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了几位老人,他们没有选择“按部就班”的养老生活,而是在退休后开启了自己的“第二人生”,“年轻的心态”是他们共有的标签。他们用自己所长所爱,让老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贺含江:老兽医开“宠物公益门诊”
“家有宠物乐陶陶,养好宝贝责任到。办证登记不可少,莫忘定期打疫苗。空气污浊易过敏,出门戴上牵引套。遛狗按时按区域,约束宠物勿乱叫。户外排泄清理掉,公共场所不打扰。做个文明养宠人,遇人礼让不争吵。”镇海区招宝山街道工农小区流传着这首朗朗上口的“打油诗”,它是小区的文明养宠公约。这份公约,出自居民贺含江之手。
在非典型鸡瘟,猪病毒性胸膜性肺炎及其并发症横行的年份,贺含江为辖区内三个牧场近20户养猪户挽回1.2万头,总计200余万元经济损失;30余户养禽户挽回150万羽家禽,近300万元经济损失。同时分别在省和国家级专刊发表论文5篇。
每位顾客来访,他都热情服务,了解动物的病情、症状及数量,遇到小病为其写好处方,讲明喂养和调理方法,用药方法和剂量,并介绍防病治病和防疫知识。对于贺含江来说,给小狗小猫看病,根本算不上难事,他的医术在当地兽医行业,绝对是专家级的。不少人说,贺含江给小动物看病时的那种投入和专业,真不像一位七十几岁的老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只要我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干下去。”贺含江表示,他会用一名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激励自己,做到退而不休,永葆本色。
吕习工:老有所乐奏响“夕阳红”
电子琴、二胡、架子鼓、小提琴……十几个人手持各种中西乐器拉开阵势,一场小型音乐活动在植物园上演。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这群乐队的成员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大伙因为热爱音乐而聚到一起,用音乐陶冶情操,追求美妙的“夕阳人生”。
吕习工介绍,这支乐队是慢慢形成的,最早是顺隆社区几名居民发起,通过演出又有许多爱好朋友加入,以退休人员为主,都是招宝山街道的居民。音乐有磁性与引力,爱好者看到后自然而然会靠拢,他也是后来加入进去的。社区懂得乐器的人才并不少,有些队员以前是当地音乐界的骨干,有军工企业专业的手风琴师,有艺术院校的退休教授,还有越剧团出来的琵琶、长笛、二胡演奏者等。大家对文艺有着满腔热情,是音乐让大家走在一起。
“以前我们没有固定的场所,先后换了好几个地方。后来植物园建成,环境很好,我们就把排练场所选在了这里。现在疫情原因不能排练,疫情过去请你来参加我们的演奏会,在琴声中体会音乐的快乐和美的享受。”吕习工说,他们排练时,悠扬的乐曲常吸引游客驻足观看。听到游客的掌声,队员们都很开心,努力排练能让演奏更完美些。
“我们的乐队,很多退休人都很乐意参与进来。而且音乐是有魔力的,大家在一起交流、演奏,就会把不开心的事全都忘掉了。”吕习工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家一起享受音乐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每当有人来观赏演出时,大家都发自内心的高兴。
包国芬:妙手生花变废为宝
“这些都是我用废料、塑料泡沫包装纸做的小动物和花,做这些快得很,放在家里可以做装饰,还环保。”近日,招宝山街道海港社区垃圾分类驿站内欢声笑语一片,这里汇集了一群擅长垃圾分类和巧手制作的社区居民,他们在“变废为宝”制作培训指导员包国芬的带领下,用水果网套制成冰墩墩、兔子、盆栽等艺术品,将手工与创意发挥到了极致,同时宣传环保理念,助力垃圾分类。
今年60岁的包国芬,自从退休以后就开始做起了社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2020年,疫情宅家的她开始学习手工制作。因为之前做过垃圾分类工作,包国芬就想着用废弃物品作为材料,包装袋、玉米叶、泡沫袋等,只要是随手能看到的用品,包国芬都收拾起来,使之各得其所。
如今,包国芬的手工创意作品不局限于花草动物,她还紧跟年轻人的时尚潮流,经常去刷刷“小红书”“抖音”里的创意作品,看看当下流行的趋势,像各种人气火爆的迪士尼人物、冬奥会残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等。经过她的巧手,一件件废品变成栩栩如生的工艺品。包国芬说,通过手工制作她认识了不少朋友,看着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加入手工制作的队伍中,她感到由衷高兴。
金祖恩:制作盆景修身养性
走进吴杰故居,里面的花花草草美不胜收,不远处有一位正在浇水的老人,他就是每天义务负责打理故居花草盆景的招宝山街道顺隆社区居民金祖恩。
今年83岁的金祖恩,有40多年的盆景种植经验。距他第一次移植盆景去吴杰故居有20余年了,现在故居里大大小小的盆景都是金祖恩自己搬运和精心栽培的。不论刮风下雨,金祖恩每天一趟去吴杰故居养护绿化的频率从来没变。
屈指一算,金祖恩栽培盆景三十余载,经历了从入门、提高到创新的过程。“记得入门时,周边栽培盆景的人很少。刚巧当时的镇海园林处举办首届盆景展,我去参观,大开眼界,从此心存养盆景的梦想。于是我借阅盆景书籍,慢慢翻阅,细细研究。”金祖恩将自己栽培盆景的历程娓娓道来,“机缘巧合,当时所在单位与镇海园林处进行业务合作,使我有机会接触到几位园林盆景方面的行内人,经常在闲聊之时虚心向他们请教有关培育盆景的知识和技艺。”
刚开始,金祖恩栽培盆景以购入为主,“每逢到外地出差,在别人游览或逛街之时,我则四处寻觅当地花木,只要见到满意的,不管价格高低,喜欢就买。”后来,简单的购入已无法满足金祖恩对盆景技艺提高及创新的渴望。于是,在之后的几年里,金祖恩到山野采挖原始树桩,亲自培育,直到成型。
制作盆景修身养性,欣赏盆景赏心悦目。金祖恩养盆景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从粗到细,有一定的标准,要露出根且修剪成三角形。“里面有很多门道,我都是自己看着书学习,一步步积累起来的。”金祖恩说,“现今我年事已高,不再上山采挖,只能对已有盆景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盆景是生命的艺术,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我养了盆景,盆景也养了我。”这就是金祖恩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