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京开幕。来自93个国家和地区近2500家展商,操着不同的语言,写着不同的文字,但都用出版书籍这种共同的方式讲述着各自的文明,表达着对世界的思索。
30多万种图书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堂。行走于展场间,时而感受到草原的辽阔,时而感受到海风拂面的温润,时而惊叹于古老文明的深厚底蕴,时而折服于先进科技的无穷魅力……而在把世界优秀图书引进中国的同时,中国出版也在积极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国际范儿”和“中国味儿”,是本届图博会的两个关键词。
国际范儿
在北京图博会现场,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总经理丁锐携手揭下一块红绸,由商务印书馆和牛津大学出版社共建的国际编辑部正式亮相。分别设在香港和北京的两个国际编辑部办公室,将整合两家出版社的市场资源和品牌优势,逐步打造有特色的独立的国际出版品牌。
“商务印书馆与牛津大学出版社早在1979年就开始合作,除了相互引进输出图书,我们每年还共同举办新书发布会、高层会晤、双方编辑交流培训、学术研讨等活动。随着全球出版业格局的发展与变化,双方深感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组建国际编辑部,以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双方的品牌优势,更好地回应和满足读者需求。”于殿利表示,国际编辑部可以简化合作程序,减少沟通成本,提高合作效率,今后将进一步整合双方已有合作项目,并根据市场需求,共同合作开发新选题。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岩介绍,自2016年以来,该集团旗下的中译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已先后与13家海外出版商签订了成立20个国际编辑部的合作协议。国际编辑部有利于发挥中方内容策划优势和外方的渠道运营优势,激发有效需求,降低市场风险,增进中外之间的文化双向互动交流,进一步做实、做优海外传播。
“我们倡导更多的国际出版合作,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开拓国际市场,出版更多跨文明对话的优秀图书,为国际读者服务,开展更有深度的跨文明对话,让中国出版的精品力作传播得更广更远。”在中国出版协会、中国出版集团、伦敦书展组委会共同主办的“2018国际出版企业高层论坛”上,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指出,出版业作为依靠技术、依靠载体开展信息内容生产、传播的行业,更要积极使用新技术、新渠道、新平台传播自己的内容。
“我们希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国家能阅读越来越多的图书。我们所处的行业就是鼓励人们热爱图书,希望人们都能理解图书的意义。”伦敦书展主席杰克斯·托马斯表示,现在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图书可以成为跨文化交流的基础。
中国味儿
与北京图博会同时同地举办的第十六届北京国际图书节,通过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活动、名家大讲堂、大运河歌曲征集颁奖、北京国际童书展以及近百场各类新书发布会和线上线下互动活动,诠释着“北京故事,世界表达”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