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下午。在沈阳故宫又观赏到一个精彩的文物展。那就是在西路建筑区域中的扮戏房展出的“清代宫廷钟表展”。
制造年代从十八世纪至二十世纪初,其中既有产于英国、法国、瑞士等地精品,也有清宫做钟处生产的钟表。
这些钟表制作精美、设计独特,装饰华贵,代表了当时高超的钟表制作工艺水平,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及艺术、科技价值。
展览“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发明计时工具最早的国家之一,三千多年前就已发明了“土圭”、“日规”等计时器。东汉张衡制造的水运浑天仪、宋代苏颂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已具备了钟表的雏形。
公元1601年,传教士利玛窦向明万历皇帝进贡了两座自鸣钟,这是中国宫廷中最早的机械钟表。
清帝对钟表更是情有独钟。起初,外国使团和传教士投其所好,进献精美的钟表。其后,清宫开始制作钟表。康熙年间,广州、福州及南京、苏州等地逐渐兴起了钟表制造业,所产钟表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
古代计时器
中国古代计时器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机械计时器等。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日晷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汉代以前就已使用;漏刻是一种昼夜都能计时的水钟;机械计时器,如东汉张衡制造的水运浑天仪、宋代苏颂制造的水运仪象台等,它们具有齿轮系、擒纵器,已具钟表之雏形。
精美座钟
清铜镀金鸟音座钟法国制造
英国钟表
英国钟表造型高雅,华丽高贵,多为尖顶或塔式的欧州建筑式样,图案多为彩漆风景、珐琅人物、欧州风情,乃至中国传统祥瑞题材。一般都装有奏乐,水法、转花、跑人、禽嬉、鸟鸣等玩艺系统以及模拟写字、宝塔升降、象拉战车等机械联动装置。英国钟表代表了近代西方钟表的最高成就。
清鎏金塔式钟
金鸟笼
清铜鎏金嵌料石转人亭式钟英国制造
法国钟表
法国钟表有亭式、奖杯式、围屏式等造型,融入近代科技题材,制作出火车、汽车、轮船、热气球等新款钟表。法国钟表除以发条为动力源外,还有以铜球、钟体压力及机芯坠砣等为动力,有的还装置了寒暑表与风雨表。
清鎏金庭园时钟法国制造
清铜鎏金灯塔式寒暑表座钟
清代象牙扇人
瑞上钟表
瑞士钟表精巧细致,富于装饰化。其造型丰富,质地多为铜镀金,掐丝珐琅,画珐琅等,运用彩绘、珠宝镶嵌、彩金等工艺,加工精密,机内夹板及零部件光洁度高。
这些钟表,造型优美、技术精湛,引人入胜。
在展览馆,我们可看到“明清钟表大事年表”:
明清钟表大事年表
公元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明万历皇帝进献自鸣钟。
公元1611年左右,黄复初在南京仿制出自鸣钟,他是目前所知中国仿制自鸣钟的第一人。
公元1643-1661年(顺治时期),清宫中开始仿制钟表,同时西洋传教士中的钟表机械师陆续进人宫廷从事钟表制造。
公元1661-1722年(康熙时期),宫中设“做钟处”,一批西洋传教士供职宫中,指导钟表制作。同时,广州等地的钟表业逐渐兴起,并制作钟表进献宫中。
公元1722-1735年(雍正时期),宫廷钟表制造日益兴盛,众多的传教士、匠役、做钟太监保证了钟表生产的规模。
公元1735-1795年(乾隆时期),清宫“做钟处”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钟表生产中心。
公元1796年(嘉庆元年),徐朝俊编著的中国古代唯一的钟表专著《自鸣钟表图法》成书,此书总结了当时中国钟表制作的技术、经验。
公元1796-1850年(嘉庆、道光时期),南京、苏州等地钟表业蓬勃兴盛。据不完全统计,南京手工作坊一度达40家,苏州30家、杭州17家、宁波7家。
公元1850年以后,中国钟表制造业整体渐衰。
在展览馆,我们还看到了“万国来朝图”
万国来朝图》是清代宫廷佚名画家创作的绢本设色画,原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万国来朝图》,将万国来朝使团朝贡的场景绘于画面,场面宏大十分热闹。画面显示,每到元旦朝贺庆典,各国度、各民族朝贺宾客穿着艳丽的服装,外貌气质各自不同,带着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贡品云集在太和门外,在左右两侧指定区域内人头攒动、等候乾隆皇帝的接见;充分展示出宫廷建筑群的宏伟壮观和天朝大国、万国来朝的盛世气派。
此画描绘的是乾隆时期藩属及外国使臣到紫禁城朝贺的场面。画幅右下角标有“鄂罗斯”(俄罗斯)字样的锦旗下,有位身穿赭色外袍的使臣,手里捧着一座意欲敬献的镀金时钟。钟表作为拥有着高科技水准的工艺品,备受清宫皇室的喜爱。因此,它也是历来西方国家向清宫敬献的重要礼品之一。
清宫制造和收藏的精美钟表一瞥,反映了中西文化和工艺早在17世纪起就有深度的交流和融合。21世纪的今天,更应保护和传承这些精美的历史文化遗产。爱好和平,欣赏美好事物,是人类大同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