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普通火车时速也有120,才1200多公里需要30个小时?
答:待避,是铁路运输上常用词。
铁路就上下行两条线,开往北京方向的叫上行,车次代码尾号为双数(2、4、6、8);离开北京方向的叫下行,车次代码尾号为单数(1、3、5、7、9)。
同一趟车,始向北京,后又驶离北京,车次代码尾数会发生改变,尾号双数变单数。
铁路上下行线路,每天都要跑很多车。车次的运行距离、行进线路、行车速度,都不一样。
并且,根据运行距离和车速快慢,客运列车还有不同的等级,比如:普通、快速(K)、特快(T)、直快(Z)、管快(N)、城际(C)、旅游车(Y)、临客(L)、动车(D)、高铁(G),还有按需加开旅客列车(A)、市郊车(S)各以不同的大写拼音字母来做代号。
例如:特快,就是“T”,但不念“替”,而是“特”;直快,直达特快,就是“Z”,但不念“贼”,而是念“直”。以此类推,车次代码头部大写字母基本都以拼音字母发音。
高铁,是“G”,读“高”,一般都有专用高铁运行线路,个别运行区间也会跑普通铁路。
说了这么多,折回正题。
每天上下行线路,都跑很多车,等级、速度、运行时长各不相同。但是不同的车次,在运行过程中,某些运行区间是重叠的。
怎么办?按照惯例,慢车要给快车让道,经分岔道口驶离正线,到副线(主要是一些特别小的车站,甚至你不知道车站的名字)来进行待避,就是先猫一会儿,让车速快的车先通过——等别的车开过去了,慢车再从人家屁股后面跟着。
车次的运行,何时待避,都要听从行车调度室统一指挥,并且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列车的运行发生改变,因突发情况晚点,或极特殊原因需要加急通行,比如车上有突发危重病人需要紧急救助——只要有一列车的运行发生改变,其他车次的运行也要及时调整。所有的一切,都会在运行图上及时显示出来,由行车调度室统一掌控全局。如果需要给加急通行的车次让路,其他车次也会临时待避。
还有部队换防的军列通过,国家领导人和外国首脑的专列通过,还有两会代表乘坐的专列通过,普通旅客列车都要临时待避,让开道路。
而日常运营,一般情况下,都是慢车给快车让道,尤其是一些“K”字头的长途旅客列车,更是“待避老大哥”,动不动就歇着。有时候,一整条线跑下来,得待避好几次,一路上走走停停。
为啥有些车次,线路距离长,运行时长也长,就是待避惹的祸,但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伴随着火车的几次大提速,和铁路运行图的不断调整,减掉了一些小站,以及一些慢车的停运。现在坐火车,比过去舒服多了,不仅车速快,运行时长缩短,一整条线跑下来待避的次数也比过去少多了。
不过呢,因为新开车次的不断增加,尤其是运输高峰期开通了很多临时旅客列车,所以现在一些车次在某一运行区间需要待避,还是时有发生的。临时旅客列车(L),和按需加开临时旅客列车(A),俗称“临外临”就好比刚出家门的小媳妇儿,总是躲着人走——临客都是躲着其他车次,见缝插针的安排车次借道而行,一路走来更需要待避。临客说白了就是“临时工”,运行期间需要给其他“体制内”车次让行。
乘车遇到待避,不要抱怨,多加理解吧。其实,偶尔待避一下也挺好的,可以静下心来看看车窗外的小站风景。
有些待避小站,挺有意思的,还保留着八九十年代的样貌,车窗外的小站风景恍若隔世。只要你细细品味,就会品出岁月沧桑的味道。
岁月沧桑是什么味道?如似咖啡,苦后回甘。又如歌、如酒、如诗、如画……,只要你细细品味,便会寻得一份美好,觅来一份新奇。
乘坐火车,沿途经过和经停待避的小站,也是新奇的存在。待避时,不要着急和厌烦,多看看车窗外面的小站风景吧,相信你会发现美好。
为什么坐火车还要身份证
答:
现在乘坐火车和高铁,基本都是无纸化乘车,不提供纸质车票。
从12306网站购票,需要购票和乘车人员先进行实名认证,填写身份证号。
成功购票后,乘车信息直接打入身份证,然后就可以在乘车当天刷身份证直接进站了。而在检票口,也是通过刷身份证通过闸机。
在火车站售票窗口,和火车票代售点购票,也是需要用身份证来买票。进站方式,跟在网站上购票一样,通过刷身份证和刷脸,来通过闸机进入车站候车室。
并且,需要人证合一,即人脸和身份证同属于一个人,才能成功通过进站闸机。如果你刷别人的身份证,基本上通不过实名身份验证,无法进入候车室。
到达目的地,出站也是需要刷身份证。所以,现在身份证是乘坐火车高铁的有效凭证,进站和乘车一定要随身携带并保存好。
另外,需要先买票,才能通过刷身份证进站。如果你不事先购票,系统里没有你的购票信息,即便你人证合一,也无法打开闸机,不能进入到候车室。
火车和高铁,还有20分钟才到站,为什么有人着急收拾行李站在车厢门口对待?
你知道有一个词,叫“归心似箭”吗?那些曾经远离故土,终于回到家乡的人,都是回家心切的。火车还未到站,就已按捺不住自己着急回家的心情,赶忙收拾行李站到车厢门口,车门一打开就奔下车厢,一分钟都不想耽搁。
硬卧夕发朝至16小时和高铁6.5小时,选哪一个啊?
硬卧夕发朝至,高铁6.5小时,选择哪个合适?
要是搁以前,我肯定是选择睡卧铺,在卧铺睡一夜,第二天到达目的地,其实是最划算的。
我一般都是买下铺,抢不到票时,偶尔买中铺或上铺。
但自疫情发生以后,我还是觉得坐高铁比较好。
所以,还是坐高铁比较好,全程戴好口罩,除了用餐和喝水,尽量戴好口罩。
或者,上车前先找地儿吃饭,在车上忍一忍不吃东西,而喝水可以用吸管杯——把吸管从口罩下缘伸进嘴里,戴好口罩减少呼吸道疾病的感染传播风险。也可以用可弯的长吸管,来喝瓶装水,照例是把吸管从口罩下缘伸进嘴里。
自疫情发生以后,出行尽量坐高铁,全程戴好口罩,有必要的话戴上防护面罩,可以降低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送人去火车站能进候车厅吗?
现在进候车厅,需要在火车站过安检。
先过安检,进入火车站后,刷身份证通过闸机,进行人脸识别,达到人证合一才能通过闸机,进入火车站候车大厅。
但是,最关键一条:火车站系统里,需要有你的购票乘车信息——没有购票信息,那道闸机是打不开的。
并且,现在火车站都不售卖站台票了,所以一般情况下,想进到候车大厅再送人上车,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
不过,也不是无解。
应对方法,送人到火车站乘车,想要进到候车室,可以买一张当天的短途车票。
买了车票,车站系统就会有你的乘车信息,你就可以刷身份证通过闸机进到候车室了。
然后,就可以陪同乘车人员一同进到候车室,找到检票口。
但由于检票口需要通过闸机刷身份证,所以不能把人送上站台。
当乘车人员上车之后,你就可以从候车大厅的出口,走出火车站。
出了火车站,再把手机上买的火车票一退就行了。
这种方法,不能总用,可以偶尔用一下。
总用的话,弄不好会进火车站黑名单。
另外,火车开车前退票,并不能退全款。
所以,这个方法也需要付出一定成本。
仅供参考。
火车软卧怎样乘坐更加舒适?
火车软卧,怎么乘坐更加舒适?
火车软卧,对比硬卧已经很舒适了,怎么才能更舒适?
想要舒适一点,那就买张软卧下铺。
想要更舒适?那就把整个软卧包间,四张床都买下来。然后,带三个女仆一起乘车。
进入软卧包间,让女仆在铺位上,铺好定制尺寸的桑蚕丝床垫,再铺上真丝床单,睡觉盖上天鹅绒被子。
让另外的女仆,在一旁给你磨咖啡做手冲,你可以边看窗外的风景,边喝咖啡。
你躺在铺位上,还可以让女仆给你做按摩,揉胳膊、揉肩膀和捶腿。
吃饭时,打开自带的一摞食盒,从里面拿出美味佳肴,你还可以开一瓶82年的拉菲。
同时,还可以让女仆给你演奏小提琴,边用餐边欣赏音乐。
……
好了,就写这么多吧。
再怎么舒适,实在想不出来了!
对了,还有高级软卧,环境和铺位比软卧要舒适,只不过包厢里只有两张床,只能随身带一个女仆。
开玩笑而已!
高铁和火车上可以带鱼缸么
高铁和火车上,不建议带鱼缸。
即便是空鱼缸,也不建议带上高铁和火车。
不管鱼缸体积和容量大小,基本都是玻璃制品,极容易破碎。破损后很难清理,玻璃碎片易伤人。
满地的碎玻璃碴子,容易扎脚,碎玻璃还容易割伤人,威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为了维护公共场所秩序,避免给自己和他人找麻烦,乘坐火车和高铁尽量不要携带玻璃鱼缸。
现在市场上有那种一体成型的亚克力鱼缸,体积小重量轻,不太容易破碎。但想带上火车和高铁,只能携带空鱼缸,并且鱼缸外部要用泡泡塑料膜包裹严实,避免受压和磕碰破损。
铜钱剑能不能带上高铁和地铁?
大概是72cm的剑骨好像是铁的
铜钱剑,由铜钱编成的宝剑,有镇宅辟邪化煞的作用。
75厘米长的铜钱剑,能不能带上地铁和高铁?
虽然铜钱剑不是管制刀具,但75厘米,长度有点过长。
建议把铜钱剑,斜放在大整理箱里。或者,先用泡泡塑料膜,或绸布、绒布把铜钱剑先裹一下,再用纸箱给铜钱剑加个外包装剑盒,就可以把铜钱剑带上地铁和高铁了。
可以量取铜钱剑的长宽厚度,再裁剪大的快递包装箱,制作一个合适的剑盒。一定要在裁剪剑盒时,把内衬泡泡塑料膜,或裹布的空间留出来。
把铜钱剑,用泡泡塑料膜,或裹布缠好,再装入剑盒,外面用宽胶带粘牢,就可以把铜钱剑带上地铁和高铁了。
尽量不要带着一把裸剑过安检,铜钱剑虽然是工艺品,但也属于金属制品,还是加个外包装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