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黄亚苹实习生盛涛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饲养宠物。京东发布的《2022年中国宠物行业趋势洞察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养宠家庭达到9147万户,预计2022年养宠家庭将超1亿户。
三湘都市报记者梳理发现,随着养宠群体日益增长,市民饲养宠物的范围不断扩大,宠物新职业也有了宠物营养规划师、宠物行为训练师、宠物服装定制师等。“它经济”火热,新职业涌现的背后,也存在缺少行业规范、市场需求与专业人才共济不匹配、收费乱象颇多等问题。
市场:
宠物经济扩容,撸撸猫、逗逗狗也能挣钱了
视频画面中,金毛巡回犬迈克瞅着面前这名戴着毛线帽的陌生人,很快就放下了戒心,摇起尾巴。在谢小姐的指引下,小赵从阳台的塑料收纳箱中找到了一件印有“发财”的保暖服,又完成了喂食换水、宠物陪玩、地面清理等工作。在“迈克”大快朵颐之际,小赵举起手机,拍下一段有趣的视频发给谢小姐,这单上门喂养的生意就算结束了。前后不到一小时,小赵赚了50元。
有着9年养宠经验的小赵,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后经营着一家宠物代喂的工作室。“这一周,工作室的代喂服务已全部排满。每天从早到晚得去十多户饲主家中喂宠物。”小赵介绍,“五脏俱全”的工作室不仅提供宠物喂养、陪玩、寄养等服务,还有宠物护理和疾病预防服务,服务对象也从猫、狗增加到宠物鱼、乌龟、荷兰猪、刺猬等。
在不少人看来,上门撸撸猫、遛遛狗轻轻松松几十元进账,提供上门服务的“铲屎官”更像是一个天上掉馅饼的新职业。“创业成本低,想要做好却不太容易。喂好和喂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面对质疑,小赵表示,宠物代喂得先了解宠物习性。
趋势:
市场细分,宠物新职业多达数十种
从饲养到陪伴,宠物已成为很多年轻人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员之一。《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达到2490亿元,其中宠物食品消费支出占比达51.50%。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2023年我国宠物产业发展及消费者调研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将达4936亿元。
探因:
更舍得花钱,年轻人热衷借“宠”解压
鲜为人知的是,在消费愈加谨慎的“双11”,宠物经济成为表现最亮眼的赛道之一。11月1日,电商数据分析平台魔镜数据统计2022年天猫“双11”预售情况,在大部分行业预售额均有不同程度下滑的大背景下,宠物市场预售额增长达44%。
“人们在焦虑、困难的时期,会更加依赖宠物。”中国宠物医疗连锁机构新瑞鹏集团副董事长刘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物质文明的发展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宠物成为人类可以信赖的一部分,甚至是唯一的一部分。
该说法得到了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胡健的认可。她认为,繁重的工作让年轻人无心社交,宠物承担了人在脆弱时治愈和释放压力的功能,“猫、狗都是比较顺从的动物,它的触感像毛绒玩具一样让人觉得舒服,宠物的接触过程确实能改善人们的消极情绪。”
长沙小动物保护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来,长沙养宠物的人增加了30%左右,有的从单宠家庭升级成多宠家庭,“朋友圈、短视频里古灵精怪的小宠物,脱口秀里善解人意的宠物狗,都间接刺激着养宠一族的扩大。单身群体把宠物当家人对待,子女不在身边,宠物成老年人老有所乐的陪伴基础,在可预见的几年内,宠物市场还会继续火热下去。”
思考:
悬在半空,宠物新职业仍需规范引导
如,在长沙发展近10年的宠物殡葬业,目前仍处于没有政策监管的灰色地带。“宠物殡葬属‘三不管’状态。”宠物殡葬从业者冯先生称,只需租一块空地、买上一台焚化炉就可接单,收费也是看人下菜碟,有时几百元,有时上千元。
又如,艾媒咨询上述报告测算,宠物行业需要约36.8万专业人才。然而,截止到2020年,全国仅有142910人获得执业兽医资格证书,其中执业兽医师89758人,执业助理兽医师53152人。
一名不愿具名的动物医学专家表示,中国暂未形成统一的、专门针对宠物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行业依然处于自发生长阶段。“它经济”无论是上游、中游还是下游,都存在着监管空白。
他表示,新职业的长期发展离不开制度约束,宠物经济高速发展对从业者而言意味着新机遇,只有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行业协会引导及法律监管才能打击市场乱象、保障消费者权益,让宠物经济越走越远、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