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瑞医疗研究报告:国产医疗器械龙头加速迈向新台阶官网

1.1、深耕细作,创新及国际化成就行业龙头

迈瑞医疗成立于1991年,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营销及服务,公司的主营业务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领域,通过前沿技术创新,提供更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帮助世界改善医疗条件、提高诊疗效率。近年推出的“瑞智联”IT解决方案、“瑞影云++”影像云服务平台和“迈瑞智检”实验室IT解决方案合力构建“三瑞生态”,实现了公司从医疗器械产品供应商向智慧医疗方案商的蜕变。历经三十年,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最大、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以及解决方案供应商。

(1)1991年至2002年:三大产品布局初具雏形,分销模式初入国际市场

公司由李西延先生、徐航先生、成明和先生等资深技术人士创立于1991年,成立第一年主要做监护产品代理,第二年即走上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的道路。自1993年自主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多参数监护仪,到2002年自主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全数字黑白超声诊断系统以及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公司在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领域产品布局初具雏形,也形成了以研究开发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竞争优势。伴随国内市场日趋扩大,公司也极具前瞻性视野地开启全球化之旅,在国际市场采取分销模式,在欧美品牌不重视的中低端市场中不断提升渗透率。

(2)2003年至2008年:国内市场乘势腾飞,国际市场日渐渗透

在2003年非典事件后,得益于国家对卫生事业建设重视程度的提升和全国卫生投入的快速增长,公司国内业务收入高速增长。同时,公司在国际市场的覆盖程度逐步加深,2006年开始在海外建立办事处,产品的高性价比和多赛道布局的规模效应使得公司国际市场渗透率不断加深、国际化水平日益提高。2006年,公司作为中国首家医疗设备企业在纽交所上市。2007年,公司海外收入首次超过国内且海外收入份额超国内的局面维持至2015年,国际化成功。

(3)2008年至2015年:并购整合进军国际高端市场,拓展业务丰盈程度

期间,公司采取并购整合作为成长战略之一。2008年公司收购Datascope,将其病人监护设备业务纳入旗下,这家老牌公司在美国监护仪市场份额仅次于GE、飞利浦等巨头。收购后,公司在美国300床以下中小医院监护市场占据50%市场份额,迅速进入高端市场。2011年至2014年,公司先后并购了深科股份、苏州惠生、浙江格林蓝德、长沙天地人、杭州光典、武汉德骼拜尔、上海医光、北京普利生、Zonare、Ulco和上海长岛等十余家公司,在不断充盈三大产品线的同时也开始布局微创外科和骨科等种子业务。其中,公司在2013年收购美国超声诊断系统领先的Zonare公司,基于其先进技术,于2015年推出高端彩超产品Resona7,实现了国产高端彩超的突破。

(4)2016年至今:国际国内双轮驱动,全球巨头指日可待

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提出“加快推进数字诊疗装备国产化、高端化、品牌化”,国产替代逐渐加速,推动了国内业务的强势增长和公司在高端器械市场的占有率提升。2018年,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龙头。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公司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基于事前原料战略储备迅速规模化复工复产,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中快速提升。疫情暴露了国家的卫生领域短板,后疫情时代展开的医疗新基建进一步释放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

1.2、秉持自身产品逻辑,三大领域协同发展

1.2.1、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致力覆盖围手术期需求

在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公司自1993年推出自主研发的多参数监护仪,后相继推出的麻醉机、呼吸机、心电图机、手术床、手术灯、吊塔吊桥、输注泵、除颤仪、微创外科系列产品等,不断丰盈产品线,致力于覆盖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为手术室/重症监护室(OR/ICU)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于2019年推出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板块的IT解决方案—瑞智联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床旁设备互联、数据收集整合、设备全息数据库构建和数据查询与运用。

瑞智联系统实现互联设备,打破信息孤岛。通过物联网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通过统一的接头(BeneLink设备互联集成模块),将所有信息设备数据与医院设备管理系统对接,便利数据的收集整合。构建设备全息数据库,与医院已有的临床数据库互补并有机结合,进一步解决了设备信息孤岛的问题。

设备信息高效使用,改善临床工作与设备管理。瑞智联的管理中心可对患者床旁设备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及报警,基于互联网移动端医生可随时查看病人数据,较大便利科室交接班和隔离病房查看,大大提升临床工作效率和病人监护安全性;数据系统性的收集整合和实时查询使得专家院外手机查看指导一线工作、跨院区远程会诊等更加便利;对设备基本信息的实时监控也有助于医院展开精细化设备管理,优化设备使用效率。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表现良好。依托公司产品线的全面布局优势,瑞智联不断拓展应用场景,目前已经推出包括全院、重症、围术期、急诊、心脏科、普护在内的多场景解决方案。该方案致力于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医疗机构管理和运营效率,被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天坛医院、上海中山医院、武汉同济医院等多家顶级医院采纳并装机完成。截止2021年底,方案实现签单医院数量累计超200家,2021年新增超150家。

1.2.2、体外诊断领域,满足多样临床检测需求

基于公司五年间建立20家示范性实验室、200家标准化实验室、200家规范化实验室的实践经历,公司于2021年3月发布迈瑞智检实验室解决方案,在实现精益化效率提升—“检从容”的同时,推进智能化学科建设—“云智能”,促进创新化融合发展—“瑞无界”。

迈瑞智检实验室推动“云智能”、“瑞无界”。目前,公司正在血液细胞分析-推片机-阅片机流水线解决方案上构建云阅片和云智学系统,实现跨院区的云端专业交流社区和学习平台,推动“云智能”和“瑞无界”的发展完善。云阅片可促使总院和分院实验室、检验和临床的医师技师展开以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融合交流,提升疑难阅片的报告能力,云智学可打破时空限制,使得医务工作人员动态自主安排学习。跨院区、跨学科,不断创新融合、拓展边界。

优化检测流程,市场认可度较高。迈瑞智检实验室解决方案较大优化了检测流程,提升管理质量,同时针对疑难阅片多学科融合交流,提升诊断水平。作为一套一体化检测系统+专业IT云的智慧诊疗整体方案,其优势显著,上市后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在全国实现近60家医院的装机,其中60%为三级医院,装机医院包括西安交大一附院附属长安医院、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东篱院区、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等。

1.2.3、医学影像领域,合理布局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医学影像设备包括X射线成像系统(XR)、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和超声诊断系统四类。综合设备的应用领域、使用性质、成本和技术等,公司有所取舍、合理布局,聚焦超声诊断设备和X射线成像系统(XR),并推出“瑞影云++”影像云服务平台。

疫情加速平台优势凸显,远程交互提升诊疗水平。在疫情环境下,“瑞影云++”影像云服务平台的优势得以体现,普及得以加速推进,在医联体/连锁医疗机构超声远程质控、POC科室与超声科业务整合的远程教学培训/会议、聚集病例讨论和云端课堂的研讨社区等多个应用场景中应用良好。此方案实现了超声医疗工作者基于病情的远程交互沟通,助力提升医共体/医联体整体诊疗水平,伴随着应用场景的扩展,在未来有利于进一步实现慢性病精细化管理、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现状。

方案优越性获市场认可,装机增速迅猛。该方案一经推出也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截至2021年底,瑞影云++实现累计装机超过1300套,2021年新增装机超过1100套,装机提速显著。装机医院包括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润武钢总医院等。2021年,瑞影云++实现了182%新增用户增长率,218%活跃用户增长率,落地项目已经覆盖了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1.3、股权结构稳定,核心员工充分激励

公司股权集中,核心管理层及骨干员工激励充分。公司创始人李西廷先生、徐航先生、成明和先生均为技术出身,管理超三十年,经验丰富。高管团队在公司创立较早期即加入,专业覆盖管理、电子科技、市场营销、应用信息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法学等,背景多元且交叉,从较为基础的业务部门不断向上提拔,兼具医械技术与管理经验。公司管理层结构较为稳定,有利于战略的一致和贯彻,为公司的持续增长奠定了良好的治理环境。截止2022年1月12日,李西廷先生通过SmartcoDevelopment间接持有公司26.9%的股份,徐航先生通过Magnifice(HK)Limited间接持有公司24.43%的股份,两人为一致行动人,此外还通过睿隆、睿福分别间接持有3.38%和3.2%的股份,合计持有公司约57%的股份。成明和先生控制的EverUnion持有公司4.4%的股份。三位公司创始人李西廷先生、徐航先生和成明和先生分别持有公司30.00%、27.24%和4.40%的股份,保证了其与公司利益的一致性。

本次员工持股计划,有助于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团队凝聚力。业绩考核目标,相比2021年,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0%、44%、73%,设置的高业绩增长目标也充分体现了公司对未来业绩增长和发展前景的信心。

1.4、持续高研发投入,锻造强大产品力

坚持自主创新研发,全球布局科研中心。公司自创立之初,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模式。公司坚持以“客户导向”和“并行工程”为研发体系的两大核心,响应市场需求,预先充分考虑原料采购成本、生产组装过程、产品运输和装配等诸多方面,显著提升研发效率。公司逐步构建起全面的开发创新体系—医疗产品创新MPI(MedicalProductInnovation),清晰定义各级跨职能治理团队职责,规范化开发管理流程,明确阶段性目标,促进高效的开发与创新。目前,公司设置有十大研发中心,进行全球布局,分布于深圳、武汉、南京、北京、西安、成都、美国硅谷、美国新泽西、美国西雅图和欧洲。

重视人才储备,坚持科研高投入。公司极其重视科研人才储备,截止2021年底共有3492名研发工程师,占总员工人数的23.78%,居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坚持对科研环节的大力投入,2018年至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总金额为14.2亿、16.5亿、21.0亿、27.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28%,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维持在10%左右。

1.5、新基建促进市场扩容,常规需求恢复带动业务增长

公司体外诊断业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44,862.66万元,同比增长27.12%。一方面得益于常规诊断、体检、手术复苏带动的常规试剂消耗量恢复,另一方面得益于集高端荧光五分类、全自动末梢血进样、高速CRP联检为一体的BC-7500CRP这一爆款新品的快速上量,公司体外诊断业务快速增长。2021年,公司的血球业务首次超越进口品牌成为国内第一。

公司医学影像业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542,552.15万元,同比增长29.29%。伴随着全球范围内常规诊疗、体检和超声采购活动逐渐恢复,医学影像业务实现了恢复性高增长。

1.6、国际国内,双轮驱动业绩增长

从区域维度看,2014年至2018年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均保持高速正增长,且国内市场年复合增长率18.33%,增速高于国际市场7.70%,对收入的贡献不断增大,占总收入比重从2014年的66.63%增长至2018年74.42%。此阶段国内市场成为拉动业务增长的核心市场。

2019年至2020年,国际市场迅猛增长,对收入贡献不断增大,得益于疫情提供的推广契机,公司在国际上的品牌认可度不断提高,进一步打开了国际市场。2021年收入贡献39.61%,较2020年降低7.55%,比重下滑主要由于2021年海外市场增速0.96%不及国内市场增速37.34%。

此次新冠疫情对世界各国医疗和疾控体系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引起了各国对医疗投入重视程度的提升。在国内和国际上,局部地区偶发性疫情和业务恢复常态化后的新基建将刺激设备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双轮驱动,共同推动公司业绩增长。

1.7、经营效率持续提升,盈利能力稳步改善

2014年至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基本维持在65%,成本控制良好。伴随着业务收入增加和经营效率的提升,公司销售净利率稳步提升,2021年达31.67%,盈利能力不断改善。

2.1、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市场天花板较高

2015年至2020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复合增长率为4.3%,受疫情影响2020年市场规模4430亿美元较2019年略有下降,但在今后十年中有望保持5%以上年增长率,到2030年预计规模将突破8000亿美元。

一方面,伴随着全球医疗需求的不断攀升,整体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医疗器械市场细分市场众多,医疗器械企业可通过不断拓展业务边界、丰富产品结构以扩展成长空间。整体而言,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天花板较高,极具成长性。

2.2、国内医械市场增速高于全球,成长空间较大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较全球市场起步晚,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015-2020年和2020-2030年,中国医械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依次为20%、11.2%,远高于全球市场增速。2020年中国医械市场规模为7788.3亿元,到2030年有望达到22433.6亿元,市场成长空间较大。

2.3、政策激励行业长期向好,助力优质国内企业挺立潮头

(1)分级诊疗政策落地利好高性价比国产医械设备

(2)国家鼓励使用国产器械,政策推动国产替代

早在2014年,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就发布了《关于开展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遴选的公告》,“开展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遴选工作,制定优秀产品目录”,体现了国家对国产器械的重视和扶持。2016年,在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提出“加快推进数字诊疗装备国产化、高端化、品牌化”,在2017年科技部办公厅发布的《“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明确指出“培育若干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领军企业和一批具备较强创新活力的创新型企业,大幅提高产业竞争力,扩大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扭转国际品牌占据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现有局面,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在各省市相应具体政策的落地过程中,医疗器械市场国产替代进程不断加快,为优质的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发展助力。

(3)政策鼓励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技术实力强劲企业受益明显

(4)支付改革加速进口替代,利好优质国产厂商

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2017年起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从按费用项目支付到按病种支付的支付方式改革,可以保障参保人员权益、控制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还可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先后推行试点的按病种支付方式有DRG和DIP两种。

近年间,DRG/DIP作为两种按病种支付方式逐步推进试点,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改革的直接目的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在此改革之下,医院将更加重视临床的诊疗效率和成本控制,在医院财政和医保资金压力加剧的情形之下,分配到医疗器械设备购置上的预算将进一步缩减,因此将加速高性价比的国产产品替代,利好优质国内医疗器械产商。

(5)集采政策有利国产龙头公司产品迅速扩大市占率,实现进口替代

(6)《“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全面利好公司三大产线

3.1、医疗新基建促进市场扩容,迈瑞医疗成最大受益厂家

2021年6月21日,发改委印发了《“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下,基本建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水平显著提升,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等重大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方案中提到的建设任务,包括进一步改造提升传染病防控救治设施,建设足量的负压病房、可转换重症监护病区、可转换院(病)区,加强传染病解剖室、临床教学用房、应急物资储备空间等设施建设,配备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移动CT、传染病隔离转移装置等医学设备,有条件的可以配备移动生物安全三级水平实验室、移动核酸检测实验室。这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器械的需求,利好行业发展。

在宏观政策之下,各省也纷纷落实,加快推进地方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各省市加快推进医疗新基建,给予财政支持。

由于国内的医疗新基建项目以大型公立医院扩容为主导,因此对于医疗器械的采购需求多以全院级大项目为主,公司三大业务线覆盖ICU、疾控中心、传染病医院等设备需求,同时依托完备的产品提供全科室的整体解决方案,较好地契合了新基建的市场需求。

(1)ICU病房建设带来医疗器械行业增量空间达232亿元

针对县级医院、城市医疗机构和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的重症监护病区(ICU)病床扩增和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的应急救治物资储备,据下表测算将为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带来232亿元规模的扩容。

(2)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预计带来57.2亿元市场增量

《“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指出: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医学科研平台设施和装备水平,改善临床诊疗基础设施条件,适当超前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对纳入设置规划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重点加强业务用房建设、医学装备购置、信息化和科研平台建设,建立远程医疗和教育平台,加快诊疗装备智能化改造升级。省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建设。遴选建设120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提升大型设备配备水平,加强智慧医院建设。

(3)“千县工程”落实分级诊疗,释放商机达100亿元

随后,国家卫健委于2021年10月27日发布《“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致力于“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结合县医院提标扩能工程,补齐县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短板,逐步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提升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县域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目标到2025年,全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4)中医院、妇保保健院建设预计带来84.7亿元设备采购增量

2022年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着重提及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涉及到中医院建设内容包括:(1)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设。依托综合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中医医院建设国家中医医学中心,推动解决重大问题,引领国家中医学术发展方向。(2)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将优质医疗资源富集地区的全国高水平中医医院作为输出医院,实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均衡布局。(3)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以地市级中医医院为重点,建设130个左右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中医特色重点医院。(4)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加强县级中医医院能力建设。支持脱贫地区、“三区三州”、原中央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区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强调中西医结合,(1)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建设。支持建设50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一批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2)中西医临床协作能力建设。持续开展中西医临床协作,围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和慢性病等进行中西医联合攻关,逐步建立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遴选形成优势病种目录,形成10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或专家共识。

《“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提及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建设35个左右、覆盖所有省份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单个项目不超过1亿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建设50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强化中医特色诊疗设备配置,单个项目不超过1亿元;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遴选130个左右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地市级重点中医医院,单个项目不超过1亿元。由此,中医院建设预计为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带来的扩容空间为43亿元。

《“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及每省份支持1个省级妇产项目建设,加大对县级妇产科、儿科建设支持力度,实现省、市、县均有1个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财政至此标准,省级妇产科、儿科建设项目单个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额度最高不超过2亿元,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不超过5000万元。由此,妇幼医院建设带来的市场扩容空间为41.7亿元。此外,2022年4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妇幼保健机构医用设备配备标准》,明确二级妇幼保健机构基本设备品目193种,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在二级妇幼保健机构基本设备品目基础上增配56种,有条件的二级妇幼保健机构可参照三级妇幼保健机构标准选配。多层次政策的支持,为医疗器械市场扩容带来较强的确定性。

综上,包括ICU病房建设、医院新改扩、千县工程、中医妇保医院建设等一些列医疗新基建项目,十四五期间有望为公司带来约474亿可及市场增量。

3.2、公司在海外新兴市场积极布局,有望延续中国道路

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为554.87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21.16%。其中,进口额267.85亿美元,同比增长20.84%;出口额287.02亿美元,同比增长21.46%。现阶段,我国出口医疗器械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但近年来对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高端医疗器械产品所占比重有所增加,医用耗材产品的性价比增幅显著,质量效益持续改善。一些高端医学器械产品,如影像类、IVD产品,进口替代步伐逐渐加快,国际市场认可度逐步提高,一些国产厂商在国际市场战略头角、在发达国家市场开拓初见成效。

伴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各国纷纷加大医疗投入,海外市场需求释放,前景广阔。公司精耕海外市场超二十年,有望借助拓展国际市场。

3.2.1、公司销售网络遍布全球,国际新兴市场增速有望超越国内

(1)海外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发展中国家市场主力驱动

公司在国际超过30个国家设置有子公司,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及地区,并与美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等国家的领先医疗机构达成长期合作关系。

公司海外市场覆盖欧洲、北美、拉美、亚太和其他境外地区,细分市场规模基本保持稳步增长,拉美、亚太等发展中国家地区保持较高的市场增速,份额逐渐攀升。2021年,亚太市场增速高达40.43%,成为驱动海外市场的重要动力,份额逐步扩大至8.6%。由于增速较低,欧洲市场和北美市场份额下滑至9%和7.4%。未来,亚太、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市场有望主力驱动公司海外市场快速增长。

(2)海外市场各处开花,因地制宜战略制定

欧洲高端客户得以突破,尖刀产品协同其他产品打开市场。

在欧洲市场,公司采取“直销+经销”的销售模式,公司产品持续进入欧洲高端医疗集团、综合医院以及专科医院。2021年,公司突破了约130家全新高端客户(含高端实验室),并推进约250家已有高端客户的业务横向突破。

进入后疫情时代,欧洲部分国家为完善疾控体系、弥补临床需求都纷纷加大医疗投入,公司在欧洲的可及市场进一步扩容。公司在欧洲市场逐渐全面引入三大业务领域产品,计划通过各产线成熟的尖刀产品打开市场,协同带动其他产品全面入院。同时,公司也进一步完善欧洲本地化布局,全面对标中国市场,建立更加细致的渠道管理体系和考核机制。市场扩容,加之公司进一步深耕,欧洲市场有望继续带来高速业绩增长。

潜心打磨产品,北美市场稳定增长。公司进驻北美市场已有超20年历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直销模式,目前公司已在美国建立超过500人的本地化团队,项目覆盖北美近万家终端医疗机构。凭借强大的产品力,公司的产品已经进入2/3的美国医院,公司监护仪、麻醉机和POC超声市占率均在美国名列前三。2021年,公司在北美市场突破了包括华盛顿大学医疗中心、圣伯纳德医疗中心、钱伯斯纪念医院等在内的高端客户群。近年来,公司在北美市场增速放慢,但北美作为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高地,公司规划继续打磨产品、输出成熟产品,未来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ROW市场潜力较大,有望复刻中国营销经验实现高速增长。新冠疫情的爆发对世界各国医疗和疾控体系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暴露了其医疗卫生体系的短板,引起了各国对医疗投入重视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建设水平类似于数年前的中国,从设备保有量和人均医疗支出看,较欧美市场更具有市场潜力释放空间。对此,公司加紧在产品和营销组织架构两方面的建设。一面,以发展中国家客户的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大研发投入,并全面引入公司产品线和整体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全面复刻中国营销体系建设经验,构建起矩阵式组织架构,区域和产线各司其职、高效协同,同时在原有“直销+经销”销售模式的基础上强化本地化建设。依托市场扩容和品牌认可度提升,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市场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血球流水线进军巴西大型实验室,实现高效可靠自动检测。CientíficaLab是巴西大型诊断实验室之一,为巴西公共部门的26家医院和883个门诊部提供临床检测服务。CientíficaLab总部每天血常规检测多达9000次,血常规样本在十几台分析仪和推片机上独立检测,面临着效率低下、设备故障率高、大量人工操作导致错误、员工工作量繁重等问题。公司针对其面临的问题,为其提供了量身定制的血液自动化解决方案—两套高性能的CAL8000血球流水线,配有labXpert数据分析软件,实现检测自动化,自动进行异样血液样本复测,并且能够实现检测结果信息快速获取、高效管理。定制化的CAL8000流水线实现了工作流程的自动化、标准化、效率化和结果可靠化,节省了人力成本,为实验室日常检测带来较大便利。2021年,公司在巴西最大的连锁实验室DASARJ实现了血球的独家供应。

印度市场器械缺口大,有望依托基建高速拓展。公司深耕印度市场数十载,印度子公司自2006年就开始运营,在古尔冈、孟买、钦奈和加尔各答建立地区办事处,地区的销售和用服网络也逐步建立和完善。印度已成为公司在亚太市场业务体量最大、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伴随疫情爆发,印度医疗体系承压,医疗资源严重短缺,医疗器械长期供不应求。2020年8月疫情期间,公司为浦那工程学院的首个大型新冠治疗基地提供数百台患者监护仪。伴随着印度推进新的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公司有望顺其供应缺口实现印度市场的高速拓展。

俄罗斯市场发力高端,逐步实现客户突破。公司于2007年在俄罗斯建立分公司,推进本地化建设,超80%的公司雇员为当地员工,为全国超8000家医疗机构提供医疗解决方案。疫情期间,公司为其疫情防控救治的医院提供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超声仪等多款医疗设备。目前,公司已成功突破多家联邦医院和高端公立实验室。俄罗斯医疗器械市场与国内市场发展阶段类似,治疗能力的提升成为其目前需求演进趋势,对微创手术、高端产品、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攀升。公司依托已实现突破的高端客户市场,且加强市场渗透,未来有望实现新的增长。

非洲市场潜力大,优质产品及售后实现快速渗透。公司在2002年即入驻非洲市场,已累计向50个国家提供医疗设备,已在埃及、摩洛哥、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等5个国家设立办事处,拥有超过40名非洲本地员工,市场基本覆盖整个非洲大陆。2021年,公司支援非洲医疗建设,捐赠或以优惠价格向埃及提供技术先进的彩超设备,并与当地顶尖大学及公立教学医院合作共建了4个培训中心与13家培训学校。非洲市场医疗器械市场潜力较大,欧美等国家的医疗器械制造商业较早开拓非洲市场,但存在产品的价格偏高、售后服务跟不上等问题。公司凭借适宜的技术、高性价比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获得了非洲市场的认可。非洲市场目前人均设备保有量较低,市场成长空间大,需求快速释放,有望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市场之一。

(3)销售模式因地制宜,拓展销售深度广度

公司销售模式包括直销和经销两种。整体而言,公司采取以经销模式为主导的销售模式,2015年至2018年公司经销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均在75%以上,且比重逐年增加。经销模式,利用经销商下沉式的区域推广及快速响应的优势,提高公司产品所覆盖区域的广度及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司收入的迅猛增长。

针对国内市场,公司采取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而在海外推广过程中,公司更加强调因地制宜,在部分难以找到良好经销商资源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采取直销模式,针对拥有良好经销商资源的地区和难以依靠直销团队全面覆盖的客户采取经销模式。在北美市场,公司采取直销模式,建立专业的直销团队,与美国四大集团采购组织合作,项目覆盖北美近万家终端医疗机构。在欧洲市场,公司采取“直销+经销”的销售模式,公司产品持续进入欧洲高端医疗集团、综合医院以及专科医院。在发展中国家,公司采用经销为主的销售模式,建立完善且覆盖广的营销体系。

(4)海外推广效果极佳,国际市场步步渗透

凭借雄厚的产品实力,受益于国际品牌声誉的不断提升,公司有望推动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渗透,驱动国际市场成为和国内同样高速增长的市场。国际国内双轮驱动,有望成为全球医疗器械领导者。

3.2.2、国际巨头的启示:坚持本地化运营,不断渗透升级客户群体

4.1、生命信息与支持:龙头地位稳固,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4.1.1、监护仪:国内第一,全球第三,有望维持全球领先

(1)监护产品种类齐全,量增带动收入增长

医用监护仪是一种通过测量病人生理参数,与可知设定值进行比较,若超标则报警的装置系统,同时它连续24小时监护病人生理参数,检出变化趋势,指出临危情况以供医生应急处理和提供救治。过去,监护仪主要用于危重病人的监护,后发展至普通病房的监护,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医疗监护仪的普及率上升,监护仪的使用场景不断拓展,下沉至县乡级医疗机构。

公司监护产品种类丰富齐全,诸多系列产品全面覆盖高中低市场,适用于重症监护、亚重症监护、常规监护、查房/分诊监护等多种临床场景,推出的穿戴监护系统、转运监护系统、遥测监护系统、中央监护系统、手持式血氧仪等监护产品满足各种特殊化需求。

凭借齐全的产品种类,公司监护产品销量持续增长,从2017年的13.6万台增长至2020年的28万台,复合增长率达27.1%,以量驱动收入增长。

(2)主导国内市场,持续渗透国际市场

得益于2008年对美国老牌公司Datascope的病人监护设备业务的收购,公司快速打入监护仪高端市场,立足于此快速打开全球市场。公司监护仪业务中国市场市占率第一,全球市场排名第三。国内市场中,公司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有望借助国产替代和医疗新基建进一步发挥国内行业龙头的优势。国际市场,公司计划凭借齐全的产品种类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市场进行渗透,继续维持全球占有率的领先水平。

4.1.2、麻醉机:高端产品持续发力,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1)产品性能良好,需求全面覆盖

麻醉机属于半开放式麻醉装置,通过机械回路将麻醉药送入患者的肺泡,形成麻醉药气体分压,弥散到血液后,对中枢神经系统直接发生抑制作用,从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效果。

公司麻醉机产品包括高端A系列,中低端WATO系列及麻醉蒸发器V60系列。A系列由北美国际研发团队创新研发,定位高端市场,进入国际市场后凭借良好的产品性能迅速成长为北美和全球麻醉机领域三大主流品牌之一。

(2)立足中低端市占率稳步提升,突破高端进一步扩大份额

公司在国内麻醉机市场从2017年的11%提升至2019年的29%,超越GE成为仅次于德尔格的国内第二麻醉机厂商。公司优势集中于中低端市场,在高端市场有望替代国际品牌进一步扩大份额。目前公司麻醉机全球排名第三、美国排名第三,国际市场开拓表现卓越,但成长空间较大,有望进一步渗透。

THE END
1.上海·2024应急展览会2024第三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 2024/5/13至2024/5/15 国家会展中心 2023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EDRR 2023/5/8至2023/5/10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 2022/8/1至2022/8/3 上海世博展览馆 2022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 2022/5/12至2022/5/14 国家会展中心(...http://shanghai.expowindow.com/dz/2_1379_2024.html
2.2024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介绍时间地址图片交通线路定期举办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被纳入“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14 项合作举措! 2023年11月16日,2023“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召开,论坛主题是“应急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论坛期间举行了“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https://www.zhandaren.com/fair/719.html
3.2025中国(石家庄)国际砂石及尾矿与建筑固废处理技术展览会2025中国(石家庄)国际砂石及尾矿与建筑固废处理技术设备展览会即将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这无疑是行业领域的一次重要盛会。展会预计展出面积达到20000平米,参展厂家超过300余家,参展品牌更是多达1500余种,预计将吸引30000人次的专业参观采购商。这一规模充分http://www.coalexpo.cn/
4.2024上海石油化工安全防护与消防应急管理展览会2024上海石油化工安全防护与消防应急管理展览会000天展会时间:2024年12月11日-13日 展会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我要参观我要参展 2024上海石油化工安全防护与消防应急管理展览会 石油和化工行业是中国第一大工业产业,每年产值达14.5万亿元。但由于产业大,企业多,重大事故一直屡有发生。据统计, 从2017至2019年上半年...http://www.nyhgexpo.com/
5....2025亚洲智慧城市安全与应急救援装备博览会官方网站展览地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 【组织机构】 鸣谢指导单位:(拟) 国际智慧城市研究院 国际应急管理协会 国际地质灾害与减灾协会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 深圳市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等 共同组织单位: 德励国际会展集团 深圳市智慧安防商会 全国安全产业协会城市安全与应急分会 ...http://www.cpsee-expo.com/
6.首页国内电力行业最具规模及影响力的品牌电力展—国际电力电工展(EP) 始于1986年,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及国家电网联合举办, 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承办。 承蒙业界人士及海内外参展商多年来的大力支持,2024年将迎来「第三十一届中国国际电力设备及技术展览会 (EP Shanghai 2024)」暨「上海国际储能技术应用展览会(ES Shang...https://www.epchinashow.com/
1.2024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官网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中国应急展)由应急管理部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主办,聚焦应急管理信息化、消防救援、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及事故救援四大领域,旨在成为集中展示先进安全应急装备和技术的平台,纵览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窗口,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创新发展的助力器!https://www.cieme.net/
2.工作动态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 应急管理部发布11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2024-11-06 14:51 11月3日中午12:00央视12频道《应急时刻》:推进应急法治 筑牢安全防线——第五届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专题节目2024-11-02 16:29 国务院安委办会同国务院国资委约谈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24-11-01 19:29 台风“...https://mem.gov.cn/xw/yjglbgzdt
3.2024年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日期时间展馆地点展位价格定期举办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以展促用,引领应急管理关键技术研发和应急物资装备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是深化应急管理部“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推动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成功举办2023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的基础上,2024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以下简称中国应急展)拟定于2024年11...https://www.zhanhome.com/beijing/2024091614513.html
4.2024北京应急展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北京应急救援展应急装备...中国应急展作为首场由应急管理部门主办的全国性展览,将以助力应急管理装备高质量、现代化发展为己任,健全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先进适用应急管理装备研发、制造和应用,持续搭建政策引导、供需对接、实战导向、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的专业平台。https://expocefe.com/
5.2024年中国(北京)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门票时间地点会刊名录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以下简称:中国应急展)打造中国国际应急品牌展览会。为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促进中国消防应急行业与国际消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搭建新的贸易平台。 本届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以“搭建国际安全平台”为主题,吸引了100多家媒体竞相报道。通过展会,包括现场采购、技术合作、项目施工、渠道合作,...https://www.shifair.com/exhibitionDetails/2744.html
6.厦门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展览会救援展应急管理应急装备...EN | CN 2024厦门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展览会 第五届应急管理及产业发展(厦门)论坛 时间:2024年12月20日-22日 地点:厦门http://www.seiafair.com/
7....CZFE2025应急救援消防展会2025年消防展消防展会消防展览会...第16届中国(郑州)国际消防安全及应急产业博览会定于2025年5月22-24日继续在郑州航空港中原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展览面积扩充至32000㎡,预计600家展商集中亮相,展会新增设包含但不限于建筑防火、消防器材、应急救援、安全防护、储能消防安全、水利工程建设与防汛应急、水利水电技术与设备、城市疏浚技术与应急、燃气安全...https://www.czwb119.com/
8.2024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官网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中国应急展)由应急管理部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主办,聚焦应急管理信息化、消防救援、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及事故救援四大领域,旨在成为集中展示先进安全应急装备和技术的平台,纵览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窗口,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创新发展的助力器!https://www.isee-cefe-interschutz.com/visitor/r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