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1至2024.5.4期间,华理MEM项目部组织了为期12天的中德双学位MEM2024SpringSchool游学活动。在德国柏林工大,同学们度过了一段充实而难忘的游学时光:既有在柏林工大生产技术中心的Lecture和Workshop,又有在柏林当地的文化参观以及汉诺威的工业展。
关于柏林和柏林工大
柏林作为德国的首都和行政中心,将近500万的人口,在西欧地区位于前五之列。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赋予了她一个特别的属性,对亚洲人亲和与包容。作为历史遗留,东德地区生活着大量来自亚洲的后裔,三十多年的共处使得这座城市融入了不少的亚洲元素,体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在柏林,亚洲面孔可以收获陌生人的善意微笑。
课程与实践
课程中,我们有幸参与了EsdrasParavizo的教研项目,他在剑桥大学攻读的PhD主修工程设计课程教育方面。柏林工大创新性的使用电子游戏、户外活动等寓教于乐手段进行课程设计,方便学生更好理解课程内容。
本次游学活动中,我们参观了在FraunhoferIPK产业实验室,认识了加工区各种机床,参观了不间断电池加工产线以及前沿的产品设计流程等等。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UREF校园,见识了前沿的创新科技,如:车辆无线充电、微生物发电循环系统、AR实景等科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BMW摩托车工厂参观活动,工厂物流车间的工作效率让人赞叹,自动化货架一刻不停,AGV和人不停的穿梭,十分繁忙。
汉诺威工业展
德国整体的产业格局呈现北方商业、南方工业的趋势,同时西部又相较东部相对发达。我们熟知的工业展会大多数集中在西部和南部区域,例如汉诺威、慕尼黑、莱比锡、杜塞尔多夫等城市。其中的汉诺威工业展大约在每年4月底至5月初,今年的规格也相当之高,吸引来包括德国总理、欧盟委员会主席等政商界知名人士参加。本次展会上柏林工业大学GPE学院院长HolgerKohl教授还就其团队研究的BatteryPass项目工作进行了报告。
本次HannoverMesse(以下简称HM)从规模和形式上其实并无特别之处,见惯了徐泾东和花木路的人山人海,反而还略显冷清。但是在内涵显然并不简单,展现了德国企业和学者们对于工业技术前沿探索的独特理解。
我们一直在谈工业4.0,但是目前还没有哪个组织或者个人能够准确定义这个变革,就像用“蒸汽机械动力”、“标准化生产”、“信息自动化”总结前三次产业革命那样。目前比较成熟的机器人、自主交互、去中心化等概念还是被认为信息化的延申,并不足以称为革命性的进步。而所有的这些“3.5代”技术,终于也等来了AI机器学习、5G组网、AR模拟、3D打印等新技术的井喷式发展,本次的展会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大企业在这些领域的重要成果,例如,MS和Google的数字孪生,SONY的AR工厂,SAP和Hoffmann的AGV系统,这一桩桩一件件正为我们描绘着工业4.0生产模式的宏伟蓝图。
而除了在制造业的供给端技术以外,本次展会聚焦资源的回收和再循环。包括Kohl教授牵头的电池护照项目,追踪汽车电池的制造的全流程和物质成分,定点回收后改造为家用发电。另有项目组在研中的建筑用再生材料,包括测试方法和标准等,在本次展会中均有展现。
我们惊奇的发现,在本次展会中主推的项目,例如数字孪生、3D打印、资源再循环、AR增强现实等,均与我们在中德双学位MEM课程中反复提及和使用的课程案例高度一致。由此可见,GPE设置的课程方向确实是现今德国产业界主攻的最前沿方向。
结束语
本次柏林工业大学的游学经历让我深受启发、收获颇丰。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拓展了自己的视野。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回忆,也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