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建设教育强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呵护学生身心健康,打造高质量幼儿园……你关心的教育问题在这里!

建设教育强国,如何勇担使命?教育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如何发挥作用?学科专业如何动态调整?“新学校”如何更快地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如何呵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如何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老年教育的资源如何扩容……5月10日上午,市教委主任周亚明做客2024上海“民生访谈”节目,就一系列教育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市教委主任周亚明做客2024上海“民生访谈”节目

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至关重要

主持人:高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前不久,上海市教委刚刚发布了一份《实施方案》,提到要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布局,扩大理工农医类人才培养规模。很多听众和家长非常关心,为什么要作这样的调整?这样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本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就是引导和推动全市高校主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规模,更好匹配国家重点战略和本市产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跟上变化。为此,我们加强教育资源的统筹调控,采取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相结合的方式,扩大理工农医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相互匹配、相互促进。

我们的目标就是:努力使上海高等教育更好地支撑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需要,更好地回应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先手棋”“助推器”“稳定剂

主持人:当前我们的重要目标是建设教育强国。上海同时承担了教育综合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等重大任务。您和您的同事如何面对这份压力?

今年国家将出台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对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进行全面系统的部署。从上海来说,我们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要把教育作为国家发展“先手棋”。人才都是通过教育、通过老师培养出来的。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或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水平都居于世界前列,这是普遍规律。只有把教育搞上去,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我们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置身更大的背景和社会大局中定位教育,真正体现教育“强”国。

要把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器”。当前,上海正在按照党中央部署,加快“五个中心”建设,在这一过程中,迫切需要教育提供强劲的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撑,从而实现教育和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同频共振。所以,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过程中,要跳出教育看教育,更好地适应国家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要更加主动融合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使教育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让人才成为拉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火车头”。

还要把教育作为美好生活的“稳定剂”。建设教育强国,最终是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家门口就能就读好学校,这既是广大市民的期盼,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因此,我们会始终坚守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千方百计配置各类教育资源,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助力每个人都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以优质教育创造美好生活。

打造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核爆点”

主持人:今年的《民生访谈》有一个特别环节——向“新”而行。您觉得教育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将会发挥哪些作用?

周亚明:无论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还是科创中心建设,核心是人才,基础在教育。上海高校集聚着8万名左右教师和80万名左右思维活跃的大学生,是支撑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科创中心过去十年的建设过程中,上海高校作出了显著的贡献。面对新发展要求,上海高校将重点做好两项工作,力争取得更大的突破。

一方面是不断加强基础研究。比如,我们试点建设上海基础研究高地,先期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成立相辉研究院、思源研究院,希望集聚一批40岁以下青年科学家为主体的基础研究人员,开展高风险、原创性、长周期基础研究,专注探索人类未达之境,力争产出原创性、变革性、颠覆性重大研究成果。此外,上海高校正在积极推进AIforScience,利用AI手段推动基础研究范式变革,以AI赋能各个学科。比如,复旦大学要开设百门AI精品课程。除了AIforScience,我们还提出AIforSocialScience(AI社会科学),这就是一个新的工具,也有很多大模型的基础,将会推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改变。

另一方面是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我们积极推动高校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聚焦前沿领域和产业发展需求,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前瞻布局未来学科。对于很多未来学科,我们一定要有敏感性,为学生提供更多供给。我们还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新增紧缺学科专业,调减和撤销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等。同时,在人工智能领域探索开展超常规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产业创新一线培养一流人才,希望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主持人:科技成果转化,大家非常关心。从“学”到“产”,上海高校有哪些优势?

周亚明: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不少高校基础研究成果获得转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年度合同额达到100亿左右。同时,本市布局建有14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大零号湾”“环上大科技园”等环高校创新集聚区已初见成效。近期,市教委正在积极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大学科技园改革各项工作,进一步推动大学科研创新体系变革,推动环高校创新集聚区成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核爆点”。

另一方面,我们积极构建“行业企业出真题、企业高校共答题、成果转化和产业应用为答案”的协同创新机制,通过联合创新计划,打通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双向奔赴的“快车道”。我们已经在商用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机领域有所布局,未来将在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领域进行积极探索。

同时,我们推动高校在科研体制、人事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形成“愿干、敢干、能干、能干成”的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氛围和生态体系。目前本市15所高校正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试点工作,其中部分高校还在积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全部所有权赋权改革。

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科学梦想的种子

主持人:去年,我曾去嘉定区采访青少年科创集散地,那天有很多学生在做实验,还有学生用类似拼图的形式进行编程。这些小小的初级探索,可能给学生带来未来无限的畅想。如何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

周亚明:要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科学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质,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科学梦想的种子。上海正在努力创建“市-区-校”协同,“家-校-社”联动的“大科学教育”工作格局。

在校外,我们汇集高科技企业、高校实验室和校外各类科技场馆等高水平科学教育资源,优化科学教育校外培训资源供给,打造多元辐射的科学教育“中央厨房”,努力形成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比如,嘉定区创新设立了“青少年科创集散地”,为区域中小学生提供了别具一格的开放式科创空间。自2018年以来,嘉定区的“青少年科创集散地”服务学生超过23.4万人次,覆盖92所学校,开展人工智能、科学实践、数字艺术、航空航天等多类科创课程。

前不久,市教委发布了义务教育质量“绿色指标”3.0版。其中强化了科技和创新素养测评,对原有的“科学”测试进行迭代升级,增加了“工程与技术素养”“创新素养”测评。这也是为了探索长效机制,优化评价方式,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在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中,上海有5个区和39所中小学榜上有名。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打造先行先试联合体,发挥这些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辐射引领作用。同时,尝试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教育集团为试点,探索构建大中小学段纵向贯通、校内校外横向联动的科学教育新范式,促进本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转型升级。

扩优提质提速,让家门口好学校越来越多

主持人:我在基层尤其是郊区采访时,经常听人说起这里要建一所新学校。“新学校”如何更快地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

周亚明:在家门口就能就读好学校,这既是广大市民的期盼,也是我们持续奋斗的方向。总的来看,全市学位供给总量能够满足学龄人口入学需求。今年,上海全市将新开办40所义务教育中小学(含新建分校和扩增学段),其中六年级将新增学位约1万个,总体上可以适应入学高峰转移的需要。

已基本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验收,今年我们将推动其他10个区全力落实争创任务。从多方面监测结果看,本市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生态持续向好。为让学生们“好上学”“上好学”,我们将加速实施义务教育扩优提质,让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主要有四项重点举措:一是实施新一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聚焦崇明、松江、青浦等区域,通过优质资源辐射,促进城乡间优质均衡;二是落实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擦亮新优质教育品牌,扩大新优质学校“朋友圈”,其中市级新优质项目校今年将达到150所;三是推进示范性学区集团创建,以优质资源共享、教师有效流动、一体化评价为重要抓手,着力缩小学校之间办学差距;四是实施新一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通过注入优质师资、专家、政策等资源,重点提升79所学校办学质量,做强做优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上海的一张名片。我们相信,在市、区、校的共同努力下,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一定能实现,市民享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将越来越多。

主持人:“五个新城”建设大家非常关心,那里有没有好学校?基础教育资源怎么更好地配置?

周亚明:我先介绍一组数据:“十四五”以来,上海“五个新城”累计高标准新建、高起点办学50余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普惠性托育点实现全覆盖。2024年,预计将新开办14所中小学和12所幼儿园,新增2800个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和社区托育“宝宝屋”托额。总体来看,“五个新城”今年新开办的这些幼儿园和中小学都很优质。其中,新开办幼儿园都被列入了高质量幼儿园建设计划;同时,很多新开办中小学也加强与高校优质资源合作。

我们还将根据新城学校需求,优先选派新评的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流动到新城学校全职工作,并积极拓宽新城学校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在“五个新城”创新办学机制、创新教育理念,支持指导所在区统筹各级各类资源、高标准建设“未来学校”。今年3月,通过合作共建方式,在临港新片区正式开工建设有寄宿条件、十二年一贯制的滴水湖学校(暂名),这里将努力建设成为适应学生创新性、个性化学习的科创素养培育基地。

下一步,市教委将基于新城人口发展,加强整体谋划、科学定位;聚焦基础教育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深入开展专题调研,为新城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主持人:10年前的2014年,上海就颁布了《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实施方案(试行)》,今年的市教委工作要点中仍有“推动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的描述。10年后的今天,上海的高中如何继续高质量发展?

其次,必须抓好内涵建设。我们牢牢抓住高考综合改革、新课程实施的契机,通过深化日常教研指导、编制《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和开展发展性督导等举措,不断引导高中学校以综合素质评价驱动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围绕关键办学要素寻求内涵突破。目前,上海已建立“双新”(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1个、国家级示范校3所,另有市级项目区7个、市级项目校117所。

还有就是以特色多样发展作为重要突破口。这指的是推动高中学校从“分层发展”迈向“分层与分类相结合发展”。上海已经连续实施两轮“特色普通高中三年行动计划”,已评估命名19所市特色普通高中。这些学校的特色涵盖人文、科技、艺术、理工、社科、金融、医药等领域。比如,2023年,上海新增两所特色普通高中,一所是以美术教育为特色的紫竹园中学,一所是以生态素养培育为特色的青浦一中。

我们希望通过努力,打造更多特色多样的优质普通高中,促进每一位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上海将为促进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立法

主持人:听说今年还将完成《上海市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促进规定》立法工作。为什么要立这样一部法?另外,是否有考虑到安全问题?

您刚才提到的安全问题,我们一直高度重视。保障学生安全是底线,也是红线,每一个孩子的安全健康,是我们心之所系。在《促进规定》中,专门设置了“安全保障”这一条款,要求学校做好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要求校外实践教育场所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依法配备安全保护设备和人员,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按照规定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要求校外实践教育场所的行业主管部门会同教育、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指导监督校外实践教育场所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及时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我们凝聚起各方力量,共同守护好孩子们的安全成长。

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落户上海意义重大

周亚明:去年11月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2届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大会通过了在上海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的决议。这个研究所的主要职能是:促进全球范围内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教育,涵盖从幼儿到成人的各个阶段,致力于为全民提供包容、公平、适切和优质的STEM教育。目前,研究所选址落在徐汇滨江。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落户上海,填补了我市在重要政府间国际组织一类机构落驻方面的空白,有助于带动更多国际组织、机构、企业落户上海,提升城市软实力,也有助于促进上海深化STEM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家、校、社联动,培养更有“韧性”的学生

主持人:曾有一位从事团队合作实践的老师告诉我,让孩子们走出校园,不仅能进一步启发他们的好奇心,还能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促进心理健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怎样通过“家、校、社联动”,培养更有“坚韧品性”的学生?

二是做开心的活动。目前,各区在市教委统一部署下正在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推出实践教育、文体活动、咨询辅导等一系列受到青少年欢迎的活动。

三是做知心的辅导。学校有专业的心理教师和心理辅导室,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对舒适的疏导空间。师生、家长也可以通过上海市心理热线962525和各区24小时心理热线获得就近可及的心理健康资源支持。同时,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已经在上海全面推行。我们倡导“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

四是做贴心的家校沟通。我们继续用好分学段的《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办好“沪心大讲堂”,用好“家长学校”平台,推出“家长学校开学第一课”,多渠道推送优质资源,加强和全市专业资源的协同联动,和广大家长朋友们共同探讨“科学育儿经”,守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学校、家长共同呵护,特别是家长、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希望家长与我们一起,共同关心关爱孩子。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动起来”“赛起来”

听众谭先生:我是一名五年级学生的家长,孩子比较爱运动。上海提出要“推进中小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小时运动”,如何保障这项工作,呵护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周亚明:去年9月,上海专门印发了《上海市促进中小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行动方案》,里面有6个专项行动、20条具体措施,进一步健全教学、赛事和评价体系,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运动各1小时。接下来的重点是抓好落实。

首先,我们要让体育赛事“火”起来。今年9月,将迎来四年一届的上海市学生运动会,这也是本市级别最高的综合性学生运动会。在本届运动会中,我们将为具有一定运动水平的学生搭建展示技能的平台,也会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动起来”“赛起来”。我们既参照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等重大赛事设置了多个比赛项目,也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兴趣爱好等,在市、区、校各层面安排了内容丰富的阳光体育类活动,让学生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参加。

其次,我们要让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实”起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也是制定和完善学校体育政策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近年来,上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现稳中回升的良好态势。接下来,我们将组织学校按照国家要求,规范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并指导各区探索建立智能化的日常测试办法。比如,静安区的闸北第八中学,就把AI测试应用在体质健康监测、课堂教学等场景中,形成了常态化的应用。

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主持人: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政府部门做了哪些准备?

周亚明: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关系千家万户。对于这项工作,我们高度重视。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重点从三方面努力:

一是抓好政策扶持。我们与全市各部门积极联动,从拓展政策性岗位、提供政策优惠、强化服务等方面综合施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比如,对招聘本市高校毕业生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优惠;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大重点区域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力度,缓解高校毕业生住房问题等。

二是提供充足岗位。我们密集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3月我们举办了2024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招聘会,吸引了1200余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招聘需求人数达2.4万余人。上海市教委还与浙江、江苏、安徽、北京、河南等省市的教育部门联合举办了6场网络双选会生源地专场,参会单位超28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2024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启动以来,上海共举办了23场市级层面招聘会,5场网络直播带岗活动,提供岗位数超过3.6万个。

三是优化就业服务。我们不断优化高校毕业生线上线下就业大市场,推进实施“万企进校园”计划,积极推广运用“毕业生就业随申码”,采用大数据分析、数据开放共享等新技术手段,努力实现岗位信息与求职信息“无缝对接”,千方百计帮助毕业生充分就业。

主持人:我在采访时发现,不少招聘会上“就业指导师”的窗口往往排着长队。如何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的职业选择不仅仅关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与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连。

职业教育成才通道宽广,吸引力不断增强

主持人:职业教育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选择。有不少家长关心,如果学生选择了职业教育,他们以后有没有好的发展?

周亚明:上海的发展既需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也需要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主持人:我这里有一组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院校计划招生2730人,招生完成率达100%,部分特色、重点专业录取分数线甚至赶超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录取分数线。如何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您有什么考虑?

二是提升办学质量,让家长放心选择职业教育。比如,通过推进中职“双优”和高职“双高”工作,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就是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本市优质中职学校的培育工作和中职优质专业建设,立项建设18所优质中职校和60个优质专业,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在办学、管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学校和专业。持续推进10所高水平高职学校、50个高水平专业群,以及一批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获得高等教育学历,而且手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就业求职时非常“吃香”。

三是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上海有很多新型产教融合平台,包括: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现代产业学院等,很好地发挥了“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的作用。

今年将新增3所区级老年大学、5所高校老年大学

周亚明:对接全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老年大学,是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市教委采取了多项举措。一方面,我们加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实施老年大学“倍增计划”。“十四五”期间,我们支持各区以数字化、特色化发展为目标,分别新增一所新型老年大学。同时,鼓励高校面向社会举办老年大学,进一步健全“市-区-街镇-居村委”的四级老年教育办学体系。2023年,上海新增5所区级老年大学和2所高校老年大学,进一步扩大了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今年,上海还将新增3所区级老年大学、5所高校老年大学。

我们积极整合公共文化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服务。目前,上海形成了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和人文行走两个品牌项目,创建了12大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设立170多个体验站点、1500多项体验项目,年参与人次超过200万。我们充分挖掘城市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项目,共推出80余条主题行走学习线路,近500个学习点,年参与人次超过百万。

另一方面,我们持续推进老年教育重心下移。市教委积极推进三类学习点建设,织密“15分钟社区学习圈”。全年推进居村委示范学习点、老年教育社会学习点、养教结合学习点建设,新增学习点超过100个。同时,我们加大资源配送力度,与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合作,嵌入式新建一批老年教育基层学习点。

今年将再建成130所左右的高质量幼儿园

2024年,全市还将有130所左右的幼儿园成为高质量建设园。我们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把每一所家门口的幼儿园,办成高质量幼儿园,更好地实现“幼有善育”。

花大力气做好孩子的“小事情”

主持人: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新增3000个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7000个社区托育托额”。老师们的专业能力,如何跟上?

周亚明:托育服务质量的关键是队伍,要做好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必须有一支富有爱心、师德高尚、专业精进的教师和保育人员队伍。我们看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保教人员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同时,我们也有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这支队伍的质量:

首先是严格准入标准。在《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中,详细规定了保教人员的资质、从业标准和禁业要求,尤其是将师德师风放在首位。所有保教人员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或保育员、育婴员职业资格证。

其次是规范日常培训。市教委和各区教育局组织职前职后研训,幼儿园托班和宝宝屋保教人员必须经过幼儿卫生保健、膳食营养、运动健康等专业知识的全方位培训后才能上岗。

最后是提升专业素养。我们成立了53个市级保育带头人工作室,带领全市各园所和宝宝屋,精心研究3岁以下幼儿照护,比如怎么让孩子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及时补充水分、如何照顾刚进托班的宝宝如厕、怎样判断孩子发育是否正常等。我们花大力气做好孩子的“小事情”,就是为了让社会“最柔软的群体”得到最好的照护。

THE END
1.HelloCode少儿编程加盟HelloCode少儿编程加盟费要多少钱?课程涵盖思维启蒙类课程、图形化编程课程、机器人编程课程、人工智能等级认证课程、信息学奥赛课程、研游学课程、寒暑假营地课程。 4)、竞赛多样性 可参加蓝桥杯、全国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信息学奥赛等多项赛事。 4、智能在线学习平台 教师端登录采用...https://www.jiamengfei.com/xm/127557
2.深圳实力较强的儿童机器人编程培训机构名单榜首公布开放” 的精神向学生提供“有趣、有用、有价值”的教学和服务,其特色在于将软件编程与硬件应用相结合,将信息学与工程学相结合,将知识启蒙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将进阶的课程体系与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相结合,并通过比赛和等级测评建立起一套学习效果可视化的评价标准,为从小培养具有计算思维和工程素养的智能时代人才构建了...https://5ijyw.com/show-c3dd1mh120.html
3.NCT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测试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主办的NCT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测试是目前行业内集品牌、信誉和标准为一体的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认证,在信息素养测评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有这样一个专业、权威的行业平台,科学的检验学生学情和学校教学效果,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编程教学能力,一定会加快我校人工智能教育体系的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的普及与发展需要...https://nct-test.com/
4.招募中!2022幼儿科普机器人展示活动,正式开启报名!大家期待已久的2022第三季度“幼儿科普机器人展示活动”就要开始了!这可是继中国电子学会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级后的又一个重要的测评项目。弥补了学龄前幼儿没有系统科普测评的空白。 从2020年5月起,小河狸创客在中国电子学会的官方授权下,前后组织了5次全国幼儿科普机器人展示活动。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814276161306649
5.中国儿童青少年视觉降白皮书20240917232941.pptx本次研究范畴全民视觉健康年龄界定3-18周岁幼儿园学生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眼部问题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近视...具体来看,90、95后家长更愿意带孩子去专业的医疗机构检查,这主要因为年轻一代的家长健康素养普遍较高,...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能够预测儿童青少年近视发展参数,提供生活、学习和运动等方面的针对性方案,未来也...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917/5303203342011321.shtm
1.校企联动深入推进儿童中文阅读发展叫叫发布儿童中文阅读能力测评...近年来,儿童阅读受到多方面重视。2023年,教育部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学生阅读深入开展,促进全面提升育人水平;要推动青少年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持续提升,为养成终身阅读习惯打好根基。http://www.cb.com.cn/index/show/gd/cv/cv1362297931493
2.喜报我省代表队在2024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交流展示活动...11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共同承办的2024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交流展示活动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成功举办。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04057
3.全国幼儿及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等级测评V1.0.0.0官方版/人工...二、报名方式,登陆“ 全国幼儿及青少年人工智能等级测评” 的官方网站。等级测评最新信息均于第一时间在网站发布;注册、报名、证书查询等登入该网站进行。 关注微信公众号“K12 人工智能素养等级测评”,进行注册、报名。 三、测评方式,“人工智能素养等级测评”活动采取全国统一命题,统一测评管理、统一测评时间、统一颁发...https://www.zuixu.com/down/545000.html
4....山东省幼儿及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等级测评网站2020年8月29日-9月20日,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委员会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开展了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等级评测系列活动。 2020年第四期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等级评测中,“幼儿积木建构创意能力评测”和“青少年机器人教育等级评测”已经报名结束了,想报名的同学只能等到2021年3月了。“青少年编程教育等级...https://blog.csdn.net/qq_40453947/article/details/111098782
5.机构简介NCT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测试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主办,IEEE Computer和《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为NCT磁补检停即示宪小事销国际测评支持单位。NCT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测试不仅是对《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标准意义的践行,更是对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教育部印发的《2019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安全工作要点》等通知中...https://m.zysm.cn/school-19761/about.html
6.教师教育专题信息2024年第2卷第7期2024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全球发布了《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AI 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teachers)与《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AI 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students)两份指南,帮助各国和地区在未来更好地将AI能力融入师生发展体系中。在《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中,教科文组织从“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人工...https://nhb.shnu.edu.cn/6f/d5/c30218a815061/page.htm
7.上海乐器展教育专题:紧跟音教市场增势,音乐课堂探讨教学诀窍该项目除参加全国音乐等级考试的学生外,教材也广泛传播至全国各中、小学校的音乐素养课堂中,近万名教师加入星级师资培训计划。同时,通过APP移动终端,教师可实现视频课程、交互游戏、模拟试题、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功能,让音乐学习真正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最终达到一标准化的音乐素养学习、测评考试,帮助学生发展想象力、...https://www.prnasia.com/story/223349-1.shtml
8.云南技师学院2024年招生简章02、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就业方向:面向科研机构,计算机、电气自动化、通信、机械制造等行业,从事软硬件开发工作。 03、云计算技术应用 就业方向:面向计算机行业,从事群云架构师、云计算工程师、云产品经理、云计算顾问、云系统工程师、云网络工程师、计算机软件测试工程师、ATA软件测试工程师、JAVA程序员、SQL、VB开发等...http://gzzxx.cn/ynzsw/9506.html
9.2022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视觉降白皮书? 协会:成立青少年眼睛保护协会,指导和管理青少年视力。深入学校, 对幼儿园、中小学学生进行视力跟踪...具体来看,90、95后家长更愿意带孩子去专业的医疗机构检查,这主要因为年轻一代的家长健康素养普遍较高,...发动儿童青少年和家长开展自主预防 共建近视防控网 人工智能AI 大数据 5G互联网 移动物联网 从筛查(...https://doc.mbalib.com/view/1e453d74dd417c6318d3948c6972f799.html
10.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人口发展及社会领域公共服务...截至2020年底,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为51.1%和87%。全市11个区全部成功创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广东省推进教育...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将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发生...https://www.gz.gov.cn/zwgk/ghjh/fzgh/ssw/content/post_8314306.html
11.海口人工智能编程培训中心费用多少童程童美专注6-18岁青少年创客教育,作为中国电子学会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测评服务中心,获得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科普创新教育基地授权。 童程童美少儿编程教育 童程童美介绍 童程童美是以创意启蒙课程、人工智能编程、智能机器人编程、信息学奥赛编程等课程体系为核心,集国内外大型科技赛事、少儿资格认证考试、科技主题...https://www.thea.cn/sebc_px_41748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