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otherSideUser.nickName}}{{item.lastMessageTimeDesc}}
{{item.lastMessageContent}}
服务商中心
服务商入驻
我的发布
我要发布
我的收藏
私信列表
专栏投稿
购买列表
推广奖励
收藏
微博
主持人:鼎堃跨境电商俱乐部创始人徐鼎鑫
嘉宾:递四方VP黎森林
司顺董事长焦如宝
sellerxeedCEO韩蓬
赛盒联合创始人陈枫
跨境电商老司机朱开疆
深圳星商CEO张海政
执御副总裁周珩
徐鼎鑫:今天我们也能同桌的你一下,有请重量级的周珩先来吧。都移步上来,排排坐吃果果,老规矩。
下面就开始我们的圆桌。应该先做一个自我介绍。
徐鼎鑫:第二位是张海政张总,也是海归。
张海政:我住的地方到韩博士那里开车也就十几分钟的路。我现在在深圳,星商也是众多做跨境电商的企业之一。我们在各个平台都有销售,包括eBay、亚马逊等等。我们这边不仅仅,接下来的方向不仅仅自己要做好大卖家,我们自己也在推出星商伙伴计划,也要和众多的中小卖家以及供应商朋友一起发展,一起把中国的产品推向全球。
第一次,可以说和上海也有不解之缘,我读书也在上海,但是参加跨境电商的行业会议是第一次到上海来。感谢小马哥,感谢大家。
徐鼎鑫:之前预报的时候,把您给漏了,非常感谢张总。您的管理模式是不是类似李列李总讲的,有点像阿里巴巴的体系?
张海政:真不太一样,我们也在尝试学习项目制这样的管理方式。但是我觉得,每个企业可能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没有放之四海都可以用的管理模式,还是要各位老板们自己摸索。
徐鼎鑫:谢谢,道都是人走出来的。下面从深圳开始。
陈枫: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深圳塞盒科技。赛盒是做ERP的,赛盒的客户很少,只有两百个客户。但是每个客户的体量,会稍微比较大一点,所以我们在跟客户接触的时候,有很多解决方案是我们做的。所以小马哥说,要不你说一下原来你涉及到跟客户有一些比较好的东西,可以讲的东西,跟大家讲一讲。谢谢。
徐鼎鑫:赛盒是据我知道,深圳很多超卖都在用他的服务。现在从这边开始,重量级的,这位是周总,都是超卖的。
徐鼎鑫:现在执御应该是中东的第一,第二是苏克,反而把当地的平台干掉了,这是中国的骄傲。掌声感谢执御。
这位老司机比较神秘,朱开疆,但是如果在华东能够排上前几的话,老朱自从前面一家公司出来以后一直很神秘,下面就让老朱自己来说,我不多插话了。
徐鼎鑫:老司机,为什么称他老司机,他去那家公司半年,销售额一百五十万美金。结束,这就是老司机,其他我就不秀了。
徐鼎鑫:不用谦虚,这兄弟也是上亿的。平常他是穿人字拖、短裤,懂的。如果当你穿上,华东我们觉得也要有这种气氛,当你穿上人字拖、短裤、T恤,能够在大会上招摇过市,你就成功了,也是上市的。华东要向华南的着装看齐,谢谢。
今天把几位大咖喊上来,整合了好几样东西,一个是卖家,执御现在也有往平台方向转,又请了ERP方面的人才,有电商公司,又请到了物流的老司机,朱总一直沉着于传统企业,帮传统企业转型,帮他们做好亚马逊,做好wish,做好eBay。
经常会接到宁波那边的工厂,包括安吉那边的工厂,几个老板经常跟我说,小马,你认识这么多的人,你能不能帮我去,还指名道姓,上海某某某公司挖个二十个人出来?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这个想法?在座的传统企业有这个想法的?台上的已经按耐不住。真有人,这个想法非常简单粗暴,有的人其实,那时候我给他一个建议,我不知道我的想法对不对,我也想听听大家的建议。传统企业该不该直接从电商公司,人家的电商公司可能销售额过亿,已经上了他的名单,直接看中某个人,你帮我挖一下,有没有这种必要?
朱开疆:我觉得是这样,我一直在三年前就做传统行业的产品。首先有一个感觉,前面的几十年,可能欧美的那些电商、移动,发展比国内好。我发现过了2010年以后,中国的电商发展很多时候比国外要快。所以我有时候自己做跨境电商的时候,经常对比的一个平台就是天猫。像跨境这个行业跟天猫有很多不同,第一个现在天猫我很少看见有一个卖家会卖几十万个SKU,会卖很多品类,相对来说专业一些。第二天猫这一块,因为国内有淘宝大学的存在,相对来说运营的体系各方面比较固化。从这几年来看,我觉得,从2017到2019年,我认为跨境电商会做一些变革。
我觉得,为什么选择传统行业做跨境电商,我觉得以后做跨境电商,肯定它的产品要越做越好,越做越符合用户的特点。从我们刚开始做,我刚开始做服装,刚开始从广州的十三行沙河去拿货这样的模式,我觉得再过两三年可能会有些问题。一个是竞争对手众多,一个是质量体系不够,首先我觉得传统行业对产品耕耘了二十年三十年,是有机会的。
第二个问题,回到刚才,这是一个大的概念,回到刚才小马哥说的,我从来都不认为挖一个团队过来,就能把这个事情做成,我觉得基本上很少看见有成功的案例。任何一个企业要搭建一个团队,一个企业存在的十年二十年,有自己的风格,或者说跟它老板的风格、董事长的风格是一脉相承的。并不一定任何团队挖过来就能变成这个风格。所以在这一块,首先刚才伙伴也讲了,第一个相互挖的话,把这个行业弄得非常的虚,第二个就是说,过来的团队也不知道符不符合风格。所以我一般认为是这样,你可以去找几个聊得来的核心的点,以它为标准来搭建团队。但是整个团队去挖,很容易出现问题。这里面很多会出现特别是管理的问题,建议我们组织这个链条的时候,就像你去组成一个珍珠项链,你先去找几根线过来,珍珠往上慢慢穿,根据你的沟通各方面,前期谈的问题,慢慢把这个团队组建起来。
我做了这么多年,我也认为首先跨境电商是一个体系,出去的时候很多人会问我说,有没有什么方法一下子就可以把销量做起来。经常会有一些卖家问,这里面有什么黑科技。我其实听到这个,有时候自己心里是偷偷笑的。还有人问站内怎么引流。我就问他站内流量怎么来的你弄清楚了吗?很多时候就会不踏实不落地。这时候我给的建议就是说,找一两个人,把自己的体系搭建起来,我觉得传统企业的机会很多。谢谢。
徐鼎鑫:感谢朱总,毕竟是老司机,开车开得很稳。周总这一块应该有更深的见解,平台放在这里,大家赶紧上。
山东这个老大哥以前是给美国的梅西和沃尔玛供货的,沃尔玛供货商的门槛还是很有挑战的。这个哥们是在整个产品,那是没得说,生产能力也没得讲,包括梅西百货在春季、秋季上什么货,他们会在一起开会,今年刮什么风上什么东西,他们会在一起探讨。上个月他找到我,通过深圳跨境电商的一个中间组织,因为我跟这个会长聊得比较多,他说你在跨境电商这一块也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而且主要跟一些核心客户在一起走,我们这个老大哥想去转型,你能不能给一点建议。我就听他说了一下,第一他有生产能力,第二他在梅西和沃尔玛,在美国市场沉淀了三十年的基础。现在整个工厂就是两千多人,一年的收入这里就不方便说了。
他怎么干的,他要进军美国市场,他英文不是特别好,带一个助理去美国,去美东美西,看了我们的仓也看了竞争对手的仓,他说产品我有,美国消费者心理我也懂,平台规则我也知道,怎么让美国消费者在线上买我的商品,而且怎么知道这个平台,以前是通过梅西,百货公司的平台或者沃尔玛的平台,把他的商品卖给美国当地的消费者。反正做B2B的老板,传统的工厂的这个老板有一个特性,我接触了三个,首先第一个是我自己干,我不想受制于第三方平台的约束。反过来从他们三个里看,如果说组建一个十个人的团队,有两三个人还是在玩亚马逊、eBay、wish这些平台,将来也是为自己做准备的。从目前的结果看还不错,有一个是做了将近一年,销售额其实能赶上一个中型卖家的体量。
我先讲这么多。
徐鼎鑫:边上这位是我的偶像,人帅又多金,eBay拿奖拿到手软,今年唯一一块代表华东卖家,特别给我们卖家长脸的,给华东长脸的,掌声有请焦如宝焦总给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
焦如宝:自我介绍,我是焦如宝,是上海司顺的企业负责人。我们公司是做海外仓为主的,中大件为主。
徐鼎鑫:张总您这边讲一下,刚才说的人才,他们挖人。
张海政:讲到人才流动,其实我觉得在深圳这边,人才流动是非常常见的形态。优秀的运营人才可以说是非常频繁的在各大公司之间流动。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觉得这也正常,也是一种市场机制。如果是特定的,咱们以特别高的代价挖人才的话,也没有什么不正常,我挺赞同前面几位大咖讲的,一个是水土不服的问题,不是说把这个人拿到自己公司里面他就一定能茁壮成长。很多人是依靠平台做出业绩来的,离开之前的平台到一个新的平台,是不是能够适应新的企业文化,新的氛围,包括新的流程,以及资源,那都是独特的。风险是比较大的一件事情,不管是被挖的人还是对企业来讲,都是未知数,是比较冒险的事情。
我的看法是两点,一点是从各位老板角度来讲要慎重,要找到适合自己公司的人要花精力。另外对于被挖的人也要谨慎,你去的新的平台是不是适合自己,要多做一些考察。刚才小马哥让我多介绍几句我们的星商伙伴计划,也是看到这样一个痛点,对于很多传统供应商来讲,大家都理解到,跨境电商是取代传统外贸的非常好的一种渠道和形式,是一种有力的补充。
从前几年开始我们也和很多传统的供应商有很深入的沟通,从他们的角度来讲,我个人的看法是说,术业有专攻,大家都挤到跨境电商行业来,从成本上来讲可能不一定非常有效,因为你要维护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本身是属于流动性非常大的团队,而且成本很高的团队。你要招一两个人,没有这样一个团队氛围。要招很多人,成本就来了。所以我们现在的思路是想借助星商伙伴计划,和各位供应商一起,把这个品牌做好,大家各司其职,也有不同的合作形式,大家可以分立,可以在股权上有多种多样的合作方式。
徐鼎鑫:焦总,刚才你没来的时候我说了一句话,你也在被挖名单之列,你的员工。我其实可以转型做猎头了,很多公司都会盯着,给我一张白名单,上面写了上海司顺,上海XXX,一堆卖家。我其实不认识他们公司员工,但是他们认为我认识。很多人瞄着他的公司想挖他的员工。讲讲你被挖的心理吧?你觉得那些传统企业该不该挖你的人,走不走捷径。
焦如宝:公司的员工,如果在行内挖的话,我们基本上没有挖过人,第一个原因是因为上海这边,超过我们的超卖不是很多,另外一方面传统的企业其实已经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他们在市场上整个其实由于传统的竞争压力很大,他们的薪资并没有那么高,反而他们的实力很强。这部分人会成为我们考虑的对象。
比如说,沃尔玛的人,他们管仓储的,管货运的,管采购的,他们有非常成熟的一套体系,已经玩了几十年了,非常的成熟。我们很喜欢这样的人,一般情况下会跟这样的人多接触。因为他们带给我们的是沃尔玛的家乐福的这种全球化的公司的经验,对我们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而同行的,我们基本上不太怎么碰,因为即使他是很好的人,到我们团队中也会有水土不服,而且还挺严重的。我们公司曾经招过一个,水土不服。同时我们公司以前的时候也流失过两到三个级别比较高的领导,但是到了其他公司,后来我跟踪了一下,反映不好。据说有两个是被fire掉了。肯定是在那个公司遇到了比较大的问题才会这样。
但是如果说那个人跟你的公司架构、组织各方面都非常契合,那我觉得还是可以用一用,这要看跟公司契不契合。
徐鼎鑫:刚才的问题韩总接上。
韩蓬:我先讲白科技,不是黑科技。提到新店铺的问题,包括新产品上架,甚至一定意义上对于现在经营得不错的产品,引流这件事我觉得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因为现在大家,你们可能比我更清楚,在这些平台上,比如亚马逊,竞争有多激烈,如果你不做其他人做,可能今天你是卖得最好的,明天就未必是。
陈枫:回到人才的问题,你挖的是一个团队,同样的情况下别人也可以把这个团队挖走,这是真的实例,我一个很好的朋友就遇到过,大家挖的时候要注意。还有一个,你需要的是什么人,比如我是一个工厂,刚开始做亚马逊,如果在一个上市公司里面挖一个战略总监或者是之类的,那他过来只会告诉你产品要做好,但是怎么样从0单到1单他是不会做的。现在这个阶段你要的是一个销售主管或者只是一个销售,你挖的人要对应你现在的状态。第三个就是培训体系,你挖过来一个非常牛逼的人,非常了不起,他坐在这儿,你要能让他培训出复制出更多的他,那就是培训体系,公司要产生裂变,到后面就是复制。怎么复制?培训体系就是最好的复制,一个新人过来经过培训体系马上能上任。这就是我想说的,谢谢。
我现在做的这一块,因为我们本身是一个传统出口的外贸企业,也做了二十几年。对产品里面的道道还是比较了解的。这是一个。
然后其实,拿我自己的经验来讲,我觉得我们的,刚才也讲到,都讲到了,我感觉我们那个培训体系是比较好的。我基本上很少从外面去挖一些现成的人员,我们公司每个部门都有一个操作手册,可能运营的操作手册更复杂一些。我的员工过来,每天早上把操作手册打开,每一条工作打勾,说今天做了这个事还是没做这个事。
徐鼎鑫:感谢朱总。经常有人问,我是直接三方平台好还是自己搞个独立站,大B也做做,小b也做做,这种心态传统企业该不该有?同桌的你举手?没有吗?
朱开疆:我觉得是这样,每个企业做的话,首先肯定要有一个企业的规划。真的是,有时候碰到说这个品类也可以做,那个品类也可以做。我反正感觉有时候选择比努力重要,你一定要选一个你想过的,这个事情我要三年五年这么去做的电商行业很多朋友,我也知道电商行业能够走过五年的不多。但是其实电商公司也是公司,公司也很多标准的管理方法,外面都有的。五年的战略,三年的基本执行路径等等。这一块如果你定好之后,你就会知道有些事情虽然有诱惑,但是可能暂时不做。有些事情可能近期没有什么太多的收益,但是可能一定要去做。所以我作为传统企业这一方,我肯定是这么想的。
陈枫:我还是觉得,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如果我们公司又有运营平台,又有传统的B2B,又有独立站,等等,那一个人干不了所有的事,一个团队也干不了所有的活。因为这个团队如果一直在做这个事情,他会被思维所束缚。比如亚马逊做得很好的团队,让他去做别的平台,可能会拿着亚马逊的平台去做另外的平台,反而会做不好。但是并不是他本身的问题,而是本来就存在这样的思维固化。还有一个,自建站我建议大家从非标类入手,还有一个就是如果大家的自有品牌已经非常的知名了,我建一个自建站,其实是有很大的议价能力的,这个可以。但是如果是卖手机壳的或者杂牌的不知名的,带来不了多少流量,只是注册一个官方网站而已。这是我的个人意见。
徐鼎鑫:谢谢,比较中肯。
徐鼎鑫:谢谢。还有补充吗?
周珩:我补充一下。还是从执御本身来讲,执御在创建的初期,其实就是选择的是自建站。为什么选择自建站,这个我们经常也跟一些国家部委做一些信息调研的时候在讲,他们也看到很多卖家,包括已经在主板上市的,可以在其他的平台做,为什么我们会选择自建站。首先一个,所有的用户、客户都是我们自己的,这是自建站的第一个好处。第二个好处,所有的商品的管理全部都是我们自己的。这是自建站和平台的最大的差异,包括自建站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完全都是在自己手里掌握的。
也出现过平台倒闭,之前东南亚的平台,大家很多的卖家一夜之间很多东西都没有了。在我们这几年,也包括刚才伙伴讲到在研发,技术研发,其实讲技术,给大家讲的还是,不想讲得那么深刻,因为技术是有成本的,就我们在杭州,目前有将近800个员工,我们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都是技术。大家可以测算一下技术人员的成本投入。
还有一个选择自己在平台做还是自己去搭站,这一点,举一个例子,国内某知名,我不讲它的品牌,知名的手机品牌,它在海外的某一个市场,一年的市场份额将近五百亿。但是它的所有销售全部来自于线下渠道,它的线上占到它目前在海外市场的,不超过2%。这2%里面有通过其他的平台,也有它自己的品牌的站点。其实我想说,在不同的市场,还是回归到,第一你对你的产品是不是了解,第二你的产品适合在什么样的市场。在这个市场,有没有平台能够去销售你的产品。如果没有,那么我觉得你可以有机会去尝试建立你自己品牌的站点。如果有,那我作为企业来说,我就更好的做好我的产品,我交给有经验的人,交给有用户有大流量的平台,帮助我销售。这是我的补充。
黄学烽:我和刚才几位观点有一点不太一样。我认为一个自建站对于一个公司来讲,或者对于一个工厂,对B2C来说,是首当其冲要考虑的问题。所有人觉得自建站,所谓的自建站可能是我上面有上万个产品,不是这样的。我觉得自建站有可能上面只卖一个产品,卖两个产品,其实这样的自建站我们可以花点精力去做。
徐鼎鑫:反方意见还是可以的,感谢。下面不多说了,我们进入下一个憋了很久的话题。焦总刚才说了,中大件,老朱是中大件,黄总是中大件吗?差不多,执御肯定是什么都卖,张总您是中大件吗?
张海政:我们基本是什么都卖。
焦如宝:是说物流支出怎么样减少一点点?
徐鼎鑫:对,省钱吧。
焦如宝:这个和你的规模有关系。
徐鼎鑫:又是一句话把我噎死了,霸气。
焦如宝:肯定跟规模的关系非常大,规模足够大的话,物流成本会有明显的下降。哪怕下降两个点,可能对你的利润影响就是一个点,可能对你整个利润的影响就是10%的利润。这个还是很大的空间。
一方面是规模,另外一方面精细化的管理还是很重要的,这一块,不知道大家所有人有没有去审过你们公司的每一笔物流费用?如果你作为一个老板,审过你们公司的费用的话,你就会发现,可能你们公司明天就可以节省5%,因为有各种可能。比如说你的员工物流方式选错了,明明可以发联邦的,发USPS,明明发一个物流不超长不超宽不超重的,但是发了一种超长超宽超重的,有附加费。还有涉及到其他一些东西,比如说币种的转换,跟物流商结算是什么币种结算的,物流商给你的汇率是多少,汇率降一个点知道是多少吗?6.9到6.5,现在汇率降了4毛,100万损失了40万,美金的支出,亚马逊指出15%,基本上要损失三十万。一千万销售额的话,每个月可能就要净利润将近三百万多。假如你之前的净利润是五百万,降低了三百多万,利润降低了60%、70%,你省下来每一分钱都是净利润,影响很大的。
刚才讲规模和精细化管理,大家可以审一下自己的物流费用,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
徐鼎鑫:经常有平台说,跟你说流量支持什么的,忽悠你整个一个柜两个柜往海外仓发。库存这种东西,你给大家一点建议吧?肯定有平台招商的过来跟你说,你应该腾个货柜过去慢慢卖。有没有这种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怎么破?该不该信?
焦如宝:可能受制于每个公司的规模的影响和资金的影响,每个公司对自己的资金的投资回报率是有相应的要求的。至少我们公司,我要求严格一点,宁愿把利润放低一点,一定要管好库存。因为库存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你感觉到了你的成本,各方面成本在下降,你真的测算过吗?举几个例子,比如说你要囤这个产品要囤半年,那么半年这个货放在这边,是有很多的成本的。比如说丢失率你算过吗?比如说仓储费你算过吗?你货在那边难道一下都不动吗?挪动的话又有人工成本,算过吗?甚至有一些产品是有保质期的,你测算过到底有多少货损吗?还有这个产品半年之后市场上还是这个价格吗?也许原来是五百半年后就四百了,你测算过吗?我举这几个例子,特别是对资金有投资回报要求的,我们是非常非常重视库存周转的。
对于电商来说,我觉得管好库存就是管好电商,这是至关重要的,这是电商的死命脉。我们公司一直是这样做的。
徐鼎鑫:谢谢焦总,其他几位简短一点,有要补充的吗?没有吗?
徐鼎鑫:要多读书。
陈枫:我这边第一个,刚才有说数据模型,其实就是备货的数据模型,有很多数据分析。第二个,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必须要有人对这个库存负责,因为公司有很多个销售,并不是老板对所有的库存负责的,作为老板来说也管不了那么多事。但是一定要有人,这个销售把这个货备出去之后,一定要负责把它卖掉。所以一定要有人对库存负责。所以我们要有非常丰厚的奖励机制和严格的考核机制,来考核这个人对这个库存是否负责任,他会想到你想不到的办法,去保证你的要求。这是我想到的。
徐鼎鑫:谢谢。针对台上的各位提一到两个问题,有要提问的赶紧举手?
提问:问一下焦总跟执御的周总,你们在发海外的时候有没有用商业快递之类的?关税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像执御,可能客单价比较高,就用EMS发到中东那些地方,可能像我们小包是不用关税的,商业快递就很可能产生快递,有没有这个问题?我们也是在平台上做的电商,我们也是各种产品都有,服装和家居的都有。就是因为,特别像执御是客单价比较高,而且基本上采取EMS或者是商业快递比较多,不知道焦总那里怎么样,这个关税问题。
周珩:这样说吧,关于税这一块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模式是在国内集货,为了保障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我们更多的是用的航空快递。这一块的具体操作,因为不是在我的业务范畴里面,但是就是说,到对方港口,进关,包括我们清关的这些所有的税务,我们都是按照正常的在操作。因为我们从执御的整个发展来说,首先第一个要澄清的是,我们不会有灰色部分,这个也是我们从开始的时候制定的一个方针。同时也是考虑到整个的物流成本,其实像刚才讲的那个问题一样,物流成本也是在我们的这一块,也是一直在想办法控制。因为我们用的是快递的模式,这是为了保证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税务的这一块,具体的内容我现在没有办法去给你直接解答。
焦如宝:你刚才说的应该你们是国内直发的比较多一点。国内直发,我们在五年之前已经转变成全部是海外仓发,中国到国外这一段全部都是B2B的贸易,采用传统工商的贸易方式,把中国的货在哪个港口提货,通过集装箱的形式,尤其是海运的形式,运到国外的仓库。所以说,我们的经验好像对你们来说没有太多参考的价值。
徐鼎鑫:这个其实,递四方,你来讲讲吧。
黎森林:这个很敏感。有两个准则,第一个要尊重平台的规则,第二要尊重目的国的征税标准。不管是欧洲、美国,美国从2014年的200美元到现在的800美元,欧洲现在也就是在22欧,有的是18磅。如果是超了,我建议还是去交税。不管从平台规则来讲,还有目的国的法务、税务跟海关,我觉得都是要尊重目的国的规矩,将来这是唯一的出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