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警方破获这起特大网络贩毒案,抓获贩卖及吸食毒品嫌疑人19名,其中刑事拘留3人,行政拘留16人。
举报
微博上聊毒品都是“行话”
今年年初,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接到网友举报,称有人通过网络推广、销售大麻等毒品。
根据举报内容,网安总队民警立刻进行核实,发现这名被举报的微博博主发布了大量涉嫌与毒品有关的微博。该微博基本每天都会更新内容,其内容基本都与毒品有关,但使用的词语极为隐晦,常人甚至看不懂。
警方侦查发现,博主除了通过微博散布涉毒信息外,还在一家网络电台上“做节目”。通过收听该电台内容,民警发现其中含有大量涉毒内容,与微博上发布的信息相似,电台订阅人数有2000多人,电台音频播放总量达30余万次。
侦办
网上完成交易双方不见面
经查,云某的上家通过快递将毒品邮寄给买方,买方来自全国10余个省市。
为将犯罪团伙一网打尽,北京市公安局成立了由网安总队、禁毒总队、昌平公安分局等单位组成的专案组,全面开展侦查工作。
收网
博主及上下线人员被抓获
民警对王某某暂住的酒店进行蹲守,并于今年5月11日在该酒店内将涉毒人员王某某、李某(24岁,山西人)抓获,现场起获若干大麻。
通过大量前期调查和固定证据后,专案组民警决定对贩毒人员云某实施抓捕。
今年5月17日,民警前往云某在东城区租住的平房,经走访周围群众得知云某于当日返回后一直未出门。民警立刻开门进入平房内,将正在睡觉的云某抓获。面对民警的询问,云某起初表示惊讶并称不知道为何被抓。然而,面对民警从其屋内玻璃瓶中起获的若干大麻,云某承认了通过网络销售毒品的事实。
经过调查民警得知,云某的上家是张某,家住天津市。今年7月5日,专案组人员赶往张某位于天津市的居住地附近,进行蹲守。当日晚6时50分许,张某从居住地走出,在小区遛弯,埋伏在附近的侦查员立刻冲上前去,将张某抓获。
审讯
认识外籍毒贩获得进货渠道
面对民警的审讯,云某和张某均对贩卖毒品的事实供认不讳。
云某供述,她曾经在北京上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北京,喜欢新潮事物的她经常出入夜店,逐渐认识了一些吸毒圈里的朋友,并受这些朋友影响也开始吸食大麻。此后,她在网上认识了销售毒品的张某,并从张某处购买毒品。
张某供述,自己是一名纹身师傅,工作之余经常泡酒吧玩乐。在酒吧里,他认识了一名外籍人员,这名外籍人员称可以帮他购买国外的新型毒品“邮票”。考虑到新型毒品能够打开市场,获得巨额利润,张某便通过这名外籍人员提供的网址,从欧洲购买大量大麻、“邮票”等毒品,并使用快递将毒品运送至天津市。此后,张某通过网络认识了云某,发现云某拥有自己的吸毒圈子,同时云某在互联网上拥有大量客源,可以帮助售卖毒品,于是立刻和云某合作,经过云某处进行销售,并根据约定比例将获利分成。
目前,云某、张某因涉嫌贩卖毒品罪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工作中。
提示
新型毒品“邮票”致人产生幻觉
据办案民警介绍,“邮票”又名“LSD致幻剂”,因被制成邮票状而得名,属于口含式毒品。吸毒者只要将这种毒品含在口中,就可通过唾液将其中的毒品分解吸收,口含约1平方厘米的“邮票”就能使人产生强烈的幻觉。
“邮票”口含后通常会使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并出现急性精神分裂和强烈的幻觉,造成极大的心理落差。口含“邮票”的人会对声音、图像和颜色等产生不同的幻觉,严重的会产生轻生念头,甚至有人跳楼。
办案民警表示,近年来,“邮票”这种毒品主要集中出现在欧美一些国家,在国内比较少见,此次破获的案件属北京市首例销售“邮票”毒品案。
办案民警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吸毒有害健康甚至危害生命,切勿沾染任何毒品。年轻人往往因为好奇而沾染毒品,并吸毒成瘾,殊不知毒品不仅对人的身体和心理产生巨大危害,在吸食毒品后还会产生幻觉,做出轻生、自残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