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现在大家一提到卖货就想到互联网,但是我个人认为线下渠道依旧是不可忽视的大市场,所以我们先来说说线下有哪些卖货渠道。
我之所以把摆摊放在第一个位置,是因为它的成本极低且极具灵活性。
如果你是卖衣服袜子的,你只要拉着一个手提袋、行李箱就可以出摊了。
天晴就出,下雨就收,可以四处寻找销售点,关键是投入的成本极低。特别适合那些卖果蔬、服饰、小吃的商家。
千万不要小瞧摆地摊这种古老的商业模式,因为直到现在靠摆地摊月入几万的案例比比皆是。
尤其是在山东、河南等地,还有赶大集、庙会的风俗,有时候仅一场大集活动,就能带来几十万的销售额。
刚才我们说的是自己摆摊的ToC思路,我再说一个针对ToB摊主的思路。
近几年来地摊经济火热,除了有人盯上了大件的车辆,还有人盯上了极不起眼的地摊小喇叭、小台灯等。
试想下,一个杭州这样的大城市,每晚有多少摆地摊的?他们又有哪些需要和痛点?你有什么可以卖给他们的?
a、便利店
我们平常消费最多的地方,应该是线下的便利店。
便利店的数量也是实体店中最多的,所以有些商品能进便利店的话,它的销量是很可观的。
无论小区的夫妻店、还是写字楼下的品牌连锁店,这些都是我们日常铺货的渠道。
但要铺货进便利店,有两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其一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在便利店卖,比如很少有便利店卖被子、衣服的。
其二与其一个个BD便利店,不如想办法搞定便利店上游的供应链,在他们手上,可能掌握了大半个城市的便利店店主资源。
b、商超
除了便利店外,还有更大型的商超。
商超的好处是商品种类繁多,客流也大,不管是创新产品还是其他大众品,都有机会占领一席之地。
而不好的地方在于,一般进商超的成本太高了,结算账期比较长,而且还要收入场费。
所以想把自己的货铺进连锁性质的大商超,还是需要一定的人脉关系和经济实力的。
c、特定商品
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便利店、商超外,马路上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店铺,他们也是某些商品的核心渠道。
比如你有一款饮料产品,旅馆适不适合?各类中小饭店可不可以?酒吧行不行?
再如某些特定的商品,服饰店、母婴店、美妆店、理发店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垂直类型的商店渠道。
所以从门面的角度来说,要根据我们实际售卖商品的形式来定。
批发市场的销售方式有两种:
其一是ToC的,满足一些人淘货的心理。
其二是ToB的,服务一些乡镇超市、大型活动的批量采购需求。
但从你厂家的角色来说,你还是服务于这些商场的批发商户好,人群也比较精准,给他们供货,有他们负责销售。
再来说说开店,这里也有两种模式:
其一是自营,就是你自己在某个街道上选择一个合适的门面开店,这种卖货形式成本自然是很高的,回本的周期性也比较长,风险也大。
村长始终认为线下门店有其特殊的商业价值,比如信任关系的建立、服务的便利性等等,所以线下门店的卖货渠道我认为会一直存在。
线下销售还有一种经典模式,不需要开店,不需要商超铺货,直接做现场成交,这就是会销模式。
主要通过招募核心代理,线下组织客户到场,全国各地进行巡演卖货。
这种卖货方式,其一考验会前的邀约效果,其二考验现场的成交能力。
我知道大家可能更加关心线上的卖货渠道,毕竟不受地域的限制,也能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客户。
而线上渠道也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建的渠道,一种是成为商家供货。
网上开店卖货到现在已经超过20年了,除了淘宝,现在到拼多多上开店更为普遍。
你可以选择到淘宝、拼多多上开C店,也可以去1688等垂直平台上成为批发商供货。
另外,现在电商平台的分销十分成熟,你也可以利用淘客、京东联盟、拼多多联盟进行带货分销。
这几年社交电商平台最为火爆,许多平台没有店铺的概念,只要联系平台招商进行供货即可。
比如我们熟知的云集、贝店、斑马等等,有些商品就是靠在这些平台卖礼包火起来的。
要想成为平台的商家也比较简单,加几个商家群、商会等,就能联系上。
但是这类平台起的太多,散的也快,还有一些平台有货款结算的风险,所以不是加入的越多越好。
比如当时吴召国风风火火做未来集市,一天销售也能到几千万,可消失的的也很快。
微商渠道是我一直很看好的渠道,毕竟微商的带货能力惊人。
大家之所以对微商的感觉不好,主要还是微商之前被很多商家给坑了。
同样,你如果能联合一个微商大代理做一款商品,起盘的概率也是很高的。
当然,你也可以找一些大主播帮忙带货,但要记得避坑。
目前,还有一种带货能力更有效的渠道,那就是社群团购。
其一是针对小区居民日常水果生鲜的群团购,你如果是卖水果,卖海鲜的商家,可以找找这类平台。
比如公众号的底部,趣头条新闻中、各种搜索等渠道,以酒水、保健、数码产品为主,而且很多都是三无产品。
但我不建议不懂的个人去冒这个风险,不仅对货品有要求,更对资金有要求。
但小编认为渠道再多,都不如先把商品做好,商品有了品质和口碑的保证,然后再去拓展渠道会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