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教育家卢梭的一句话:“要记得,人类走向迷途,往往不是由于无知,而是由于自以为是。”
智业时代,认知冲击非常大。企业应对危机的生存之道就是企业老板要极速改变认知,超越经验通常意味着胜利。
理念:老板就是企业的天花板
有句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车头要没油,火车不如牛。
老板就是企业的火车头。所以,决定这家企业行不行,第一要素就是老板行不行。
如果你的公司从事朝阳产业,别人都能赚钱,但你们很困难,那大概率是“大将无能、累死三军”。说一句很扎心又很真实的话——老板就是企业最大的天花板。
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认知和使命。
真正的企业家,都是被理想绑架了的少数人。比如说,乔布斯、马斯克、任正非、董明珠、徐丞功。他们有发自内心的“激情燃烧”。
曾经有人让马斯克说两句话,鼓励一下创业者,马斯克说,如果创业还需要鼓励,那我劝你还是别创业。
做企业就如大海行舟,会面临无数风暴,船长就是企业家。“优秀的船长只有在掌舵时才会变得兴奋”,一旦无事可做,就无法承受生命之轻。
但有些企业家没有激情,穷算命、富烧香,只把公司当成自己的“提款机”。
中国企业大部分毁于两个要素——自私和贪婪。
自私,最明显表现就是不舍得利益共享,直白点说,不舍得分钱。
一些老板嘴上整天提华为,每天要求公司学习华为,说华为的员工如狼似虎。而一到分钱的时候,却锱铢必较,想尽办法“节俭”。
你给员工吃草,却总想让员工成为狼。
这就是“知行不合一”,本质还是认知问题,也是理念问题。
任正非就很通透,他说:“只要我不要钱,少要钱,世界就是我们的,如果我要钱、多要钱,世界就缩到我家了。”
格局和认知不是嘴上功夫。“知行合一”中,99%的人都能做到“知”,但真正能“行”的也只有那1%的少数人。
所以老板作为一个组织领袖,要有自我定义:你到底要什么?要头顶的星空还是要脚下的黄金?选择了星空就必须放弃黄金,把黄金散出去,散给一起追星的同路人。
有了这样的理念,人们才觉得是为自己工作,企业才能“人人都是CEO”,才有机会做大。
华为有个前高管评价任正非说:“人们跟随任总,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自己。老板厉害的地方就是让多数华为人都觉得在华为工作就是在为自己奋斗。”
另外,关于认知,我再补充几句。作家豆豆有本书叫《遥远的救世主》,电视剧叫《天道》,主要讲的就是认知问题。其中有一句话很经典:
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所谓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
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就是认知,任正非的“灰色理论”是认知,张瑞敏的“人单合一”是认知,徐丞功的“角色互换”也是认知。决定人和人差距的,就是认知层次。
人的认知就像一座监狱,我们的视野、判断力、行动力,都深受影响。而一旦被打开,将看到更透彻、真实的世界。
不同认知的人处于不同维度,低维度认知的人无法往上看,而高维度的人向下看则很通透。一家开小商店的小老板,是无法理解任正非、马斯克的。
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
决定企业走多远的,就是老板的认知。“我思故我在”,“我知故我富、善知故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