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培养方案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预防医学培养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动物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对比

动物医学专业通俗来说,就是培养“兽医”的专业,它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动物(包括家禽、家庭宠物、野生动物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保障动物健康的综合性学科。其基本任务是有效地防治畜禽、伴侣动物、医学实验动物及其他观赏动物疾病的发生。与其他医学类专业类似,动物医学首先要学习基础生物学和医学理论,然后通过大量解剖实验强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一、教学安排上

二、课程设置上

三、实验实习上

四、考试制度

现在,学生普遍对考查课不够重视,只对考试课重视。有必要制定合理的制度,改变这一现象。目前我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各类课程的考试制度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包括考试课、考查课和选修课。考试课原来只以期末一张卷的分数决定学生的成绩,导致学生对课堂不重视,存在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看其他书籍等现象。进行了考试制度改革以后,有了一部分平时成绩,学生课堂纪律和听课的认真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考查课和选修课也增加了平时成绩的比重,这样大大的改善了学生对课堂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全,薛勇敢,程广东.以职业为导向动物医学专业专科课程体系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交际,2010,(6):36-38.

【关键词】3+2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训条件

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与高职、本科培养目标比较

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培养目标为“通过四年理论学习、实验及实践训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知识,具有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材料、轻工、医药、食品、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工艺操作、技术管理与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从培养目标对比看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更为宽广,主要就业覆盖面有层次;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更为具体,就业面向更有针对性。

“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目标是两者的综合和有机结合,体现了省教高(2013)13号等一系列文件的意图,既实现了人才分段培养的灵活性,又体现了人才联合培养的贯通性。

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与高职、本科课程体系比较

通过“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与高职、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可以看出,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执行方案共有35门课程,合计157学分;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共有课程57门(选修按5门计算),合计184学分;“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拟设置61门课程,合计223学分。

“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方案的学分数比本科方案高出21.2%;比高职方案高出42%。由于“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学制为5年,比普通本科修业年限高25%,比高职修业年限高出67%,所以课程设置数量在合理的范围内。

从课程设置模块来看,三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基础课程的数量都在15门左右;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区别较大,“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比本科、高职相应专业要多,说明通过“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循环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

三、山东理工大学与淄博职业学院实训条件比较

1.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训条件与特点

(1)产学研合作平台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本条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中心实验室面积约6000m2,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2300万元,拥有化工原理、化工工艺、分离工程、反应工程、化工仿真等8个实验室。本专业在15家大中型化工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能满足在校生校内外实习实训基本要求。

(2)“三层次、四模块”的创新型综合化实践教学体系

本专业多年来致力于开创全新的集知识传授、技能培训与开拓自主创新潜力于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按阶段、分层次构成,将产、学、研结合作为主线贯穿于实践教学体系之中,着力构建“三层次、四模块”的创新型综合化实践教学体系。在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实践课比例,增设现场课教学、综合设计讨论课等特色教学手段,建立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学懂与会用相结合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模式。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化工工艺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原理”等课程中增设综合设计讨论课,从课堂讲课、现场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精心安排现场讨论课及综合设计大作业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针对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现有的实习实训条件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还有较大空缺。对现有的实验实训室进行改建、扩建,提升功能以满足学生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需要;尚无或仍缺少部分实验实训条件的,力求逐年新建或补充建设,逐步填平补齐,以满足学生基本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以准工厂模式,模拟企业化生产环境,构建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实践教学平台,充分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练实习实训内容,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2.淄博职业学院应用化学工艺专业实训条件与特点

现有实训室面积3000多m2,设备价值1000多万元,拥有无机物制备、有机物合成、仪器分析、工业分析、化工单元设备操作、管路安装、化工仿真、化工仪表、化工工艺流程等20多个适应教学要求与各种技能培训的实验室与实训实习场所,能够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本专业注重校、政、企三方合作,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设有淄博市环保分析检测中心、淄博市离子膜烧碱生产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淄博市化工人才培训基地、化工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

3.实习实训条件共建共享

一、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下所面临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科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普遍将人才培养定位为“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的模式。实际上,由于这种定位不够明确,导致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1)重理论、轻实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技能方面的培养是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工作后不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2)重样本、轻操作。学生对单证的认识只局限于教材中的单证样本,而忽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不知从何下手。(3)重典型、轻变化。外贸单证种类繁多、用途各异,在不同贸易条件下所用的单证种类不尽相同,并且不同的外贸公司在某些单证的缮制格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单证之间存在差异等方面的引导,将会影响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二)学生英语水平低,获取外界信息能力较差。

英语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工具,所以,在掌握相应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学生更应该具有英语应用能力,这样才可以自主地阅读各种国外资料,以便及时了解国际市场的行情和各个贸易国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是从事进出口贸易,特定的工作环境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求极高,学生在工作中既要熟练地用英语与客户进行沟通与谈判,又要准确及时地用英文来缮制进出口合同并处理各种单证和信函,因此,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英语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三)实训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实践经验不足,专业对口岗位就业难度大。

(四)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目前,师资队伍建设还不能够满足新时代对外经贸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是从校门到校门的高校毕业生,或由其他专业教师改行而来,缺乏实际的国际贸易从业经验,在授课方面倾向于纸上谈兵,这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一大瓶颈。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很难将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生动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因此,这种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是“理论扎实,技能低下”,即使走向了对口的工作岗位,也很难在短期内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

(一)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加强实训环节训练,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在设计新的课程体系时,应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一是按大类实施模块教学,在教学中加强案例教学,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二是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校内的国际贸易实务实训室、商务谈判实训室及校外各实训基地,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并把各阶段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三是各门课程之间学科内容有机衔接,设置综合性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尽可能反映出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的内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二)积极推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努力推行多证书制度,扩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由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构成的多证书制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之一。在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高职高专院校应以国际贸易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基于国际贸易岗位职业能力的“岗证结合”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实用英语A级证书,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应鼓励学生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并积极考取由中国国际贸易协会组织的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证书以促进学生就业的国际化。

(四)以“双师型”为目标,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StudyonsatisfactionofcurriculumprovisionandcountermeasureforpreventivemedicineinTibetUniversity

WUJibinDejiLhabasangzhuZhaxidejiCisong

DepartmentofPreventiveMedicine,MedicalCollegeofTibetUniversity,TibetAntonomousRegion,Lhasa85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satisfactionandrelatedsuggestionsofpreventivemedicinestudents,inordertofurtherimprovethecurriculumscheduleofpreventivemedicine.Methods231preventivemedicinebachelorstudentsfrom2008to2012gradewereselectedbyclustersampling,andtheyweregiventhequestionnairesurvey.Advicesandsuggestionsfromteachersandstaffsincollegeandpracticebasewerecollected.Generallyinformationofstudents,satisfactionforcourses,numberofclasshours,practiceofclinicalandpreventivemedicine,aswellasqualityofteachingwereinquiried,andsuggestionandcommentofcurriculumwereincluded.ResultsThesatisfactionofcurriculumwasgoodinmostofstudents,buttherewere57.0%students(non-nativeTibetanlanguage)needstrengtheningofskilloforalTibetan,studentsneededtoimprovetheirEnglishabilityandcapacityofprofessionaccountedfor43.3%and51.1%respectively.ConclusionCurriculumofpreventivemedicineneedsfurtheradjustmentandoptimizationinordertoadapt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andhealthchallengesTibet.

[Keywords]Preventivemedicine;Curriculum;Satisfaction;Countermeasure

公共卫生是医学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事件后,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医学界对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较多,但是,对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较少[1]。当代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合理,应急能力偏低,公共卫生教育被忽视等问题,指出当前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公共卫生人才的需要,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2]。随着开设预防医学专业的院校逐渐增多,2003年起,全国每年预防医学本科招生已超过6000人[3]。西藏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于2004年招收了首届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班。为了培养适宜西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预防医学应用性人才,制定较完善的培养方案是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因此,本研究对我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了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校2008~2012级预防医学专业231名本科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所选对象为我校5个年级的本科班学生。

1.2调查方法

1.2.1调查内容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了解对课程设置、学时安排、临床实习、预防医学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方面的满意度,任课教师教学质量,收集学生对课程设置的建议和意见。

1.2.2问卷的录入和分析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问卷录入到SPSS18.0,就业信息通过Excel导入SPSS18.0分析。主要分析率、构成比。

1.2.3质量控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08级预防医学专业的10名学生进行了预实验,对问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提高了问卷质量。在2008~2012级预防医学专业各班班主任和学生科的积极配合下,每个班级所填的内容都是根据目前已开设的课程填写,发问卷前都做了详细解释并现场调查,现场核对,做到准确无误。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008~2012级在校学生231名,其中男136名(58.9%),女95名(41.1%),藏族学生113名(48.9%),汉族学生104名(45.0%),其他少数民族学生14名(6.1%)。调查期间2009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正在进行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2010级学生正在进行临床实习。2011级学生正在进行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2012级学生正在进行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本次调查共发放231份问卷,收回231份,问卷有效率达100%。

2.2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的满意度

主要从以下12个指标进行分析,表明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培养方案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在不满意选项中,对藏语会话能力(母语为非藏语学生)、外语能力的不满意率较高(分别为57.0%、43.3%),其次为科研能力的培养(33.8%)。见表1。

表1学生对培养方案的满意情况[n(%),n=231]

注:藏语会话能力是指母语为非藏语学生的日常藏语会话能力

2.3对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的满意度

2.4需要增减的学习内容

预防医学专业2008~2012级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需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2008级学生认为需要加强计算机、外语、人文素质和藏语口语能力。见表3。

3讨论

1考查方案

1.1考查对象

2006级预防医学本科班学生50名。

1.2考查内容及分值分配

根据预防医学的专业特点,本次预防医学综合性实验内容涉及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三门课程,为了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本次对预防医学综合性实验考查内容分为实验技能操作和案例分析。对上述3门课程中的理化检验部分和案例讨论部分进行了有机整合。实验操作技能部分分为称量药品水平测试、配制实验试剂能力测试、制备标准曲线能力测试和滴定方法测试等4个模块。每个模块均对给分标准及分值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和说明。案例部分分为3个典型案例,分别由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与环境卫生学典型案例组成。本次考查满分为100分,其中实验操作技能部分60分,案例讨论部分40分。

1.3.1技能操作

2010年7月19日全天进行技能操作考查,在实验室进行,参加考查的学生按照学号顺序分别进入实验室考场,学生按照给定的操作步骤操作,完成以上4个部分能力测试,并报出最终的实验结果。

1.3.2案例分析

1.3.3问卷调查

2效果评价

2.1成绩分析

参加本次综合性实验考查的学生预防医学综合性实验成绩最高分85.5分,最低分64分,平均成绩74.6分。见表1、表2。技能操作部分:不及格<36分,及格≥36分,中等≥42分,良好≥48分,优秀≥54分案例分析部分:不及格<24分,及格≥24分,中等≥28分,良好≥32分,优秀≥36分

2.2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生对于此次综合性实验对于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技能、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是有益的;8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预防医学本科学生中开设预防医学综合性实验。见表3。

2002年2月,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公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基本要求》,界定了医学教育的7个基本方面: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与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交流沟通技能,群体健康与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与研究;阐述了医学院校毕业生所必须具备60种核心能力。从《医学教育全球最基本要求》和全国医学院校的卓越医师培养模式来看,与传统医学生培养目标相比,卓越医师的培养更强调和注重人文素质。鉴于在卓越医师培养中,人文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要,人文教育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预防医学的教学更应发挥学科人文科学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起来。

2将预防医学教育融入临床教学过程

2.1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的国际趋势

早在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五星级医生(医疗保健提供者、保健方案决策者、健康知识传播者、社区健康倡导者和健康资源管理者)的概念。医师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疾病治疗者,而是一个针对全人群的健康服务者。传统的培养模式不可能培养出五星级医生。因此,预防医学的教育在医师培养中承担了更大的任务。从国际来看,预防医学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美国,预防医学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社区保健、预防医疗、统计学、营养学、社会医学、家庭医学,并组织学生进行基层社区保健实习和门诊保健见习。在俄罗斯,预防医学也为必修课,定为国家考试科目,其内容包括医疗机构卫生(医院规划、卫生技术设备要求、放射防护、微小气候、照明、噪音、医院设计、劳动卫生、营养卫生、课间实习),并规定临床实习时每个学生必须在疾病控制中心实习一个月。在日本,文部省规定预防医学为社会保健课程,另外由教师制定课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德国,预防医学包括统计学、卫生学、劳动卫生学、社会医学、公共卫生事业课。在英国,公共卫生课也称社区医学,十分重视用流行病学方法来研究基础保健问题。

2.2结合卓越医师培养目标,将预防医学融入临床医学教学中

2.2.1预防医学理论与临床医学各学科融合渗透预防医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合格的卓越医师,预防医学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这一目标服务。因此,预防医学的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弥合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裂痕,将预防医学理论渗透到临床各学科,提高卓越医师的思考能力与逻辑能力。如将营养与食品卫生理论渗透到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中;将环境与健康理论、行为医学理论渗透到病因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将流行病学理论和概率观点,渗透到疾病的病因探索、诊断与治疗中;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理论与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控制结合起来。

2.2.2预防医学实践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卓越医师的岗位适应力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要求卓越医师有广阔的视野、深厚的知识底蕴与突出的实践能力。卓越医师培养过程中的临床实践,固然能够提高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但对于卓越医师来说,尚不能满足由于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对健康服务提出新的需求。加强卓越医师的预防医学实践必不可少,我国控制2003年SARS和2009年H1N1流感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表明:一个优秀的卓越医师必须具备能防、能治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医学实践主要内容包含社区预防、保健、免疫接种、疾病统计、疾病监测、疾病筛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在临床实践中,不仅要体现预防医学的实践内容,而且要将预防医学的实践场所从疾病控制中心,逐渐扩展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临床场所中,与卓越医师的岗位衔接起来,增强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

2.2.3培养卓越医师的科研思维与探索能力创新与探索精神是卓越医师的重要素质之一,对卓越医师而言,传统培养方法缺少相应的训练。预防医学学科中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卫生统计学等学科对培养卓越医师的科研思维和探索精神有重要作用[5]。预防医学的教学中应适当加强这些课程的学习,以适应医学生将来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需要,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提高临床工作的诊疗水平。突出循证医学的地位,培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2.2.4培养卓越医师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医学的目标和任务决定了卓越医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与技术能力,而且应具备良好的法治精神和职业素养。因此,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卫生法律、法规的知识,让学生尽早产生法律意识,明白医学的法治精神;除此之外,应让学生尽早地参与社区实践、社区活动,体验和了解社会实际情况;广泛与社会人流,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训练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从而提高其职业素质。

3编写用于卓越医师培养的预防医学教材

卓越医师的培养在我国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全国尚无统一的模式与教材。现阶段我国应用于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教材,主要是国家规划教材,经过多年实践与数次修订,内容选择和安排有很大的改进。但笔者认为尚不能完全适应卓越医师的培养,尤其是目前我国卓越医师培养方案均采用模块式教学,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全部分解到各个教学模块中,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融合在一起,极大地限制了预防医学的教学设计,因此如何设计和编写用于卓越医师培养的预防医学教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4综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考试评价体系

预防医学教学内容涉及理论、知识、技能和科研设计等内容,要全面提高预防医学教学质量,达到卓越医师的培养目标,必须综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现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法(CBL)、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方法(RBL)和团队导向学习法(TBL)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基础理论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环境与健康、卫生法律法规可采用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法(CBL);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可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流行病学可采用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方法(RBL)和团队导向学习法(TBL),鼓励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课题的设计、调查。此外,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采用以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过程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过程评价采取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后,根据学生的表现、结果质量及时予以评分的方式进行。过程评价成绩与最终卷面成绩一起进行学生成绩的综合评定。

5注重教师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关键词:中医特色预防医学教学改革

一、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1.加强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每一学科基本的教学条件之一。尤其是中医院校开设的预防医学专业,在专业方向上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因为深厚的中医学理论与预防医学专业存在着天然的结合点,中医在早期就提出中医治未病的成熟理论,这就使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就业方向更灵活,专业口径更宽阔。因此,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是中医院校预防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主导,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针对中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属于初期发展阶段,师资队伍比较薄弱的特征,教师队伍建设应以引进和培养有资历、有经验、有科研能力的学科带头人为首要,以培养、稳定骨干教师队伍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一支数量够、素质高,结构合理、业务优良、治学严谨、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同时,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向预防医学专业教师倾斜的分配制度和管理机制,确保专业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3.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

随着国家对社区建设的逐步重视,投入的进一步加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更多的将走向社区工作,因此,为突出中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的特色,修订适于中医院校该专业发展的教学培养方案,如将中医基础理论、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学科融入预防专业的学习中,让学生毕业后在社区工作中技能更多,能力更强。同时,为了宣传、突出预防医学的特点,开展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推动课程建设的有效形式。建立中医特色的预防医学“五大卫生”的教学梯队,严格主讲教师岗位资格,严把教学质量关。

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材建设。要突出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特点,可能在教材建设上还存在着学生无教材或无材可参考的现实,因此,组织教学团队,编写适用于预防医学中医特色学科的教材是主要任务之一。同时,我们应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不能滞后于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应紧跟全国西医院校预防医学的大发展,并突出中医特色。

4.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建立和完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充实专业课实验室设备,改善实验教学条件,积极开展学科具代表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同时,探索中医、中药与预防医学结合的实验教学内容,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5.加强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建设

毕业论文是预防医学专业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的一项主要表现形式。论文写作的好与坏,直接反映了学生在学校、医院、疾控和监督所所学基本功是否扎实及科研能力的强弱,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必须加强管理,确保质量。从实验的选题、开题、实施及统计分析都应严格按照专业要求来做,不能与临床医学生要求一样,因为,我们着眼的是整个人群的监控和环境,并最好能突出中医特色。

二、加强专业教风与学风建设

教风建设是建设良好学风的基础。教师应当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学生树立典范。学风建设是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考风考纪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加强考风建设,采取得力措施,严格考试纪律,杜绝考试舞弊现象。

对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要逐步凸显特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需要领导的重视,增加教学投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生也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培养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专业特色体现到社会当中去。

[1]朱惠莲,洪微,张作文.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生命科学,2006,(01).

[2]孙涛.中医治未病[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3]王宏.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人才素质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08).

[4]钟贵良,梁维君,刘爱忠,杨光凡.新的公共卫生形势下深化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03).

[5]王蓓.提高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4,(04).

由上述分析可知,重视度不高、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实践课程、平台缺乏是目前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笔者针对以上问题,在本部分中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1.1宣传预防医学的重要性,改革课程体系在开展课程前,应通过讲座、播放视频、卡片宣传等手段对预防医学的产生背景、预防医学在保健、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寿命延长中的重要作用、预防医学的应用研究成果、预防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关系、预防医学的发展前景等进行介绍,提升学员对于预防医学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其踊跃参与到本项课程的学习中。而在课程设置上,要求医科院校应将预防医学纳入到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范畴,并予以足够的课时、纳入实践课程,而对于部分医疗机构则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会议形式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5]。

2总结

预防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技能训练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产生感性认识。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技能训练和培养。与此同时,由于学生普遍认为预防医学知识用处不大,因而实践技能学习热情不高,操作不认真,缺乏科学的态度,导致毕业后不能很快地进入相应角色,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讲明预防医学实践技能教学的目的和重要性,阐明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明实践技能与工作、生活的联系,从而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后能有效运用预防医学理论和技术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3]。

1通过预防医学实践技能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1让学生参与实训设计,开发学生潜能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有实验、讨论、参观、调查等方法,如“家庭访视”这一实践内容,要通过入户调查完成。家庭访视是社区护理最重要的方法技能,在家庭访视的同时可运用流行病学方法、保健指导、健康教育、家庭健康护理等方法技能,这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以及人际沟通能力。

1.2让学生参与实训准备,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1.4让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与分析,锻炼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完成实训后,要对实训情况进行评价与分析。以往实训后即公布结果,学生无须思考就得到结论;现在可在每次实训后,先让学生对实训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并对正确的分析、讨论、结论予以肯定,对不正确的及时进行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予以矫正或补充。通过改革,学生发言踊跃,对实训目的有了深刻认识,也锻炼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力。

一、预防医学教学改革背景

教育部提出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面向21世纪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主动适应21世纪卫生服务和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改革高等医学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世界卫生组织也已将HealthforAll/2000进一步扩展为21世纪的预防卫生保健工作,将工作重点由获得健康转向主动的健康促进及健康保护。在国内,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改革和全科医学的发展,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对医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者,还应当是交流能手、流行病学和行为医学的应用者、社会保健的支持者和卫生保健的提供者[3]。当前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已发生改变,由急性传染性疾病为主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另一方面,传染病特别是新的传染病,时时威胁人民健康,地方病、营养不良和环境卫生问题以及劳动保护问题,都威胁着人民的健康[4]。

二、预防医学教育现状

我国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共有两类:

《卫生学》教材,包括环境卫生、劳动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统计学和卫生组织保健,其体系是沿用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科体系,是“卫生专业的大拼盘”;《预防医学》教材,包括群体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和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该教材打破了传统的卫生专业体系,围绕群体-环境-健康的基本观念将各有关内容重新融合,并要求增加为期一月的社会卫生实践。

长期以来医学教育忽视了进行有益的预防医学教学,不管选用哪种预防医学教学模式,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学科的融合,困难也逐步体现出来。由于该学科长期被人轻视,对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联系较疏远,他们是为了完成学业的规定不得不学习该课程[5]。在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纯学院式的教学使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不了解中国的卫生现状,缺乏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虽然《预防医学》正被越来越多的院校所采用,要求增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卫生实践。但苦于多数无进行社会卫生实践活动的经济实力或条件,很少开展预防医学的社会卫生实践。目前全国各医学院校已开始着手改革《预防医学》教学内容,以弥补以往教学中的不足,但没有现成经验。

我校预防医学系在全日制本科层次已开设《预防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社会医学》和《临床营养学》等课程,其中以《预防医学》为重点,各专业均开课,并且整个教学重点在卫生统计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一定的科研设计和分析能力;在教学安排上,有理论和实验课,但没有社会卫生实践;《社会医学》为选修课;《临床营养学》只对护理本科专业开课,大多数学生在群体预防、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全科医学、流病调查等方面知识欠缺。

三、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探索

现阶段医学模式正处于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时期,但目前的医学教育尚不能起到推动医学模式转变的作用,因而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将会极大地影响或促进该模式的应用[3]。教育部和卫生部在最近十多年来,也多次发文要求各高等医学院校加强预防医学的教学与改革,以应对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世界卫生事业的发展[6]。为此,我系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本科教学大纲的重新制定”的时机,进行了新的预防医学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

1.改革教学内容。

新的教学大纲采用新版《预防医学》教材,全面体现了医学模式的转变,我们重点调整了《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从群体与预防角度出发,努力体现微观与宏观的综合,体现群体、预防、社会医学的整体观,实现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整体统一;课时总数也由104节增加到120节;多媒体课件根据新教材和内容进行调整。具体见表1。

新的教学内容结合了临床医学专业的特点,其中包括群体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重点讲授对各种不良环境因素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作用,使学生能真正做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预防各种不良社会因素,真正通过健康促进来达到健康保护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健康观,让学生能深刻理解医学模式的改变。

2.建立和实施新的课程体系。

多年来我院预防医学教研室在全日制本科层次开设的课程只有《预防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社会医学》和《临床营养学》,为了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战略,调整了课程体系,申请开设了《社会医学》、《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艾滋病健康教育》和《临床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等四门选修课,对部分专业学生增设了《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科研设计》、《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学》和《运动营养学》等必修课。具体情况见表2。

3.改革教学方法。

以往我们的理论课教学方法较单调,主要为传统的板书和投影形式,教师备课工作量大,传递信息量小。从2002年开始,我院在各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预防医学教研室各位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提高了教学效率。目前,在理论课教学中,100%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见表3。

4.改革考试方法。

《预防医学》的考试内容以往侧重概念和重要原理、方法的考核,学生在没有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强记也能获得高分,但在实际工作中不会应用。通过改革,从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向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操作、交流能力),特别是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部分,增加了分析题和辨析题,充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THE END
1.每个动物的习性是什么?行为习性:包括动物在繁殖、觅食、躲避等方面的行为方式。 遗传习性:包括动物对遗传物质的适应性。 环境习性:包括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例如生存环境、食物资源、水资源、气候条件等。 每个动物的习性都是其适应性的一种体现,是它在环境中生存的独特方式。 https://m.qinzidushu.com/article/r9/30625
2.健身运动英文单词短语大全GMAT锻鍊胸大肌、三头肌,也可称为press-up(英式英文)。 3.jumping jacks 开合跳 Ex. If you want a cardio workout, you can do jumping jacks. 如果你想做有氧运动,你可以做开合跳。 4.workout 健身、运动 Ex. He never misses his daily workout. 他从未停止每天健身。 https://i.sh.xdf.cn/ss/contents/21/10901.html
3.伴侣动物(宠物)用品安全技术要求.pdf3.1 伴侣动物 companion animal 伴侣动物又称宠物,是指家庭饲养的以陪伴或情感寄托为目 各类动物,常被视为家庭成员之一。 按照宠物的生活环境分类,部分典型宠物示例如下: a) 陆生宠物 (除爬行宠物外):犬、猫、鼠、兔、鹦鹉、百灵鸟、金丝雀等。 b) 水生宠物:金鱼、小丑鱼、金龙鱼、锦鲤等。 c) 两栖宠物:角蛙...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1202/6055134234005022.shtm
4.饲养伴侣动物需要人们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饲养伴侣动物需要人们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动物伴侣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A 复制 纠错 举一反三 史某,女,25岁。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年,不明原因持续发热1月余,体温波动在37.5~39.5℃之间,应...https://www.shuashuati.com/ti/af7cd769e0da46ac9b3eadf71def268f.html
5.治疗与溶酶体贮积病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的方法与流程在第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或预防受试者(诸如有需要的受试者)的与溶酶体贮积病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或步态异常(包括共济失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有效量的如本文所述的奎宁环化合物,例如根据式(i)的化合物。在其他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本文所述的奎宁环化合物用于治疗或预防与溶酶...http://mip.xjishu.com/zhuanli/05/202180025025.html
6.八种动物的生活伴侣的区别八种动物的生活伴侣的区别 人类在许多文化,喜欢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忠实的物种,但说到真正的忠诚,许多其他的动物提供更好的例子,如何保持合作关系。虽然一夫一妻制和终身对债券通常是罕见的动物王国,八动物把它关闭。1。天鹅天鹅形成一夫一妻制对债券,持续多年,并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可以持续一生。他们的忠诚的伴侣是如...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601/13/12581568_289673246.shtml
1.基督徒基础(180但是,这绝不是真的。基督徒当然应该远离不蒙上帝喜悦的是,还有不荣耀上帝的一切事;但是,基督徒生活的基本"规则”,是我们要爱上帝超过万有之上,而且我们也要爱人如己。我们可能在生活中经常失败、做不到上帝要求我们的那样爱上帝;但是,通过圣灵在我们心中做工,我们却能越来越行在上帝旨意中,并从中找到快乐。https://study.christianleaders.org/mod/page/view.php?id=39182
2.生物的学习方法(通用20篇)我们知道,反射有两类: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叫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叫做条件反射。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这部分的学习可通过列表进行比较,找出区别,以加理深理解。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区别 为了加深对条件反射的理解,需要用动物实验来说明条件反射是怎样建立的。这是俄...https://3g.yjbys.com/xuexi/fangfa/3385192.html
3.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汇总归纳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O2 养料 O2 外界环境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 淋巴 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https://www.oh100.com/shengwu/917414.html?1511864208
4....他将收入的三分之一捐给慈善机构,却从不多看乞丐一眼...(动物...“如果我们从池塘边走过,遇到一个溺水的孩童,只要付出很少的代价就可以救他,那救他就是我们的道德义务。同理,如果世界上遥远的地方有生活在贫困线上的孩子,我们只要降低一点点消费就足以将他们从饥饿和苦难中拯救,那这也应该是一种道德义务。”在辛格看来:任何人,只要他所拥有的财富多于所需要的财富,就应该将...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635458/
5.温馨伴侣揭秘养宠物狗的乐趣与挑战三、准备良好的生活条件 购得了心仪的小伙伴后,还需准备一个既安全又舒适的地方让它们生活。此外,应确保足够空间用于奔跑和游戏,同时也要注意提供必要的地毯和床垫以供休息。此外,如果家中有其他动物或者小孩,也应确保它们之间能够友好相处。 四、培养良好的训练习惯 ...https://www.wazxzpm.cn/chong-wu-gou/538579.html
6.动物福利研究现状11篇(全文)动物福利,这一概念自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广泛被人们认识到,动物福利的“五大自由”更是贯彻动物行业中,是人们对动物生存的基本道德表现。如今动物福利不仅仅是用于家庭宠物和伴侣动物中,更是应该广泛用于养殖行业,享受不受饥渴的自由,享受生活舒适的自由,享受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享受生活无恐惧和无悲伤的自由...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2lvcplz.html
7.三年级平安过寒假主题班会教案(精选20篇)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三年级1班的生活命与安全课,这个班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好,个人卫生较好,但由于家庭条件影响,很多学生受到家长的溺爱,个人习惯不好,以我为中心,集体意识不够强,心理素质教差,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调适,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强化安全意识,使之拥有健康、快乐、安全地学习和...https://www.ruiwen.com/jiaoan/6163435.html
8.明尼苏达州高等教育(精选十篇)四是积极开展学校“示范食堂”创建活动和学生饮用水、生活用水设施及厕所改建工作。今年,全市创建市级“示范食堂”14个,新(改)建达到饮用水标准学校7所、为边远山区学生提供蒸饭条件学校12所。五是抓好连片扶贫开发工作。完成了调研工作,编制了规划,制定了工作方案,落实了分年度目标。我市纳入连片扶贫开发规划的教育...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0ptga96.html
9.家里适合养的小宠物温馨伴侣:选择最适合家庭生活的小动物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家里养宠物不仅能带来情感上的慰藉,也能够促进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和理解。然而,选择哪种小宠物作为家庭成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以下几种小动物因其性格、维护成本和适应能力而被广泛认为是适合家里的好伙伴。 https://www.dg7b19tqr.cn/chong-wu-zi-xun/111259.html
10.伴侣动物与人类动物与人类协调的文章动物与人类相伴的历史———在整个人类发展过程中,动物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给我们提供衣食,当我们的交通工具、帮我们干活,甚至成为宗教信仰膜拜的对象。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生活需求的改变,许多动物的作用已经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将动物作为伴侣,这些伴侣动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犬——人类最早的...http://m.boqii.com/article/350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