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便利店,国人很快就会想到7-11、全家、罗森,似乎只有日本的便利店才是正宗的、主流的、上档次的。
殊不知这些日本的品牌便利店却是中国本土便利店的手下败将。
根据德勤研究的数据,中国便利店排名第一的是本土品牌美宜佳,全家排第4,7-11仅排名第5。
值得注意的是,7-11早在1978年就已进入中国,而本土品牌美宜佳成立于1997年,比前者晚19年。
起步晚,底子差的美宜佳,靠什么打败了行业巨头7-11?
中国便利店之王
创始人叶志坚是土生土长的东莞人,东莞所有便利店都具有美宜佳的血统。创始人叶志坚也因此被誉为“东莞零售业教父”。
当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相继杀入东莞的时侯,叶志坚果断地选择了转型,学习7-11的模式,把店做小,成立美宜佳便利店。
经过20年的博弈,美宜佳非但没有被外资杀死,反而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越发壮大。
截至2018年5月,美宜佳在全国的门店数超过13000家,比上海农工商便利集团(拥有好德、可的)和7-11(内陆)的总和还要多出上千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便利店之王”。
美宜佳的逆袭之道
美宜佳能从一个地方的小便利店发展到了全国,离不开创新二字。
这种创新,不是说简单地把国外的模式copy,而是因地制宜,进行改造:
第一,把店开到工业区;
7-11的店一般开在商业中心或者城市居民区,美宜佳就把门店的选址放在工业区周围,一来人流密集,二来可以避免和家乐福等巨头正面相争,从而化整为零,遍地开花。
早期的美宜佳便利店
第二,放低门槛,开放加盟;
和7-11高昂的加盟费和“阶梯式抽成”不同,美宜佳从一开始,就决定走特许加盟形式扩张。只需一次性投入最高20万元的开店成本和人工,即可开店当老板。在这种刺激下,美宜佳的门店数量很快就翻番了。
第三,学习7-11,建立供应链;
美宜佳初期加盟后就对公司进行了整顿,学习7-11,建立供应链。
一方面,全面引进pos系统,解决总部与门店之间的衔接需求;
另一方面,完善物流;
2002年,时捷物流成立。随后,美宜佳又兴建两万平方米大小的仓库。
到2012年,时捷物流每天都有几百辆货车为店铺配送货品,美宜佳门店实现了两天配送一次。完善了供应链这一关键服务之后,美宜佳就此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
新零售时代,美宜佳的挑战
2018年6月,在北京举办中国便利店大会上,叶志坚表示,在新的时代下,美宜佳正在谋求经营方式的变革,通过打造三大平台,实现从便利店渠道商向服务商的转型。
这三大平台是指:供应链数据化平台、门店智能经营平台、会员精准营销平台。
这三个平台要完全建立起来,需要强大的数据支撑。
为此,美宜佳做了以下的改变:
第一,便利店智能化升级;
雅量科技是中国知名的客流统计系统品牌,此次参与美宜佳的改造,增加了客流统计、人脸识别、热区分析、巡店等全套的零售科技,帮助智能化、精准化管理客流,提高商品整体成交率。
客流统计、热区分析系统
第二,数字化会员;
对美宜佳来说,拥有1万多家门店,每天接待超过350万顾客,庞大的会员数据是美宜佳最大的财富。
数据显示,以前每周来店里消费2次的用户,现在突破增加到5次了。
第三,升级门店,更多便利;
对于顾客来说,便利性是选择便利店最关键的指标。
最新升级的美宜佳门店,不仅提供新鲜食品、日常用品、粮油副食、个护化妆品等消费品,还提供充值缴费、代收代寄、便民支付等20余项生活服务,并且已开始尝试经营十几种广式早茶。
最新升级的美宜佳门店在功能上强化了鲜食区和休闲区
但是,美宜佳的形势非常严峻,且不说便利店行业本身竞争激烈,在新零售时代,阿里、腾讯、京东、苏宁等巨头都纷纷参与到便利店行业。
可以说,中国便利店即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改革。
事实上,这已经是叶志坚领导的糖酒集团第三次转型了。之后,美佳超市又再次转型成为美宜佳便利店。可以说,创新、颠覆是美宜佳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