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等着一句“您有一个快递等待查收”
试问还有什么可以阻挡收到快递的快乐呢?!
如果有那一定是快递太难拆了!
KANTIANJIN
天津快递收寄拟出新规!
过度包装要治理!
快来提出你的意见!
撕掉缠了好几圈的胶带,打开厚厚的大纸盒,去掉一张大大的气泡膜,一番操作之后,终于拿到2瓶小小的防晒霜,以及2个小样
盒子很大以为有个惊喜,拆开来发现东西其实很小,严重怀疑自己是不是买了一堆包装……这样的经历你有过么?
为进一步加强快递行业包装治理,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天津拟出台一系列措施,使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目前,《天津市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出:
严禁收寄各类不符合国家规定包装的寄递物品。鼓励在生鲜同城寄递、连锁超市散货物流中,优先推行可循环可折叠快递包装、可循环配送箱、可复用冷藏式快递箱。推进在快递营业网点设置包装回收区,在社区、高校、商务中心等场所,规划建设一批回收设施。试点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南开区、西青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先期试点。
目标到2022年底:
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95%,可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95%,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10万个;
到2025年底:
快递包装基本实现绿色转型,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进行二次包装,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编织袋全面禁止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30万个。
01
左中括号
推行简约包装减少电商快件二次包装
严格执行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全面推广通过生产监制的快递封装用品,提升使用比例,加快推动快递包装应用标准化、系列化和模组化。
全面禁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编织袋。快递普遍应用一联式电子运单和可循环中转袋。
推行简约包装,在电子商品寄递领域试点推广使用低克重高强度快递包装纸箱和免胶纸箱,大力推广悬空紧固类包装,通过结构优化减少填充物使用。
在电商和快递领域,全面禁止使用重金属含量、溶剂残留等超标的劣质包装和有毒有害材料制成的填充物。对有毒有害的劣质快递包装生产企业、违规使用的电商和快递企业开展联合专项整治。
减少电商快件二次包装。鼓励快递企业提供收寄、包装一体化嵌入式服务,在充分考虑寄递安全和商品运输需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一次包装即满足寄递要求。推广电商快件原装直发,推进产品与快递包装一体化,减少电商商品在寄递环节的二次包装。
02
推进快递包装可循环应用
鼓励在生鲜同城寄递、连锁超市散货物流中,优先推行可循环可折叠快递包装、可循环配送箱、可复用冷藏式快递箱,减少一次性塑料泡沫箱等的使用。
充分利用智能快件箱等快递末端服务平台,引导有关企业开展系统研发,增加可循环包装回收功能。
03
规划设置快递包装回收设施
推进在快递营业网点设置包装回收区,保持全市邮政快递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覆盖率达100%,提升对外形完好、质量达标的包装材料的复用比例。
在社区、高校、商务中心等场所,规划建设一批快递共配终端和可循环快递包装回收设施,在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时,支持快递共配终端和可循环快递包装回收设施建设,实行保障设施用地、减免设施场地占用费等支持政策。
04
包装不符合国家规定将被禁收
全面加强快递收寄环节管理,依法严禁收寄各类不符合国家规定包装的寄递物品。对协议用户提供包装材料的,通过书面形式告知封装用品和胶带应当符合国家规定。
鼓励电商平台开展绿色消费活动,引导入驻商家使用环保包装材料,提供绿色包装物选择,依不同包装物分类定价,建立积分反馈、绿色信用等机制引导消费者使用绿色包装。鼓励快递企业主动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包装选项,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推动快递企业加快建立绿色采购制度,重点引导末端网点优先采购使用经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的包装产品。
这些包装快递的新要求你同意吗?
快递马上就要停运了?!
是真的吗?
购买这些东西需要注意!
春节假日期间全市邮政、顺丰、京东、圆通、中通、申通、韵达、百世、德邦、极兔等10家规模以上寄递企业“不打烊”,保证快递物流正常配送,保障寄递渠道安全畅通。
当然最近疫情反弹某些地方也出现了“物传人”现象
因此在收取快递时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
快快收下消毒贴士
1.取件前
出门前应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好口罩,有条件的佩戴一次性手套,建议携带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的消毒喷壶或纸巾。需要当面签收时要自带签字笔。
2.取件时
3.取件后
取件后应立即对快递包装进行喷洒消毒。如若没有消毒工具,最好是戴上一次性手套或者垫一层纸巾,避免直接用手接触。快递建议尽量就地拆封处理,拆封后做好手部消毒再取出物品,尽量不将快递外包装带回家中。
4.回家后
只能回家拆封的快递回家后及时拆封,将消毒后的包装按照生活垃圾处理要求尽快妥善处理。全部完成后用肥皂液或洗手液在流水下洗手或使用手消毒液做好手部的清洁消毒,消毒前不要用手擦汗或触碰眼、鼻、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