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方面,来自上海42所学校的5725名“小叶子”志愿者在第六届进博会现场提供引导咨询、展会注册管理、嘉宾联络接待等9大类服务,获得积极评价。《人民日报》称,共青团上海市委组建了121人的志愿者讲师团,传递志愿服务经验;继续组建400人的“小叶子”体验者队伍,用年轻人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进博精彩;组建543个城市文明志愿服务站(岗、队),营造全城办博氛围,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光明日报》称,本届进博会招募的志愿者中,有15名外国留学生志愿者,现场还活跃着一支由近30名香港青年和9名澳门青年组成的港澳“小叶子”志愿者团队,此外,还首次招募8名高中生志愿者,他们成为历届进博会志愿者中最年轻的力量。
餐饮食品方面,人民网报道称,场馆内午间用餐高峰期供餐量可达14万份,全天可达20万份,另有2.5万份应急餐饮储备;餐食品类丰富多元,最大程度满足各国各地展客商的用餐需求;设置7处临时供餐点、12辆餐车,方便展客商就近用餐。《经济日报》称,进博会展馆内有51家餐饮单位,指挥平台可以根据餐饮加工面积及供餐量自动进行判定预测,每天对供餐负荷系数进行排序。每天风险最高的10家餐饮单位将被重点监管。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确保食品供应品种丰富、数量充足。
交通出行方面,《解放日报》称,上海聚焦重点路段设施结构安全整治、路面病害整治、景观花卉更换、隧道景观提升、桥梁涂装层整治、轨道站点站容站貌整治提升等方面,梳理了设施整治提升项目48项。新华社报道称,进博会为展客商提供全方位的交通出行保障,展客商可选择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车等多种方式抵离展馆。本次进博会周边共设临时停车场19处,可提供大客车泊位约1000个,小客车泊位约1900个,通过“登记分配+自由预约”两种方式对外提供停车预约服务。同时还打造上海MaaS平台系统,交通“随申行”可查询进博信息,动态规划抵离展馆最优线路,实时发布交通保障信息,实现展馆周边停车场在线预约。
绿色布展方面,《人民日报》报道称,本届进博会以“零碳零塑办博,绿色智慧出行”为目标,通过省份间绿电交易的方式,采购绿电800万千瓦时,可覆盖会期全部用电量,预计可减少碳排放约3360吨,标志着进博会将首次实现全绿电办展。《中国纪检监察报》称,展台搭建各环节执行绿色标准,展台设计遵循简化、模块化、可循环原则,材料回收率达到100%。此外,本届进博会还对展会期间建筑运行等碳排放数据进行核算,采用购买碳配额方式中和展会温室气体排放。
金融支持方面,《国际金融报》称,这场全球盛会的幕后,金融力量默默耕耘。第六届进博会期间,各家银行保险机构全情投入,持续升级创新专项金融服务方案,积极参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进博会保驾护航的同时,也传递出了中国同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与担当。多家银行凭借多年深耕跨国企业服务的经验,积极满足中外客户所需,为支持更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开放贡献力量。
网络通讯方面,人民网报道称,中国移动成立专项保障小组,打出“更完备的容灾能力”“更低的配套需求”“更全的频段支持”“更完整的5G覆盖”组合拳,提升保障区域4G/5G网络质量和体验感知,让进博会高品质保障网络“越建越好、越织越密”。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对进博会场馆进行了4G、电联共享5G无线网络覆盖,采用最新技术提升网络容量,助力媒体和参展客商实现4k/8k超高清直播、云会议、云直播等需求。中国铁塔信息技术研究院研发“进博会综合网管大屏”,打造“智慧进博数字孪生保障平台”,对重保通信基站做到“可视、可管、可控”,助力实现更精细、更智能、更实时的智慧进博保障系统。
住宿服务方面,新华社报道称,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旅游协会发布《长三角地区酒店价格诚信自律公约》,携手保障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推进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做好第六届进博会住宿保障工作。澎湃新闻报道称,进博会带来大量住宿需求,黄浦区内住宿场所302家,被列为进博会“推荐酒店”的有112家,多部门合力做到住宿保障服务“精准有力、运行有序”。
卫生健康方面,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称,本届进博会上海爱卫办结合《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宣贯落实,突出做好病媒防制、控烟管理、健康宣教等多重保障。上海市爱卫办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进博会保障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推动病媒防制常态化、信息化、精细化、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