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卢橘垂金弹,甘蕉吐白莲。仲夏时节实际上是指几月份呢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仲夏是五月还是六月仲夏实际月份”,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仲夏实际月份
农历五月被称为仲夏月,公历往往是六月。
古历
公历
如果按公历,大概孟夏是5月,仲夏是6月,季夏是7月。因为夏至那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夏至总在公历6月21日或者22日,所以公历6月为仲夏。
仲夏
仲夏,是指夏季的中间月份,即午月。午位,中夏之位,斗指正南,后天八卦离卦,万物至此皆盛。夏季巳午未,巳月为孟夏,午月为仲夏,未月为季夏。古语中有:孟、仲、季,代指第一、第二、最后;或者也有用伯、仲、叔的。《释名》:“仲,中也,言位在中也。”
《释名》:“仲,中也,言位在中也。”仲夏为夏季的中间月份,即干支历十二月建的午月,亦指农历五月。因处夏季之中,故称。午月,斗指正南,卦象为离,五行属火,时在仲夏之月,当其时也,万物生长,其势盛极。民间习俗认为,仲夏重午日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重午遍地皆药;支撑这类俗信的原理,自然也是基于一种宇宙论式的解说:端午或这天午时,由于季节变动致使阳气极盛,但同时也是各种草药的生长最为茂盛之时。古人认为仲夏重午天地纯阳正气极盛,把午月午日午时,三午相重,视为极阳时分,最能辟阴邪。韩国人将仲夏‘端午’称为‘上日’,意思是神的日子。
《书·尧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楚辞·远游》:“飡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王逸注:“正阳,南方日中气也。”《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唐成玄英疏:“六气者,李颐云:平旦朝霞,日午正阳,日入飞泉,夜半沆瀣,并天地二气为六气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正阳显见,觉悟黎烝。”司马贞索隐引文颖曰:“阳,明也。谓南面受朝也。”《北齐书·方伎传·宋景业》:“还至并,显祖令景业筮,遇《乾》之《鼎》。景业曰:‘《乾》为君,天也。《易》曰:“时乘六龙以御天。”唐韩鄂《岁华纪丽》:“月号正阳,时惟端午。”《鼎》,五月卦也。宜以仲夏吉辰御天受禅。
仲夏诗句
1.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唐·杜甫《夏夜叹》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晚晴》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
4.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5.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王令《暑旱苦热》
6.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7.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8.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9.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夏日杂诗》
10.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1.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夏夜追凉》
12.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暑旱苦热》
13.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14.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夏日山中》
15.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
16.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17.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8.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19.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0.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21.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22.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23.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24.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25.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