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銀行:本港私人消費表現弱旅客消費約為疫前一半
●恒生銀行經濟研究部發表今年第二季香港經濟脈搏報告指出,新冠疫情過後,去年初本港經濟重啟,踏上復甦之路。現時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幾近回升至2019年第一季的高位。不過,佔本地生產總值超過三分之二的私人消費表現仍相對疲弱,可能與市民及旅客皆減少相關消費有關。
今年第一季,在高比較基數下,私人消費開支按年實質增長僅為1%。首四個月零售銷售量按年下跌4.7%,但非耐用品開支持續不振,估計與市民及訪港旅客雙雙減少開支有關,畢竟現時訪港旅客人數尚未回復至疫情前的高位。目前每月旅客人數近400萬,雖已高於疫情時的水平,但仍較2018年末至2019年初每月600萬或以上為低。
6月10日
【港樓】5月商舖成交80宗按月升近兩成
●中原統計,5月共錄約80宗商舖買賣個案,較4月約68宗增約17.7%,按年增約6.7%。該行稱,商舖物業因叫價調低吸引入市,帶動買賣交投量造好,成交量連續3個月錄得升幅。
中原董事總經理潘志明指出,現時大部分業主沽貨心切,大都願意割價求售,令整體舖價對比去年大幅下調,即使零售及餐飲業目前仍面臨挑戰,亦吸引不少投資者趁低吸納。他又指出,今年按月商舖買賣成交量,由2月約39宗,上升至最新80宗水平,累計升幅已有約1.05倍。
【港樓】美聯信心指數按周跌1.3%連跌2周
●美聯信心指數最新報60點,按周跌1.3%,連跌2星期。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指出,近期樓價有回軟迹象,加上利率前景未明,令急於沽貨業主減價。減價盤增加,信心指數下跌。
美聯物業網站的減價盤比率反映,全港3區之中,新界區減價盤比率為3區最高;若以細區劃分,減價盤比率最多的3個區份分別是上水/粉嶺/古洞、荃灣、黃大仙/鑽石山。
以單位面積劃分,減價盤比率最多的是實用面積介乎約431至約752平方呎的B類單位;其次是實用面積約430平方呎或以下的A類單位;緊隨其後的是實用面積約753至約1075平方呎的C類單位。
6月12日
港投公司:與思謀合作標誌工作正式鋪開已物色不少優質項目
●12日,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與思謀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港投公司行政總裁陳家齊表示,是次協議標誌着港投公司在匯聚合作夥伴的工作正式鋪開,又指港投公司網已物色到不少優質的項目,當中部分已進入深度磋商階段。
基於商業條款、市場敏感性和科技發展策略性的考慮,陳家齊表示,不會公布每一項投資和戰略合作安排的細節。不過,她透露,未來數個月,港投公司將聚焦不同行業,其中6月是圍繞人工智能、7月是聚焦生命科技,8月是新能源科技。
6月13日
利嘉閣料港全年樓價跌8%
●利嘉閣今日(13日)舉行上半年私宅市道回顧及下半年趨勢前瞻,指撤辣後樓市量價齊升,預料上半年整體私宅市場錄逾2.64萬宗買賣登記,涉及登記總金額料達2433億元,分別急漲75%及74%。惟該行總裁廖偉強表示,單靠撤辣而在其他因素未有明顯改善下,樓市持續向上的動力不足,全年樓價料跌8%。租金表現方面,在專才持續抵港及本地大學吸納更多留學生的支撐下,預期下半年租金再漲3%,全年預計至少升6%。
展望下半年住宅市場,廖偉強指下半年香港樓市短期必然面對壓力,預料面臨四個不利因素,分別是發展商有逾2.3萬夥貨尾盤囤積、商家沽樓套現生意資金、息口高市民不願入市及銀行收緊按揭。
香港樓價連續14年全球最難負擔不吃不喝16.7年才能置業
●據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最新公布的2024年度國際住宅負擔能力報告,香港連續第14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不過,負擔比率就由2023年的收入中位數18.8倍降至16.7倍,即一個家庭需不吃不喝16.7年才能置業,但仍遠高於第二位、澳洲悉尼的13.8倍。
報告還提到,各個城市的擁有住宅物業的業主比例,最高比例為新加坡,高達89%。愛爾蘭排名第二(佔比70%),其後為加拿大(佔比67%)。香港比例最低,僅僅只有51%。
6月14日
港交所與深交所簽合作協議打造香港綜合基金平台
●香港交易所公布與深圳證券交易所旗下公司簽訂協議,合作建設香港綜合基金平台。港交所表示,深交所旗下深圳證券通信有限公司將在香港建立金融數據交換平台,作為香港綜合基金平台通信網絡樞紐的基礎,並為綜合基金平台用戶提供高效的通訊服務,支持綜合基金平台中的認購、贖回和通知等關鍵流程。
本港首家特專科技股晶泰科技掛牌上市首日升近一成
●本港首間循《上市規則》第18C章上市的特專科技新股——晶泰科技(2228)昨日掛牌。當天,晶泰科技開市報5.39元,其後升幅擴大,最終收報5.8元,較招股價高9.8%;一手1000股,不計手續費帳面可賺520元。該股公開發售獲超額認購102.35倍,一手(1000股)中籤率20%,抽15手穩獲一手。
6月17日
大家樂全年多賺近兩倍末期息42仙股息率6.8厘
●大家樂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全年業績,純利按年增兩倍至3.3億元,撇除政府疫情資助,純利約為去年的4.8倍。集團擬增發末期息50%,至42港仙;全年股息同樣增50%,至57港仙,相當於每股盈利的101%。以大家樂中午收市價8.36元計,大家樂現價股息率為6.8厘。
期內,收入達86.91億元,按年升8.3%。當中香港業務收入71.76億元,按年升7.1%。速食餐飲品牌中,大家樂及一粥麵同店銷售分別增長3%及6%。
6月18日
畢馬威料香港全年IPO集資額僅有600億較年初預測少四成
●畢馬威最新《中國內地與香港IPO市場2024年度中期回顧》記者會上,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合夥人劉大昌估計,今年香港全年IPO金額600億元,較年初預測的1000億元低四成。
IPO數量方面,最新預測數目為70至80隻,亦較年初研判的90隻有所減少。首隻特專科技股(俗稱18C)數量則為全年8隻。行業分布上,劉大昌表示,TMT與工業市場依然是下半年IPO的主要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