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人兽冲突,平衡物种保护和人类生存?11月19日,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动物学会理事胡慧建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人兽冲突其实是因为栖息地质量不高,老虎能找到的食物偏少,因为“没得吃”就往外面走。因此,最关键的是提升自然环境中的野生动物数量,特别是野猪等老虎的主要猎物。
如何防范“猛虎下山”?
事发后,周边的鸡西密山、佳木斯桦南等县市发布了关于加强东北虎保护防范的通告。
《须知》介绍,与其他大型猫科动物相比,东北虎能够容忍与人类共存,并不具有非常强的攻击性,但在受伤、捕食和保护幼仔时会变得极具攻击性。最常见的人虎冲突发生在居民区或牧场袭击宠物或家畜的时候,偷盗猎和交通冲突也是主要的冲突类型。
胡慧建认为,根本原因还是食物不足。东北虎种群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梅花鹿、狍子等猎物恢复相对还是缓慢了些。“原来100平方公里的地方可以养一只虎,现在可能需要三四百甚至一千平方公里。”
这些年来,我国已经在持续加强东北虎豹保护,恢复东北虎豹迁移扩散廊道,增强栖息地连通性,增加野生动植物丰富度,改善栖息地质量。
在9月5日的国家林草局新闻发布会上,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段兆刚介绍,目前,稳定生活在公园内的野生东北虎豹数量已经从2017年试点前的27只和42只,分别增长到70只和80只左右,虎豹的主要猎物——野猪、狍、梅花鹿的种群数量也都增长了1倍以上。
据人民画报报道,一只东北虎每年平均要吃50只至70只大型有蹄类动物,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占地面积理论上可容纳约100只东北虎。
胡慧建表示,人兽冲突说明现有保护区面积不够大,要不提高食物量,要不扩大面积,但人要迁走是很难的。因此,最关键的是提升自然环境中的野生动物数量,特别是老虎的主要猎物。不过,这可以减少老虎光顾村子的频率,但也不可能绝对解决这一问题。
同时,胡慧建提到,自然保护地保护要加强,不要出现跟老虎抢食的情况,现在猎套、偷盗猎情况的确已经比较少了。
胡慧建表示,实际上,目前我国不同地方的食物链平衡存在两个困境:老虎进入村里伤人;或者野猪多了,野猪伤人。
“动物恢复的五大目标是,消失物种回归、濒危物种解濒、功能动物起效、经济动物复壮、有害物种受控。”胡慧建说道。
人虎面对面时如何自保?
专家提醒:要淡定后退,不要“眼对眼”
不过,勃利县并不在国家公园内。
在“如何防”上,胡慧建表示,一方面要预警,另一方面要教大家如何自保,科普外出时的安全行为。他介绍,可以在脑后戴一个假面具,因为老虎喜欢从后面进攻,这可以降低90%的老虎攻击。上述《须知》也介绍了这一方法。他还提醒,与老虎面对面时不要跑,要淡定后退,尤其不要“眼对眼”,要看老虎鼻子和眼睛中间的位置;出去可以随身带强光手电,照老虎眼睛后,它会暂时性视盲。
11月18日,黑龙江省林草局召开紧急会议时还强调,要按照《黑龙江省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补偿办法》,稳妥推进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工作。
据段兆刚在此前的发布会上介绍,野生动物损害补偿从2020年起开始实施,2022年引入保险机制,2023年又扩大了损害补偿范围。经统计,2020年和2021年理赔案件共1077起,金额534.7万元;2022年和2023两年引入保险机制后,共受理野生动物损害案件5732起,理赔人身伤亡、农作物家畜等损失合计1707.0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