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有关巴士的图书,插画充满童趣,色彩明亮,简洁有活力;语言简单易懂,优美且富有诗意,传达的美好跃然纸上。稍有阅读理解能力的都能被那位富有智慧的奶奶感染感动,进而引发思考。
故事的开始就给人传递了一种恬静舒服的气息:一个雨天。故事发生在一辆公交车上。每个星期天,小杰都和奶奶一起搭乘巴士到市场街最后一站去做义工。但是今天他很不开心,一路上他不断地跟奶奶抱怨。
“下这么大的雨,我们为什么还要等巴士呀?”
奶奶轻轻的说:“树也会口渴的,你没有看见那棵大树正在用吸管喝水吗?”
一棵大树成为了画面的主角,大滴的雨点落下来,我们好像听到了大树在咕咚咕咚痛快地喝水。小杰抱怨在雨中等车,奶奶换了一个角度看世界,把“烦恼”变成了一件美好的事。
“奶奶,为什么我们家没有车?”
奶奶回答得相当有说服力:“我们为什么需要车呢?我们已经有一辆会喷火的巴士了。”
拥有私家车固然好,但是也不能忽视即使坐巴士,我们也拥有属于坐巴士的那份美好。我们还看到巴士公司对乘客的一份关爱,将喷火龙画在车身上,本身就是童心、童趣的表现,是路上的一道风景。我们不得不佩服绘画作者克里斯蒂安在细节上的微妙之处:和私家车对比,巴士的车身画面更丰富。
当一位先生牵着一只斑点狗摸索着上了车的时候,小杰说:
“奶奶,为什么那个人看不见呢?”
“宝贝,你知道什么叫看见吗?有些人是用耳朵来看世界的。”
奶奶的回答很深奥,但她给孩子传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世界观,不带偏见的看人看事。你用什么方式跟孩子解释世界,孩子就会建立什么样的世界观,让孩子少一点歧视和偏见,孩子的心灵世界才会更清澈。奶奶的回答没有怜悯、同情那种看弱者的语气,“用耳朵看世界”让人以积极乐观的出发点看待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很容易被忽略,文中说:小杰把位子让给了“用耳朵看世界”的先生。这一点,单凭图画我们是看不出来的。即使小杰今天不开心,一直在抱怨,但是他善良的本性仍然使他让出了座位。这温馨的时刻,就连斑点狗都感受到了人们的友善而面带笑容。
接着,上来了两个大男孩。“小杰的目光一直跟随他们来到巴士的后面”。
“我也好想要一个随身听。”
请注意这里文字作者玛特的用词:小杰的目光是“一直跟随”他们,跟图画结合起来,我们看到小杰眼巴巴地抬头望着两个大男孩,仰望的动作,表达的是小杰的羡慕、渴望。两个大男孩的随身听,用了非常醒目的白色的耳机线,我们可以想象,此时随身听在小杰眼中简直是闪闪发光,也应该是闪闪发光,不然又怎么能吸引狗狗呢?
“为什么呢?你对面就坐着一位演奏家呀,为什么不问问他是否能为我们演奏一曲呢?”
作者写道:还没等小杰开口,吉他手已经开始拨弄琴弦唱起了歌。车上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妙,包括那两个大男孩以及可爱的斑点狗。吉他手的主动,让我们读出了人性的善良。我们属于人群,每一个人的行为也应是共同生活里的一部分。我们通过服务和帮助他人感受到了更多的自我价值。
当巴士来到市场街最后一站时,小杰说:
“为什么这里总是这么脏?”
“小杰,有时候,当你身处尘土之中,反而更能体会什么是美好。”
奶奶的回答深刻而感人。我们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小孩子虽然还不能理解,但是大雨过后看到彩虹的那一刻,他的心情也非常愉快了。于一片脏乱之中发现美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奶奶都用正面积极的态度一点一点地消除小杰的负面情绪,慢慢会养成小杰不抱怨的性格,拥有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
整体而言,绘本的故事很温暖。比起我们费心费力去给孩子们讲道理,这本《市场街最后一站》绘画加文字讲一个故事,教育效果可能要好得多。它告诉孩子如何用一双清澈的眼睛看世界,可讲解的空间是无限的。你怎么去看待这个世界,怎么努力看到这个世界好的一面,也就决定了我们是否能感到幸福。教会孩子如何去“看”世界非常重要。
故事本身如果只有文字而缺少了图画,还是只有图画而没有文字,都不可能传达这么丰富的内涵。
篇幅有限,我们只挖掘了部分绘本内容,全文请至少儿图书室绘本专区借阅。
转载自泰达图书馆档案馆
政务类官网
滨海场馆类官网
天津场馆类官网
天津政务类官网
主办单位: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宣传部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