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行业依旧火热,去年12月新氧宣布获得4亿D-1轮融资之后,仅隔80余天又宣布完成2亿D-2轮融资,大额融资之后也透露着医美行业的下一步动态:扩张、瓜分市场份额。
快速扩张之余,企业发展更要以史为鉴,该如何把握好节奏?资金加持虽然利于稳定军心,但有钱可烧之下,企业是优先抢占市场份额,还是优先扩展业务证明流量变现能力?
更何况医美行业一直以来被证实:医美平台想要胜出,运营是最关键的。
在本次活动中,金星就以下问题做了全新解读:
从内容到电商的跨越,透露着新氧怎样的前瞻布局,又是如何克服问题的?
同时,据金星透露,新氧2017年线上交易额超60亿元,拉动医美产业交易超150亿。
目前全国已有7000余家正规医美机构和25814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入驻新氧,覆盖中国内地95%以上的正规医美市场提供方,业务覆盖351座城市。
平台积累了2500万用户撰写的350万篇真人整形日记。
对于如此可观的数据,新氧又是如何做到的?让我们重现“大咖私房话”的现场,跟着金星一起学习吧。Enjoy~
内容聚合社区是医美产业链关键环节
医美产业链初步可以分成这些角色,最下游是消费者,上游是药械厂商,媒体、医院和医生连接其中,这是医美产业链的基本构成。
做为创业者,要想涉及医美行业,首先是要在所有环节中掌握最关键的点,也就是稀缺资源,对上下游有绝对影响力的资源。
对整个医美行业来讲,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医院和医生是稀缺资源,的确,全国有接近一万家有牌照的整形医院,但注册的整形外科医生可能只有六千多人,所以医生确实是稀缺资源,但关键问题在于医生资源是不可能被企业掌控的。
上游的药品器械厂商,多数都来自国外,比如瑞兰、强生,所以器械资源也无法垄断。最终我们判断对产业链有很强影响力,而且又能掌控的是媒体环节,因为消费者在找到医院和医生之前,都需要通过平台方了解到医院、医生的水平。
在过去医美行业主要是百度承担这样的职责,消费者想找医美机构都去百度搜索,这给百度带来了很大的收益,百度每年六分之一的收入来自整形医院。所以媒体环节对医美行业上下游是非常关键的,特别近几年,医美行业涌入了大量的社会资本,以致医美机构数量增长非常快,甚至像南京一些地方已经取消了对医美牌照的限制。
上游机构、药械厂商及下游消费者越来越多,由此,连接两端的媒体价值就凸显出来,信息对称、真实变得尤为重要。过去医美机构、消费者主要通过综合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互相认知,一方面消费者不信任推荐的整形医院。
总结来看,媒体既是关键环节,又存在很大问题,所以问题的对立面就会存在机会,新氧要做的就是建立这样一个平台,整合上下游资源,让产业结构变得更优化。
没有流量转而做内容社区
但医美行业的内容又不是媒体能去大量创造生产的,因为消费者真正想了解到的是整形效果怎么样,做什么样的整形项目适合自己,或者哪个医院哪个医生做的比较好,这种内容是很难去PGC的,因为即便写了也是没有公信力的,消费者会认为这又是竞价排名,有利益关系。
另外,我在过去积累了很多社区运营经验,知道如何从零开始把社区运营起来,这也是我们选择社区的另一个原因。
聚合优质UGC分四步走
聚合优质UGC内容大概分成四个步骤。第一部分是解决冷启动的问题,第二部分营造社区良好的氛围,让更多的用户参与进来。第三部分降低UGC内容生产门槛,让内容增加一个数量级。第四是建设良性生态体系,能持续运转。
第二步要做的就是把氛围营造好,当时采取了一个办法:提供免费整形活动。和韩国整形医院谈好,提供一些免费整形名额,但获得免费的机会需要用户自己报名、上传照片,并且要写清为什么要选我,类似海选的过程。因为可以节省几十万费用,用户表现非常活跃,甚至有些活动会有几千人报名。
这样的活动对医院的宣传效果也非常好。因为竞争激烈,报名帖也从一开始简单一两张照片几句话,发展到帖子写的越来越长,到后来有的帖子会写上万字,包括个人成长的心历路程,所以整个社区竞争的氛围就慢慢好起来。
特别有意思的是,报名的人不仅有国内的网友,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一些比较年轻时尚的女孩、肌肉男,因为整个活动有一个要求,如果被选中,会作为免费整形的模特,要把整个术后一系列恢复的过程都在论坛里连载出来。
对用户端来讲,医院要做的是打版的模特,肯定要配备最好医生,因为如果做的不好就砸了自己的招牌,用户会觉得特别有保障,网友也愿意去发帖回帖互动为自己拉票,互相形成社交关系。后面我们增加了活动的频次,这样整个社区的氛围就会好起来。
为了去体验消费者的这种感觉,我自己也做了一些整形项目,从最基础的微整形开始,当时选了最简单的微整形的项目瘦脸针。在手术之前我会问瘦脸针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能瘦脸,有没有风险、副作用,大概讲了一个小时的来龙去脉,我觉得挺放心的,就去做,即便躺在治疗床上的那一刻我还是非常紧张,虽然只是最简单的医美治疗。
但事实上,医美消费者最紧张还不是躺在治疗床上的时候,而是从手术台下来那一刻,因为面部组织被破坏,会渗出大量的组织液,有非常严重的肿胀和青紫,这个时候很多患者的心里是崩溃的,并且术后恢复是怎么样的用户并不清楚,
所以我们在想既然焦虑是患者的痛点,那有没有可能解决痛点来缓解患者的焦虑,所以我们当时做了一个功能叫术后恢复日历。
因为焦虑所以会一直拍照记录,最关键的是,如果术后第五天,头肿的很厉害,上传照片后,就可以看到同项目患者恢复的照片,自动推送给用户,当有足够的了解之后焦虑就会得到缓解。
其次,为了不让用户感觉是他自己在写整形日记,我们系统会自动根据照片生成整形日记,这样对网友写整形日记来讲门槛大大降低了。
第四步是建生态打造电商平台,新氧后来增加了电商属性,最初的一系列功能构建之后,我们发现运营成本很高,要教会网友如何用术后恢复日历功能。
为了提升日记质量,我们提供了一些奖励措施,但怎么能让更多的患者持续输出整形日记,做为互联网平台,跟患者面对面的不是我们,而是医生。如果能把这些整形医生调动起来,让他们跟患者说写整形日记,推动力是更强的。
如何说服医生愿意做这件事,只能从利益的角度刺激,通过网友写整形日记,对医院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带来收入,但真正跟医生讲这件事的时候,他虽然相信,但还是会觉得这件事跟他没有关系,因为医生不是搞互联网的,也没有网上运营经验。
后来我们决定做一个电商平台,把医美患者的在线预约消费变成像淘宝天猫一样的平台,每个医生、医院都可以开店,如果有网友写整形日记,这些日记会关联在对应店铺下面,其他网友可以看到这些日记和销量,所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医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日记所带来的销量增加。
当然这个模式一开始大部分医生也不会运营,于是我们找了几个标杆医生,很快业绩增长明显,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医生和医院入驻新氧平台开店。虽然刚开始对新入驻的医院来讲,线上没有带来很多订单,但每家医院都有自己的患者,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医院鼓动患者去平台写日记,从而带来线上流量。
这样的方式其实是在转化医院院内储量的客户,当然不是所有的医院都愿意相信,但对于早期受益者,线上带来的流量也塑造了一些网红医院。
这时候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商平台,医院、医生的收益跟网友写的日记直接挂钩,医生和医院有动力推动网友写日记,运营也变得更轻量化了,这是新氧第四步建生态的方式。
以技术和审核机制的方式保障社区内容质量
第一是定义虚假,什么是虚假日记?很多医院为了鼓励网友写整形日记,会给网友直接的利益刺激,比如项目原价两万块,写整形日记会返现两千块,很多人会觉得这种日记是假的,因为一个患者拿着医院的钱肯定要给医院写好话,这是毫无疑问的。
其次,对于消费者来讲,做整形手术还是非常谨慎的,尽管文字描述会存在不实之处,但照片是可以判断出有没有PS的痕迹,消费者会根据细节、痕迹等特征作出选择,如果一篇整形日记,照片连载都是真实的,我们不认为它是虚假的。
对新氧来讲,所有的整形日记都是需要人工审核的,整形的照片是不是存在PS痕迹、有没有中间的手术过程都会作为评判标准。
第二是排序算法,任何平台都不能保证所有的内容都是完全真实准确的,但平台可以决定内容排序的优先级。比如一篇整形日记连载十天,阅读量和访问量都很高,会优先排在前面,从数据和技术的层面进行算法排序。
第三是内容审核,除了人工审核之外,还有互相举报的内容审核机制。医院之间为了争抢流量,他们会对含有虚假信息的医院进行举报,形成互相监督的机制。
第四是技术机制,在内容审核上还会有一些技术手段,如果是正常的消费者,他通常是要在平台上收集资料,跟医院做咨询反复比价,然后发生很多行为之后下单、写日记连载,这是正常的行为。如果一个帐号,当天注册,之前没有任何行为,当天就发了整形日记,这很显然就是假的,因为不符合消费者的正常逻辑,后台就会报警,这只是一个维度的算法。
另外,通过大数据的算法可以提炼出真实信息的整形日记和一些虚假整形日记特征上的差异,用算法保证把明显造假的整形日记屏蔽掉,从而保证内容的质量。
新氧的KPI就是转化率
新氧从内容社区转型社交电商平台,从只做内容到切入交易,如何实现这样的跨越?
第二是定义产品类型,是要做社区还是电商平台?因为社区和电商有不同的运营方法、KPI,怎么保持平衡?新氧的定位是社交电商平台,社交是定语,主语是电商,只不过是通过社交的方法解决消费者消费决策的问题。
第三是节奏,在社区还没有做到比较强壮的情况之下,去做电商,可能两者很难兼顾,所以新氧社区在做到第四步(建生态)的时候才开始做电商,就是为了夯实社区,节奏很重要。
营造市场竞争环境,把控医院服务质量
做医美电商,关键的一点是保障平台上的医院和医生的服务质量。如何把控?
最基本肯定会做资质的审核,确保平台上的医院和医生都是有合格资质的,因为一旦缺失了把控环节,审核就变得主观了,就有可能存在腐败问题。
其次,平台方不要过多的去把控医院、医生的服务质量,但是平台怎么做?其实中韩的医美技术差不了太多,但韩国医美产业水平却比中国发达一大截,因为自由的市场竞争环境,但国内会对整形医院进行区域性名额限制,甚至对选址也有要求。医美平台所要做的就是提供自由化的、透明的竞争环境,让口碑来决定销量。
所以对新氧来讲,就是在做一些审核机制,鼓励市场竞争,对顾客的反馈、投诉做出快速的响应,验证每一个真实情况;在新氧内部会对医院进行评分,如果一家医院总是被投诉,在平台上的权重就会很低,用这样的方式让优质的机构浮出来。
Q&A
Q1:新氧下一步的发展是怎么样的?
Q2:医美平台头部效应特别明显,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金星:几乎互联网所有的领域都有很强的马太效应,本身就是资源的集中,在我的理解,平台的模式是由三个节点构成的,就是流量采买、流量分发、流量变现,三者是闭环的。
大部分的行业都要使三者形成正循环,从流量分发来讲,新氧合作的医院、SKU数量是最多的,这导致同样的流量在我们平台上分发效率是最高的,因为流量相对更大,在变现方面,谈判权是更强的,所以流量变现的水平相对较高,当有很好的流量变现之后,就有大量的钱再投出去买流量,所以事实上谁的流量多,就取决于谁的钱多,所以逐渐的差距会正向变大,这就是互联网平台马太效应的原因。
Q3:做为平台方会出现飞单的情况,新氧是怎样处理的?
Q4:整形做为高风险手术,新氧作为平台方是如何解决纠纷问题的?
金星:医疗行业必然会有这样的风险,做为平台方首先要为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但不必为医疗机构的结果负责;消费者在平台上预约医生做整形,如果失败的话,平台方要看医生和医院的信息呈现是不是真实准确的,如果副主任写成了主任,那平台是有责任的,因为可能是信息的失误误导了消费者做出决策,但如果信息完全真实,平台是不用承担法律责任的。
但是作为平台来讲,大众其实是带着情绪和固有的一些想法看待这样的平台,所以平台要尽量完善机制,让更好的医生和医院浮出来,形成约束力。如果消费者和医院发生纠纷,新氧会积极主动的介入到里面化解纠纷。
Q5:美团也在做医美,新氧和这些大平台相比,最核心的优势是什么?
Q6:关于节奏,新氧在夯实社区,慢慢转变电商的过程中您觉得在哪些节奏上把握的比较好,是通过数据或者指标来确定节奏的吗?
金星:团队从成立之初就在做新媒体,当时没有网站和APP,公司也只有几个人的时候,第一天我们就在微博上注册了一个帐号,计划在网站或APP出来之前,先去积累一部分流量,还可以给社区导流,新媒体也是从最初到现在一直持续运营的,也是低成本获得流量的入口。
第二步就是去做整形日记,一开始都是通过活动去拉动整个社区的活跃,有活动的时候,社区的活跃度就高,没有活动的时候,社区活跃度就下来了,所以我们后来推出了整形日记这个功能,但一开始也是没人用的,等了两三年才有了第一个用户开始用整形日记功能,发了第一个自己的整形日记,后面当我们把它跟术后恢复功能结合在一起,才看到这块持续迅猛的增长,所以我觉得这个点也是在社区有一定活跃度之后,要快速推出一些产品衔接上,这点是比较重要的。
第四步是在2016年开始做城市下沉工作,新氧最早合作的医院、医生都是在北上广深几个大城市的大医院,都是找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机构,但是在2016年意识到LBS要形成很大的规模,一定要覆盖全国1000个城市,因为如果不去做城市的下沉,即便在北京做的再好,到二线、三线城市一样没有用处。所以在2016年开始招很多的线下团队去进入更多城市,到现在已经覆盖351个城市,这也是近两年增长比较快的原因,我觉得这是相对比较关键的几个节点。
Q7:如何把握城市扩张节奏?
Q8:如何平衡医美平台和公众号之间的内容?公众号在整个的发展的过程当中的定位是什么?和社区会不会有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