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要时政汇编第23周时政周报(6.36.9)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6月3日,2024年全民禁毒宣传月暨虎门销烟185周年纪念活动在广东东莞启动。今年的全民禁毒宣传月以“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为主题,开展多种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关心禁毒、支持禁毒、参与禁毒的浓厚氛围。

2.国内海拔最高交流特高压工程成功跨越四川折多山

6月3日,我国在建海拔最高的交流特高压工程,跨越海拔4500多米的四川折多山架线成功。工程预计明年全部投运,可将西南地区电网主网架的电压等级从500千伏提升到1000千伏,每年输送清洁电能超过350亿千瓦时。

3.我国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6月4日发布,我国首批确定由9个汽车生产企业和9个使用主体组成的联合体,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城市展开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试点产品涵盖乘用车、客车以及货车三大类。试点过程中将系统开展产品测试与安全评估工作,探索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管理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底,我国共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29000多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6800多张,道路测试总里程超过8800万公里。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目前,部分产品已具备一定的量产应用条件。下一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功能、性能提升和产业生态的迭代优化,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4.新疆首开经西部陆海新通道出港集装箱班列

5.六五环境日主场活动在广西南宁举行

6月5日是六五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各地开展多种活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号召更多人参与建设美丽中国。

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今天在广西南宁举行,此次活动落户广西,是首次在自治区举办,首次在祖国南疆举办,首次在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和窗口举办,在引导动员全社会携手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广西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生态环境部现场发布《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布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先进典型名单,并为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颁授聘书。

公报显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保持长期向好态势。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国管辖海域海水水质总体稳中趋好。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全国自然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全国核与辐射安全态势总体平稳。

6.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首批《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首批33个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包括食品生产、销售等食品生产经营业态,以及大米、乳制品等重点食品类别。明确了企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的重点环节、风险点等内容,推动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7.我国进一步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通知》要求,各地组织省内城市三级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城市医院应参与县级医院重大决策,帮助县级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城市医院分梯次定期到县、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增加对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

8.第六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举行

6月6日,第六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在浙江温州举行,成果丰硕。论坛发布了10项实事项目清单,涵盖省际交通出行、医保跨省结算提质扩面、养老服务一体化等。

首批12个长三角跨区域创新联合体成立。联合体将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协同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共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9.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确定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日前,国家确定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包括北京市延庆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山东省烟台市等12个地区,试点期限为2025-2027年。各地将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10.我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日均超252万吨

自然资源部6月6日发布《2023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56个,日处理规模超252万吨。全国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在辽宁、天津、河北、山东等10个沿海省(区)市。海水淡化水的主要用途以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为主。

11.总台发布2024端午特别节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6月6日发布端午特别节目《奋楫家国——碧水长歌颂端阳2024》,节目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创新,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国际皮划艇协会主席科涅茨科通过视频为中国观众送上端午祝福,并祝贺龙舟运动在全球的广泛开展。

12.我国科学家研制出首款具仿生三维架构的电子皮肤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张一慧教授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维架构的新型电子皮肤系统,可在物理层面实现对压力、摩擦力和应变三种力学信号的同步解码和感知,对压力位置的感知分辨率约为0.1毫米,接近于真实皮肤。该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

13.2024年全国高考开考

2024年全国高考6月7日开考,今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

高考首日,考生们进行了语文和数学科目的考试。今年,全国共设考点7926个,普通考场35.9万个,备用考场2.2万个。各地考点均实现了智能安检门全覆盖,教育部还积极推进考场实时智能巡查和保密室实时智能巡检,维护考试公平公正。

今年,全国共有1.1万余各类残障考生参加高考,教育部指导各地为他们提供合理考试便利,包括为11省(区)共15名盲人考生专门命制了盲文试卷。各地还加强了出行、食宿、医疗卫生、噪音治理等方面服务保障,全力为考生创造温馨舒适的考试环境。

14.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将举办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6月7日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启动,各地将以“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举办“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非遗购物节”等1.2万余场特色活动

15.国产客机ARJ21首条中亚航线开通

6月7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从新疆机场起飞,前往塔吉克斯坦,这也是ARJ21执飞的首条中亚航线。截至目前,ARJ21飞机累计运营549条航线,安全运送旅客超1300万人次。

16.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研究院成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研究院6月7日揭牌成立。研究院以“立足总台,面向业内,瞄准国际高端智库机构”为核心定位,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总台为研究院首批特邀专家代表颁发证书,并与权威机构共同发布首批课题项目。

17.我国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

6月8日是第16个世界海洋日暨第17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海洋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自然资源部今天发布《2023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公报显示,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典型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已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15万平方千米,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近1680千米,滨海湿地超过75万亩。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实施以来,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营造红树林约7000公顷,红树林地面积已增长至约3万公顷。

为了打造更好的海湾生态环境,我国出台《美丽海湾建设提升行动方案》,将美丽海湾建设重点推进范围从50个扩大到110余个。

高水平的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正在助力海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我国海洋能源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7.1%。我国首台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并网以来累计发电超350万千瓦时,为我国规模化开发利用潮流能积累了重要工程经验。前四个月,“蓝色粮仓”加快建设,全国新增用海用岛面积144万亩,其中渔业用海面积占八成以上。

与此同时,海洋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首批《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和全国首个国家海洋大数据服务平台(海洋云)今天正式对外公布,有力推进海洋数字化转型。

18.2024年中华龙舟大赛开赛

2024年中华龙舟大赛江苏盐城站的比赛6月8日开赛。来自全国各地的36支龙舟队,800余名运动员角逐这项国内级别最高的龙舟赛事。作为今年中华龙舟大赛的揭幕战,盐城站的比赛为期三天,将分别进行100米、200米、500米直道赛三个项目的比拼。中华龙舟大赛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龙舟协会共同主办,是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龙舟系列赛事。

19.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沈阳举行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6月8日在辽宁沈阳举行,活动的主题为“保护文物传承文明”,“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也正式揭幕。除主场城市系列活动外,各地文博单位还组织开展7300余项活动。云南玉溪开展“文物考古进校园”活动,提高青少年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兴趣;三星堆博物馆还给游客准备了“小礼物”,举行互动答题等活动。

20.两部门推出12项服务措施助力小微经营主体发展

国家税务总局、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近日发布通知,联合开展2024年助力小微经营主体发展专项行动,重点推出12项服务措施。包括开展税费辅导“开业第一课”,定制创新型中小企业升级梯度培育方案,促进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细等。

21.全国妇联推进“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全覆盖

各级妇联将联合民政部门,全面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力争到2027年,通过单独建立、行业统建、区域联建、纳入村(社区)妇联组织等方式,实现“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全覆盖。

22.常泰长江大桥全线贯通

6月9日中午,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钢桁梁最后一道合龙口焊接完成。拼接板对孔偏差小于2毫米,主航道桥面实现“毫米级精度”合龙。至此,这座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历时5年建设实现全线贯通。常泰长江大桥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桥面铺装,明年4月底前完成动静载试验和交工验收检测,具备通车条件。

23.科技创新助力我国隧道技术装备领先世界

最新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累计新增运营隧道超过3.88万公里,成为世界上隧道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建成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超过5万公里,其中10公里以上的特长隧道2050座,也成为世界上隧道数量最多、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

重要文件

1.《2024-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发布

《2024—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计划》近日出台,提出在企业登记、司法等重要领域,提出5个方面17项措施,进一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提升信用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加快推动出台社会信用建设法;推动省级信用立法全覆盖;规范信用信息查询使用的权限和程序,依法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

统筹推进信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行动计划明确,优化信用信息平台功能;加快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整合;加强对违法违规收集、篡改及泄露公共信用信息行为的监控,加强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保护。

强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围绕企业登记、司法、税务、海关、金融、知识产权等重要领域,健全落地数据共享机制,建立标准统一、权威准确的信用记录。鼓励地方探索依托“信用分”拓展守信激励场景应用,推动在医疗、托育、养老、家政、旅游、购物、出行等重点领域实施“信用+”工程。全面推广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

提升信用监管效能方面,行动计划明确,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机制。

2.《关于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的指导意见》印发

今年6月是全国第23个“安全生产月”。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标准助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我国在社会治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消防救援、公共卫生、网络和数据安全等15个重点领域制修订公共安全国家和行业标准300项以上。

部署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将有力推进公共安全领域标准化建设,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进一步强化安全标准筑底线保安全作用,为更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化工作支撑。

二、主要内容

(一)园区减污降碳宣传教育活动

支持和引导园区管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计划,通过组织政策法规宣讲、知识培训、技术交流、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无废园区”案例征集等活动,积极开展生态工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环保等方面宣传教育,搭建园区内企业之间的互动平台,提升企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内生动力。加强园区展馆展厅、电子屏幕、宣传栏、广播、网站、新媒体等多种宣传平台建设,组织各类宣传实践活动,引导更多行业协会商会、周边居民、中小学生等走进园区,制作并发放宣传海报、手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宣传产品,广泛传播绿色、清洁、低碳理念。2025年底前,推荐一批生态文明宣教特色园区典型案例。(生态环境部牵头,民政部、共青团中央等参与)

(二)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开放活动

(三)社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

(四)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

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安排,持续指导推动各地学校开展生动活泼的美丽中国建设研学实践活动。出台《“美丽中国·青春行动”规划(2024—2028)》,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共青团、少先队团课队课体系,实施青少年建功绿色科技创新行动、青年绿色科技人才行动、绿色发展岗位建功计划、青少年绿色减碳行动,深化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打造系列青少年生态文明实践载体,常态化开展生态环保实践活动。分年龄段出版青少年生态环保科普图书。每年开展中小学生《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假期实践活动。支持高校和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开展生态文明社会调查、绿色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科考等社会实践和研究,每年对100个校园生态环境保护社团进行小额资助。充分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科教馆等,发挥研学实践基地、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基地、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等作用,为学生课外活动提供场所、创造条件。(教育部、生态环境部、共青团中央牵头,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央网信办等参与)

家庭绿色生活方式倡导活动

持续深入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推选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等绿色家庭典型。持续推进“美丽庭院”建设提档升级,带动农村家庭从房前屋后做起净化美化庭院,积极参与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美化绿化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助力建设美丽乡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妇联依托各级妇女儿童之家、儿童活动中心等阵地,每年组织开展绿色家庭选树、“美丽庭院”建设、垃圾分类、爱粮节粮等主题活动3次以上,引导广大家庭行动起来,自觉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全国妇联、生态环境部牵头,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共青团中央等参与)

(六)个人低碳行为习惯养成活动

广泛传播生态价值理念,引导社会公众积极践行《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倡导绿色消费、低碳出行、节约能源、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发展绿色旅游,减少塑料制品、一次性用品使用,减少噪声产生,持续推进“光盘行动”。每年举办生态文化论坛。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承载生态价值理念的生态文化作品,持续开展“大地文心”生态文学活动,推动“生态书香”全民阅读活动,开展“青山书角”建设。每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部门至少组织1次主题社会宣传活动,制作发布宣传产品不少于5件。统筹社会资源构建低碳行为激励回馈机制,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借助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强化个人行为习惯养成,引导公众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每年开展“寻找美丽中国低碳达人”活动,集中展示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典型实践。(生态环境部牵头,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参与)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24年6月):举办启动仪式,全面启动各项活动。

第二阶段(2024年7月至2025年10月):全面推进各项活动开展,围绕活动开展的经验做法、成果成效进行交流,着力选树优秀典型,加强对先进经验和模式的宣传推广。

第三阶段(2025年11月至12月):加强活动成果和数据收集,选编优秀成果案例,对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全面评估,召开活动总结大会,谋划下个时期工作安排。

四、工作要求

(二)加大支持力度。中央和地方财政按照事权划分,分别承担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支出责任,为系列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经费支持和政策保障。积极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支持,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充实专业力量。

(三)强化宣传推广。用好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全国低碳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国际无废日等重要节点,发挥好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重点网站、广大新媒体、行业协会商会、网络正能量名人的作用,通过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加强主题宣传和典型宣传,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故事征集活动,不断提升品牌社会影响力。

(四)做好总结评估。完善系列活动成效评估机制,对系列活动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定期组织开展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总结活动典型经验,推广成熟模式,为社会各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榜样示范和价值引领。按照有关规定表彰和表扬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4.《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印发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印发《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在全国沿海地市城镇建成区毗邻的65个海湾开展为期3年的拉网式海洋垃圾清理行动。

《行动方案》明确建立健全海洋垃圾常态化治理体系、严控陆源垃圾入海、强化海上垃圾防治、及时清理岸滩和海漂垃圾、规范处置上岸垃圾、加强海洋垃圾调查与监管等6项重点任务,引导沿海地方形成陆海统筹治理海洋垃圾的管理闭环。

5.《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发布

交通运输部等十三部门印发《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到2028年,船舶运力结构得到有效改善;新能源公交车辆推广应用持续推进;重点区域老旧机车基本淘汰,实现新能源机车规模化替代应用;邮件快件智能安检设备广泛推广使用,寄递领域安检能力大幅提升;北斗终端应用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

《方案》提出七大行动。一是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行动,鼓励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等;二是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更新行动,加快淘汰更新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有序推广新能源营运货车等;三是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行动,加快高能耗高排放老旧运输船舶报废更新,大力支持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运输船舶发展,完善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运输船舶配套基础设施等;四是老旧机车淘汰更新行动,加快老旧机车淘汰,鼓励新能源机车更新等,五是邮政快递老旧设备替代行动,支持老旧安检设备更新,开展邮政快递末端配送车辆更新,支持老旧分拣设备更新等;六是物流设施设备更新改造行动,鼓励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城郊大仓基地范围内的多式联运场站和转运设施设备升级改造等;七是标准提升行动,强化营运车船能耗、排放、技术标准升级,建立新能源机车及配套工程的标准体系等。

《方案》明确,强化政策支持。

一是制定配套措施。研究制定老旧营运车船报废更新资金补贴实施细则,明确补贴范围、补贴标准、操作流程、监管要求和部门职责等。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制定配套操作细则,细化落实举措,规范开展工作。

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持续实施好老旧营运车船淘汰更新补贴,把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项目纳入中央资金等支持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统筹利用中央财政安排的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支持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加强公路养护机械装备及应急装备更新政策储备。

三是健全金融保险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工具的激励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对交通运输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支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提高融资便利度和保险保障水平。

四是加强创新支撑。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等,开展新型清洁能源载运装备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交通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鼓励行业各类绿色交通创新主体建立创新联盟,建立绿色交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持续制定发布交通运输行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目录,加快节能环保关键技术推广应用。

四、新法速递

五、科技成就

1.我国单体容量最大沙漠光伏项目成功并网

近日,我国单体容量最大的沙漠光伏项目——乌鲁木齐米东350万千瓦光伏项目成功并网。该项目投运后,每年可提供60.9亿度清洁电力,节约原煤近19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0多万吨。

2.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背采样和起飞

6月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

月面起飞,相当于在月球完成一次火箭发射。经过约6分钟的飞行,嫦娥六号上升器顺利进入了预定环月飞行轨道。

月面起飞前,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顺利完成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智能快速采样。智能采样是嫦娥六号任务的核心关键环节之一,通过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方式,分别采集了月球样品,实现了多点、多样化自动采样,并按预定形式将珍贵的月球背面样品封装存放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完成了这份宇宙“快递”的打包装箱。

表取完成后,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这是我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这面国旗是科研人员利用玄武岩熔融拉丝技术制作而成的,能更好地适应月背的环境。

今天国家航天局还发布了嫦娥六号着陆器着陆月球背面拍摄的系列影像图,包括落月过程中降落相机拍摄的着陆区附近影像、全景相机拍摄的着陆点影像。

后续,上升器将与在环月轨道上等待的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进行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并将月球样品转移到返回器中,由返回器带回地球。

3.国产商用飞机首次加注SAF演示飞行

6月5日,中国商飞公司的一架ARJ21支线飞机和一架C919大型客机,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分别在上海和东营完成演示飞行。这是国产商用飞机首次加注SAF演示飞行,展现了国产商用飞机良好的飞行性能。SAF是一种由可再生原料制成的液体航空替代燃料,与传统航空燃料相比,其在全生命周期内最高可降低80%的碳排放量。

4.嫦娥六号携带月背样品完成“太空接力”

6月6日14时4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并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我国航天器继嫦娥五号之后,第二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嫦娥六号上升器从月球背面起飞进入环月飞行轨道后,先后进行了4次轨道调整。6月6日上午,上升器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前方约50公里、上方约10公里位置时,轨返组合体通过近程自主控制逐步靠近上升器。

14时48分,嫦娥六号轨道器配置的3套K形抱爪对准上升器连接面的3根连杆,通过将抱爪收紧实现两器紧密连接,精准完成交会对接。此后,装载着珍贵月球背面样品的容器从上升器被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

接下来,嫦娥六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与上升器分离,进入环月等待阶段,准备择机实施月地转移轨道控制。

5.首个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立体观测网建成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科研团队利用青藏高原及邻近周边地区8个无线电探空站,和阿里、珠峰等9个微波辐射计新组建了我国首个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立体观测网,实现对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数据的全天候实时观测,为研究当地恶劣天气、环境变化等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六、国际要闻

1.国际原子能机构六月理事会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

国际原子能机构六月理事会3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刘敬出席会议并发言,全面阐述中国立场,表示愿以中国加入机构40周年为契机,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

2.国际雪联第55届代表大会在冰岛雷克雅未克举行

6月5日凌晨,国际雪联第55届代表大会在冰岛雷克雅未克举行。会议通过不计名投票选举产生了2029年国际雪联世锦赛举办城市,河北省张家口市获得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世锦赛举办权。

3.中国——西班牙经济工业合作混委会第29次会议召开

4.联大选举新主席和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联合国大会6日选举喀麦隆前总理菲勒蒙·扬为第79届联大主席。菲勒蒙现年76岁,他将于今年9月就任联大主席,任期一年。

联大当天还选举丹麦、希腊、巴基斯坦、巴拿马、索马里五国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5.欧洲央行宣布下调三大关键利率25个基点

欧洲中央银行6日决定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下调25个基点,该利率水平将于本月12日起生效。自2022年7月开启加息进程以来,欧洲央行连续10次加息,累计加息450个基点。自2023年10月以来,欧洲央行一直维持利率不变。欧洲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降息是为了提振疲软的欧洲经济,不过欧洲央行公报同时指出,欧元区通胀压力仍然很大。

6.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

第78届联合国大会7日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

决议明确所有文明成就都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突出强调文明对话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共同进步的重要作用,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充分体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要义,并决定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

中国代表表示,当前多重危机挑战交织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再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在此背景下,中方倡议联大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旨在充分发挥文明对话对于消除歧视偏见、增进理解信任、促进民心相通、加强团结合作的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团结应对共同挑战注入正能量。决议邀请联合国会员国、联合国各机构等庆祝该国际日。中方鼓励各方根据联大决议规定,举行丰富多彩的国际日庆祝活动,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的传承和创新,积极推动人文交流与合作,实现人类文明共同繁荣进步。

7.中国研制的匈塞铁路高速动车组在塞亮相

7日,中国研制的匈塞铁路高速动车组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泽蒙车辆段亮相。这是中国铁路技术装备与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对接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中国高速动车组首次进入欧洲。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出席了当天的活动。

匈塞铁路高速动车组全长约103米,最高运行时速200公里。该动车组将于2025年底在匈塞铁路投入使用。

七、地方要闻

1.福建单机容量最大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

6月6日,福建单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厦门电站全面投产发电。电站设计年发电量14亿千瓦时,每年将节约标准煤2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4万吨。

2.梅江灌区工程团结总干渠建成试通水

不久前,位于江西宁都的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梅江灌区工程团结总干渠建成试通水。全长28公里的团结总干渠,是梅江灌区工程输水线路最长、灌溉面积最大的干渠,可以有效改善区域内10多万亩水稻、果园和蔬菜大棚的灌溉条件。

3.藻渡水库首个控制性工程导流洞正式完工

在重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项目——藻渡水库首个控制性工程导流洞正式完工。藻渡水库总库容超2亿立方米,将新增灌溉面积1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5万亩。

4.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举行

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于6月5日—8日在上海举办,以“走向碳中和之路”为主题,由主题展览、系列论坛、贸易对接三大板块构成。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600多家国内外企业集中亮相,预计超8万人次观众参与。展会期间,将举办一个主旨论坛和六个平行论坛。

5.2024北京长城文化节开幕

2024北京长城文化节6月7日开幕。本届文化节推出6条长城古迹精品旅游线路,全方位展示长城的自然和文化魅力。其间举办八达岭长城文化论坛,以“爱我中华修我长城”40周年为主题,就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话题展开研讨。

THE END
1.上海救援装备·展2024长三角应急展2024/5/13至2024/5/15国家会展中心主题:救援装备.展2024第三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 特设救援装备主题展览,欢迎救援装备企业在线预订展位,如果您想了解救援装备行业市场或对救援装备类产品及项目感兴趣请立即提交您的需求。点展连接无限商机!■关于救援装备展 参展范围 (一)应急防灾减灾展区:应急指挥、...https://m.expowindow.com/zhanhui/zhuti_5067_20241109.html
2.国家会展中心(上海)2025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 会员:cieoeexpo 开幕:2025-05-13 2025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 会员:linhaish 开幕:2025-05-13 2025国际航空应急救援产业展览会(上海) 会员:fdming 开幕:2025-05-13 2025上海航空应急救援产业展览会 会员:qq948269689 开幕:2025-05-13 2025 LINK牛仔产业展 会员:葛雪莲 ...http://www.cnena.com/showroom/showroom.php?id=551
3.消防展会2024年中国消防展会时间表排期表展会一览表重庆消防与应急博览会 CQFE 2025.04.11-04.13 举办时间:2025.04.11-04.13 举办地址:重庆市南岸区江南大道2号 举办展馆: 展出面积:20000㎡ 展商数量:400 参观人数:30000人 3170人浏览 距离开展还有153天 关于消防展会 聚展网为您呈现2024年精选消防行业展会排期,汇集了消防行业的重要展会,旨在促进行业交流和产业创新...https://www.jufair.com/exhibition-31-230-1-0-0-0-1/
4.上海应急消防工程设备行业协会二、协会在2018年12 月与中机国际、德国汉诺威联合举办全国首个上海国际应急安全与消防博览会的基础上,积极支持2021年长三角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和2024年市贸促会主办的一带一路印尼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三、2023年10月协会组织秘书处及会长单位到江苏、安徽学习考察交流。(1)初步与江苏省消防协会、浙江省消防...http://www.119shfire.com/FTrends/Details/180
1.2025长三角应急展长三角减灾和救援博览会自举办以来,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促进应急、安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应急防灾减灾和救援能力,营造全社会参与应急的浓厚氛围。 博览会已列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上海市...http://95697449.b2b.11467.com/product/10825614.asp
2....应急管理协同发展成果及第三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今天(4月9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马坚泓介绍了长三角一体化五年来应急管理协同发展成果及第三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筹办情况,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王春江、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叶建迅、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白中华、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周敏浩共同出席...https://www.shanghai.gov.cn/nw12344/20240409/1577faf6cc8c4e3a9bb4670df1b5cf46.html
3.www.edrr印度尼西亚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 同期举办 境外展会https://www.edrr-expo.com/
4.第三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约90%参展企业为科技型和高新技术企业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严曦梦)第三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以下简称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将于5月13日至1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记者从4月9日举行的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暨第三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三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将主要聚焦以下三个方面主题: ...https://news.cnstock.com/news,bwkx-202404-5215903.htm
5.2024年5月上海应急大事记5月15日,作为第三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的重要主题活动之一,长三角应急文化一体化活动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应急管理部门共同签订长三角应急科普共建共享协议联合发出关于大力开展长三角区域全民“应急科普”活动的倡议,首批16位“长三角应急科普大使”亮相。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670688
6.消防展会消防论坛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消防保安技术设备展览会 进入展会>>2024-12-04举办 2025第四届中国(杭州)国际消防安全及应急救援展览会 进入展会>>2025-07-04举办 2025广州国际应急安全博览会 进入展会>>2025-06-16举办 2024第15届中国郑州消防安全及应急产业博览会 https://new.fire114.cn/exh
7.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主办:上海颖展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承办:上海颖展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官网:www.cpcashow.com 第三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 时间:2024-05-13 -- 2024-05-15 展厅:5.1H、6.1H 主办: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江苏省应急管理厅、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安徽省应急管理厅、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承办:华茂国际展览(上海...https://www.neccsh.com/cecsh/exhibitioninfo/exhibitionlist.jspx?pageNo=3
8.新质生产力引领安全应急2024第三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即将开幕!在防灾减灾宣传周来临之际,第三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应约而来!5月13-15日,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将于宣传周期间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隆重举办,代表长三角区域的创新能力、活跃的协同发展水平、前沿的科研水平,共同谋划安全应急行业发展未来。 500+家国内外展商参展,涵盖低空经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机器...https://www.yicai.com/news/102100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