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品牌愈发赢得市场青睐”(国际视点)
本报记者李强《人民日报》(2023年02月14日第17版)
行业复苏势头超出预期
走进法兰克福会展中心,记者首先感受到的是“热度”。无论是展商展位还是休息区,都挤满了专业买家。入口处的导览图显示,整个会展中心27个展馆全部开放,总面积近35.3万平方米,所有展位几个月前就已被预订一空。
“法兰克福会展中心从未在一次展会中使用如此大的面积。”主办方法兰克福展览公司董事会成员白德磊说:“本届展会的国际化水平超出预期,在经历3年的新冠疫情后,全球消费品市场正加快复苏。”据介绍,15.4万名专业买家中,70%来自德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亚马逊、老佛爷、英格列斯、卡迪威、玛莎、史泰博等知名零售商,以及万豪、希尔顿、凯悦等全球连锁酒店企业。
为顺应新的消费需求,展会首次将消费品展、节庆礼品展、手工制作及创意文具展三项展览合并。白德磊介绍,展会采用“一站式商铺”理念,集创意、采购和交流于一体。这一新模式将餐饮酒店、居家生活及办公文具等行业品类汇聚一堂,不仅提升参展效率,也促进了行业融合,激发创意灵感。
法兰克福春季消费品博览会一向被视为行业风向标之一,超乎预期的展览规模和访客数量,显示了市场对行业复苏的期待。德国市场研究机构捷孚凯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月份德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环比上升3.7,连续第四个月环比上升。同时消费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也明显改善,几乎恢复到正常水平。
可持续数字化趋势明显
本届展会特别推出了“2023行业趋势”展区,并定义了三大行业趋势概念:未知之美、平静自然和持久创意。基于上述理念而设计的新产品吸引了众多参展商目光。
法兰克福展览公司消费品展总监朱莉娅·乌赫雷克介绍,这些展示充分诠释了消费品行业正在经历的变化。其中,可持续和数字化等趋势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居家和远程办公场景增多,本届展会还新设立“未来工作区”,结合居住环境与工作空间,量身定制办公室、共享工作空间、居家办公家具等一体化解决方案。原有的办公室格子间,正被开放式的社区空间或家庭应用场景所取代。无论是办公桌椅还是文具耗材,都针对不同场景进行了新的设计。
一家欧洲制造商推出的可伸缩家具,特别适合居家办公。白天拉开隔板,它可以变成一个长近2米的办公平台,晚上则可以收缩成直径不足70厘米的方形储物柜,周末还可以和其他家具组合成聚会餐桌。可回收的材质也契合了消费者的环保理念。
本届展会上,来自中国的展商数量超过400家。一系列科技感十足的前沿消费产品,折射出中国制造业正向“中国创造”加速迈进。
“每天接待的客户数量,是疫情前展会的两到三倍,而且大部分都是新客户。”在一家中国玻璃制品企业的展台,前来咨询、洽谈的客商络绎不绝,展台的墙上还用胶带贴着一张名片。“带来的名片已经不够用了,只能让客户对名片进行拍照,再与我们进行进一步沟通。”公司负责人纪业对记者说。
在新冠疫情、地区冲突、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冲击下,全球消费需求受到很大影响,中国企业面对的国际竞争愈加激烈。加强研发和创新,成为参展中国企业的共识。
“固守传统产品是行不通的,必须推出新品,通过加大研发投入,生产出符合国际最新潮流的产品。”上海一家工艺品企业负责人仲臻对记者说。去年,该公司研发的卡通形象姜饼人系列玩具销售火爆。产品采用三维打印,让原本平面的图案有了立体视觉效果,受到客户欢迎。今年,该公司计划在产品中加入带芯片控制的串灯,让产品有多重颜色和灯光闪烁方式,满足客户对节日气氛的需求。
在另一家浙江锅具企业展位上,杰登一边手拿炒锅,一边对着摄像机直播讲解。他是这家企业在马来西亚的分销商,这次专程来法兰克福做直播带货,半个小时卖出了价值近40万元人民币的厨具。杰登说,他与中国企业合作6年多,主要做在线销售,“中国消费品牌愈发赢得市场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