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折扣店的东西,好吃又便宜,那可不得多买一些啊!”
“他们零食折扣店的售价,比我们这些小超市的进价都低,这还怎么竞争!”
零食折扣店(或者叫“量贩零食店”)是产业趋势。零食折扣店会干死便利店和小超市,是线下零售渠道的重大变革。零食折扣店,模式先进,“品牌商品低价击穿消费者心理预期,实现引流,在纵深的白牌散称商品上挣钱”,卷王之王,对于旧的线下零售体系(尤其是便利店、小超市)是降维打击。
零食折扣店会明显地挤压便利店和小超市的生存空间,一家零食折扣店营业的话,附近的便利店收入至少下滑20%~30%。零食折扣店的市场空间在10万家以上(最近听一些专家说零食折扣店可以开到20万家以上),2022年年底,国内开了1万家左右,渗透率10%不到,渗透率低,成长空间广阔。
零食折扣店是消费降级大潮加速催生的一种新的零售业态。宏观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谢幕(房地产上行周期结束、互联网增速见顶、中美脱钩),房价松动,居民资产和收入预期并不乐观,消费降级大潮袭来。过往消费升级的逻辑已然改变,性价比消费成为主流。主打便宜的零食折扣店是适应消费降级潮流的,并在消费降级的潮流中被滋养的快速生长的一种零售新业态。
零食折扣店长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1)低价、价格杀手。
掐掉中间经销商、压低品牌厂商的利润,尽可能的让利消费者。下图是线下各个零售渠道的价格传导路径的示意图。可以看到零食折扣店在常见的线下零售业态中,给到消费者的价格是最低的。
(2)“在品牌商品上低价击穿消费者心理实现引流,在纵深的白牌散称商品上挣钱”
这里我们也能明显看到一个趋势: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谁能把价格打下去、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谁就能抢走市场份额。一家店零食折扣店的毛利率在20%左右(便利店的毛利率在30%~40%左右),净利率在5%左右。了解下来通常单店月销收入在40万元左右,做的好的店铺,单店月销收入在100万元以上。
(3)注重选址,开大店,占领人流地段好的门店。
现在的零食折扣店在总结上一代单店模型后(70平米左右),在新一代的单店模型中,倾向于开120平米以上的大店。大转角,大开间,在人流地段好的十字路口、丁字路口,零食折扣店正在“不计代价”地抢占这些优质线下点位。这些优质点位,是稀缺的资源,谁先抢了,后来者就没机会了。跑马圈地,快字当头。
(4)店内面积大、环境好、好逛。零食品类琳琅满目、店内环境宽阔明亮、氛围好容易激发增量需求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就是,零食折扣店装修所营造出来的环境:靓丽的色彩、明亮的灯光、悠扬音乐,氛围感满满,都会让消费者置身其中的时候有一种愉快享受的感觉。零食本身就有着“冲动消费”、“场景消费”的属性,看见琳琅满目的零食,你内心的原始渴望就沸腾了,消费需求就被刺激出来了。关键是你一进门的时候,你内心的价格锚点就已经被击穿了,“便宜”的心理暗示已经种在心里了。“东西看着好吃又便宜,那可不得多买一些啊!”,增量的消费需求就冒出来了。消费者进便利店买东西的心智通常是应急,解决即时需求,例如我渴了想快速买一瓶水喝,或者我需要买一包烟,那我赶紧找一个便利店。就是说便利店的本质逻辑还是快捷。而不是便宜或者好逛。但去零食折扣店的心智是因为便宜会囤买零食,因为店内环境氛围好,灯光明亮,零食琳琅满目,有享受性在里面,会有被激发出来的冲动性消费。
零食折扣店,对现有的传统线下零售体系,是降维打击。
旧的线下零售体系,其实挺“老化低效”的。
传统零售(大型商超、便利店等)的商业模型是什么?
传统零售本质是“二手房东”,做着“出租货架”的生意,也并非站在消费者角度出发展开选品。传统零售向供应商收取坑位费、压榨供应商账期来提高自身的现金流。许多便利店体系需要预付20万,包括收取入驻费用和货架费。传统商超通常是没有认真站在消费者角度做“选品”这件事情的,“出租货架”时谁给的费用高,就出租给谁。更高效的模式应该是,零售商应站在消费者角度选择最好的产品,并以较低的价格销售,借助周转率的提升来赚钱。零食折扣店就是这样的,不向供应商收费,不设账期,尽量缩短结算周期。平均约7天左右账期,也不存在货架坑位问题。降低了供应商的成本和自身的成本,实现了低成本采购,因此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出售商品,同时能获得盈利。
便利店的商业模型是什么?
零食折扣店的商业模型是什么?
(1)更低的价格。同等品质的商品,更低的价格。让利消费者,换来增量需求和高周转。
(2)赚长尾品类的钱。“在品牌商品上低价击穿消费者心理实现引流,在纵深的白牌散称商品上挣钱”。
(3)低毛利,高周转。便利店和夫妻老婆店拥有30%-40%的毛利率,尽管零食折扣店的毛利率可能只有20%,但由于其高周转效率,一个月可以赚三次毛利率为20%,即一个月60%毛利率,现实零食折扣店可能更高。通过提高效率和销售额,零食折扣店可以实现更好的利润。
(4)品类丰富,不断迭代选品,常买常新。零食折扣店一般有1500-1800个产品,产品品类丰富。会定期末尾淘汰销售情况变现不理想的产品,更迭新产品,大约每月10%的比例。
便利店其实已经认输了,东施效颦。
2023年5月,我在湖南长沙调研的时候,在浏正街附近,走访便利店美宜佳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美宜佳是一个在湖南比较多的连锁便利店,美宜佳自己有做出改变,也搞了零食专区。照着样子,扩充了自己的零食货架。但是你会发现其实它这个逻辑还是不对,一是它那个面积不够大,二是便利店本身不存在“品牌商品低价引流”这个事情。
零食折扣店渠道的逻辑是一个组合拳,你先拿知名品牌商品低价来做导流,然后在这个纵深的白牌散称零食上去挣钱,类似于挣了长尾的钱。他前面有个前提是这种低价引流,便利店就形不成这种逻辑。便利店想在现有框架下进行改革,譬如说内部扩大零食区域增加白牌散称商品,应该是行不通的。因为没有前面这一部分“知名商品低价导流”,没有这个前提,就是说你没有吸引客流的手段,仅仅只搞后一部分的“增设零食区域”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零食折扣店的面积至少也是六七十平的,现在都在往一百五十平以上的店面去开。而你便利店的空间可能总共就四十多平左右,要摆不同品类的sku,就算增设了零食区域,其实也就可能到二十平不得了了,但是这个体验感是要差很多的。所以说,这个就有些东施效颦了,因为一开始店铺的逻辑,就是不一样的,在现有框架下改是改不过来的。
零食折扣店从商业模式上相对于便利店和小超市就是有明显优势的(错位竞争的优势)。而且便利店和小超市改不过来,只能被锤。零食折扣店会挤压干掉很多便利店,至少是便利店零食区域的那一部分。
1.万辰“合资并购”的模式,剑指行业老大
(1)万辰搞零食折扣店不是天外来客,原本就有零食零售业务,零食店“零食工坊”&零食品牌“含羞草”。
(2)老板嗅觉很敏锐,行动大于言语,在机会面前敢于下重注。
(3)“合资并购”的模式,剑指行业老大
由于国内不再支持加盟连锁类企业上市,对于来优品、好想来等这些区域零食折扣店品牌,谋求自己上市是没啥希望的。加入万辰体系,本质上可以实现“间接上市”。万辰则可以发挥上市公司的优势,依托自身上市公司的身份,向二级市场融资,支持旗下各个渠道品牌的快速扩张和发展。
万辰体系里抱团的渠道品牌,可以形成规模化集中采购优势,面对上游供应商时更加强势,降低采购成本。
(4)万辰旗下,已然星光璀璨。
各路英雄,纷纷投效。陆小馋、来优品、好想来、吖嘀吖嘀、潜在的老婆大人等等。旗下各个品牌,都摩拳擦掌,快速扩张中。
陆小馋:万辰的亲儿子。始于江苏南京,出击苏南地区、福建、广东、染指上海。2022年年底的时候,大概有80家店。最近升级了新的logo。预计今年新开500家店。
来优品:长剑出击,万辰体系内最锋利的剑。开店提速中。始于安徽,出击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湖北,染指北京、上海。2022年年底的时候,大概有400家店。今年4月的时候,跟来优品的朋友交流,说来优品到今年年底预计新开1000家门店。等到今年6月初再跟这位朋友交流的时候,说形势发展的太快,相对于原计划,肯定大超预期,上半年预计能就新开1000家门店了,这样一来,全年朝着新开2000家、甚至3000家去了。
好想来:好想来,也是一把利刃。始于江苏北部地区,出击安徽、江苏、河南、山东、河北、湖北。目前全国门店数超过1200+。覆盖6省50多个市区。每月新增开店100多家。预计今年新开1000家店。
吖嘀吖嘀:始于江西,出击重庆、陕西、湖北、浙江、福建。2022年年底的时候,应该不到200家。纳入万辰体系后,全国化进程明显加速了。粗粗估计今年至少也能新开500家店。
2.万店万辰,并不遥远
(1)旗下各个品牌的开店速度。到2025年,我们应该可以看到万辰体系下的门店数量,开到10000家。“万店万辰,并不遥远”。
(2)新的“合资收购”
(4)流量为王,人流客流都被吸引到零食折扣店,流量变现的方式其实又有很多种。最简单的就是“拓品类”。上文提到,零食折扣店的名字是很有迷惑性的,乍一听你以为它只是卖零食的,其实它的品类已经大大超出零食的范畴。实质上已经从“专门品类的购物渠道”演变成“类综合型购物渠道”了。奶制品、烘焙、日化用品、鲜食等等
万辰的估值和空间:
目前一级市场估值给的是1xPS,按2023年算的话,3500家*480W=168亿市值。到2024年,空间看到300亿市值。后续市值具体能涨到多少,就要观察万辰的进化情况和市场的竞争情况了。可以确定的是,今年和明年都是零食折扣店都仍是零食折扣店快速成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