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座高约3米、重约13.6吨的重型机器吸引了媒体的目光,这个被放置在中街某商场门前的大家伙的身世,在众多市民的围观中终于渐渐揭晓,原来是来自匈牙利的摇臂钻床。
曾经,这种大机械对多数沈阳老工人而言都是老朋友一样熟悉,而随着时代发展,大工业距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遥远,年轻人也很难再有机会一睹这些老机械的模样。于是当它忽然出现在中街街头时,才会立刻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年轻人所张望的,并不仅仅是这一台机器,而是沿着时光隧道回望那曾经的历史。
博物馆,不仅仅是珍藏与陈列,博物馆也是一个个精彩的历史瞬间。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这座城市所拥有的工业历史,值得我们走遍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去追寻那段记忆。
中国工业博物馆
浓缩了悠长的历史变迁
今年5月18日开馆的中国工业博物馆,是在铁西原铸造博物馆的基础上建设的,目前开放的还只是一期的部分,其他的工程还在施工建设中。
记者到来的那天,馆内参观的人并不多,显得非常安静。一走进馆内,建筑高挑的举架所带来的空旷和大气的感受很强烈,整个一楼布置了三个展览,分别是机床馆、铸造馆和通史馆,而在楼上还有铁西新区十年馆。
似乎场馆面积已经足够大了,然而空间在铁西悠长的历史面前,却成了个“小家伙”。铁西早就是沈阳的一张名片了,这个曾有“中国重型工业的摇篮”之称的地域,见证了百年中国工业的变迁,从1905年首家使用现代化机器企业诞生开始,经历了日本殖民工业、新中国工业等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这里生产出的新中国第一枚国徽、第一台水压机等几百个中国工业史上“第一”的新产品,足以填满这硕大的场馆。
在机床馆,各式各样的机床遍布展厅,对于记者而言,这些机器既陌生又冷峻。“难怪有人说中街商场门前立着的是个大缝纫机了,很多人没有接触它们的机会。”一位机械系毕业的大学生感慨说,他带着女朋友来这里参观,女孩几乎什么都不知道。“不过,既然去过了工业博物馆,什么是机床总是能弄明白的,我理解就是把金属原材料放在各种机床上边,原材料被弄成各种造型,变成了一些零件,然后再用这些零件去组装新的机器。”女孩开朗地说。
就是这些普通人并不熟悉的机床,制造出了各式各样为人们所熟悉使用的工具、电器、设备等等,而现代的机床可以由计算机编制,这些数控机床也走进博物馆,形成机床科技发展的链条。
工人村生活馆
民居里的历史
工人村建于20世纪50年代,几栋工人宿舍楼半合围而成一个院落,“工人村生活馆”就在其中一栋楼内,按照年代的发展,以当年的实物、图片和文字说明等方式还原当初的场景,从上世纪50年代到八九十年代,这份记忆贯穿每一代人。
1953年第一批入住工人村的住户是厂级领导、劳动模范、高级知识分子和高级技术工人,几家共用厨房,家里孩子多,不得不用吊铺或在床边加一块活动木板解决睡觉的问题;工人村第一粮店的复原场景,让很多人想起当初凭粮本按规定的粗、细粮比例定量购粮,粮店总是排着长队的时候;邮局复原场景中有1955年邮局职工使用的绿漆自行车,等等。
据悉,工人村生活馆复原和展出的各个复原场景的照片、生活实物等几乎全部由原来的住户捐献。
蒸汽机车博物馆
各年代的火车头气势逼人
沈阳有个著名的蒸汽机车博物馆,展示了百年来老火车头的不断变迁,不过这家博物馆馆址不断变更,网络上能找到的地址就包括棋盘山、铁西某地、苏家屯等三个地址。
面对记者的走访,工作人员表示:沈阳铁路陈列馆虽然已经开馆,但一直都是只针对铁路内部职工的一个历史展示基地,并没有正式对外开放,所以暂时也无法满足市民的参观需求。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馆内部展品布置都已完善,几十辆各个年代的火车头一字排开,气势逼人。不过目前装修的工作还在持续,整个展室内弥漫着装修的味道。
这个以各个年代的火车头为对象的博物馆,其实建立得非常偶然。最初原本只是一个机车仓库,把这些退休了的老火车头存放在那里。就在它们的历史使命被宣告结束即将熔炼化掉的时候,有心的工作人员忽然想到,如果就此建立一个博物馆供大家参观、了解历史岂不是更好?于是,这才有了蒸汽机车们不断变更的家。
工业博物馆属于行业博物馆的类别,虽然在国内难有城市可以与沈阳的老工业基础相抗衡,但是也有一些城市建立了自己的工业类博物馆,保存了当地的工业发展历史。在国外,英国曼彻斯特科学与工业博物馆也比较有特色。
柳州工业博物馆
该馆位于广西柳州,博物馆集工业历史展示、工业遗产保护、科学知识普及、旅游休闲于一体,总占地面积10.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
展馆由原柳州市第三棉纺织厂的老厂房改建而成,设有工业历史馆、生态宜居馆等主题展馆,向人们展示着西南工业重镇柳州的百年工业史。
柳州是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博物馆中也展示了1933年研发的广西第一台汽车“木炭汽车”、1937年制造的广西第一架单座驱逐战斗机、中国第一代Z435型轮式装载机等历史展品。
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
电影《24城记》中的成都,把这座城市与工业的联系告诉了世界。这个博物馆位于成都东郊建设南路,占地74亩,面积8700平方米,是西南首座集工业文明历史展示和文化产业为一体的利用旧厂房改造的主题公园式新型博物馆。
博物馆展示了成都古代、近代手工业、工业文明史,还重点展示上世纪50—80年代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成都东郊工业,场馆由原宏明电子厂的机修车间改建而成的,以场景图片、文字、实物、雕塑等手法,重点展示了成都工业企业走过的风风雨雨,记录了成都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历程。
无锡民族工商业博物馆
该馆以无锡茂新面粉厂(原名保兴面粉厂)保留保存的老建筑为基础,工厂原有厂房、大麦仓库、制粉车间及办公楼等均为20世纪40年代的建筑,保存较好。无锡茂新面粉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为我国最早的民族工商业企业之一,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一个典型标本,见证了近百年来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变迁。
英国曼彻斯特科学与工业博物馆
该馆位于曼彻斯特市中心,主要功能是介绍曼彻斯特市历史、纺织、能源、通信、航空、交通等产业,并随时增加新的展品以介绍前沿科技。
其场馆是从1830年开始使用的利物浦路火车站。1978年,曼彻斯特科学与工业博物馆的前身——西北科学与工业博物馆由于馆藏不断增多而需要增加场馆面积。曼彻斯特市政委员会考虑再三,以象征性地出价从英国铁路公司购买了利物浦路火车站并将其作为曼彻斯特科学与工业博物馆的新址。目前该馆依旧保持着其100多年土黄色大厂房式的旧貌。本报记者高巍整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