改为舰空导弹,后又发展成地空导弹,为发展三军通用的基本型防空导弹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红旗-61导弹以两联装方式装载在SX250越野车上。红旗-61A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由导弹、2联装发射架、6X6越野车底盘、跟踪照射雷达和指挥控制站等组成。该导弹采用单级固体发动机;弹翼成十字型配置在弹身中部,尾翼和弹翼相差45度,成X型配置在弹体尾部;导弹采用半主动连续波雷达寻的制导,弹长3.99米,弹径0.286米,翼展1.166米,发射重量310公斤,最大速度3马赫,最大射程10千米,最大射高8千米,战斗部为连续细杆杀伤式,单发命中率64%-80%。

红旗-63

1979年3月总参召开低空防空导弹选型会,决定立即开展第二代中低空地空导弹的研制,上海机电二局(上海航天局的前身)接受了预研任务,暂定名为红旗63号。同时开展预研的还有二院的红旗7号。198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将其列入重点预研型号。84年6月27日,正式批准红旗63号导弹的研制方案,并命名为红旗6号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列为国家重点研制型号,工程正式转入型号研制阶段。1985年成功完成独立回路综合飞行试验。

令人遗憾的是,试验成功之时又是它下马之日。1985年国家针对在研项目过多、低层次重复过多的实际,决定调整防空导弹任务。由于二院的红旗7号已取得重要进展,而上海航天局更新一代的红旗64号预研也已经开始,上海航天局于10月结束了红旗63号弹上产品和部分地面设备的研制。虽然这个结局是苦涩的,但它的研制还是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为红旗64号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红旗-64

80年代中期,我国从意大利进口了少量“蝮蛇”防空导弹,其性能不仅远高于即将投产的红旗61号导弹,甚至优于正在发展的红旗63号。正是看中了它优异的性能,中央决定由上海航天局在其基础上研制更新一代的中低空、中近程防空导弹。新型号的发展采取一弹多型,三军通用的模式,地空、舰空、空空三种导弹同时研制。1988年三种型号的研制工作全面开展。与此同时,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准红旗64号的研制方案,并命名为红旗6号导弹武器系统。

红旗64号与红旗63号仍有很强的继承性,如制导雷达(包括搜索雷达和跟踪照射雷达)和大部分地面设备均采用了为红旗63号研制的设备,少数进行了适应性修改。除此之外,红旗64号最大的特点是其具备了处理器智能模块技术,使全系统变成有人工干预能力的指令控制系统,使其抗干扰能力、目标识别能力、反应能力大幅提高。

经过上海航天局多年的努力,红旗64号外贸定型,而后在与国外同类导弹的竞争中中标,获得了巴基斯坦海军21型护卫舰防空导弹换型的合同,开创了我国舰空导弹出口的先河。但是自用型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进展并不顺利,几次定型试验均告失败,严重影响了它的服役前景。2001年空用型经过多年研制终于以5发4中的成绩率先完成了定型,标志着这种历经坎坷的导弹即将完成研制。

(二)“红旗7号”防空导弹

红旗-7号是中国为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提高地空导弹的快速反应、抗干扰、对付多目标等性能而研制的一种比较先进的具有第二代武器特征的低空、超低空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实质上是在法制“响尾蛇”导弹基础上仿制的一种全天候、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

1979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下达研制任务,命名为“红旗-7号”导弹。1988年4-6月,红旗-7号导弹武器系统进行了飞行拦截试验、车辆越野试验、展开撤收试验、反应速度与火力转移速度试验,共发射导弹14发,击落各型靶机8架。特别是做到了首次双目标拦截成功;首次低空目标拦截成功;首次组织全武器系统战斗使用性能试验成功。这次设计定型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地空导弹武器研究、设计、试制、试验的能力达到了新的水平,实现了由第一代向第二代的转变,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目前,红旗-7号已装备野战部队,用于替换红旗-61甲型地空导弹。出口编号“飞蠓-80”(FM-80)。FM-90是FM-80系列的最新改良型,由于改良幅度很大,因此中国精密进出口公司赋于它新的型号。

“红旗15号、红旗17号、红旗16、红旗18号”防空导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红旗”家族又喜添不少新丁。据外刊报道,我国曾从俄罗斯引进了举世闻名的S-300系列防空导弹,其中国产化的S-300PMU1、S-300V被分别命名为“红旗-15”、“红旗-18”。此外,我国还引进了俄罗斯的“道尔-M1”,经国产化后称为“红旗-17”。根据其原型推测,这三种型号的导弹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红旗-15

红旗-15号地空导弹系统由指挥中心、目标搜索雷达、制导站、48N6E型导弹及4联装发射车等组成,以营为建制单位,包括12辆发射车、48枚导弹和1个制导站,能同时拦截6个目标。

(二)红旗-16

红旗-16号舰空导弹是人民海军装备的第一种国产中近程区域防空导弹,1999年7月立项,2007年底首次进行舰上实弹发射试验,2008年进行定型试验。装备大中型驱护舰,用于中近程区域防空和自卫反导作战,主要拦截反舰导弹和飞机类目标。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舰艇实际情况灵活配置火力通道数,具有良好的装载适应能力,采用垂直热发射技术,具备全方位快速拦截多目标能力,可拦截超音速反舰导弹和亚音速反舰导弹。红旗-16号中程防空导弹系统现装备于中国海军。

(三)红旗-17

红旗-17号防空系统将雷达、导弹和制导站集于同一装甲车,采用垂直冷弹发射。可对付速度700米/秒,12g过载的空中目标。攻击距离12KM。每辆车上装载2个导弹模块,每个导弹模块由1个运输发射箱和4枚9M331导弹组成。导弹的发动机是单室双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

(四)红旗-18

红旗-18是一种中国独立研发的防空导弹,为了应对世界五代机的普遍化、太空武器和10倍音速以上的飞行器的发展而研制的,具有拦截第一宇宙速度飞行器的能力,现已经进入初步试车阶段。2009年开始进行研制,基本作战水平达到S-500作战水平,具有快速反应,快速发射的优点,使用了无源相干定位雷达。

中国空空导弹——霹雳系列

空空导弹为从飞行器上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是歼击机的主要武器之一,也用作歼击轰炸机、强击机、直升机的空战武器。此外,从理论上讲也可以作为加油机、预警机等军用飞机的自卫武器。空空导弹由制导装置、战斗部、引信、动力装置、弹体与弹翼等组成。它与机载火力控制、发射装置和测试设备等构成空空导弹武器系统。空空导弹与地地导弹、地空导弹相比,具有反应快、机动性能好、尺寸小、重量轻、使用灵活方便等特点。与航空机关炮相较,具有射程远、命中精度高、威力大的优点。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空空导弹发展可以说是从零点起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我国空空导弹至今已发展出多个型号,红外制导技术也进一步发展。从第一代的霹雳-1与霹雳-2,到第二代的霹雳-5,再到第三代的霹雳-8与近年来研发的第四代霹雳-10,我国红外制导技术逐渐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主要外贸出口型号霹雳-7与霹雳-9也是采用红外制导方式。同时,早期由于研制型号过多,霹雳系列中部分型号(霹雳-3、霹雳-4、霹雳-6等)寿命短暂,均因技术落后或在航空工业型号调整中停止研制生产而早早地退出了历史舞台。近几年,我国雷达制导技术也逐渐得到发展,在经过早期霹雳-4号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尝试后,近年来我国研制出半主动雷达制导的霹雳-11与主动雷达制导的霹雳-12。

红外制空空导弹的演进

(一)第一代:霹雳-1与霹雳-2

霹雳-1

霹雳-2

1958年我军在实战中缴获美蒋空军美制AIM-9B红外制导空空导弹两发,1961年苏联在此基础上仿制出了K-13空空导弹。我国于1970年成功仿制苏联K-13导弹,命名为霹雳-2。导弹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和模块化舱段结构,由导引头舱、舵机舱、战斗部舱、光学引信舱和发动机舱共5部分组成。导弹采用红外被动搜寻制导,载机发射导弹后即可退出攻击,不再跟踪目标。但由于导弹本身的机动性、抗干扰能力较差,载机只能从敌机后方发动攻击,不能满足现代空战的需要。

该弹于70-80年代大量装备我军,载机包括歼-6、歼-7等。随后几年还研制出几部演变型号。目前霹雳-2已基本退役。

(二)第二代:霹雳-5

霹雳-5是我国于1966年开始研制的空空导弹,后大量替代霹雳-2装备部队使用。最初计划研制雷达及红外制导两个型号,后来雷达型的研制工作取消。1986年,红外制导的霹雳-5乙(又称霹雳-5B)定型。该弹布局类似于美国AIM-9D导弹,技术上相当于美国AIM-9导弹的第二代。

霹雳-5空空导弹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由制导控制组件、战斗部、红外近炸引信或无线电近炸引信、固体火箭发动机、鸭式舵面和三角形弹翼组成。头部外形呈半球加截锥体,气动阻力小,类似于霹雳-2乙。三角形舵面加大,位置比霹雳-2乙更为靠前。通过调整引信和战斗部位置令重心后移,提高了机动性。红外导引头采用压缩空气致冷,灵敏度高,具有抗背景辐射干扰的能力。战斗部采用高爆炸药,有杀伤破片型和连续杆型,前者配用红外近炸引信,后者配用无线电近炸引信。这两种类型的战斗部及其近炸引信,可以互换使用。战斗部有效杀伤半径10m。外近炸引信的抗干扰能力强,起爆可靠性高。该弹的最大脱靶量9m。

随后,在霹雳-5乙的基础上,我国又推出了霹雳-5C改型。霹雳-5C外观上近似乙型,但改用了双三角舵面。

霹雳-5E是霹雳-5系列的最新改型,外观酷似霹雳-5C。该弹采用了激光近炸引信,因此没有霹雳-5乙或C型上的引信环形窗口,而在更为接近舵面的位置有两排尺寸较小的激光引信窗口。此外,霹雳-5E更可以看做一种全新的导弹,是我国自行设计的具有"后半球、近距、格斗"功能的第三代红外型空空导弹,性能优于美国现役的AIM-9L/M系列。它创造了两个国际先进,一个国内首创,它使用的少烟推进剂解决了因导弹发射烟雾而造成飞机发动机空中停车的关键问题。

(三)第三代:霹雳-8

霹雳-8是我国仿制以色列“怪蛇-3”导弹而制成的新一代近距空空导弹。该弹基本达到了第3代近距空空导弹的水平,在中国近距空空导弹的发展中启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1982年,中国与以色列签订合同,购买怪蛇-3导弹,并引进该导弹及其配套产品的专有生产技术,以洛阳空空导弹射击研究所为基础,建设发展中心;1983年9月15日,八号工程正式启动,开始执行引进合同;1983年春,开始批量生产。20世纪90年代初在消化霹雳-8技术的基础上,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推出了试验用的霹雳-8H护卫舰舰载型导弹,后来又研制出改良型导弹霹雳-8B。

霹雳-8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但尾翼尺寸较大,且呈现上大下小的倒梯形,安装位置距弹体后端较远,因此易于辨认。和我国以往的导弹相比,霹雳-8性能上具备三大优势:第一,使用了推力更大的火箭发射器,机动性更强;第二,安装了高性能红外线导引头,具备大离轴角发射能力;第三,能够与头盔瞄准具相连接,飞行员可以“指哪打哪”,增强了赢得空战的几率。

目前,根据公开的图片和影视信息,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都装备了霹雳-8近距格斗导弹,具体机型有歼-7E、歼-8B和歼-8D。

(四)第四代:霹雳-10

霹雳-10目前虽未在官方媒体上曝光过具体细节数据,但随着歼-20、歼-10C等战斗机试飞的曝光,该弹已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霹雳-10是中国空军着眼于第四代作战飞机配套的新一代格斗空空导弹,通过采用一系列新技术,其战术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可大大增强中国空军的近距空战能力。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报道,中国企业已经完成了霹雳-10短程空空导弹的研发工作,其原型弹已于2013年完工,并已完成了30次试射。2016年10月,网络上流传出照片,显示成飞歼-10的最新改进型号歼-10C原型机携带霹雳-10空空导弹进行试飞。

主要的外贸型空空导弹——霹雳-7与霹雳-9

(一)霹雳-7

霹雳-7空空导弹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新一代空空导弹,是具有大过载机动能力的格斗型空空导弹。由航空工业部所属株洲航空发动机厂,于1982年开始研制,1984年研制出首批样弹,同年底在国家靶场进行首批空中发射试验。1986年底在国家靶场进行鉴定靶试,取得成功。1987年通过审查,获准投入批生产。

该弹仅用于外贸,我军并未装备使用,通常由歼-7M等外贸机型携带。

(二)霹雳-9

霹雳-9是我国自行设计的新一代外贸型空空导弹,具有先进的探测跟踪能力和大过载机动能力,可满足现代空战的需求。该弹1986年开始研制,1989年投入批生产。

该弹气动外形与霹雳-5乙相似,同为鸭式布局。与霹雳-5乙的主要外观区别为弹径增大为160mm,全弹体积明显大于霹雳-5乙。鸭式舵面呈切尖双三角外形,安装位置距离头部较远。采用氟致冷锑化铟导引头,头部整流罩为乳白色半球接截锥体,但半球直径比霹雳-5乙大,截锥体过渡段则较短。因为使用主动雷达引信,弹体上没有霹雳-5系列导弹的深色光学引信窗口,仅在舵面后方有若干狭小的深色窗口。

寿命较短的早期霹雳导弹

(一)霹雳-3

霹雳-3空空导弹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个空空导弹,其设计思想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射程、提高精度和杀伤威力,满足新一代战斗机歼8(J-8)的作战使用要求。于1962年6月开始研制;1968年6月开始首批20枚样弹地面和飞行试验;1970年开始在国家靶场进行定型试验;1980年4月正式定型;1982年发射8枚导弹用于定型补充试验;1983年在航空工业型号调整中停止研制生产。

(二)霹雳-4

霹雳-4空空导弹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二个空空导弹,也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个半主动雷达型空空导弹。于1966年3月开始研制;1980年11月完成样机部件地面定型试验;1981年7月转入第二阶段研制;1984年生产出首批整弹样机、发射装置以及地面维护设备;1985年因其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而停止研制。

(三)霹雳-6

霹雳-6空空导弹是中国机载导弹武器开始由高空高速向重视格斗空战方向发展的体现,是为中国战斗机与国外七十年代装备的新型战斗机对抗的需要而开发的机载导弹武器。于1975年开始研制;1978年研制出首批模拟弹;1979年进行空中发射试验;1981年底转入预研项目;1983年在航空工业型号调整中停止研制生产。该弹最后没有完成项目的开发和试验工作的根本原因,除了技术上存在一些短期无法解决的问题之外,其整体技术性能和技术成熟程度相比于从国外引进的霹雳-8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雷达制导导弹——霹雳-11与霹雳-12

(一)霹雳-11

霹雳11空空导弹是中国上海机械电子二局研制,在红旗-61C地空导弹技术基础上研制的空对空导弹。该导弹的半主动雷达导引头源自意大利的阿斯派德,只生产少量用于试验与升级研究。这是中国解放军空军正式装备的第一型中程空空导弹。

(二)霹雳-12

霹雳-12(外贸型称SD-10)是中国研制的第四代先进中距拦射空空导弹,采用主动雷达制导,无线电近炸引信,具有超视距发射能力、多目标攻击能力以及全天候作战能力。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掌握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技术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霹雳-12采用正常气动布局,全长3850毫米,直径203毫米,翼展674毫米,弹重160千克,最大发射距离70千米,最大速度4马赫,最大使用过载38G,作战高度25千米,具有全向攻击能力和很好的下视下射能力。在2004年的定型前打靶试验中,霹雳12取得了12发12中的好成绩。2005年底霹雳12在双目标攻击试验中双发齐中,创造了我国空空导弹研制史上又一个崭新的里程碑。

01余承东演讲全文:鸿蒙会革了安卓的命02白宫最新禁令:禁止政府采购华为海康大华等五家公司的设备及技术033460家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大赏:最高超过4000万,最低只有1.96万

THE END
1.它虎智能提供远程维护升级等全方位的管理服务 提升运维效率和系统管理的灵活性 微电网光伏 提供分布式能源协调控制等微电网的集成管理 微电网光伏系统 提供分布式能源协调控制 提供储能系统优化调度 提供监控与故障预警等微电网的集成管理 跨平台光储设备 提供跨平台的统一管理界面 ...http://www.things-x.com/
2.小虎卫手机远程控制软件——真正无人值守,杀后台不掉权以下内容是CSDN社区关于小虎卫手机远程控制软件——真正无人值守,杀后台不掉权相关内容,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灌水乐园社区其他内容,请访问CSDN社区。https://bbs.csdn.net/topics/616153898
3.云视听虎电竞云视听虎电竞TV版APK下载电视版for安卓TV点击下载 远程安装 1.提供在线蓝光超清画质、流畅的游戏直播观看体验, 包含lol、绝地求生、和平精英、王者荣耀、dota2、dnf、cf、守望先锋等热门游戏直播以及单机游戏、手游等游戏直播。 2.汇聚各类电竞赛事,LPL英雄联盟职业联赛、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LCK赛事独家直播,精彩赛事,酣畅淋漓! 3.游戏大神,娱乐星秀,天才...http://down.znds.com/wap-view-2226.html
4.手机可以远程控制行车记录仪吗手机卡拔了不用会怎么样手机可以远程控制行车记录仪吗 摘要:能。如果想用手机实时看行车记录仪,只要软硬件结合就可以实现。有些行车记录仪带有WIFI功能,并且自带APP,方便用户在手机上操作使用。下载行车记录仪APP,进入手机应用界面,按照APP的提示连接行车记录仪,连接成功后在手机上观看行车记录仪...https://m.pcauto.com.cn/baike/385633/
5.69家用监控无线360度远程高清摄像头...来自游戏小虎酱游戏小虎酱 24-02-27 10:07 发布于 江苏 来自 微博网页版 【69】家用监控无线360度远程高清摄像头 智能高清、可夜视的监控摄像头来了!5MP更稳定,AI智能人形检测,360度全景拍摄,无盲区,安全又放心!实时追踪,wifi连接,轻松同步至手机。性价比超高,家庭必备神器!时尚外观,为您的家增添一份科技感!赶快抢购吧!让...https://weibo.com/6450049297/O2viECcyD
6.2024新款微车小老虎FEV迷你面包车电动车160公里4座中国东风小虎...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秦L 2024 DM-i 60 90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顶级豪华轿车比亚迪电动汽车 ¥69,015.36 - ¥99,209.58 最低起订量: 1 sets Leapmotor C10 2023纯电动混合动力170Kw 231Ps高速4轮Leap C01 C10 C11 4WD中国汽车 ¥69,015.36 - ¥78,217.41 ...http://chinese.alibaba.com/product-detail/2024-New-Microcar-Little-Tiger-FEV-1601010218199.html
1.小虎智慧家ontheAppStore小虎智慧家app全新一代智能家居系统,采用Zwave无线协议,连接家庭内的所有传感器及控制节点,功能覆盖家庭安防、智能照明、居家环境、家庭娱乐、智慧医疗等的全新一代智能家居系统。依托智能学习、智能判断、大数据智能分析等多种全新技术,让您拥有一个真正的智能管家。 软件特色: 小虎智慧家,利用WIFI智能控制器(小虎盒子)...https://apps.apple.com/sa/app/%E5%B0%8F%E8%99%8E%E6%99%BA%E6%85%A7%E5%AE%B6/id1220271796
2.虎盟智能控制 静音双速 OUR ADVANTAGE 我们的优势 自主研发 安装便捷 安全稳定 虎盟电控智能提升窗系统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现代家居的美观需求,采用简约时尚的设计风格,能够轻松融入各种家居环境。同时,其强大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也让您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便捷和舒适。FULL...http://www.humengsy.com/
3.www.lcelc.cn/lichuangxinwen.shtml珠海11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17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上,分别与刚果(金)国家卫星通信公司、中国科学院、神华集团、国电公司、招商国际、上海铁路、内蒙古伊泰集团等签署协议,总金额逾300亿元人民币,签约项目与产品涵盖宇航、防务、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三大业务领域。|。 https://www.lcelc.cn/lichuangxinwen.shtml
4.电子信息与电气控制工程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学生创新训练成果...目录 1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情况统计表1 2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一等奖情况3 3在校学生获得国家专利情况5 4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6 5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典型成果8 6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挑战杯”竞赛获奖情况9 ...https://www.hnit.edu.cn/dqgc/info/1041/1098.htm
5.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省政府文件8.大塑性变形制备有色金属超细微结构材料形成机制及组织控制的基础研究 史庆南、王效琪、起华荣(昆明理工大学) 9.复合电沉积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徐瑞东、黄惠、陈步明(昆明理工大学) 10.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可控制备和结构性能调控 https://www.yn.gov.cn/zwgk/zfgb/2016/2016d6q/szfwj_2461/201602/t20160224_143010.html
6.www.szfan.com/mokaka81166.html推出“云踏勘”,开发完善远程勘验、线上会商、线上评审,实施线上踏勘核查16878件。...7月6日电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今日在南非德班宣布,韩国平昌获得2018年冬奥会城市主办权。|_。 http://www.szfan.com/mokaka81166.html
7.www.ssbz88.com/mokaka49330.html心脏影像与评估中心、心脏多学科会诊中心、心脏重症监护中心、心脏康复与培训中心、远程医疗中心、健康...快捷酒店、房车露营区、F3卡丁车赛道及相关配套商业服务区,同时结合光伏发电、换电储能等设备设施打造零http://www.ssbz88.com/mokaka49330.html
8.回复即可体验ChatGPT大圣前端进阶指南2、本次没有完成作业,是由于我控制不好自己的时间,没有充分把握好时间,以致没有把这份作业完成。 3、我会以后更加努力,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做好每一份作业。 4、我会把这次经历作为教训,将来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请用20种不同的语言说你好Liuween@12:02:07 (还有4次)# ...http://shengxinjing.cn/blog/chatgpt.html
9.挂牌啦!顺便说说远程控制坦克500Hi4T车友圈你远程控制,比如开空调成功后,车子确实是启动状态,仪表上会显示那个绿色READY,就相当于上车踩刹车通了电一样,已上电可挂挡行驶,这时你带着钥匙直接上车,挂挡就可以走,没有带钥匙的话,你连车门都打不开,即便是你用远程控制解了锁,上车后只要踩刹车,仪表就会显示:请确认钥匙是否在车内,同时马上熄火,所以远程控制...https://www.dongchedi.com/ugc/article/1772866240105480
10.www.jhjx66.net/mokaka65010.html走进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实验室,记者看到,这款微型无人机翼展约20厘米,底部装有两片仅不到半个巴掌大小的普通太阳能电池片。它如何实现飞行?... 搭载SM3的另两艘宙斯盾舰“鸟海”号和“金刚”号已停靠在佐世保基地。有分析认为,这4艘中将有2艘以上被用来防备不测事态,在东海海域等展开行动。_——。 http://www.jhjx66.net/mokaka65010.html
11.小虎智慧家官方下载小虎智慧家安卓app是由福建合力信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生活类APP,主要是控制家中的各种智能电器,通过软件用户们可以一键和家中智能设备进行绑定,然后用远程进行控制,让用户们生活变得极其的方便便捷,有需要的用户们赶快下载小虎智慧家最新的软件,赶快使用起https://m.itmop.com/downinfo/475911.html
12.www.xcfzjx.com/mokaka35469.html此外,基于Wi-Fi8协议的多种特性,可以轻松满足XR多设备本地互联,让原本只能远程连线的大型虚拟现实游戏,无需额外搭建本地网络就实现本地联机,让大型虚实结合娱乐场所的建造、运营成本显著下降。 图源:VEER 生态的基础是用户,只要能够大幅度提升XR设备的使用体验,并且降低设备价格和提供独特的娱乐功能,那么就会有许多用户...http://www.xcfzjx.com/mokaka35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