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商家直播2小时连吃10根淀粉肠
据此前媒体报道,一淀粉肠厂家工作人员称,淀粉肠原料使用了鸡肉和鸡骨泥。
3月17日,一销售淀粉肠的商家在直播中表示,2小时已经吃了10根淀粉肠了,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
3月18日,“商家直播2小时连吃10根淀粉肠”的新闻登上热搜榜头条。
3月17日,一位来自山东枣庄的淀粉肠销售商家在直播中特意挂出了写有“没有骨泥”字样的纸张,进行了
现吃实测。
视频中,他表示:2小时自己已连续亲自吃了10根淀粉肠了,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淀粉肠,不要一棒子全部打死,并称自己兄弟俩和老板会和淀粉肠的厂家去沟通协调。
央视“3·15”晚会曝光淀粉肠是用鸡骨泥制作后,遍布大街小巷的淀粉肠彻底“塌房”,配料用的居然是鸡肉和不建议人吃的骨泥。
3月16日,河南三门峡一大娘出摊卖淀粉肠,2小时过去后仍无人问津,没卖出一根,最后自己默默把淀粉肠吃了。
“消费者要的是更健康的原料;希望淀粉肠能升级,健康又美味;
淀粉肠竟成了舌尖上的争议;“塌房”是一种警示;从源头抓起;原料是鸡骨泥,鸡肠子,好恶心;
可真让人担忧;食品安全得重视啊!
直播不代表你亲自检验过,可操作空间太大了;
把证明摆出来,证据;
身后几千箱卖不出去,肯定着急;
蹦跶得越高,摔得越惨;
让大家看是如何生产的,从原材料到成品”。
遍布大街小巷,美味方便的网红零食
——淀粉肠,突然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广大消费者没想到其背后,竟然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那么,为什么网红零食淀粉肠“塌房”了呢?
淀粉肠“塌房”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是对商家的警示,对消费者的提醒。
央视“3·15”晚会的曝光,网络社交媒体的加速传播,引发消费者们对淀粉肠的信任危机。
一旦有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很容易引发消费者的抵制。
淀粉肠被揭露是用鸡骨泥制作的,而鸡骨泥是不建议人类食用的。
一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不惜牺牲消费者的健康。这让全国广大消费者震惊不已,各种负面评价层出不穷。
一些商家的诚信问题是导致淀粉肠“塌房”的重要原因之一。
诚信是商家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不惜牺牲消费者的健康权益。这种违反了法律法规及商业道德。
当这些行为被曝光后,商家的信誉形象会受到严重损害,从而导致其产品销量急剧下滑。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选择正规的销售渠道购买淀粉肠,维护自己的权益健康。
由此可见,网红零食淀粉肠必然“塌房”了。
此前,据央广网报道,记者购买了目前市场上销售量较高的五种品牌淀粉肠,生产商分别为河南省开开食品有限公司、盘锦宇飞食品有限公司、河南双润食品有限公司和山东夫宇食品有限公司。
综合观察配料表发现,淀粉肠的配料表差别不大,但虽然名叫“淀粉肠”,排在配料表第一位的却是肉。
记者所购买的淀粉肠产品配料表。图源:央广网
“有肉,肉很少。”河南一淀粉肠生产厂家工作人员向央广网记者透露,“都是用的鸡肉和鸡骨泥,用鸭肉更便宜,大部分都是淀粉”。
记者从电商平台查询发现,目前出售鸡骨泥的多是经营宠物食品的商家,商家表示,“骨泥不建议人吃,烧烤也不行。”从价格来看,鸡骨泥的售价远远低于鸡肉,基本在3-5元/斤。
该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淀粉肠的出厂价为80元/箱,每箱120根共24斤,拿货数量多的话有赠送,折算下来基本五六毛钱一根。
在电商网站搜索显示的“鸡骨泥”产品。图源:央广网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何计国曾表示,使用鸡脖泥、鸡架泥代替原有肉类的行为,本质是掺假和以次充好,其中的营养物质也无法被人体吸收。
由于淀粉肠中肉类用量少且添加了香精,消费者在食用时无法分辨淀粉肠里到底是哪种肉类。
对此,上述河南淀粉肠企业工作人员也直接表示,“不用担心肉少没肉味,有香精。”
此外,虽然跟火腿肠长得很像,但淀粉肠并没有遵循火腿肠国标来生产,无专门国标。
有网友表示“如果都是淀粉,那即使没有营养也愿意吃一口,但曝光成分后真的不敢吃了”“以后再也不买了”“在网上看了教程,准备自己在家做”;但也有部分网友称“该吃还得吃,适量就行了”“就是管不住我这馋嘴”“真的很喜欢吃淀粉肠”。
全国肉禽蛋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曾起草制定了国家标准《火腿肠质量通则》,3月16日,该委员会秘书长刘振宇表示,该标委会主要负责实施商品名带“肉”的食品标准化工作,所以过去没有制定“淀粉肠”国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