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是中国国际法学的研究重镇。她的前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室和最早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组。
联合党委书记主持所务工作
小
中
大
2024年10月31日—11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三届法治国际论坛(2024)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人工智能治理:立法与实践”,近60位中外专家学者参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法学研究所所长莫纪宏学部委员,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法学院夏荣教授(SeanCooney),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廖凡研究员分别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增毅研究员主持。
夏荣强调了国际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他表示,各国在人工智能治理中基于本国国情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做法和机制,应当通过交流合作学习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推动形成关于人工智能治理的国际共识。
论坛第一单元主题为“人工智能治理模式与法治”,由廖凡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教授以“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法治环境”为题发言。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研究中心陆凯研究员(KarmanLucero)以“人工智能与法律的限制”为题发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盖布瑞勒·马兹尼研究员(GabrieleMazzini)以“欧盟的人工智能规制”为题发言。
论坛第四单元主题为“工作场所的人工智能使用与规制”,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叶静漪教授主持。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法学院夏荣教授以“澳大利亚关于平台工作的新法律”为题发言。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沈建峰教授以“中国平台用工的政策与治理思路”为题发言。波兰华沙大学法律与行政学院副院长高彬承教授(PiotrGrzebyk)以“建立工作场所算法管理的通用标准——欧盟与中国视角”为题发言。匈牙利卡洛里·加斯帕新教大学法学院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系主任、匈牙利国家公共服务大学阿提拉·桑德·坤教授(AttilaSándorKun)以“人工智能与工作场所——欧洲和匈牙利视角”为题发言。
论坛第五单元主题为“人工智能立法与全球治理”,由加拿大渥太华大学高级顾问焦杰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龑教授以“走向‘逆向逻辑思维’时代的人工智能与法”为题发言。澳门大学法学院罗斯塔姆·纽维尔斯教授(RostamNeuwirth)以“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制度和认知的挑战”为题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副主任周辉副研究员以“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格局、挑战与完善”为题发言。
论坛第六单元主题为“人工智能治理与权利保护”,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研究》副主编冯珏编审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室主任管育鹰研究员以“生成式AI的知识产权核心议题及法律治理路径”为题发言。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院肥塚肇雄教授以“人工智能与数字灾难——从责任到赔偿”为题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卢超研究员以“自动化行政与中国特色数字政府建设”为题发言。
论坛闭幕式上,高彬承教授、谢增毅副所长分别致辞。闭幕式由法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张锦贵主持。
高彬承表示,论坛为不同国家的学者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治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意义重大。人工智能需要法律治理,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本次论坛中外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治理这一主题展开深入对话交流,内容丰富,讨论热烈,成果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