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高考作文

今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是引人注目的话题。它涉及到当代青少年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给予了考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思考的空间。不失为一个理想的写作题材。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2019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是对考生智力和思维能力的一场大考。然而,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写作一直是他们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不过,如果考生能够抓住合适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他们完全可以在这场考试中脱颖而出。

首先,考生需要在写作之前理清自己的思路。他们可以提前准备一份提纲或者思维导图,将自己的观点和论据整理出来。这样有助于考生在写作过程中条理清晰,思路连贯。

其次,考生需要尽量避免犯语法和拼写错误。一个正确和流畅的语言表达不仅可以提高作文的质量,还能够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考生还应该注意段落结构的合理安排。起承转合是一个好的写作原则。每个段落都应该有一个中心思想,并且在该段落内部进行递进的讲述,从而使整篇作文更加有条理。

最后,给考生的建议是尽量避免套模板或者背诵范文。虽然参考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是可以的,但是写作是考生展现自己独特观点和风格的方式。

现在的青少年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代,他们几乎天天与互联网接触。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乃至于价值观和世界观。

然而,网络世界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不良信息的泛滥,网络成瘾的问题,交流能力的下降等等。

考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展开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他们可以举例说明网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无论他们的观点如何,只要能够展现出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就能够获得高分。

针对今年的主题,为考生提供一些建议和写作指导:

总之,2019全国高考作文是一场对考生才能的综合考察,但只要考生掌握了一些写作技巧,准备充分,并能够在作文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就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最后,祝愿所有参加2019全国高考的考生都能够以优异的成绩展现自己的价值!

高考马上就要结束了。每位看见的考生,我都真诚地祝福着你们!祝福不起任何作用,也不要任何成本,但总是好的~

高考之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加油,最后再添一把柴,胜利的火炬就要点燃了。

如果有高考结束后回来再看到这个答案的同学,一个小礼物送给大家:

你想对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说些什么?-果蝇单倍体的回答

这是最后一次更新了。祝大家高考前夜都能好好休息,放下压力!祝大家高考一切顺利,充分发挥!

另外提醒大家一下,我的分析并不是要给出最佳答案,我没有这个能力,我也从不赞成这种做法。我希望大家从这个答案中学到的是如何避开各种误区和陷阱。在高考考场上,也不要抱着寻求“最好”的心态,而是要有寻求“准确”的心态。审题成功的标志是没有硬伤——比如北京卷只讲老规矩没有设计被重新提起,这就叫硬伤。祝大家高考都能开启“无懈可击”模式!

更新内容见结尾处。

---------------------------------------------------------

6月4日持续更新中,新内容请刷新看结尾处。

当然你要非觉得我是为了骗赞我也没办法,既然是不顾一切,我管你怎么想。╭(╯^╰)╮。

就这样,大家可以拉到结尾去了,给大家造成的反复刷新和重复点击的麻烦,先行道歉。

-------------

决定以一种不顾一切的态度来认真地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离高考只剩三天了。哪怕有一个人看了我的回答得到了哪怕最微弱的帮助,一切就是值得的。

既然是不顾一切,下面来引战。

反对“高考作文...所给出的范围也真的算是比较宽泛...请放心,你想跑题也是一件难事...”

临考前三天不应该给人太多压力,但我必须说,高考作文的最佳立意(题主是这么问的)范围绝没有想象中那么宽泛,剩下的就看你对跑题的定义了,如果出个“早”看成“旱”才算跑题,那我完全同意,也不用跟我抬杠了。但对我来说,“划定为二类立意,得分一般不得超过48分”,这就是跑题。或者可以叫“偏题”,而这个,遇到奇葩题目时,呵呵,不要太容易啊。

反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和所谓“搅屎棍”原则。

80%的题目都是对立统一这种想法简直是太天真。事实上对立统一只适用于“两要素关系型”话题,而这种话题,其实是多种话题中相对简单的一种(后面会详说)。更何况并不是所有关系型话题都适合写成对立统一。更更何况对立统一的写法比其他任何角度都更需要清晰、明确,所谓“搅屎棍”是绝对行不通的。

反对“字很重要。字很重要。字很重要。”

我并不反对“字很重要”,但我强烈反对将此话连说三遍并加粗以成其单方面强调。这么多人觉得字写得漂亮就能得高分,对于高考,对于中国教育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字很重要”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对于低分高判,字迹漂亮只在同等分数段有效;一篇二类文,字迹的差距可能是42与45的差距,所有奇葩情况遇到一起的情况下至多到47分,绝对弥补不了45与55的差距。对于高分低判,字迹只有清晰与否有效,美观与否效用不大;一篇应该能判定为一类文的答卷,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是有可能被误判为二类甚至二类下的,但如果字迹清楚只是不好看,不会降档。在高考作文的考场上,审题和立意绝对比字体重要得多,篇式(结构)与字迹清晰同等重要,次之是文字驾驭能力,再次是美观。

反对“立意只是作文的一个点,取决于是否高分的因素还有很多。所以,还是建议规规矩矩写作文,把该拿的稳稳地拿了先。”

好了,高票答案基本得罪光了,下面的答案里,集中反对两个关键词“剑走偏锋”和“随大流”。

剑走偏锋大多数人都知道不能贸然尝试,我就不多说了,只强调一点:尤其是在现在!离高考还剩三!天!的时候,撺掇别人“剑走偏锋”,基本可以划定为其心可诛了。

至于“随大流”,请认真地想一想:你真的知道“大流”在哪儿吗?题主提出这个问题,可见是对审题的难度有认识的。顺便说:网上所有所谓的“万用模板”,都只是童话;宣称“一篇作文应对二十四道高考题”的,其中至少十五篇严重跑题,所有题目偏题;很多对作文题目的分析出来的所谓“稳妥”的立意都只能算是二类。

既然是不顾一切,接下来将我曾经从恩师身上学到的和自己体会总结的所有理论知识(注意关键词:理论知识)和盘托出。这一段所用的例子,大多都是我那个年代,也就是7-10年以前的作文题目,因为这并不是关键。

接下来详说“根据这段材料”和“以此为话题”到底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需要追溯到最初,当“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还截然不同的时候。曾经,材料作文的一项硬性要求就是“行文之中必须引用材料”,严格的老师甚至会要求“行文之初必须引用材料”。这项规则已经过时多年了,但它代表了材料作文的命题和破题方式:以一点(材料)出发,辐散式联想思维。与之相对的,传统经典的话题作文只有一个主题词(或词组),比如:以“勇气”为话题,以“志向高远与脚踏实地”为话题,以“情与理”为话题,等等。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是划定一个范围(话题),在此范围中任选立足点。这两种命题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我们应题作文时的破题方式应该与之相适应。

命题作文现在不太常见了,但偶尔还有,比如13年天津卷,曾定题“__而知之”,并且在要求中明确规定“填入一字”,我都不想说我见了多少填了不止一字的孩子出了考场哭了。命题作文其实并不好写,他将审题的难度降到最小,却将立意的难度大大提升,新时代的命题作文一般题目空泛,余地很大,换一个角度就是一个新的世界,优势是较大程度上避免了答卷千篇一律的可能性,更容易考生自主发挥思维和行文的优势能力,缺点是给改卷增加了难度,也增加了偶然性,作为关乎到数十万考生一考定终身的大事,并没有太多省市敢于冒此风险。我当年遇到过的优秀的命题/半命题作文包括“生命的养分”“从__到__”,近年江苏卷的“忧与爱”和天津卷“_而知之”,都属于范围划定的比较合理,能够让考生有的放矢又不拘束的典范。

漫画作文好几年没见了,上一次见是2010河北。而我本人高考的当年当卷,也是漫画作文。说实话,漫画作文的逐渐销声匿迹是件好事。因为漫画作文的题目范围划定太不清晰了,而真正最佳的立意范围又明显要比其他命题方式窄,除了看起来花哨一点,对各方面都没有什么益处。更坑爹的是,画手的画工简直就是被串通好了来阴人的好吗!有兴趣的去搜一下07全国一,题目不深,相信大家都能看出准确的立意应该是什么,但是请大家体会一下图中的三方人士都一副半真半假的笑容是要闹!哪!样!(要不是各路高手栽在这一点上不少,估计也没有我当年那么高的分。)

下面主要说给材料作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作文,包括了给出一小段材料后的话题作文和命题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首先,最最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通!读!材料。全面理解。每一句话都不要放过,同时认真思考每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哪句是中心?哪些是哲理,哪些是例证?不把材料完全读懂,就绝没有可能精确把握题旨。举个例子:

14、

重庆卷:租房

分析:说实话,出题的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不过你必须得猜对他到底想说什么。猜对了给分,猜不对写得再好也低分。

把题目看成这样,你要能猜出出题人要表达什么才怪!来看看原题到底是怎样的:

-------------------------------------------------------------------------------------------------------------------

材料内容: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

1、结核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清楚不清楚?明确不明确?

不把题目看全而抱怨不知所云,只有俩字可以形容:活该!

至于“网上看到的题目不完整,跟考卷上的肯定不一样”这一类的说辞,我只想问一句:是要有多不负责任,才能面对这样不知所云的题目不做任何查证,还拿来当成例子面对对你充满期待的晚辈后学大放厥词?

2014年各省市的考题中,有很多需要通读并且仔细分析材料才能做出判断的优秀题目,(跟别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在遍地吐槽声中,我从不吝夸奖某些作文题为“优秀题目”,要永远记得吐槽从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会在下一部分逐一详细分析,这里先略过。

还是给大家一个过时的老例子:

------------------------------------------------------------------------------------

2006年高考全国一卷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事实上,这个题目如果放在几年之后,如果现在,也许评卷标准确实会变得更宽松合理。甚至在当年,毕竟也只是阅卷组讨论后确定的集体统一标准,如果后面有人站出来承认当年定的的确有错误,也是可能的。但问题是高考阅卷是一次性的,纵是当年错,你奈我何?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审题的精确区域是这样的:1.大的方向上,要批判“不能正确自我定位”的心态。2.精神上可给予同情,惋惜,但必须正视最终失败的结果。3.批判的立场要坚定,但态度不要过于极端。审好一个题,有那么容易吗?

第二点,当话题(材料)包涵两方面时,一定要理清两方面的逻辑关系再下手。

这一类就是上面提到的“矛盾的对立统一”。很多反对的答案都说了,对立统一不好写,还不如挑其中一方面,站稳立场。这种说法并没有错。这几年的评卷标准,确实有逐年放宽的趋势,态度鲜明地支持一方反对另一方的立意,也有拿到能高分的情况。但说实话,在考场上做出一个“选一边站队”的决定是很艰难的,特别是对作文志在必得,一定要拿高分的同学。这个时候,其实还是二者兼顾最为稳妥。但二者兼顾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吗?图样图森破!2014年的例子还是下半部分逐一详解。这里依然只举老例子。

“志向高远与脚踏实地”;“回顾历史与面向未来”,这叫“相辅相成”。这样的双边题目你不是任选其一,而是必须两个兼顾而且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这个词组才有意义。

“痛苦与快乐”;“出世与入世”,这叫“相反相成”。这样的题目看似是矛盾的两方,其实你也必须把二者同时写到,并且超出常规的范围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使二者融合,才能表达出深度。

“人与路”;“门与路”;“墙与桥”;“忧与爱”,这样的题目在关系类中为最难,它的两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是隐性的,你所要做的是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巧妙地连接点,让二者之间缥缈的逻辑关联有一个着力点。

最后是这几年越来越常见的“针对某某现象(某某说法),有人认为……也有人认为……请谈谈你的看法。”这样的题目一般并没有深刻的哲理,只是见仁见智,选定一方立场立论一般是安全的,一定要注意言之成理,逻辑吻合(即自圆其说),论据充分。如果非常想玩安全,一定要写两方面都有道理,也可以,切记:如果你要写两方面,你站的角度一定要比两方面都高!绝不是所谓“搅屎棍”“和稀泥”车轱辘话来回说两边就可以的。两个小孩吵架,只有大人才能当好和事佬,同年龄的孩子还是选一边拉偏手吧。

-----------------------------------------------

先写到这里,明天继续补充。下一部分,我会针对2014年各地高考作文题目逐一分析,未必都能给出准确的审题和最佳立意,只希望会对于了解题目的类型和思维方式有一定帮助。

-----------------------------------------------------------------------------------

6月4日更新。2014年全国各卷高考作文题目试析。

既然是不顾一切,我就把我想到的都写出来。欢迎大家争议探讨。

(特别提醒一下高一高二的朋友们,你们将来很可能会用到这些题目做练习,我不想因为我写出来的想法影响了你们练习的效过。你们可以自行考虑决定是跳过不看还是怎么的,我也没什么好办法。)

新课标卷I:山羊过独木桥

这是网上搜到的图片版原卷原题,我也不知道是否真实可信(如果有去年的考生可以帮助确认或者否定一下),但是比网上很多删头漏尾的版本要合理的多了,姑且采用这一版。

对比一下:

最大的差别在哪儿?根!本!没!有!“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这句话!差了这一句,整个题目的导向性完全变了。

如果在材料最后一句写“裁判认为有争议”,就变成了跟06年的“孩子说它也很可爱”一模一样的情况——在最具提示意味的地方偏偏多出一句反方向的观点。而没有这句话,代之以“引发了……激烈争论”,只是引导大家这件事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温和多了,也中立得多了,据对不至于让学生造成误解。

这个材料的正向,也就是人们所谓的随大流,其实是一道老题:

是不是一样的?双赢的角度上,完全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地方在于,05题材料中多出来的因素是“竞争”,“报复”,“对手”,因为是木匠组自己“窝里斗”造成的问题却是石匠帮忙解决的,还多出了几分“不落井下石”“仗义出手”甚至“以德报怨”等道德层面的意味,但是审题时这些因素都可以不考虑,因为是话题作文,出题人从这个材料中只提炼出了“双赢”这一个因素,并且强调了“智慧”(而不是“品德”),所以其他的因素考生完全不必(也不应该)顾及。而14年的材料中多出来的因素是“比赛”,“规则”,“团体”,“习惯”,“争论”。而且因为是材料作文,这些因素是不可以忽略的。于是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增加了,支持、赞成“双赢”作为主导思想应该没错,但这些多出来的因素,应该怎样处理才合适呢?

注意:上面说的这些,每一条看起来都像一个完整的观点,但绝不适合作为主要论点!我之所以提到,只是为了将审题做充分,为了追求所谓“最佳立意”,“最稳妥的立论”。为了观点清晰,不让这些横生的枝杈影响你的主要观点,想的时候要多想,想透彻想清楚,但写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事实上以上的三个观点,压缩到破题之初的一句话,至多两句话里,就够了,例如:

“更多的情况下,即使双方处于对立的阵营,也并非一定要拼到你死我活,当我们的目标是“过桥”,而不是“不让对方过桥”——并不是“战胜对手”,而是“将事情做到最好”——的时候,有时换一种思维方式,境界就会豁然开朗吗,达到更好的效果。”就这么一句,所有可能的缺口都毒死了,不可以再多了,过犹不及。剩下的篇幅,中规中矩的写双赢就好,记住举例永远不要太极端,话永远不要说得太难听。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分析好难,或者一分析我就想多了,一想多了就写多了,一些多了就写乱了,一写乱了观点不明确分数就低了……还是那句话:过犹不及!这种情况出现的话,就按其他答案说的“遵从自己的第一印象”吧。

--------------------------------------------------------------------------------------

新课标卷II

这个题目之前在知乎有人问过,我就顺手答了,答案见这里:

省高考作文帮我想想总论点和分论点?-果蝇单倍体的回答

然而题目的解析是不能少的。有些时候,第一感受也是不太能靠得住的,特别是看着同一段材料,不同人的感受还真就是不一样的,这种是完全没法从情感角度解释,比如有同学告诉我,他对这个题目的立意是“不要溺爱”,理由是“因为喜欢动物”,“丧失觅食能力”,这不是明摆着影射过度溺爱使得孩子丧失独立性吗?咦这么说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呢……

既然直觉靠不住,我们只能以纯理性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这个题目的立意关键点不在“溺爱”。还是那句话:全面解读材料啊亲!如果材料只是说动物园里的动物因为长期被喂食丧失了捕食能力,甚至加上放生之后很快就死掉了这样悲惨的结尾,那就显然是溺爱/独立/自立方向。但现在的材料中有明显的关键词:“警示”。更有“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整个材料的态度就变得强硬了起来,它引入了明显的规则意义,就显然不只是打感情牌的“爸爸妈妈,请放开手吧,让我自己去走,让我自己去飞。”这样的煽情,在这个题目下是不合适的。你的立论,你的态度,要跟着题目鲜明起来。

写溺爱并不跑题,但你想扣紧题意,就不能上来就写、只写、和闷着头写。因为题目和纯粹表达溺爱的题目毕竟不一样,你一定要把这个不一样的地方拆解出来。其实我的立论,“不要以爱的名义行伤害”,说的还不也是溺爱?尤其是三段推进到最深处的“救救孩子”,那一段完全就可以写得跟不要溺爱一模一样。不管在当年还是现在,无数次有同学问我:为什么那个谁谁谁也是写的某某某,他就不算跑题,我也是这样写的就是跑题?题还是那个题,看得是你的切入对不对。还有无数次有同学问我,这个题目我写过好几次了,感觉越来越得心应手,怎么一次比一次分数低呢?世界上哪儿有那么多一样的题目!世界上哪儿有准备一篇通用作文就能应对一大片题目这样的好事!很多时候人并不是想不明白,反而是被“以前写过”“准备好了”这样的思路限制住了,忘了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修改。阅卷老师都是什么人,你那点生搬硬套的小九九,打算蒙谁?

---------------------------------------------------------------------------------------

北京卷:老规矩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这个没找到原卷图,不过比较了几个网站的描述,应该是完整的。

即使这道题写跑题不容易,并不意味着你就真的抓住了题目的精髓。简单举例:以某一条“老规矩”入手,写记叙文也好议论文也罢,都不是最佳立意。以某些人遵守老规矩招人喜爱获得成功,某些人因为小节得罪朋友错失商机,两方面对立论证老规矩的重要意义,不是最佳立意,将老规矩分类,礼仪层面的,道德层面的,文化层面的,等,分别加以阐述,论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是最佳立意。

-------------------------------------------------------------------------

这是我找到的题目,同样没有搜到原卷图。这个题目很特别,第一,它只有一句,第二,它的要求是“写一篇话题作文”。既然多方查证都是这样写,又没有搜到原图,我姑且采信这两项均为真。

还是按照先粗审再细审的步骤来。粗审来说,这个题目并不算难:有人……有人……,双因素不同见解问题。悬崖和栈道桥梁,显然,题目本身对两种不同的看法有偏向性,一褒一贬的态度。所以:“面对XX,我们要XX,不要XXX。”好了,没有问题了吧?

看出什么问题了吗??问题在于!空谷和悬崖勉强还能说成一回事,可是空谷再怎么看也看不成“栈道桥梁”好吗!这才想起仔细看题目,原来人家并没有说“看成”或者“认为是”,而是说“想到的是”。所以这里省略了一个关键的动词:有人想到的是“搭建”栈道桥梁。再统观题目,原来题目说的是:提到空谷(困难/障碍/挫折),有人想到的是悬崖(以为无路可走了),有人想到的是“搭建”栈道桥梁(解决问题的方法。)(⊙o⊙)哦~~原来这不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而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乐观与悲观没错,但不是“乐观与悲观地看待问题”,而是“乐观与悲观地解决问题”——我更愿意概括为“积极与消极”。

----------------------------------------------------------------------

今日断更。答主时差党,夜已深了。明天继续。

写了这么长,前面有些层次混乱,但该说的也都说到了。例子呢,其实有两三个明白了这意思也就可以了。高三的小朋友们,看累了就别再追下去了。临考前以放松心态为要,不要突然改变一直以来的习惯,不要接受临时洗脑。

明天还会继续更,高考前未必能更完所有省市的,所以想看哪个省市的题目可以留言要求夹塞儿。

说不定高考之后还会接着更15高考的呢,谁知道呢,反正都写了这么长了,创纪录呗。╮(╯▽╰)╭

----------------------------------------------------

广东卷: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14年各省市题目中很难写的一道题。我说的是很难写,并没有说题目很难。

这个题目从审题难度上来说一点都不难,它是双向材料,而且没有价值导向(出题人对这两种现象没有褒贬倾向),用语也最大限度地做到了余地充分,比如“它能唤起……”“也可能被……”,并没有宣判性的语气。所以从题目的角度来说,这是给材料作文中最宽泛的一类。越是这样宽泛的题目写作难度越大,因为出题人没有难为学生,评卷人判定的标准就不容易猜到,于是考生在考场上就很难做出决定。我不是广东考生,所以根本无法了解评卷的松紧,即使有一线回报告诉我今年一等二等立意都是什么也没用,知道几篇样本卷的分数也没用,这必须要对本省连续几年改卷情况有全局的认识才能作出判断,这就是为什么我只能说它“实在很难写”。

在“没有褒贬导向”中,隐含的唯一价值判断是命题人显然不希望记忆/点滴/情感丢失,不管是“泛黄模糊”还是“被稀释”,都是作为反面、作为遗憾出现的。如果想要稳妥,两方面想要兼顾,就抓住这一个重点,比如可以写照片是哪种方式并不重要,寄托的情感才最重要。这个办法叫“求同存异”,很经典,远超过传说中的“对立统一”。但是!!必须提出来说一下,很多网站消息把这个题目概括为“珍惜点滴”,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做法!题目强调的不是点滴本身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能看出来,不多说了。

一般在一个方面宽泛了,另一个方面就会限定,比如这个题目也是比较具象的,就是“照片”,并且提示语中没有任何对“类似的现象”“引发了哪些思考”等发散思维的导语,而且有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所以当很多不负责不靠谱的网站把这个题目概括成“科技发展与人的情感寄托”时,你需要清楚地知道:写一个关于email与鸿雁传书的故事不可以!写MP3和磁带不可以!写电脑和图书馆不可以!“不可以”不是说不能提,而是不能作为主体,你当然不必从头到尾咬定照片,但你必须从照片写起。

--------------------------------------------------------

江苏卷: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再次批判各种不负责任的网站,将这个题目概括为“什么是不朽”我也是看醉了!你的关键词呢?你的青春呢?有时候你不得不想,这些网站的编辑是故意的吧……

不过这个错误的概括有一点倒是提对了,材料中的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只是偷换了概念,“青春不朽”跟“不相信会老去”,这完全就不是一回事。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个人认为这道题目在14年各省题目里水平较低的原因。

-------------------------------------------------------

山东卷: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这是14年各地题目中比较有难度的一个。我说的是有难度,并没说很难写。跟广东卷正好相反。

这道题的难度在于1.很抽象。表面看只是说从窗子望出去,但显然“窗子”“画框”“图画”都是有象征意义的。2.很含蓄。这些象征意义到底是什么?既不是很常规已形成共识的用法(比如福建的悬崖和栈道桥梁),又没有暗示,后面的雅、俗、闹、静也没有提示作用。3.很中立。当题目中的“有人”一连排出了四个而不是两个的时候,整个题目的类型就变了,没有逻辑关系,没有褒贬优劣,没有选择,也没有对立,只是单纯的列举。所以行文时你即不需要写四段各照应一个字,也不需要提炼出制高点(比如态度啊,阅历啊,眼界啊等等)然后褒雅贬俗。

----------------------------------------------------------

湖北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最后一个。在我的评价体系里,这是2014年高考全国各地题目里水平最高的一个。我没说难还是容易,甚至也不意味着这是“最好”的题目,我只是认为出题水平最高。

这个题目是平中见巧,言浅意深,回味无穷的。先从最简单也最容易有误区的地方开始解析:只要看到爬山,所有人第一反应都会想:是不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是不是唯一三观正确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必须是尽力攀登不轻言放弃才能看见最美的风景?于是我们看材料的最后一句: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哎?好像哪儿不对……这八个字,好像不是尽力推销“最美风景”的路数啊。说实话不带任何感情客观的看这八个字,好像真的,有点“好容易爬上来了却啥也看不见”的感觉呢……难道是告诉我们付出未必有收获?要享受过程不要在乎结果?听人劝吃饱饭不要钻牛角尖?高考作文怎么会有这么负面的价值观,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重读题目,这才看出题目潜伏的暗线:山脚“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山腰“古木参天,林静山幽”;山顶“云海茫茫,群山隐约”。多么整齐的结构!出题人本人,必是深谙考场作文精髓的高手。这样整体看来,才会发现这三组描写风景的词并无优劣之分,它们只是“不同”。所以并不是“无限风光全在险峰”,而是“世界那么大,只看一处你甘心吗?”

题目的另外一层,便是别人的回答。每一次回答,都是“有人说是,有人说否”,每一次做决定,都是“有人留下,有人继续”,而正因为每一次结果揭晓的时候,对风景的描述都只是叙述事实的客观中立的八个字,而没有任何优劣之分,所以回答“是”和回答“否”的人都是对的,没有误导,只是看法不同,登上山顶的人有可能感觉被骗了,没上山的人知道实情后也有可能后悔不迭,没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比如一定不要被别人的流言而吓退,一定不要放弃,或者一定不要固执己见),都没有,完全看你自己认为怎样使最佳选择,所谓“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这句是笑话,绝没有这两个题目有任何联系的意思。)不知道大家看到这里有什么感觉?我在想明白这一点后忽然发现,这其实是个小马过河的故事,因为所有给你提供消息的人说的都是真的,并没有误导,但除非你自己亲自去看看,你永远不知道事实到底是怎样。再联系上面一层,这个题目我会写成一个升级版小马过河的故事,亲自去看看,才知道下一步的风景也许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好,也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坏,但它不一样,是全新的体验,全新的收获,所以值得。个人观点而已,这个题目包容力极强,完全不同角度的立意都是可行的。

最后再夸一下这个题目的深度,脱离高考作文的范围纯粹的看这个故事:写的多真实啊!人生不就是这样吗?高考作文的题目即使举出对立的两方面,也常常还是片面的,很容易为了突出强调某一种观念就忽略掉世界本身的复杂性,所有的“乐观”“自强”“平和”“独立”等等正能量的题目无一例外全都有其片面性。这个题目我不能评价它好不好,但如此真实坦诚的题目,数年未曾一见了!

---------------------------------------------------

好了就写到这吧。高考是一处演员不断更换却永不落幕的悲喜剧。高考作文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孺子无畏,大言不惭,不避风口浪尖,不怕浅薄可笑被曝光,只是为了那一句承诺:不顾一切。

所有疏漏、片面、偏颇之处,敬望海涵。错误之处,欢迎提出。

祝所有高三学子一切顺利,充分发挥!

2019年高考作文提倡尊师重教,优秀品德感染人。全国Ⅲ卷作文试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倡导尊师重教,引导学生品格修行。作文试题选取一则漫画,通过特定情景的引入,拉近教育主题,使考生在感受师生情谊、体验情感温度的同时,产生强烈共鸣。

漫画中老师的神情和言语饱含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期待与希望、眷恋与不舍,考生可以从中解读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期待与祝福,领悟老师的奉献精神、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教师作为榜样人物的品德示范将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审题立意方法是指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正确理解题目要求,准确把握作文的主题,从而确定作文的方向和观点。掌握好审题立意方法,可以帮助考生避免偏题和跑题现象,使作文更加明确、有条理、有深度。

1.仔细阅读题目

审题的第一步是仔细阅读题目,全面了解题目的要求。要认真读懂题干中的每个字,理解命题者的意图和命题目的要求。

2.确定主题和观点

读懂题目后,要迅速确定作文的主题和观点。主题是作文的核心和中心思想,是整篇作文的灵魂。观点是作者对于主题的态度和看法,是作文内容的立论支撑。

3.思考作文要点

在确定主题和观点后,要进一步思考作文的要点。作文要点是围绕着主题和观点展开的,要能够覆盖主要内容,切忌流于表面,要求考生深入思考,丰富论述内容。

4.分析作文结构

在高考作文中,审题立意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常用的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1.分析关键词

首先,要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词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要求,从而明确作文的内容。关键词可以是名词、形容词、动词等,通过分析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可以把握作文的主题、观点和要点。

2.罗列思维导图

在审题阶段,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罗列。思维导图能够帮助考生整理思路,梳理作文结构,展示各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可以清晰地了解作文要点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3.善用提问法

提问法是审题立意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何理解题目、如何确定主题、如何展开观点等等,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可以找到合适的解答和立意。

4.借鉴范文

5.请教老师

如果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还存在困惑或者不确定的地方,可以向老师请教。老师具有经验和知识,可以为考生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指导。与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能够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明确作文方向。

高考作文是考生展示自己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的重要机会。通过掌握好审题立意方法,考生能够准确理解题目要求,确定作文主题和观点,展开合理的论述,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有效地传递给读者,从而取得好成绩。

希望本文介绍的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高考作文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作文审题的重要性

审题是高考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一篇好的作文,必须紧扣主题,把握住命题意图,做到主题思想的集中表达。如果审题不清,就很容易偏离主题,做出无关的写作,影响作文的整体质量。因此,审题在高考作文中显得格外重要。

审题辩证思维的作用

审题辩证思维是指考生在审题的过程中要具备辨别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这种思维方式不仅要有逻辑性,还要有深刻性和综合性,能够做到见微知著,全面把握问题的本质。在高考作文中,要展现出审题辩证思维,就要在审题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深入的思考,理性分析,避免盲目从众。

如何运用审题辩证思维

首先,要仔细阅读作文题目,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和要求。其次,要辨别问题,搞清楚作文的中心思想和难点所在。再次,要进行思考,深入剖析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最后,要综合思考,把握好作文的整体结构和思路。

案例分析

以去年高考作文为例,题目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要求考生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意义和价值。这时,考生就要具备审题辩证思维,要能辨别题目的关键词,分析题目的要求,思考问题的本质,综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做出合理的论述。

总结

高考作文审题辩证思维是考生在做好高考作文准备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有具备了审题辩证思维,考生才能在作文中做到深入分析,合理论述,表达清晰,得到高分。因此,考生在备考高考作文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审题辩证思维,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DearAllen,

HowiseverythinggoingOurschoolwillholdamusicfestivalnextSundaymorningintheschoolhall.AndI’mwritingtoinviteyoutojoinus.

Theopeningceremonywillstartat9:00am,andtheschoolmasterwilldeliveraspeech.Thentherewillbevariousfantasticperformancesplayedbytalentedstudents.Youaredefinitelywelcometoshowuponstage,whichwilladdcolorandfuntoourfestival.

Lookingforwardtoyourearlyreply.

Bestwishes,

LiHua

高考写作训练——多则材料审题立意

一、“单\多”比较

(一)单则材料作文就是由单则材料所构成的一组材料的作文形式。

单则材料作文审题方法指导:

1.找关键词、关键句(立意)

2.人物—事件—结果—原因(立意)

4.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论句、感情倾向句

(二)多则材料作文就是由两则或者两则以上的单则材料所构成的一组材料的作文形式。

多则材料作文审题容易的问题:

1、找不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不了它们的聚焦点;

2、利用单则材料审题方法来审多则材料作文,不知道如何全面归纳,常常顾此失彼;

3、全面立意之后,不能很好地组织语言,不能使每则材料概括出来的论点形成有机的联系。

4、断章取义,随便以某个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为立足点就开始作文,造成偏题跑题;

5、只见现象,不见实质,对那些寓含着深刻哲理的材料,简单地从表面引发,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多则材料作文审题方法指导:

1.求同法:材料之间的内涵有相同处。

2.求异法:材料之间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找出不同点。

3.互补法:材料之间的性质既不相同,也不相反,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互为补充。

4.综合法:有时候,需要综合以上几种方法。

二、方法指导

(一)求同法

【2022届广东省一模作文】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语出《庄子·内篇·人间世》,意为事物开始时简小,将要完成时必定宏大。

1956年2月,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董必武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

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全新开馆,众多参观者在“作始也简,将毕也巨”的题词前久久驻足。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失分原因总结:

1.没有关键词关键句意识

不能抓住题目中出现三次的“作始也简将毕也巨”,甚至有的学生不能理解其意思。

2.二元关系要把二者关系的阐述作为重点,学生不会阐述二元关系,一元思维造成离题偏题。

3.两个二元关系应该以一个为主,一个为辅。即以“简与巨”为主,它们的关系转化是在“始”与“毕”中完成的。

第1步:圈划每一则材料的关键词、句

第2步:找出关键词、句后,“存异求同”

【求同法进行材料解读】

第3步:完成对材料的内容转换

三则材料围绕“始简”“毕巨”来谈,我们要基于此的基础上,进行同类素材激活,向外延伸,体现自己的深刻思考。

(二)求异法

【2022届T8第二次联考】

材料一: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承受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泰戈尔

材料二: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米兰·昆德拉

【求异法进行材料解读】

生活中,任何人都会遇到惆怅或醒悟、羞辱或掌声、痛苦或幸福,怎样才能掌握好自己的人生之舵呢?答案是学会承受,承受羞辱,承受重压,承受折磨。

但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对此,两个伟人给出了自己不同的回答。这是这两则材料的分歧点。

【求异法进行审题立意】

材料分歧点在于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抓住分歧点,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

1、“承受”是有限度的

2、人的“承受”能力是无限的

……

【2022届广东高三四校联考】

①今天,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承认或不承认,我们都已进入或者说“被进入”了一个快时代。“抖音极速版”“百度极速版”“今日头条极速版”都冠上了“极速”,“极速”已然成了今天生活的一个标签。

③子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三则材料讲的是“快”。

由此可知,作文需要围绕“快”这一话题进行写作,这是心照不宣的。那是要突出“快”的正面作用还是负面影响呢?这是材料观点的分歧点所在。

找出分歧点后,由此可联系到这篇作文的外延是“快与慢”的关系类话题思考。

求异法方法总结: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分歧点,即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

(三)互补法

材料之间的性质既不相同,也不相反,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互为补充。

【2018全国卷3】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时评标题,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新区标语,雄安,2017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互补法进行材料解读】

三个材料三个口号,代表了三个时代:改革初创时期、改革深入时期、转型改革时期,是三个时代的“睛雨表”。故应将其视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上梳理三个口号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口号的变化中体察时代演进的轨迹,认识所处时代的特征。

三个标语的背后分别是效率、生态建设、新时代。但细究之下,仍然可以厘清其中的脉络:三幅标语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进程。第一个口号,讲究经济效益、效率;第二个口号,则是改革进入深化阶段之后的思考:建设一个环境美好、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第三个口号,是宣示继续改革开放的决心。

互补法方法总结: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而是针对某问题各有偏执,带有片面性。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四)综合法

【2022届高三模考作文】

①天下绝无不热烈勇敢地追求成功,而能取得成功的人。——拿破仑

②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欧阳修

③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苏轼

④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归纳材料最终主旨:异中求同、异中辨异、互补叠加。

【综合法材料解读】

1、2两则材料从正面肯定勇敢,3、4两则从反面否定勇敢。这看似矛盾,实则后两句是对前两句内容上的补充,区分了匹夫之勇、盲目蛮干与真正的勇之间的差别。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

该类作文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要想准确立意,首先必须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它们的聚焦点,然后将其导入我们熟悉的视野。

即运用已学的单则方法逐则分析提炼,再进行比对分析找到聚焦点,最后综合判断和归纳。

多则材料作文考的是分析、综合能力。基本思路是求同求异,求异即分析、求同即综合。

三、方法总结

审题原则:

1、逐则分析。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

2、对比分析。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同向关系、对立关系、互补关系;

3、综合分析。归纳材料最终主旨:异中求同、异中辨异、互补叠加。

审题步骤:

第一步,阅读材料,解析含意;

第二步,归纳求同,确立论点;

第三步,分析差异,走向深入;

第四步,分析关系,体现深刻。

201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目为“我与祖国共成长”,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论与祖国的关系。这一题目不仅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成长的深刻理解。

从该题目的设定来看,考生需要审题,明确作文要求的方向。写作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写作2019年浙江高考作文时,考生应掌握以下审题技巧与写作结构:

1.理解主题:在写作前,考生需要认真理解“我与祖国共成长”的主题,明确这不仅是个人成长,也是民族进步的体现。

一篇完整的高考作文通常应遵循以下结构:

在进行2019年浙江高考作文时,考生还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为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题目,下面附上一篇优秀的范文示例:

例文摘录:

“我的成长伴随着祖国的变化。记得小时候,我的家乡只有一条小路,如今已是宽敞的公路,连接着城市与农村。祖国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我成长的背影。”

我整理的大概就是这个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THE END
1.2019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详解版附《项经传》《爱山楼记》译文及作文...2019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详解版附《项经传》《爱山楼记》译文及作文范文).pdf 5页VIP内容提供方:杨柳依依 大小:45.47 KB 字数:约7.48千字 发布时间:2021-08-09发布于湖北 浏览人气:288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809/8010132100003131.shtm
2.2019高考作文范文怎么写2019高考作文范文简短范本淘豆网为你提供2019高考作文范文怎么写、2019高考作文范文简短范本和2019高考作文范文下载的服务,相当于2019高考作文范文大全,这里你可以找到所有关于2019高考作文范文的内容。https://www.taodocs.com/topdoc/197108-0-0-3.html
3.NTCE报名工作的通知202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报名工作将于11月8日开始。此次面试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举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 关于202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 成绩发布的通知 关于开展202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 ...https://ntce.neea.edu.cn/
4.上海2019春季高考作文题出炉!今天起(1月5日至7日) ,范文,2019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考试和1月份外语科目考试正式举行 !今天上午考的是语文 。 历年的高考作文题都很受关注 。今年的高考(春考)作文题是: 还记得你当年的高考作文题吗?小布带你回忆一下吧 ! 前4年上海春季高考作文题 ...https://www.ndcksc.com/redian/35633/
1.往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往年上海高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高考作文题目是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写作。下面是关于高考作文的相关范文,仅供参考。 2019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音乐的***味”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味”。 http://bren.55px.net/show-8224.html
2.上海高考满分作文赏析,精选4篇“的音乐 要想把这篇作文写好,首先要理解题目的深层内涵 边肖为您带来往年上海四篇完美作文,一起欣赏,为往年高考作文做准备 边肖觉得虽然这些;满分作文& rdquo没有真实性的证明,但也是一个***的典范,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学生们不妨参考一下 真题回放:满分作文:往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mdash& mdash“重要...http://share.danzhao1.cn/show-cu6dntmmtt.html
3.专家点评2019天津高考作文题:很潮够“范儿”高中作文专家点评2019天津高考作文题:很潮够“范儿” 今年天津高考]语文卷作文题以近年来社会上流行词“范儿”,及其派生的一系列词语如“中国范儿”“潮范儿”等为材料,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该题根植现实生活,具有时代特色,导向积极,彰显正能量,有新意,比较接地气,易于引发考生的联想、思考。https://dddot.com/zuowen/c5/5986c1a82604d90bc97163c0a746317e.html
4.2019上海高考语文范文(汇总3篇)2019上海高考语文范文 第1篇 我们应当如何认识事物?一种途径是步上阳关大道,直截了当地从该事物入手,纵深展开了解;另一种途径是走入曲径,在错综复杂的小路上逐渐靠近该事物,通过找到它与其他同类事物的个性与共性,发现内在的联系来抵达本质。纵然,前者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然而我们更需要打开眼界,尝试走走曲...https://www.77cxw.com/fl/885634.html
5.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26.作文。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 1)自拟题目;( https://www.jianshu.com/p/3543df641440
6.高考作文备考范文6篇(全文)高考作文备考范文(精选6篇) 高考作文备考 第1篇 2018-2019高考作文备考之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百姓生活三大件。 电冰箱、洗衣机、彩电——20世纪90年代中国百姓生活三大件。 空调、电脑、手机——21世纪初中国百姓生活三大件。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ijhhxhck.html
7.天津卷2019高考作文(解析+范文):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情感和神圣的...希望同学们在成功之后,能够回报社会,回报祖国。今天云南昆明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天津卷的高考作文范文,希望能够为同学们提供帮助。天津卷2019高考作文(解析+范文):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情感和神圣的职责! 本篇解析老师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 丁德斌https://yn.qinxue100.com/news/gz/20190611/133962.html
8.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精选74篇)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精选74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目录 【1】2019年高考满分作文 【4】...https://www.oh100.com/kaoshi/gaokao/313590.html
9.上海高考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汇总(2016,2019)2019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汇总 2019年高考分数线公布时间汇总 2019年全国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9年全国高校高考分数线汇总 2019全国各大院校高考招生章程汇总 2019全国高考填报志愿时间及系统汇总 2019年全国各省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及系统上海高考语文试题 上海高考数学试题 上海高考英语试题 上海高考理综试题 上海高考文综试题...https://www.liuxue86.com/a/3905657.html
10.2019高考英语真题(上海卷)word文档(精校版)附答案完形是一篇记叙文,讲的是动物园2个工作人员为了保护火烈鸟,帮助它们长大,研发繁衍技术帮助他们繁殖后代...https://www.cpsenglish.com/question/33464
11.2019年高考英语作文满分必背100句范文金句!好文必先背好句,想要写出一篇好的英语作文必须先储备大量的词汇和例句,特别是一些地道的表达一定要熟读、背诵、模仿造句。小编从历年高考书面表达范文中精心挑选了100个经典例句,并按照话题分类。这些例句贴近学生生活,话题覆盖广,词汇运用灵活,富含很多地道词块和常用句式结构。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69353205264690
12.2019年上海高考本科普通批平行志愿高校投档分数线公布!—中国教育在线2019年沪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普通批平行志愿高校投档分数线公布!https://gaokao.eol.cn/shang_hai/dongtai/201907/t20190719_1671551.shtml
13.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发布,附词语解释及范文6月2日,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发布!不忘初心、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柠檬精、好嗨哟等十大词语上榜!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详细词语出处及高分范文,一起来看! 透过这十个流行网络用语,一副鲜活生动的网民生活百态图跃然纸上 网络用语的来源及成因多种多样,但这些词语都具有感染力强、易于传播使用的特点。比如,利用上...https://www.gaokzx.com/c/202006/43714.html
14.2019高考山东卷作文题目专题2019年高考山东作文题目还有今年的高考作文未公 布,下面是为大家整理 20XX 年高考满分作文范例,方便大家参考! 作文原材料:24 小时的书店,各种 2019 年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目以及范文 考... 2019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点评 2019年6月7日 2019年高考语文已经结束,山东使用全国卷1,今年全国卷1的作文材料与劳动有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9...https://www.xuezhangbb.com/news/tag/2019%E9%AB%98%E8%80%83%E5%B1%B1%E4%B8%9C%E5%8D%B7%E4%BD%9C%E6%96%87%E9%A2%98%E7%9B%AE
15.2019年高考录取通知书(二)高考专题考试中心1077 姚金宝 上海外国语大学 8.3 1078 王伟 北华大学 8.3 1079 莫凡 北华大学 8.3 1080 夏宏成 北华大学 8.3 1081 方茂久 北华大学 8.3 1082 潘煜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8.3 1083 梁秀玲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8.3 1084 孔进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8.3 1085 丁诚午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8.3 10...https://www.lamtc.com.cn/news/details/36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