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精校版

[解析]由第一段“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可知A,B,C正确。故选择D项。

2.B

3.B

[解析]由原文“相较于乡村,城市为物种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动植物可以依附于各种各样的角落、边沿、墙缝,生活在荒地、墓地和潮湿的水沟里,或者栖居于精心维护、富有情调的花园中。它们可以全年获取水资源及食物,而在野外,水资源和食物的获得具有季节性。热岛效应也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城市冬季不再严寒。”可知,A,C,D正确,故选B项。

4.C

5.A

[解析]A项,“这与城市高温有关”错,有原文“多伦多、波士顿等城市里的白车轴草,为提高抗寒性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可知,是为了抗寒才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的,并非是高温,故选A项。

[解析]通读三则材料可知,材料一主要谈的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城市化的威胁,材料二谈的是城市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材料三谈的是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化,并要为此付出代价。考生只要认真读材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即可得出答案。启发就是针对材料说的一些问题或者消极影响提出积极性、实用性的建议即可。

7.A

[解析]①概:关涉。⑦既:副词,已经。故选A项。

8.B

[解析]“其中所言多是诬陷和混乱的”错,意思应为“其中的言论大多虚妄不实过于华丽”。

9.C

[解析]“是可以被认识的”错,举例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虽然人类可以改变物体形状,但天地的变化无穷,是难以被感知的。

10.①(像伯阳父那样)认识它的人不是无知就是糊涂。

②我不同意他的看法。

11.①首先阐述山川只是物质存在,是阴阳之气的流动造成了大地的震动,不是与人商量,由人安排的,直接点明“天人相分”的论点;②其次运用对比论证,说明老妇烹调、老圃灌园可以改变物体形态,但天地无边、阴阳变化无穷,天理难以被人感知;③最后驳斥了伯阳父将国之亡归因于几条河流的荒谬。

【参考译文】

12.①“其道”是指正当的方法,即仁义之道,它是君子安身立命的基础。他说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都厌恶贫穷困顿,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在仓促之间还是颠沛流离之时,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体现孔子坚守信念,不违于仁的思想。

[解析]由原文可知,“其道”是正当的方法。通读整段材料,由“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可知孔子主张坚守信念,不违于仁的思想。

②第一种解读: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贫穷困顿),(君子)就不会去摆脱。第二种解读:如果用正当的方法却处于贫贱之中,就不用去摆脱它(而甘于贫贱)。

[解析]第一种应解释为“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贫穷困顿),(君子)就不会去摆脱”;第二种应解释为“如果用正当的方法却处于贫贱之中,就不用去摆脱它(而甘于贫贱)”。二种说法所要表达的意思都是不违于仁的思想,只是换了个手法而已,考生只要能把握住主要的思想,对句意的解读就不会出现错误。

【文言译文】子曰:“富有与禄位高,是人们想要拥有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就不会保留。平穷与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不用正当的办法去得到,是不会离开的。君子丢到仁义,如何树立名声?君子没有吃食也不会丢掉仁义,仓促之间也是,颠沛流离之时也是(都不会丢掉仁义)。”

13.C

[解析]“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错,第二首诗并没有描绘桃花、李花。

14.D

[解析]A项,“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错,于文无据。B项,“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错,原诗的意思是无论你怎么伪装骨子里的东西都不会改变,讽刺的是那些伪装自己的人。C项,“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错,原诗是为了表示墨梅的娇美。

15.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是:惟妙惟肖,形神俱备,神似而意足。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的不同在于:第一首诗将桃李与墨梅相比较,突出了墨梅淡雅清新的特点;第二首诗运用了含章殿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与春秋时相马名手九方皋的典故,侧重刻画了墨梅的娇美。

[解析]两首诗都是对墨梅的描写,但其侧重点不同通读第一首诗,由诗中的句子能够知道,第一首诗突出了墨梅淡雅清新的特点,而第二首诗运用了典故。来说明墨梅的娇美。考生仔细阅读两首诗便可从中体会到两首诗的侧重点,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即可。

16.①山盟虽在,锦书难托;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③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7.B

[解析]形胜:地势优越壮美。

18.B

[解析]“重浊有力”显示了北京城的历史感与生命力”错,应是显示了北京城的“大”与“深”。

19.C

[解析]“北京的‘大’养成了老派北京人“安详宁静”的神情风度”错,原文说的是“老派北京人即以这安详宁静的神情风度,与北京的“大”和谐”。

20.①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保存者,生动地展示着北京市民的安分平和,包含着彼此宽容、体谅、和合的北京文化和精神。②厚积于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中的文化,是理解、描述中国历史的重要材料。③胡同、四合院是实物历史,是凝结于砖石的历史文化。

[解析]原文第六段对胡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由原文“胡同人家是北京文化的保存者。四合院是一种人生境界,有形呈现的人生境界,生动地展示着北京市民的安分、平和,彼此间的有限依存和有节制的呼应”可总结出①;由“厚积于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中的文化,是理解、描述中国历史的重要材料”可总结出②;由原文“不但故宫、天安门,而且那些幸运地保存下来的每一座普通民居,都是实物历史,是凝结于砖石的历史文化”可总结出③。

21.略

22.略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工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生根。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飞驰。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C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一项是(3分)

A.生物种类以非正常速度消失。

B.大量动植物濒临灭绝。

C.物种分布发生大范围变化。

D.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活。

语文(北京卷)第1页(共10页)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材料二

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种对相比地球漫长历史还十分年轻的人工环境有着不可思议的适应力。

联合国预计21世纪城市化进程将步入快车道:2030年,全球城市面积将达140万平方千米;到2050年,城市居民将新增25亿。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最早出现于5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如今,城市化将成为地球生物最重大的进化动力之一。

的确,城市中生物进化的各类实证开始涌现,水泥路旁、大楼脚下、阳台边缘、地铁站楼梯等,无处不在。繁衍在城市地铁通道的地下家蚊不再冬蛰,相较于鸟类的血液,它们现在明显偏好哺乳动物;它们与其他蚊子种群之间,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生殖隔离。除了野生物种和家养物种,有的地方如今又出现了新型城市物种,这使人们重新审视城市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问题。科学家将城市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进行对比后,发现城市中的物种往往比乡村更多。相较于乡村,城市为物种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动植物可以依附于各种各样的角落、边沿、墙缝,生活在荒地、墓地和潮湿的水沟里,或者栖居于精心维护、富有情调的花园中。它们可以全年获取水资源及食物,而在野外,水资源和食物的获得具有季节性。热岛效应也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城市冬季不再严寒。

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这一潜能还将不断得到激发。

3、材料二说,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相比,城市中的物种往往更多。下列对其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市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栖居地。

B.城市中的生物得到了精心保护。

C.城市中有持续性的水源和食物。

D.城市的冬季温度一般比乡村高。

语文(北京卷)第2页(共10页)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分析了城市环境特点,认为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

B.材料二的引文表达了科学家对城市中生物进化速度的忧虑。

C.两则材料中关于城市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的看法是一致的。

D.两则材料中关于热岛效应是否有利于生物生存的看法相似。

材料三

研究发现,每个物种每一次成功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会有多个物种在当地消失;而一个物种若过于迅速地适应了城市生活,也意味着有众多个体要做出牺牲。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

多伦多、波士顿等城市里的白车轴草,为提高抗寒性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释放氰化物可抵御来自食草动物的威胁,但抗寒性会降低。而在市中心,城市高温使得积雪极易消融,没有了积雪的覆盖,植物就难以抵御夜间冰冻。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包括徒步旅行在内的人类活动,正在促使世界各地的哺乳动物在夜间变得更加活跃,呈现出夜行性增强的趋势。夜行性增强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包括习性的改变、繁殖能力的降低等。关于纽约市各公园白足鼠的研究发现,相比乡村白足鼠,城市白足鼠体内涉及脂肪酸消化的基因出现过度表达。此种进化选择极有可能与在城市中能够轻易吃到人类丟弃的油纸、吃剩的比萨饼和芝士汉堡有关。自1940年以来,意大利城市地区家蝠的颅骨体积在不断增大,这或许是受路灯影响。路灯会吸引并聚集大量的大型昆虫,随着世代更替,咬合力强的蝙蝠越发具有优势。

5.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6.就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上面三则材料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说说这些观点对你认识这一关系有何启发。(7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9分)

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语》。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1】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则惑。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2】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且所谓者天事乎?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术乎?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愈甚乎哉!吾无取乎尔也。

(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

注释:【1】伯阳父:周朝大夫。【2】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其中所言多是诬陷和混乱的

以上事物本来自有其相互作用的条件

又何况天地广阔无边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4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共7分)

12.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1】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2】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共12分)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4.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15.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1题。

北京的“大”与“深”

以外地人前后居京近二十年,感触最深的,是北京的大。每次出差回来,无论出北京站奔长安街,还是乘车过机场路,都会顿觉呼吸顺畅。“顺畅”本应是空间印象,却由复杂的文化感受作了底子。日本鹤见祐辅有一篇《北京的魅力》,其中说,若是旅行者于“看过雄浑的都市和皇城之后”,去“凝视那生息于此的几百万北京人的生活与感情”,会由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发现“日本人所难以企及的‘大’和‘深’在”。

外国观光客如何感觉北京姑置不论,来自人口稠密的江南城镇而又略具历史知识的本国旅游者,他们所感到的北京的大,多少应当由元明清三代帝都的那种皇城气象而来。初进北京,你会觉得马路广场无不大,甚至感到过于空阔,大而无当,大得近于浪费。由天安门下穿过故宫,则像是走过了极长的一段历史。于是你又由“大”中感到了“深”。

久住北京,已习惯于其阔大,所感的大,也渐渐地偏于“内在”。似乎是汪曾祺吧,于香港街头见老人提鸟笼,竟有点神思恍惚,因这种情景像是只宜在北京见到。无论世事有怎样的变幻,护城河边,元大都的土城一带,大小公园里,以至闹市区马路边人行道上,都会有老人提着鸟笼悠悠然而过,并无寂寞之色,倒是常有自得其乐的安详宁静。老派北京人即以这安详宁静的神情风度,与北京的“大”和谐。

至于其“深”,天然的是一种内在境界,非具备相应的知识并有体会时的细心,即不能领略。天下的帝都,大致都在形胜之地。龚自珍写京畿一带的形势,说“畿辅千山互长雄,太行一臂怒趋东”;还说“太行一脉走塭蜿,莽莽畿西虎气蹲”。见惯了大山巨岭,会以为如北京西山者不便名“山”,但这一带山却给京城气象平添了森严。居住城中,瓦舍明窗,但见“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榻前”。于薄暮时分,华灯初上,独立苍茫,遥望远山,是不能不有世事沧桑之感的。即使你无意于作悠远之想,走在马路上,时见飞檐雕梁的楼宇、红漆金钉的大门,也会不期然地想到古城所拥有的历史纵深。

直到此时,你还未走进胡同,看那些个精致的四合院和拥塞不堪的大小杂院。胡同人家是北京文化的保存者。四合院是一种人生境界,有形呈现的人生境界,生动地展示着北京市民的安分、平和,彼此间的有限依存和有节制的呼应。老舍《四世同堂》中的英国人表述其对中国式家庭关系层次的印象:“在这奇怪的一家子里,似乎每个人都忠于他的时代,同时又不激烈的拒绝别人的时代,他们把不同的时代糅到了一块,像用许多味药揉成的一个药丸似的。他们都顺从着历史,同时又似乎抗拒着历史。他们各有各的文化,而又彼此宽容,彼此体谅,他们都往前走又像都往后退。”这种关系结构,推而广之即至街坊、邻里。“四世同堂”是胡同里老辈人的理想,包含其中的“和合”也被用以构造胡同秩序。厚积于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中的文化,是理解、描述中国历史的重要材料。不但故宫、天安门,而且那些幸运地保存下来的每一座普通民居,都是实物历史,是凝结于砖石的历史文化。你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

就这样,你漫步于北京街头,在胡同深处谛听了市声,因融和的人情、亲切的人语而有“如归”之感。或许你有时会为古城景观的破坏而慨叹不已,但仍能发现古城犹在的活力。北京是与时俱进的。这古城毕竟不是一个大古董,专为了供外人的鉴赏。即使胡同人家又何尝一味宁静——燕赵毕竟是慷概悲歌之地!

旧时的文人偏爱这古城的黄昏,以为北京最宜这样的一种情调。士大夫气十足的现代文人还偏爱北京的冬天,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认为“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这自然多半因了士大夫的“有闲”。今天的人们,或许更乐于享用生气勃勃激情涌动的北京之春。他们也会醉心于金秋十月:北方天地之高旷,空气的净爽,于一声浏亮【1】的鸽哨中尤令人感得真切。北京是总让人有所期待的,她也总不负期待,因而你不妨一来再来。写到这里,发现自己早已是一副东道主的口吻。我有时的确将北京视同乡土了。静夜中,倾听着这大城重浊有力的呼吸,我一再地想到明天,破晓后的那个日子:那个日子将给人们带来些什么?

注释:【1】浏亮:明朗清晰。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较之别处更能接纳后进后进:资历较浅的后辈

B.大致都在形胜之地形胜:外形优美

C.燕赵毕竟是慷慨悲歌之地慷慨悲歌:激昂悲壮,有英雄气概

D.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幽闲:清静闲适

20.作者为什么说“你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6分)

21.作者久居北京,对北京文化既有亲切的感性体验,又有学者自觉的理性思考。作者从提笼架鸟的老人、窗外的西山、浏亮的鸽哨声等生活细节感知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试借助这种由表及里的感知方式,来谈谈你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世界(如城镇、社区、学校、家庭等)的认识与思考。要求:不要透露你所在学校的信息。(7分)

THE END
1.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文档名称】 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doc 【文档格式】 Word版 【文档下载】 点击下载WORD文档 【文档预览】 无忧考网整理发布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前五页预览如下: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立即下载Word高清文档,方便收藏和打印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https://www.51test.net/show/9858670.html
2.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图片版)2019年全国高考已于6月7日-8日圆满结束,现将各科试题及答案解析分享给大家以供参考~ 考后注意事项 2019全国各省市高考查分时间 2019北京高考语文试卷1 共1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小初高资料领取初中学习资料领取 ...http://nc.xdf.cn/gz/wnst/201906/178530071.html
3.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北京卷)2019高考语文真题新浪教育讯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已结束,以下为2019高考语文真题(北京卷)及参考答案。[适用地区:北京] 新浪教育温馨提示高考之后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哦: 找专家一对一报志愿 身价再涨30分 6节视频精品课手把手教你填报志愿 高校历年各专业分数线及录取可能性查询(23省份2018年数据已更新) ...https://edu.sina.com.cn/gaokao/2019-06-08/doc-ihvhiews7533775.shtml
4.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已现满分作文评卷预计22日结束宋亚云介绍,今年高考,北京语文卷大作文为议论文“文明的韧性”和记叙文“2019的色彩”二选一,选择议论文和记叙文的考生比例约为7:1。目前,大作文已有满分出炉。“今天是正评的第三天”,宋亚云介绍,满分作文审题准确、结构准确、论证充分、语言优美等,记叙文、议论文均出现了满分。同时他还提到,作文不作答将视为零...https://app.langya.cn/a/119254.html
5.2019高考北京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专家评析2019高考语文命题思路 高考北京卷数学(理科+文科)逐题解析! 2019年高考数学试卷压轴题打破惯例 高考全国卷Ⅱ理科数学试卷点评 高考英语全国I卷试题点评 高考那些事 搜狐号主题创作活动 搜狐号有奖征文>>点击参加 高考故事多,搜狐号教育现发起“说说高考那些事“主题创作活动。您可以从近年...https://auto.sohu.com/sptopic/19-35-kb-58d/2019gaokao.html
6.教育部通知:2019年中小学教材有新变化!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教育部通知,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惊呆众人!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重点讲述中小学教材的变化内容以及语文...http://www.longmen.gov.cn/lmxrmzfmhwz/zwfw/ggfw/jiaoyu/zcfg/content/post_315958.html
7.2019年海南高考语文满分作文: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热门城市|全国北京上海广东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 华中地区|河南湖北湖南 ...2019-06-17 13:23:44网络资源 [标签:高考作文高考满分作文2019高考作文] 0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http://www.gaokao.com/e/20190617/5d0723e041b8c.shtml
8.高考语文2019高考语文蹭专题讲解与训练!一、内容不符合客观真实: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与事理情理相悖或过于绝对等,因有违真实性原则而不能使人信服。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 1、不合事理 例1: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几千条胳膊呢?)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811/23/46695235_854327528.shtml
1.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2019年6月7日-6月8日,全国进行了备受关注的2019年高考。6月7日上午,语文考试结束。目前,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出炉,一起来看。北京高考在线https://www.gaokzx.com/c/201906/35677.html
2.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基础练习及答案成人高考摘要:成人高考语文考试考的就是基础,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基础练习及答案。 成人高考语文考试考的就是基础,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基础练习及答案。 单选题:26小题。 1. 《灯下漫笔》一文向青年所阐明的最重要的道理是( ) ...https://www.educity.cn/chengkao/17597.html
3.2019年江苏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百味纷呈》2019年高考于6月7-8日举行,语文考试结束后,北京中考在线整理了:2019年江苏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百味纷呈》,分享给大家。 语文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比分值较大,如何在高考语文作文中取得高分成绩呢?北京中考在线整理:2019年江苏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百味纷呈》。2020高考生可作参考。 https://www.zgkao.com/zk/201909/36325.html
4.2019年北京高考考试科目,北京文科理科考试科目一览表二、2019年北京高考考试科目设置 下面北京高考考试科目参考2018年,2019年高考科目设置请以官方公布为准。 考试科目 文史类考生:语文、数学(文)、外语、文科综合。 理工类考生:语文、数学(理)、外语、理科综合。 外语考试分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六个语种,由考生任选一种。报考外语专业的考生,应参加...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3748587.html
5.2019年北京高考使用全国卷么?还是使用北京卷...高考志愿2019年北京高考使用的是北京卷,而不是全国卷。如果您是在北京参加高考,建议购买北京专用版的五三语文教材,因为该教材会更贴合北京的教学要求和考试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service@...https://www.bkw.cn/gkzy/ask/4699866.html
6.2023江苏高考作文题出炉,附各省区市作文题最全汇总2023江苏高考时间安排表 今天上午11:30 2023年江苏高考首场语文考试正式结束。 备受关注的高考作文题也新鲜出炉! 2021年起,江苏实行 "3+1+2" 新高考模式 语数外3门统考科目采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2023年,江苏使用新课标I卷。 2023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 https://www.wxrb.com/doc/2023/06/07/283696.shtml
7.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语文真题2019年高考时间为6月7日-8日,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将第一时间跟踪整理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语文真题,供参考。自主选拔在线https://www.zizzs.com/c/201905/35139.html
8.2022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屠呦呦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新思路,提取出青蒿素,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古籍的惊人价值对于古籍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通行的是1911年以前,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https://www.yxfsz.com/view/157536289134277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