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方面,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1]。18岁之前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出现偏差,将对其行为表现乃至人格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2测量工具
Piers―Harris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主要用于评价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状况,共有六个分量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适用于8―16岁儿童。总分低于46分,儿童自我意识水平较低,说明被试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偏低等问题;得分高于58分,儿童自我意识水平较高,说明被试对自己要求过高,易导致焦虑等情绪的产生[2]。
1.3方法
分班级逐一进行团体实测,统一指导语。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ANOVA方差分析。
2结果
2.1不同年级农民工子女自我意识各分量表比较
与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的中国城市常模相比较:行为分量表中四年级、六年级得分低于常模,五年级得分高于常模;智力与学校分量表中四、五、六年级得分均低于常模,四、五、六年级间得分p值为0.000,小于0.001,差异性显著;躯体外貌属性分量表中四年级和五年级得分低于常模,六年级得分高于常模且四五六年级间得分p值为0.000,小于0.001,差异显著性明显;在焦虑分量表中四年级得分高于常模,五年级和六年级得分低于常模;在合群分量表中四年级和五年级得分低于常模,六年级得分接近常模;在幸福与满足分量表中四、五、六年级得分均低于常模(见表1)。
2.2不同性别农民工子女自我意识总分及各因子的差异显著性比较
在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分量表中,男生得分较女生低且统计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分量表和总分上男生女生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3讨论
3.1不同年级农民工子女自我意识比较
3.2不同性别农民工子女自我意识比较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4.
[2]苏林雁,万国斌,杨志伟,等.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在湖南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01):14-18.
[3]官旭华.儿童自我意识[J].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2001,18(3):14-17.
[4]安芹,贾晓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意识的现状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04):37-40.
关键词:小学生视野中的优秀教师调查与分析思考小学生心理活动生活背景心理引导处境帮扶
1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2小学生视野中的优秀教师的特点及其分析
2.1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特点
从调查结果得知,小学生视野中的优秀教师主要具有对学生恩威并重,讲课思路清晰,富有童心、爱心和同情心,和蔼可亲、有耐心、能够理解和关心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等特点。他们希望老师的性格温柔、开朗、友善、富有幽默感,并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他们心目中优秀教师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一年级的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侧重于教师的童心;二年级的学生则侧重于教师的才艺,喜欢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老师;三年级的学生多侧重于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四年级的学生侧重于性格温柔,开朗、友善富有幽默感;五年级的学生则侧重于对学生恩威并重、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六年级的学生则侧重于讲课思路清晰等特点。
2.2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特点的分析
2.2.1从小学生心理活动方面分析
小学生对教师的看法及评价是基于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上的,小学生认为一个老师是优秀教师则应该是这位老师所表现的行为特点符合小学生内心的期望或者表现得比小学生的期望值更高,那么小学生对老师的期望有哪些呢?
林崇德的《教育心理学》中记录了小学生喜欢的教师的特征,即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诸种角色,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人,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如果学生把老师看成是知识传授者,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如果学生把老师看成团体领导和纪律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如果他们把教师看作是模范公民,则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则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特征。总之,要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好教师,教师本人不仅需要具有一般公民需要的良好品质,而且需要具备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特殊品质。
此外,小学生对优秀教师评价的侧重点不同还体现了小学生对教师教学的主要需要不同。需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应,一般来说,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事物,人们就会对它产生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小学生对教师的反应也是一样的。一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富有童心的老师,是因为他们需要老师带领他们游戏,和他们同玩耍;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才艺出众的老师,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多才多艺;三年级的小学生喜欢能够理解关心和支持自己的老师是因为三年级的小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四年级的小学生喜欢性格温柔,富有幽默感的老师是因为他们不但有自己的想法,但不管是对是错,都希望老师不要生气,能温柔的对待自己,并且能幽默地为自己解围;五年级的小学生喜欢恩威并重,对小学生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老师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而有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时候希望老师能指正出来,并且给予教导,过后又不希望老师记仇,他们也希望老师能够走近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每一个人;六年级的小学生喜欢讲课思路清晰的老师说明了六年级的小学生由于毕业考试的压力更注重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他们希望一个讲课思路清晰的老师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上述可知,成为小学生视野中的优秀教师不但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而且还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综合处事能力。
2.2.2从小学生所处的背景及生活环境方面分析
社会背景、学校环境、家庭背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学习基础正常发展的学生,他们视野中的优秀教师一般来说能够反映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基本形象。
然而生活背景相对特殊的小学生,例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身体或者心理残缺的儿童,他们或许会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对优秀教师的看法更偏重于关心、关爱学生,对
3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思考与启示
3.1关于小学生心理引导方面的思考与启示
小学生视野中的优秀教师是不全面的,小学生的心智也是不成熟的,从小学生视野中的优秀教师可以看出,我们应该给予小学生的心理以正确的引导。
对心理发展正常的小学生可以开一门适合小学生心理年龄的心理健康课程,以增强小学生的心理知识及其面对挫折时的心理抵抗能力。
对于心理不健康的小学生更要给予特殊的帮助,不但要上心理健康课,还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不但要给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专门的爱心帮助,还应该主动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帮扶和引导。
3.2关于小学生处境帮扶方面的思考与启示
家庭生活方面,老师可以适时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也了解学生家长的教育方式,并对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式进行指导。对家庭情况特殊,家庭条件困难的家庭给予适当的帮助。例如单亲家庭的孩子可以给予心理的指导,让他感受爱,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等;对于家庭困难的孩子,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在生活上减轻其压力等。此外还可以召开家长会增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
在社会生活方面,观察小学生的社会交往人群,小学生的社会关系往往就是小学生、中学生等,低年级的小学生往往受制于高年级的,有的甚至有打架闹事的事件,甚至不准告诉老师和家人等情况,这不但会造成小学生的心理疾病,而且还对小学生的安全造成威胁,老师如果不及时发现解决很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小学生的社会处境帮扶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任务。
在学校生活方面,教师不要讽刺、挖苦、变相体罚、歧视、虐待学生,相反地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
4结束语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5.
[2]刘德华.中外教育简史[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3]林崇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6.
[4]陈威.小学儿童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2.
[5]周文阔.优秀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6]经柏龙.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7]赵昌木.教师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
[8]王强.美国国家层面教师专业标准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2006(4).
[9]杨尊伟.美国教师教育:从“能力本位”到“标准本位”[J].比较教育研究,2004(1).
[10]李宗宝.美国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及认证制度[J].基础教育参考,2006(6).
[11]温忠麟.教育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关键词:小学语文感恩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
陶志琼博士说:“什么是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让小学生知恩、感恩、报恩、施恩。”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思想启蒙的重要时期,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感恩教育不仅有益于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也大有裨益。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意义
《辞海》曰:感恩,即在得到别人的帮助之后,对他人产生的一种感激和爱戴之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父辈们经过吃苦耐劳、艰苦创业后,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现在的小学生从小便生活在蜜罐里,冷漠自私、唯我独尊、缺乏责任感、耐挫能力差等心理特点凸显无疑。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各个媒体平面搜索到许多案例:
事件1:东东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最近因在课堂上故意喧哗被老师罚值日。他一肚子的怨气,回到家后要求爸爸妈妈到学校去替他值日,否则的话他就绝食。最后,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太忙,不能脱身,爷爷奶奶亲自到校替孙子擦黑板、扫地、擦玻璃。
事件2:雯雯在课堂上走神了,被老师发现,受到了批评。课下,雯雯恶狠狠地对同桌说:“真可恶,一点也不给面子,等我长大了,一定找机会好好地给这家伙一个教训。”
事件3:“六一”儿童节到了,政府、学校为贫困生准备了爱心礼物。上台领取时,阿旭嘻嘻哈哈,一脸的无所谓,下来后还对同学们说:“就这点东西,捐赠的人也太抠门了吧!”他们贫困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
这样的案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甚至于已经成为一种认知常态。为了一点小小的挫折、误会而离家出走、伤害亲人、报复社会等案例也不时地见诸报端,都让我们伤心不已、徒留嗟叹。文教材中,有许多如卧冰求鲤、扇枕温衾的典故,有“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格言,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词名句。当我们阅读自然山水的文字时,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山河,感恩自然馈赠;学习无私亲情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领悟父母之爱的伟大、深沉……点点滴滴、润物无声,有效地渗透感恩教育,促进小学生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这或许也正是课程改革的初衷。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内容
无论是哪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只要我们敏锐捕捉、深入挖掘,就一定能够觅得丰富、精彩的感恩教育的内容,为有效渗透感恩教育提供素材。
(一)自然馈赠
师:同学们,现在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生1: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两丈多高”,该有多高啊,恐怕比我们的教学楼还要高,这是多么壮观的画面啊!
生2: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这震耳欲聋的声音,这浩浩荡荡的气势,让我特别想去见识一下钱塘江大潮,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二)祖国历史
生2:再读《囚歌》,我依然怀着莫大的沉痛与崇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变得更美好,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悠悠数千年,祖国的历史既有唐宋华章的精彩,又有屡遭侵略的耻辱,这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一定的渗透。教学中适时地把握这些素材,不仅有益于升华小学生感恩教育,而且对塑造他们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大有裨益。
(三)父母亲情
生1: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我第一次独自上学,心里很高兴,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拐弯的时候,我无意地回头,竟隐约发现爸爸就跟在我身后不远的地方。我瞬时明白:爸爸,就是无时无刻的爱。
生2:有一次妈妈炖了三个鸡腿,说我们一家人一人一个,我一会儿就狼吞虎咽地下肚了。后来,爸爸说自己太胖了,肉吃多了不好,便把他那只给了我,妈妈也说自己不爱吃,她的留到晚上让我再吃。记得当时我特高兴,现在才理解,父母的爱多么伟大、深沉。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创新课堂模式,改革教学理念蔚然成风。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以开放的胸怀,构建种种行之有效、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渗透感恩教育。
(一)课堂活动
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采取以下几项课堂活动渗透感恩教育。
其次,课堂辩论。就“雷棣应不应该接受哥本哈根大学教授的邀请”这一话题展开辩论,不应该接受邀请的原因是雷棣需要学好本领,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昂首阔步走进大学;应该接受邀请的原因是雷棣只有尽快地到大学里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尽快地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观点各异,本质却是一样的,它们都有着浓浓的感恩心理,而这正是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初衷。
再次,随堂练笔。就“爸爸,我想对你说”这一话题,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雷棣的口吻开展随堂练笔活动,一方面将阅读与写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还可以深化学生的语文素养,潜移默化地渗透感恩教育,润物无声。
(二)实践作业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六”安排了“和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的写作内容。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实践作业,而不必急于开始写作,如“回家后要认真端详妈妈,或者爸爸的脸、手、脊背,或者腰、脚5分钟,然后用笔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吃完饭后主动帮助妈妈刷洗碗筷,注意观察妈妈的表情,倾听妈妈会絮叨些什么”、“尝试着送给爸爸一份礼物,可以是一首歌、一个拥抱、一幅画,或者是写给爸爸的一封信,给爸爸端一盆洗脚水,或者在爸爸洗澡的时候给他搓一次澡,通过爸爸的表情变化揣摩他的心理活动”……
这次实践性作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写作时不但下笔千言、一挥而就,而且情真意切,对爸爸妈妈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受此启发,我们可以结合植树节、教师节、母亲节、感恩节等中西方节日,联动学校各德育教育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升华感恩教育效果。
(三)结合网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走进了社会各行业的各个角落,结合网络技术开展语文教学、感恩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浓郁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有效引导他们形成科学、健康的网络意识与习惯,为他们今后的成长铺就一条阳光大道。
诚如安东尼所说,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感恩之心。感恩教育既是小学阶段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更是每个人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抗击风雨、毅然前行的精神杠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当立足教材、注重细节,以开放的胸襟、创新的态度,在点点滴滴中有效渗透感恩教育,为培养一批批德才兼备、阳光健康的世纪人才不遗余力。
参考文献
[1]王从吉.小学语文教学中对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2011(06).
[2]王伟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J].学周刊,2010(11).
特邀撰稿教师: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袁雨萌
要求:
展开想象的翅膀,为自己熟悉的卡通人物编个故事,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卡通人物,为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再为它编个故事。要通过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人物的特点,注意语句要生动,内容要具体,把故事写清楚。
快乐导航:
同学们,要想把这个故事编得有意思,一定要通过各种描写方法,把这个卡通人物的特点表现出来。记住,同样是破案高手,黑猫警长和柯南就各有不同;同样是英雄人物,孙悟空和蝙蝠侠也各有特色。还有,故事的情节不要过于曲折,哪怕只讲一个情节,只要把这部分内容写具体,语言生动活泼一些,就能得到读者的喜爱哟!
写作小助手:
词语加油站:
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
眼疾手快蹑手蹑脚大步流星身手敏捷拳打脚踢
名言加油站:
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
――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著名科学家)
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
――奥斯本(创造学之父)
星星和萤火虫
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四年级金成洋
天上白云边,小星星在一闪一闪。地上小河边,一群萤火虫在一亮一亮。
一只小萤火虫提着小灯笼,轻盈地穿梭在草丛中,准备去参加晚上在河边举行的舞会。突然,草丛中传来了“嘤嘤”的哭声。“是谁呀?谁在哭?”小萤火虫顺着哭声找了过去,原来,是一颗小星星在草丛里哭。
“小星星,怎么了,你为什么不在天上,怎么在这里?”小萤火虫问道。“我因为调皮闯了祸,怕被月亮妈妈惩罚,所以偷偷跑了出来,结果一不小心从天上掉了下来,现在回不了家了……”说完,小星星又伤心地哭起来。“别哭,我们来一起想办法。”小萤火虫安慰着小星星。“可如果回不了家,我就会变成石头的……”小星星又稀里哗啦地哭起来。怎么办?怎么办?有了!“小星星,我带你去找奶奶,她知道好多事情,而且会魔法,一定会有办法让你回家的!”“真的吗?太好了!”小星星开心极了。
小萤火虫带着小星星找到了奶奶。“奶奶,您快帮帮小星星吧,您一定有办法送他回家。”奶奶看了看小星星,又看了看小萤火虫,对着小星星说:“孩子,对不起,我没有办法送你回家。”小星星听完后,失望地流下了眼泪。“不,奶奶,您一定有办法!求求您了,救救小星星吧,如果他回不了家,他就会变成石头的!”“想送小星星回家,不是没有办法,只是、只是……”奶奶支支吾吾的。这时,小星星不再那么一闪一闪的了。“奶奶,您快点说呀,求求您了!”小萤火虫看着小星星,着急地说。“不是没有办法,但是要用到你的小灯笼,可是孩子,你不能没有小灯笼呀!”“要用我的小灯笼?没了小灯笼,我怎么办?”小萤火虫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时,小星星的光越来越弱,越来越弱。小萤火虫看着越来越虚弱的小星星,下定了决心:“奶奶,就用我的小灯笼吧,只要能救小星星,让他回家。”“孩子,你不后悔?”“我不后悔!”“好吧,真是个善良的孩子!”奶奶施起了魔法,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小星星回到了天上,小萤火虫不见了。
天上白云边,小星星在一闪一闪。他的旁边又多了一颗一闪一闪的小星星,他们在天空一起快乐地眨着眼睛。
指导老师袁雨萌
点评:
小作者有一颗纯洁善良的童心,所以创造出小萤火虫这样美好的角色,它为了小星星的重新闪亮献出自己的小灯笼。读着这样的童话故事,让人心里充满了温暖和感动。小作者也有着出色的文字驾驭能力,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描写,表现出小星星的难过、虚弱,更表现出小萤火虫的善良、无私。习作的开头与结尾巧妙呼应,为故事营造了温馨美好的氛围。
“我要上电视啦,我要上电视啦!”走在王司镇的快乐学校里,时不时会听到一个小女孩的叫喊。
她眼里所谓的上电视,是快乐学校繁星公益队要以她为原型拍摄的一部微电影。
这是一部关于支教老师帮助留守儿童实现梦想,同时找回自己的梦想的微电影。马天,高斐是这部微电影的主要创作人员,马天是导演兼摄像,小吴在剧中饰演老师,高斐是摄像,三个人一台戏,各司其职,相互帮助。
谈及拍摄微电影的初衷,导演马天说道:“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就是正好有这样一个契机,然后我们想通过微电影来传达一种关于梦想的信念。”这个来自内蒙古的大女孩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乐队,并在乐队中担任主唱。“她做事很认真,很注重细节,为了这部微电影,曾经写剧本写到半夜两点。”队友唐娜告诉记者。
“真正促使这部微电影拍摄的是这里的一个爱打篮球的小女孩,而且她的妈妈也很挺支持她,这让我挺意外的。”马天说。
爱打篮球的女孩
每到课间休息的时候,总会看见一群孩子在不足一百平方米的篮球场上追逐着打篮球,在这群孩子中,有一位绑着马尾的女孩特别扎眼,她就是罗广怡,四年级,家就住在王司镇。她是一个酷爱篮球的女孩子,平时只要有空,都会抱着篮球跑到球场上拍打两下,运球、带球、传球、投球,动作十分娴熟。
“你为什么这么喜欢打篮球?”她大声地喊:“因为打篮球很快乐啊!”理由单纯而直接。她还向记者炫耀:“我有一个篮球,200多块钱哪!”大大的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是谁教你打篮球的?”她竖起大拇指说道:“我自己学的啊,还收了好几个徒弟呢!”因为打篮球要在外面晒,她露出来的皮肤全都是黑黑的,但是她却不以为然。
她问记者:“你是大学生吗?”“是的啊!”记者答道。“可是我不想上大学哎!”“为什么呢?”“因为我想上那种可以打篮球的体育学校,然后进国家队。”还爱玩穿越火线的她喜欢李宇春,“因为李宇春不喜欢穿裙子。”她也不喜欢穿裙子,原因就是穿裙子打球不方便。
镜头前后的你我
取景框内,一位老师正在漫山遍野地跑着,她正在寻找丢失的罗广怡,空旷的山谷中时不时地传来阵阵回响:“艾天!艾天!”(罗广怡在剧中饰演叫艾天的女生)拍摄地点是在学校后面的山坡上,他们扛着三脚架,架着相机,一步一步走在蜿蜒的山路上,有说有笑。
都是计算机专业的他们还只是大一,都是第一次拍摄微电影,没有一点视频拍摄的技巧,很多东西都是凭着感觉走,但这丝毫阻挡不了他们的热情。“很多时候,孩子们很难沟通,要亲自给他们示范,才能懂得其中的意思。”导演马天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