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收益分析方法模板(10篇)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投资收益分析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其三,新旧会计准则中投资收益的异同。一是新旧准则中投资收益核算的差异。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中,需要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情况,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旧准则中,当资产的价值升高时,遵循谨慎性原则,不对资产进行处理;当资产的价值降低时,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虽然两者所计入的科目不同,但两个科目中的金额都只有在处置该资产时才能转入投资收益科目。新旧准则长期股权投资中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范围不同。当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时,新准则采用成本法对其进行核算,而旧准则采用权益法对其进行核算。二是新旧准则中投资收益核算的共同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股利,投资企业按应享有部分,确认为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股份比例确认为投资收益。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按照所收到的处置收入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和已确认但尚未收到的应收股利的差额确认投资收益。

在我国,当年实现的盈余一般于下年度发放利润或现金股利。因此,通常情况下,投资企业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是来自上年被投资单位的盈余分配。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具体会计处理时,可按本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与上年投资企业投资持有月份中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之差额,求得应冲减或转回的初始投资成本,再根据“借贷平衡”原理,确认投资企业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根据“本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与“上年投资企业投资持有月份中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的关系,分以下三种情况作具体探析:

1.本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大于上年投资企业投资持有月份中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以下简称“情况一”)

按本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与上年投资企业投资持有月份中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之差额,求得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根据借贷平衡原理,应确认的投资收益等于应收股利与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之差。

2.本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小于上年投资企业投资持有月份中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以下简称“情况二”)

按上年投资企业投资持有月份中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与本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之差额,求得应转回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但转回数应以原冲减数为限。根据借贷平衡原理,应确认的投资收益等于应收股利与实际转回的初始投资成本之和。

3.本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等于上年投资企业投资持有月份中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以下简称“情况三”)

此种情况下,既不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也不转回已经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根据借贷平衡原理,投资收益等于应收股利。

二、案例分析

A企业2002年7月1日以银行存款购入C公司10%的股份,并准备长期持有,C公司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于下年度2月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1.2002年C公司实现净利润300万元,2001年2月宣告分派现金股利200万元。

分析:本年C公司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为200万元,上年A企业投资持有月份中C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150万元(300×6÷12),可见,此经济业务类型属情况一。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为5万元(200-150)×10%,根据借贷平衡原理,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万元(200×10%-5)。会计处理为:

借:应收股利2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50000

投资收益150000

2.2001年C公司实现净利润400万元,2002年2月宣告分派现金股利360万元。

分析:本年C公司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为360万元,上年A企业投资持有月份中C公司实现净利润为400万元,可见,此经济业务类型属情况二。应转回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为4万元[(400-360)×10%],根据借贷平衡原理,应确认投资收益为40万元(360×10%+4)。会计处理为:

借:应收股利360000

长期股权投资40000

贷:投资收益400000

3.2002年C公司实现净利润350万元,2003年2月宣告分派现金股利350。

分析:本年C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为350万元,上年A企业投资持有月份中C公司实现净利润为350万元,可见,此经济业务类型属情况三。既不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也不转回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根据借贷平衡原理,应确认投资收益为35万元(350×10%)。会计处理为:

借:应收股利350000

贷:投资收益350000

4.2003年C公司亏损50万元,2004年2月宣告分派现金股利50万元。

分析:本年C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为50万元,上年A企业投资持有月份中C公司亏损50万元,可见,此经济业务类型属情况一。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为10万元[(50+50)×10%],根据借贷平衡原理,应冲减投资收益为5万元(50×10%-10)。会计处理为:

借:应收股利50000

投资收益5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100000

5.2004年C公司实现净利润500万元,2005年2月宣告分派350万元。

分析:本年C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350万元,上年A企业投资持有月份中C公司实现净利润500万元,可见,此经济业务类型属情况二。应转回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为11万元[(500-300)×10%=15万元,但转回数不能大于原冲减数11万元(5-4+10)],根据借贷平衡原理,应确认投资收益为46万元(350×10%+11)。会计处理为:

长期股权投资110000

贷:投资收益460000

下面,以A企业2001年和2005年经济业务为例,运用准则中的公式计算如下:

⑴2001年属于“投资年度”,应先确认投资收益,再确认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应确认的投资收益=300×10%×6÷12=15万元,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200×10%-15=5万元。会计处理为:

贷:长期股公投资50000

⑵2005年属于“以后年度”,应先确定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再确认投资收益。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200+360+350+50+350)-(150+400+350-50+500)]×10%-(5-4+10)=-15万元,但转回数不能大于原冲减数11万元(5-4+10),故初始投资成本只能转回11万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350×10%+11=46万元。会计处理为: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投资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时,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但其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部分,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投资年度

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投资企业持股比例×当年投资持有月份÷12。

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持股比例一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如果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大于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按上述公式计算应冲减的投资成本;如果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等于或小于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则不需要计算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直接确认当期投资收益。

2.投资以后年度

公式(1):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利润)×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一投资企业已冲减的投资成本。

公式(2):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一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

公式(1)括号中如果前者大于后者,按公式计算。反之如果前者小于或等于后者,则被投资单位当期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中应由投资企业享有的部分,应于当期全部确认为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如果本年应冲减的投资成本为负数时,表示应恢复已冲减的投资成本,其最大可恢复金额为累积已冲销的投资成本,以保持其初始投资成本不变。

二、简便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按照上述公式进行确定,需要取得从开始投资起的一系列股利分配资料和被投资企业利润实现情况,该计量方法计算过程复杂,理解记忆困难,计算顺序也不统一,对投资年度先确认投资收益,而对以后年度则先确定应冲减的投资成本。为此,笔者推导并证明了一种改进的计算方法,可以不必计算被投资企业累积的应得利润和应收股利,只需比较股利所属年度的投资企业的应得利润和应收股利。不管是投资年度还是以后年度,都可采用这种简化的方法来计算成本法下的投资收益。

1.简便会计处理方法的核心思想

公式(3):投资企业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企业本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一投资企业应确认的投资收益(计算出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若为正数,冲减初始投资成本;若为负数,恢复初始投资成本,但恢复增加数不能大于原累积已冲减数”)。

公式(4):投资企业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上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投资企业持股比例×(上年投资持有月份÷12)(注:由于实务中企业一般都是当年分配上一年的利润或股利,因此公式中的“上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实际就是被投资企业股利所属年度的净利润。)

2.简便会计处理方法的导出

假设A公司在20×0年购入B公司股票X元(投资成本),占B公司表决权资本的比例为R。B公司盈利及派发股利的基本情况为:

(1)20×0年上半年宣告发放上年度现金股利D0元,当年实际持有期限为M个月;

(2)20×1年宣告发放20×0年现金股利D1元,20×0年实现净利润P1元;

(3)20×2年宣告发放20×1年现金股利D2元,20×1年实现净利润P2元;

(4)20×3年宣告发放20×2年现金股利D3元,20×2年实现净利润P3元;

依照《准则》的要求,在投资持有期内,实际收到的股利超过应享有的投资收益部分,应冲减投资成本,因此需要根据给定的资料分别计算“应冲减的投资成本金额”和“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按照准则规定,这两个金额分别按公式(1)和公式(2)计算。

(1)20×0年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Do是A公司投资前获得的,因此应冲减投资成本。记20×0年应冲减的投资成本为C0,则C0=D0R。

(2)20×1年宣告发放20×0年现金股利D1时,按照准则规定计算20×1年应冲减的投资成本C1和应确认的投资收益E1为:

C1=(Do+D1)R-P1RM÷12-C0

=(D0+D1)R-P1RM÷12-D0R

=(D1-P1M÷12)R;

E1=D1R-C1=D1R-(D1-P1M÷12)R=P1RM÷12

(3)20×2年宣告发放20×1年现金股利D2时,当期应冲减的投资成本C2和应确认的投资收益E2分别为:

C2=(D0+D1+D2)R-(P1M÷12+P2)R-(C0+C1)=(D2-P2)R;

E2=D2R-C2=D2R-(D2-

P2)R=P2R。

(4)20×3年宣告发放20×2年现金股利D3时,本期应冲减的投资成本C3和应确认的投资收益E3为:

C3=(D0+D1+D2+D3)R-(P1M÷12+P2+P3)R-(C0+C1+C2)=(D3-P3)R;

E3=D3R-C3=D3R-(D3-P3)R=P3R。

根据上面的计算过程可以预测,假定自20×0年起持有该长期股权投资的年限k,则第k年应冲减的投资成本Ck和应确认的投资收益Ek分别为:

公式(5):Ck=(Dk-Pk)R;

公式(6):E3=DkR-Ck=DkR-(Dk-Pk)R=PkR

其中,Dk表示第k年分配的股利,Pk表示第k年的上年即第k-1年实现的利润。

3.简便会计处理方法的证明

运用数学归纳法的思想方法,可以对上述推测的公式进行证明,由于公式(6)是在公式(5)的基础上计算得到,因此主要是证明公式(5)。

(1)已知C0=D0R;C1=(D1-P1M÷12)R;C2=(D2-P2)R;C3=(D3-P3)R;

(2)假设Ck=(Dk-Pk)R;那么依据准则规定计算方法可知:

Gk+1=(D0+D1+D2+…+Dk+1)R-(P1M÷12+P2+…+Pk+1)R-(C0+C1+…+Ck)

=(D0+D1+D2+…+Dk+1)R-(P1M÷12+P2+…+Pk+1)R-D0R-(D1-P1M÷12)R-…-(Dk-Pk)R=(Dk+1-Pk+1)R

因此可知假设成立,即公式(5):Ck=(Dk-Pk)R被证明是成立的,并容易计算得到公式(6)。这两个公式实际上分别与公式(3)及公式(4)表达了相同的涵义。

三、应用举例

1.按照准则的规定原始方法,可对各年情况分析如下:

(1)2000年4月4日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1530×3000000+367200=46267200(元),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46267200

贷:银行存款46267200

(2)2000年6月10日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1999年股利,系投资前乙公司实现的利润,该股利应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金额为0.32×3000000=960000(元)。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96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960000

(3)2001年宣告分派2000年股利时(2000年实际持有该投资9个月)

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方累积分配的股利中属投资方的部分=0.16×3000000+960000=1440000(元);

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方实现的净损益属投资方的部分=0.284×3000000×9÷12=639000(元);

投资方已冲减的成本=960000(元);

因此,2001年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1440000-639000-960000=-159000(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0.16×3000000-(-159000)=639000(元)。

借:应收股利480000

长期股权投资159000

贷:投资收益639000

(4)2002年6月11日宣告分派2001年股利时

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方累积分配的股利中属投资方的部分=(0.32+0.16+0.24)×3000000=2160000(元);

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方实现的净损益属投资方的部分:0.284×3000000×9÷12+0.34×3000000=1659000(元);

投资方已冲减的成本=960000-159000=801000(元);

因此,2002年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2160000-1659000-801000=-300000(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0.24×3000000-(-300000)=1020000(元)。

借:应收股利720000

长期股权投资300000

贷:投资收益1020000

2.按照简便方法,对各年情况分析如下:

(1)2000年4月4日取得投资时的会计处理同前一种方法。

(2)2000年6月10日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1999年(尚未取得投资)股利时,处理同前一种方法,在此不再赘述。2000年实际分得股利=0.32×3000000=960000(元);应享有被投资企业1999年实现的净利=0元。因此本年应已冲减的投资成本=960000-0=960000(元)。编制的会计分录同前一种方法。

(3)2001年宣告分派2000年股利时(该年实际持有投资9个月),2001年实际分得股利=0.16×3000000=480000(元);应享有被投资企业2000年实现的净利=0.284×3000000×9÷12=639000(元)。因此本年可转回已冲减的投资成本=639000―480000=159000(元);投资收益=0.284×3000000×9÷12=639000(元)。会计分录同前一种方法。

(4)2002年6月11日宣告分派2001年股利时(全年持有该投资),2002年实际分得股利=0.24×3000000=720000(元);应享有被投资企业2001年实现的净利=0.34×3000000=1020000(元)。因此本年可转回已冲减的投资成本=1020000-720000=300000(元);投资收益=0.34×3000000=1020000(元)。会计分录也同前一种方法。

当然,如果在运用此方法时,要注意累积转回已冲减的投资成本不能超过原累积已冲减数,否则容易出现错误。不过在实务中,企业一般是在当年分配上一年的利润,能够出现这种错误的情况很少见。

一、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许多企业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信息技术(IT)投资逐渐成为企业投资预算体系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企业高层管理者期望IT投资能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IT投资作为企业的长期投资项目,高层管理者还期望IT投资能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持续的利润流。为了验证IT投资的合理性和对企业成长的贡献,必须对IT投资的净收益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分析。然而,IT投资的净收益很难用货币量化,不仅因为它带来的收益是无形的(例如,改善客户服务),还因为很难将其从企业全部投资收益中剥离出来。此外,许多研究者认为,IT投资对组织的影响作用会出现延迟效应,一般在IT项目成功实施三到五年之后,才会观察到该项IT投资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的影响。

现有文献关于IT投资收益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信息技术投资的预期结果,但现有文献并没有提出我国企业IT投资收益的通用分析框架。因此,有必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整合这些分析方法,该方法既能对IT投资收益进行事前评估,还能用于事后测量。IT投资对企业影响往往都是战略收益大于财务意义、无形收益多于有形收益,因此作出精确的财务分析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往往会涉及到多方的利益,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二、文献回顾

在现有文献中,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IT投资的净收益进行分析。其中存在两种比较主流的观点。一是遵从IT黑箱观点的假设,对IT投资的结果进行测量(例如,测量IT投资带来的组织绩效或经济表现);另一种是认同价值链的观点,基于信息技术影响企业价值链的过程收益来分析。

(一)IT投资收益的三维分析框架

Mirani和Lederer(1998)提出IT投资收益的分析框架由三个维度组成:战略收益、信息收益和事务收益。“战略收益”维度反映了IT投资的业务价值,如降低成本,提高销售额,战略匹配以及提高投资回报率等,因此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子维度:竞争优势、匹配以及客户关系收益。“信息收益”维度聚焦于观察IT投资是否能够促进企业更加有效地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包括信息获取、信息质量和信息灵活性三个子维度。“事务收益”维度侧重于观察IT投资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因此可以进一步细化为沟通效率、系统研发效率和业务效率三个子维度。

(二)IS平衡记分卡

Kaplan和Norton(1996)提出的“平衡记分卡”(BSC)方法从企业财务、客户、内部流程以及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对IT投资收益进行测量。Martinsons等(1999)对BSC方法进行改进后引用到信息系统领域,提出一种IS平衡记分卡的净收益测量方法,从四个维度去测量:业务价值(business-value)测量维度、用户导向(user-orientation)测量维度、内部流程(internal-process)维度和未来准备度(future-readiness)维度。

(三)D&M模型

(四)其他分析视角

Smithson和Hirschheim(1998)提出从有用性和价值两个视角分析IT投资收益的维度:效率(efficiency)、有效性(effectiveness)和理解(understanding)。还有研究者聚焦于从个人层面分析。如,Torkzadeh和Doll(1999)验证了IT对个人影响的四个维度:任务生产率,即IT投资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程度;任务创新,即IT投资帮助员工在工作中尝试或者产生创新性想法的程度;客户满意度,即IT投资帮助员工为企业内外部客户创造价值的程度;管理控制,即IT投资帮助企业调节工作流程和工作绩效的程度。还有研究者建议从财务方面、客户方面、内部流程以及学习和增长方面对IT投资的净收益进行测量。

在权益法核算下,当联营或合营企业实现净利润或发生净亏损,投资企业按照其享有的权益份额计算应享有或应分担的份额,确认为投资损益并增加或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当联营或合营企业分派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照应享有的现金股利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但是,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时,通常在联营或合营企业实现账面净利润的基础上,调整投资时联营或合营企业各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当期应分摊(或折旧)的金额后的净损益为基础计算应享有或应分担的份额,因此,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损益,与按照其联营或合营企业实现账面净利润和应享有的权益份额计算确认的金额往往存在差异。通常而言,联营或合营企业分派现金股利是以其实现账面净利润为基础所作的分配,投资企业在投资持有期间所分得的现金股利往往与已确认的投资损益不同,当投资企业所分得的现金股利小于已确认的投资收益(已增加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损益调整部分),则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而当投资企业所分得的现金股利大于已确认的投资收益,应当如何处理,有以下几种可选择的方法:

1、全部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在这种方法下,考虑联营或合营企业所实现的账面净利润中投资企业应享有的部分都应通过利润表反映其收益,为此,投资企业当期应分得的现金股利超过已确认投资收益的部分,全部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例1:20×5年1月1日,甲公司持有乙公司30%的股权并对其具有重大影响。初始投资成本为1200万元,投资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3500万元。20×5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00万元,经按公允价值计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180万元;20×6年3月,乙公司宣告分派20×5年度的现金股利200万元;乙公司20×5年初未分配利润为600万元。不考虑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以及其他利润分配因素。

在本例中,甲公司对乙公司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1200万元,投资时乙公司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3500万元,甲公司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为1050万元,产生商誉150万元(1200-1050)。

甲公司于20×5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54万元(180×30%);20×6年3月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认的应收现金股利为60万元(200×30%),超过确认的投资收益54万元,差额6万元全部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其会计分录为(单位:元):

借:应收股利—乙公司6001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5401000

投资收益601000

例2:假定乙公司于20×6年3月宣告分派20×5年度的现金股利300万元。其他条件同例1。则甲公司的会计分录为(单位:元):

借:应收股利—乙公司9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540000

投资收益360000

2、根据情况分别冲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或确认投资收益。在这种方法下,考虑投资后联营或合营企业实现净利润均应通过利润表确认其收益,而投资企业获得的属于投资前联营或合营企业所实现利润的分配额应冲减投资成本。在这种方法下,分别以下三种情况进行处理:

(1)未超过已确认投资收益部分的,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超过已确认投资收益但未超过投资后联营或合营企业实现的账面净利润中投资企业享有的部分,确认为投资收益。

例3:以例1为例,甲公司应作的会计分录与例1相同。

(3)超过已确认投资收益且超过投资后联营或合营企业实现账面净利润中投资企业享有的部分,冲减投资成本。

例4:以例2例子为例,甲公司应作的会计分录为(单位:元):

贷:长期投资损益—乙公司(损益调整)540000

投资收益60000

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300000

3、获得的现金股利超过已确认投资收益的部分,先冲减长期股权投资中所含的商誉,差额再确认为投资收益。在这种方法下,考虑商誉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不确定性以及商誉减值在实务工作中的困难,为谨慎起见,对于所获得的现金股利超过已确认投资收益的部分,先冲减长期股权投资中所含的商誉,其余部分再确认为投资收益。

例5:以例1为例,甲公司的会计分录为(单位:元):

借:应收股利600000

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商誉)60000

例6:以例2为例,甲公司的会计分录为(单位:元):

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商誉)360000

4、获得的现金股利超过已确认投资收益的部分,全部冲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在这种方法下,考虑到联营或合营企业分派现金股利将会减少所有者权益,由此会影响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份额。因此,投资企业获得的现金股利超过已确认投资收益的部分,全部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例1和例2中超过已确认投资收益的部分,全部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例7:以例1为例,甲公司的会计分录为(单位:元):

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60000

例8:以例2为例,甲公司的会计分录为(单位:元):

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360000

表1列示了各种方法下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的影响,以及与应享有乙公司公允价值净资产份额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比较结果。

根据上述分析可见,上述第四种方法更为合理,在该种方法下,甲公司期末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去内含商誉后的余额分别为1044万元和1014万元,等于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的投资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金额中甲公司应分别享有的份额1044万元和1014万元。因此,当获得联营或合营企业分派的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应当全部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二、联营或合营企业增资扩股而影响投资企业股权份额的处理

在乙公司增资扩股时,由于甲公司放弃对乙公司的追加投资,而造成持有乙公司的股权比例下降为20%,在权益法下需要重新计算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如下:

增资后甲公司应享有乙公司净资产份额1400万元(7000×20%)

增资后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应有的余额1450万元(7000×20%+100×20%/40%)

其中:成本(不含商誉)1200万元[(2000+4000)×20%]

损益调整200万元(1000×20%)

商誉50万元(100×1/2)

减:原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1300万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50万元

会计分录为(单位: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12500000

—乙公司(损益调整)20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9000000

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4000000

投资收益1500000

或者: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35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2000000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中包含联营或合营企业资本公积中存有某些暂记的金额在后续处置时的会计处理

在权益法核算下,投资企业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成本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并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投资时联营或合营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确定是否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当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投资时联营或合营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其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当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投资时联营或合营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实质为商誉部分,则不作处理。即,投资企业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投资时,其初始投资成本或者经过调整后的投资成本中包含了联营或合营企业资本公积中某些暂记的项目,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现金流量套期中的有效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权益法核算时在持股比例不变情况下因被投资企业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而增加的资本公积等。当投资时联营或合营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中包括原记入资本公积的暂记项目,而在以后期间这些暂记项目随着所处置的资产等转入当期损益时,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中所包含的该部分的权益份额也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例:甲公司于20×7年1月1日,向乙公司投资1000万元,持有乙公司30%的股权并对其具有重大影响。投资日,乙公司账面净资产为2500万元(其中,计入资本公积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增加5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1000万元(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额为50万元)。20×7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800万元(包括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原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增加额50万元结转至当期损益的金额),按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净利润为740万元。假定不考虑减值和其他因素。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取得乙公司30%股权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100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00

(2)应享有乙公司公允价值净资产份额=3000×30%=900(万元)

商誉=1000-900=100(万元)

(3)年末确认投资损益

应增加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740×30%=222(万元)

应冲减的投资成本=50×30%=15(万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222-15=207(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222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150000

投资收益2070000

年末投资账面价值=1000+222-15=1207(万元)(其中商誉100万元)

乙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金额=3000+740-50=3690(万元)

甲公司按照在乙公司的权益份额计算应享有乙公司净资产份额=3690×30%=1107(万元),等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1207万元减去内含商誉100万元后的余额。

四、内部未实现损益的抵销

权益法核算的基本方法是当联营或合营企业实现利润或发生亏损时,投资企业按其应享有的权益份额计算其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联营或合营企业的利润或亏损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同时确认投资损益,这种处理方法使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能够反映投资企业在联营或合营企业净资产中的权益份额。如果投资企业与联营或合营企业发生内部交易,包括“顺流”(如,投资企业出售产品给其联营企业)和“逆流”(如,联营企业出售产品给其投资企业)交易所带来的损益,在该内部交易损益未实现前,应将该部分损益中归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予以抵销后作为确认投资损益的基础。即,投资企业与联营或合营企业之间的内部交易损益,在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损益中仅限于非关联投资企业在联营或合营中的利益。待内部交易损益实现时,原抵销的损益部分再确认为投资损益。在实务中对于投资企业与其联营或合营企业内部未实现损益的抵销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一种方法是在个别(或者单独,此处假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所称的单独财务报表与个别财务报表概念相同)和合并财务报表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另一种方法是在个别和合并财务报表中均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处理。

(一)投资企业对联营或合营企业的投资,在其个别和合并财务报表中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规定,与合并财务报表一同提供的母公司单独财务报表中,对联营或合营企业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在合并财务报表中采用权益法核算。即,投资企业(同时是其他企业的母公司)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对联营或合营企业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则采用权益法核算。在具体会计处理时:

从本例可见:

(2)甲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根据乙公司实现的净利润确认投资收益和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540万元(11800×30%);同时,因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存在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400万元,归属于甲公司的部分为120万元。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作如下调整及抵销分录(单位:元):

①借:长期股权投资5400000

贷:投资收益5400000

②借:营业收入(1000万元×30%)3000000

贷:营业成本(600万元×30%)1800000

长期股权投资1200000

(3)假定:20×8年乙公司出售了于20×7年从甲公司购入的产品的50%,乙公司当年度按照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实现的净利润为2000万元。

①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6000000

贷:投资收益6000000

②借:营业成本900000

长期股权投资600000

贷:营业收入1500000

例2:20×7年度,乙公司出售产品给甲公司,甲公司于20×8年出售了于20×7年从乙公司购入的产品的50%,其他资料如例1。

分析:乙公司出售产品给甲公司为“逆流”交易,甲公司20×7年度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按照成本法核算对乙公司的投资;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的金额为420万元[(11800-400)×30%]。因甲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其合并范围不包括乙公司,则乙公司销售给甲公司而产生的收入和成本中包含的未实现的收入和成本不纳入合并报表中,故不需要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抵销。但是,由于甲公司存货中含有内部未实现利润120万元,因此,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可作如下调整分录(单位: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5400000

贷:存货1200000

投资收益4200000

20×8年度应确认的投资收益的金额为660万元[(2000+200)×30%];同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甲公司存货中包含的内部未实现利润60万元再进行调整,可作的调整分录为(单位: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7200000

贷:存货600000

投资收益6600000

(二)在个别和合并财务报表中均采用权益法核算。我国要求在个别和合并财务报表中对联营或合营企业投资均采用权益法核算。在这种情况下,也有两种处理方法:

2、在投资企业的个别财务报表中,采用相同的方法确认投资收益,在合并财务报表时再作部分调整。这种处理方法,可以保持个别财务报表中对权益法核算的一致性,同时,在合并报表中又可与仅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进行抵销的处理结果相同。其具体会计处理时:

(1)无论是“顺流”还是“逆流”交易,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损益时,应当在联营或合营企业已实现损益的基础上抵销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中归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即,在投资企业的个别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投资收益是不包含投资企业与其联营或合营企业之间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中归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

(3)当投资企业与其联营或合营企业之间的内部交易损益已经实现,将原已抵销的归属于投资企业的损益部分确认为投资损益。

例3:仍以例1为例。

(1)20×7年度,甲公司在确认投资收益时,应当抵销内部未实现利润中归属于甲公司的部分。则20×7年度甲公司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和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金额为420万元[(1800-400)×30%]。

借:营业收入(1000万元×30%)3000000

投资收益1200000

3)甲公司在20×8年度的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对乙公司投资的投资收益并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金额为660万元[(2000+400×50%)×30%]。甲公司在编制20×8年度合并财务报表中可考虑作如下调整分录(不考虑上年数的调整,单位:元):

借:营业成本900000

投资收益600000

例4:仍以例2为例。

分析:20×7年度和20×8年度,甲公司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分别为420万元、660万元。在20×7年合并财务报表中对内部未实现利润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存货项目,可考虑编制的调整分录为(单位: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1200000

在20×8年合并财务报表中对内部未实现利润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存货项目,可考虑编制的调整分录为(单位: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600000

可见,无论是在个别财务报表,还是在合并财务报表中采用权益法,对于“逆流”交易的处理都是相同的;而对于“顺流”交易通过在个别财务报表中采用与“逆流”交易相同的处理原则,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调整投资收益项目,达到在个别财务报表中无论是“顺流”还是“逆流”交易在采用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的处理时原则一致,同时也能满足仅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于联营或合营企业采用权益法的处理原则的一致性。

如果投资企业同时又是其他企业的母公司且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对于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内的子公司,与其母公司所属的联营或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损益,也按照上述原则进行抵销后确认投资损益。如果投资企业所属的联营或合营企业下属有控制的子公司或者联营或合营企业且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则投资企业的个别财务报表中按权益法应确认的联营或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以该联营或合营企业个别财务报表中所实现的净损益,扣除投资企业与其联营或合营企业之间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后的金额,按所占投资比例计算的金额确定;投资企业在其合并财务报表中所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应以投资企业所属联营或合营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计算的合并净利润为基础,扣除投资企业与其联营或合营企业之间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后的金额,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认投资收益,即在投资企业的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以其所属的联营或合营企业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所确认的合并净利润作为计算的基础。

例5:甲公司持有乙公司25%的股权并对其具有重大影响;同时,甲公司拥有丙公司70%的股权并能对其进行控制,甲公司需对外提供合并财务报表。乙公司持有丁公司100%的股权并能对其进行控制,同时,乙公司持有戊公司30%的股权并对其具有重大影响,乙公司也需对外提供合并财务报表。

20×7年有关内部交易情况包括:(1)甲公司销售给乙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为500万元,销售成本为300万元,当年度乙公司对外销售该批产品的40%;(2)乙公司销售产品给丙公司,销售价格为600万元,销售成本为450万元,丙公司于年末全部未对外销售;(3)乙公司出售产品给戊公司,销售价格为800万元,销售成本为600万元,当年度戊公司对外销售了50%;(4)戊公司销售产品给丙公司,销售价格为200万元,销售成本为120万元,年末全部未对外出售。上述销售价格均不含增值税,除上述交易外,不存在其他内部交易且不考虑所得税等其他因素。

20×7年度,甲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4000万元(含按照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部分);乙公司净利润(不含对戊公司投资的投资收益)为1200万元;丙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1500万元;丁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1000万元;戊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700万元。假定上述实现的净利润均为按照净资产公允价值计算的结果。假定投资企业对联营或合营企业投资在个别和合并财务报表中均采用权益法核算。

分析1:在个别财务报表上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1)甲公司销售产品给乙公司,且乙公司至年末仅出售40%,另60%未对外销售,形成内部未实现损益120万元,归属于甲公司的部分为30万元,在计算甲公司对乙公司的投资收益时,应当扣除该部分未实现的内部交易利润。

(2)乙公司销售产品给丙公司,丙公司至年末全部未对外出售,形成内部未实现损益150万元,归属于甲公司的部分为26.25万元(150×25%×70%),在计算甲公司对乙公司的投资收益时,应当扣除该部分未实现的内部交易利润。

(3)乙公司销售产品给戊公司,戊公司至年末对外出售50%,形成内部未实现损益100万元,归属于乙公司的部分为30万元,在计算乙公司对戊公司投资的投资收益时,应当扣除该部分未实现的内部交易利润。

乙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700-200×50%)×30%=180(万元)

乙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实现的净利润=1200+180=1380(万元)

甲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380-120)×25%-150×25%×70%=288.75(万元)

分析2:在合并财务报表上的处理

(1)乙公司合并报表中的合并净利润=1380+1000=21380(万元)

抵销乙公司销售给戊公司未实现的收入、成本等(单位:元):

借:营业收入(400万元×30%)1200000

贷:营业成本(300万元×30%)900000

投资收益300000

(2)甲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对乙公司的投资收益=(2380-120)×25%-150×25%×70%=538.75(万元)

合并报表中的合并净利润=4000+1500+(538.75-288.75)=5750(万元)

合并报表中应增加的投资收益和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538.75-288.75=25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2500000

贷:投资收益2500000

抵销甲公司销售给乙公司的未实现收入、成本等(单位:元):

借:营业收入(500万元×60%×25%)750000

贷:营业成本(300万元×60%×25%)450000

【关键词】计量分析和实证分析;六个影响因素;计量模型

1绪论

1.1研究背景以及问题的提出

当前对于大学生股票投资的行为的研究一定层面上仍然采用调查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决定从计量的角度出发更加科学地对课题展开研究。在掌握了一定的大学生炒股情况之后,针对这一现象课题小组展开了研究,着重分析大学生自身因素以及外部宏观因素对其投资的影响,确定出了研究大学生炒股收益与投入之间的关系。

1.2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旨在探索大学生股票收益与投入、外部宏观因素的关系,从计量经济学视角出发,对大学生炒股投入以及宏观外部环境对其投资收益的影响,从而给大学生炒股予以较为科学的建议。

根据本文研究目的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宏观经济数据以月份为基础,同比计算出其增长幅度,获取当前市场强弱的状态和活跃程度;当前资金投入量(CA)、每周平均看盘时长(ATRT)、等六个因素来量化研究,其中通过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增减幅度来判断当前股市周期。

采用OLS分析法(其中重点分析R^2),对OLS的有效性检验,T检验。并且我们最终成型的模型为log-log模型(同时数据格式是横截面数据)。

1.3研究意义

中国股票市场正在逐步发展,与此同时大学生炒股队伍也在日益壮大,然而社会、学校、家庭等缺乏对大学生炒股这一行为的重视,学校缺乏对大学生炒股的正确引导,致使大部分炒股大学生面临这很大的困难。本文着力于探讨大环境下大学生的股票投资收益与其投入的关系,从而大概的掌握当前大学生炒股收益状况,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各个因素存在的风险大小来分析大学生股票收益影响程度,为大学生炒股提供较为科学的参考。

2变量说明和研究方法

2.1变量选取

通过对大学生股市投资状况调查,我们综合考虑选取了以下微观和宏观变量,通过变量从计量角度分析研究影响大学生股市投资的各要素。

2.2研究模型

2.2.1计量模型的设定

计量模型设定为

RI=+CA+ATRT+IPT+ANO+AH+M2ROID+SHIBOR1M+M2ROID*SHIBOR1M+IAVID+u

2.2.2模型设定的说明

该模型共有9个变量,其中8个为解释变量,1个为被解释变量。其中,为截距项,固定值为1.5%(参考2016年一年期央行定期基准利率),其不随其他变量的影响而变动。同时,我们设置了M2ROID*SHIBOR1M这个交互项,因为我们可以知道M2很大程度上反映货币供应量的情况,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动与其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其余各解释变量依次设定并赋予系数。误差项u:除以上因素外其他影响股市投资收益率的因素。

2.2.3模型回归及结果说明

2.2.3.1模型回归:模型设定后,利用R软件执行lm(RI~CA+ATRTIPT+ANO+AH+M2ROID+SHIBOR1M+M2ROID:SHIBOR1M+IAVID),做模型回归,并利用summary(描述性统计)命令,得到以下结果:

2.2.3.2回归结果说明

3实证研究及讨论

通过对以上各种因素的大概研究,现在我们来针对当中的五个重要因素的仔细研究。

3.1资金投入量与投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3.2周看盘时长与投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3.3入市年长与投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3.4周平均操作次数与投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3.5平均持仓量与投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3.6宏观因素与投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4总结

4.1主要结论与启示

4.2局限性

不同的市场状态。本文研究了大学生股票投资者的各个内因与投资收益率的关系,主要是从投资者自身出发,对宏观经济变量的研究仅仅是讲其设定为一个外部环境,并没有在不同市场状态下划分为不同情境来分析投资者内因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该问题可以为将来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充分考虑市场状态对大学生投资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浩.中国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4,(2):91-94

[2]程昆,刘仁和.投资者情绪与股市的互动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5,(11):86-93

[3]2007,(8):131-140

[4]黄蓉.自回归模型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指数影响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12):150-152

一、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成本法,是指某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其持有期间内,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始终保持按其初始投资成本计量的方法。

投资企业若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或不具有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会计上宜采用成本法来核算。掌握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因长期股权投资而形成的影响程度,可以从持股比例和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控制程度的角度入手。笔者采用数轴图示法予以分析讲解。按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将数轴划分为四个点:0,20%,50%,100%,见图1。

注:图中A所涵盖的区间是(0,20%),表示的是“不具有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情况;图中B所涵盖的区间是[25%,50%),表示的是“重大影响”的情况;图中C所涵盖的区间是50%,表示的是“共同控制”的情况;图中D所涵盖的区间是(50%,100%]:表示的是“控制”的情况。

图式中所标明的A和D两个区间,就是成本法核算的适应范围,也可以理解为成本法适用于投资控制力强弱的两极;而B和C两个区间,则是权益法核算的适应范围。图式法的运用,解决了文字上的非直观性,同时加强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成本法核算的一般程序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和利润,投资企业确认为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为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对于此规定的讲解,笔者建议由简单到复杂分基本操作和特殊处理两个步骤

(一)基本操作:

[例1]:2007年1月1日A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B公司10%的股份。2007年5月3日B公司宣告分派2006年度现金股利100000元。2007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200000元,2008年4月1日B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300000元,2008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300000元。

1.投资当年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的会计处理

通常情况下,由于投资当年的分红额是来自被投资方上一年度的盈余,而此盈余投资方并没有参与创造,因此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返还处理,不确认投资收益。

应收股利的金额=本期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持股比例

则,2007年5月3日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收股利10000(100,000×10%)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10000

2.投资以后年度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时

准则规定,投资以后年度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的计算公式为:

应冲减的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以前年度已冲减的投资成本

应收股利金额的确定与投资当年的计算无区别。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被投资单位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按以上公式,2008年4月1日A公司会计处理的计算如下:

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股利=100000

+300000=400000

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的净损益=200000

以前年度已冲减的投资成本即2007年5月3日计算的10000

应冲减的投资成本的金额=(400000-200000)×10%-10000=10000

会计分录为:借:应收股利30000

投资收益20000

掌握这一基本操作之后,再在此基础上进入特殊处理阶段。

(二)特殊处理

1.投资当年的特殊情况

[例2]2007年3月1日A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B公司10%的股份,2007年12月31日B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度现金股利400000元。2007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450000元。

分析:与基本操作里的“投资当年”情况有所区别的是:投资企业于2007年3月份投资,2007年12月31日为现金股利宣告分派日,此时分得的股利既有投资前产生的,又有投资后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引入计算公式:

(1)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

净损益×投资企业持投比例×[投资当年持有月份÷全年月份]

(2)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利润或现金×持股比例-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若公式(2)计算结果大于零,应按上述公式计算应冲减的投资成本;若公式(2)计算结果小于或等于零,则不需要计算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应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全部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450000×10%×10÷12=37500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400000×10%-37500=2500>0,则:

2007年12月31日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4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2500

投资收益37500

承上例,若被投资企业2007年12月31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300000元,则: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300000×10%-37500=

-7500

借:应收股利30000

贷:投资收益30000

2.投资以后年度的特殊情况

[例3]:2007年1月1日A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B公司10%的股份,采用成本法核算。2007年5月3日B公司宣告分派2006年度现金股利100000元。2007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400000元,2008年5月1日B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360000元。

分析:2007年5月3日分派现金股利100000元,属于“投资当年分配以前年度的股利”,对此这里不再作分析,其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10000

2008年5月1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属于“投资以后年度分配现金股利”,按公式计算如下:

+360000=460000

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的净损益=400000

应冲减的投资成本的金额=(460000-400000)×10%-10000

=-4000

与基本操作里的情况有所不同的是: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股利(以下简称“累积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的净损益(以下简称“累积净利”),但计算出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出现负数。对此,笔者认为不应再冲减投资成本,而是本着稳健性原则,恢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恢复的金额应当以当初冲减的金额为上限,即2007年5月3日冲减的10000元:

借:应收股利36000

长期股投资-成本4000(转回成本)

贷:投资收益40000

承[例3],若2008年5月1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为300000元。则计算过程如下:

应冲减的投资成本的金额=(400000-400000)×10%-10000

=-10000

这种情况的特点是:累积股利=累积净利,计算出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出现负数,对此,仍然采用与上述原则相同的处理,恢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恢复的金额应当以当初冲减的金额为上限:

长期股投资-成本10000(转回成本)

承[例3],若2008年5月1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为200000元。则计算过程如下:

+200000=300000

这种情况下:累积股利

借:应收股利20000

长期股投资-成本10000(前已冲减的成本)

三、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要点总结

综上所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核算可以概括为投资当年和投资以后年度两种情况。

投资当年的会计核算要点是:投资当年分以前年度的股利,冲减投资成本;投资当年分当年的股利,运用公式时先确定投资收益,再确定应冲减的投资成本。

投资以后年度的会计核算要点是:投资以后年度分派现金股利应根据累积股利与累积净利润的差额情形进行区别对待:

一是累积股利-累积净利≥0的情况:按投资企业当年应收股利金额计算“应收股利”科目,应冲减投资成本出现正数,将应收股利和应冲减成本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科目;应冲减投资成本出负数,应恢复“长期股权投资”,但恢复金额以不超过当初冲减的金额为限。

二是累积股利-累积净利

与“投资当年”会计核算相比,“投资以后年度”的计算公式不一样,且在确认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和确认投资收益的顺序上也不一样,“投资当年”先确认投资收益再确认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而“投资以后年度”是在确认了累积股利和累积净利的差额后,先确认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再确认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改进完善;应用分析

长期股权投资通常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会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一是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二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下面主要针对成本法的核算的基本程序、成本法的改进、成本法的应用分析三部分进行简单概述。

1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基本程序

投资成本计价的方法即为成本法。根据规定,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核算的基本步骤是:一是在初始投资或者是追加投资的时候,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应该是初始投资的金额或者是追加投资的初始投资的成本;二是当被投资单位宣告要分配的现金股利或者是利润的时候,仅仅是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所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这一部分可以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而超过的部分,要进行收回,作为初始投资的成本来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而且当投资企业投资产生后的累计净利润大于其从被投资单位分回的现金股利的时候,以前年度冲减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应当被转回,并且确认其为当期的投资收益。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区分投资年度以后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主要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当投资后至上一年末的被投资单位累计实现的净损益不高于投资后至本年的年末被投资单位累计分配的利润或者现金股利时,是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公式来进行计算,然后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第二种是当投资后至上一年末的被投资单位累计实现的净损益大于投资后至本年的年末被投资单位累计分配的利润或者现金股利时,这个时候要在将当年的应收股利作为投资收益的同时,将以前年度分得的现金股利之中的一部分确认为投资的收益,而且要把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转回。

还有一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投资之后累计分得的利润或者是现金股利要小于确认的投资收益,原冲减的金额要小于转回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

2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中存在的问题

2.1计算量大、工作复杂

2.2公式繁琐、理论离开实际

对于冲减或者恢复“长期股权投资”账面金额的确定,很多特殊情况容易混淆,难以记忆。而且对于投资收益的确认又分为投资的当年要先确认投资收益,而对投资以后的年度要先确认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然后才能确认投资收益,缺乏连贯性。而且理论与实际有时是不协调的,举例来说,新会计准则规定的是,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在账务处理的时候是变动状态,而成本法理论规定的是,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应是一个定值,除了有减值的情况发生的时候。

3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会计核算的改进

3.1简化公式

计算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公式较为繁琐,而用以下简化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与准则中规定的会计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相一致,简化公式如下:

投资企业应享有的投资收益=上一年度投资企业投资持有月份中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企业当年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3.2优先考虑投资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进行核算的时候,取得投资时实际要支付的价款或者价款中的已经宣告但是没有发放的现金股利或者利润的时候,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的时候要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的现金股利或者利润计算。这种方法优先考虑投资收益,并不考虑投资成本。而是要按照应收的股利金额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来确认投资的收益。这种方法又被广泛称为“投资收益法”。

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成本法进行核算是很普遍的,但是按照以前的公式计算过于繁琐,难以记忆,稍有不慎就会算错,而且会影响之后的结果,会计信息出错的概率很大。但是经过改进之后,完善的两种计算方法减少了计算步骤,更加简单并且更加方便,不会出现多恢复初始投资成本的现象,也就不会出现多次确认投资收益的问题。更加容易掌握,为会计核算提供了便利。

[1]宋占林,张孝友.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变化及其影响[J].商业会计,2011,(3):1920

[2]邹彩莲.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会计核算浅析[J].考试周刊,2011,(67):235237

2风险的度量指标

3投资风险的主要特点

一、研究假设及变量选取

二、建立模型

Pt,i=β0+β1INCOMEt,i+β2IVt,i+β3RATEt,i+β4NIt,i+β5EPSt,i

+ξt,i

其中:

Pt,i为样本公司在t+1年4月底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每股市场价格;

INCOMEt,i代表样本公司在t年度末的金融工具投资收益总额;

IVt,i代表样本公司在t年度末投资的金融资产总额;

RATEt,i代表样本公司在t年度末的金融工具投资收益率;

NIt,i为样本公司t年度的每股扣除了金融资产投资收益之后的税前利润;

EPSt,i为i公司t年度的每股净利润;

ξt,i为误差项;

β0为截距项,β1、β2、β3为自变量的系数。

三、样本的选取

除特殊说明外,本研究的有关数据信息直接取自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和凤凰财经网。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根据研究模型涉及主要变量所计算的样本的描述性统计量见表1:

从PanelA可见,金融工具投资收益与金融资产投资规模均呈上升趋势,这说明金融业上市公司对金融资产投资的重视程度在逐步上升,也佐证了金融资产的投资有助于增加企业财富、提高企业价值。从标准差角度来看,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和金融资产的标准差分别从2007年的65192.14百万元和1928280.00百万元上升到2009年的70952.42百万元和2674950.00百万元,说明金融业上市公司各公司对金融资产的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区别,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但与利润总额标准差比起来,其两极分化程度没有那么大,利润总额的标准差从2007年的33017.15百万元上升到2009年的45649.56百万元,上涨了35.17%。

从PanelB可见,投资收益与金融资产的比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2007年的36.65%下降到2008年的23.20%,再下降到2009年的14.34%,投资与利润总额的比例也呈现震荡下降的趋势,从2007年的159.81%先上升到2008年的232.09%,又下降到2009年的134.08%。这与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风暴有很大关联,也证实了金融资产的投资风险较大,企业在进行金融资产投资时应进行理性的分析与决策。

(三)回归分析

我们依次将模型中的税前每股净利、每股净利润、投资收益、金融资产和投资收益率等变量放入回归方程,可得金融业样本公司的回归结果见表3、表4。

进一步对变量指标进行检验,系数估计的结果显示,金融资产具有最佳的解释力,Beta系数达-0.825,表明金融业样本公司投资金融资产的规模越大,股票价格越低。其次是投资收益指标,Beta系数为0.562,表明金融业样本公司投资金融资产产生的投资收益越大,股票价格越高。这是由于金融资产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高风险必然给公司带来负面的影响,金融资产越多,股票价格越低,符合常理。当然高风险可能会带来高的投资回报率,当公司投资的金融资产取得了相应的收益时,公司价值必然随之提升,股票价格也必然上涨。

THE END
1.利润表的分析思路有哪些?利润表的深度分析方法包括:横向比较、趋势分析、结构分析等,涵盖了收入分析、成本费用分析、利润质量分析等重要项目或异常项目分析。 一、收入分析 收入是企业利润的源泉,是企业实现盈利的基础。在分析利润表时,首先需要关注收入的质量和稳定性。 1.收入质量分析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09/20/48421311_1138925232.shtml
2.学习笔记009盈利分析思路总结盈利能力分析通过4个深层次的分析推进。第1层分析将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测度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ROA和ROCE。第2层分析将ROA和ROCE分解成一些重要的组成部分。ROA分解为ROA的净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而ROCE分解成ROCE的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资本结构杠杆。第3层分析将净利润率分解为各种费用占收入的比率,同时将总资...https://www.jianshu.com/p/3092bf413721
3.营业利润的分析思路理想股票技术论坛营业利润的分析思路,营业利润分析思路、利润分析步骤、企业盈利状况分析、经营成果评估1. 深入了解企业运营情况,掌握企业盈利状况。 营业利润选股公式:策略指南及影响因素解析 [股票软件指标公式技术交流] 安徽农民 2024-7-5 相关标签:营业利润的公式是什么 营业利润指标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指标定义描述 营业利润的分析...https://www.55188.com/tag-8687721.html
4.《谁说菜鸟不会数据分析(入门篇)》,读书笔记萱草yy分析思路: 营销方面的理论模型有4P、用户使用行为、STP理论、SWOT等; 管理方面的理论模型有PEST、5W2H、时间管理、生命周期、逻辑树、金字塔、SMART原则等 2、数据收集:数据库、公开出版物、互联网、市场调查 3、数据处理:数据清洗、数据转化、数据提取、数据计算等处理方法 ...https://www.cnblogs.com/xuancaoyy/p/5816757.html
5.2024四、2024年玻璃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0 五、2024年玻璃行业需求面影响分析 0 六、2024年玻璃行业供给面影响分析 6 七、2024年玻璃行业成本影响分析 1 八、2024年玻璃行业库存影响分析 2 九、2024年我国玻璃行业市场状况分析及展望 8 第四节 2024年中国玻璃工业发展问题及战略思路 6 一、2024年我国玻璃行业存在的主要...https://www.cir.cn/R_JianZhuFangChan/65/BoLiShiChangXingQingFenXiYuQuShiYuCe.html
6.公司治理(第2版)课后答案及案例分析思路汇总第19章.doc公司治理(第2版) 课后答案及案例分析思路汇总 第1--9章.doc,公司治理(第2版)课后答案及案例分析思路 第一章 关键术语解释 企业——是指把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结合起来自主地从事经济活动、具有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公司——是依法成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712/5141110120004304.shtm
1.如何进行有效的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的结果如何应用?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有效的盈利能力分析对于企业的决策制定、资源配置和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盈利能力分析。 一是要分析营业利润率。这需要计算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后的余额与营业收入的比率。通过这个比率,可以了解企业在经营...https://stock.hexun.com/2024-11-10/215450527.html
2.财务报表分析的思路与方法有哪些财务报表分析是对企业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加工、分析、比较、评价和解释。那么财务报表分析的思路与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华律网小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解读 所谓财务报表分析,就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遵循规范的分析程序,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https://www.66law.cn/laws/301470.aspx
3.在实务中如何进行收入利润的分析(收入盈利分析)4. 使用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财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销售收入利润比例法或营业收入利润比例法。销售收入利润比例法=净利润/销售商品的收入100%,营业收入利润比例法=净利润/营业收入100%。 5. 注意事项 在进行收入利润分析时,需要注意经济环境的变化,如经济增长的情况、政策的影响等。另外,也要考虑投资...http://tkb.yu5.cc/w509/87297029.html
4.对利润表中重要指标的分析思路及方法进行详细介绍我们在分析企业所得税对净利润的影响时,如果有的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就需要关注税收优惠政策何时到期的问题,一旦企业不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那么企业的净利润会大受影响。https://www.douban.com/note/748921947/
5.GMV异常分析及RFM用户价值分析gmv为什么下降了三、分析思路 根据分析目的,我们以每月的GMV为核心指标。将GMV从产品和用户两个角度进行拆解,从用户角度分析,GMV=消费者数量客单价,消费者数量=老用户数量+新用户数量;从产品维度分析,GMV=产品销量平均单价,产品又有不同的品类,品类下面又分为不同的品牌。综上,本文根据下图的维度进行分析GMV下降原因,并提出改进建...https://blog.csdn.net/Mars_1GE/article/details/127503860
6.一套完整的成本分摊与精准盈利分析思路!(建议收藏)而精准盈利分析能够就企业内部任意一个我们想研究的对象,都能做出它的一张利润表,看这个研究对象对公司的利润贡献。这个研究对象可以是产品、订单、客户,也可以是分子公司、团队、小组、个人。 如果我们不做精准的盈利分析,就无法支持企业更加精细化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http://m.kuaijitoutiao.com/article/189896
7.卖的越多,挣得越少?利润增长率低于销售增长率的财务分析思路做BI财务分析的时候,我们有些时候会发现,明明公司这季度销售增长率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利润增长率却没有跟上这种增速,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卖的商品越来越多,钱挣的跟原来比却没增加多少。 实际上,在企业的BI财务分析中,我们不仅仅要关注收入、成本、毛利、费用、利润、应收应付等这些能够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基本指标,更...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42747250&efid=2UQg5Ks8Ii-rDHDB0lxBXQ
8.滴滴出行并购优步中国之反垄断法分析(一)法律规定与分析思路 我国《反垄断法》第二十七条明确指出,在审查经营者集中时,“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及其对市场的控制力”应为首先考虑的因素。由此可知,要分析滴优合并案是否具构成垄断,须从相关市场的界定、该经营者在相关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以及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https://www.finlaw.pku.edu.cn/flyxjr/xk_hljryfl_20181025180039673681/305388.htm
9.销售如何做好数据分析了解了数据也不能急着开始分析,我们还要需要简单了解业务背景,比如公司目前所处的市场状况,重点销售的区域、重点关注产品、产品类型、竞品数据等等,这样在数据分析过程更容易找到分析的思路,分析的结果也能够发挥业务价值。 接下来就是数据分析的阶段了,销售数据分析主要就是从整体销售额/利润分析、产品线、价格体系这三...https://www.yjbys.com/xinli/xiaoshou/742364.html
10.收入分析报告(精选8篇)19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943万元,较上年同期1567万元增加3376万元,增长2.16倍。盈利企业12户,盈利总额6192万元;亏损企业7户,亏损总额1249万元。盈利企业中:xx减速机厂增幅最高,本年实现利润103万元,较上年同期0.1万元增加103万元,增长542.18倍,列全市第一。xx沙井驿建材有限公司盈利260万元,较上...https://www.ruiwen.com/fenxibaogao/6099033.html
11.客户利润贡献度LTD知识百科增长黑武器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应用系统分散,客户分析的基础数据散落于各系统中,各系统的数据应用标准也不一致,不利于客户信息资料的集中采集、统一分析和统一管理。 二、完善客户利润贡献度分析的基本思路 外资银行抢滩后的第一目标就是同国内各商业银行争夺客户。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是客户资金的运转而产生的存贷利差及其他附加产品...https://ltd.com/article/5367148389804737
12.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分析12篇(全文)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盈利能力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进行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是利用盈利分析的相关指标来评价和反映企业的发展情况和经营状况, 同时利用分析结果发现和纠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kxhyi3h7.html
13.财务决算工作总结(通用15篇)本年实现营业收入45077995.4元,比去年同期有较大的提高,净利润也有较大的增加基本上完成了相应的指标。 二、财务报表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 1、企业自身资产状况及资产变化说明: 公司本期的资产比去年同期增长33.76%。资产的变化中固定资产增长最多,为1155032.02元。企业将资金的重点向固定资产方向转移。应该随时注意企...https://www.oh100.com/a/202304/6652493.html
14.德阳市人民政府(二)技术壁垒分析 面对国际燃机市场激烈竞争和国外高度垄断的形势,我国对自主燃机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早已将我国燃机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纳入“十一五”及长期发展规划中。重型燃机是国家优先发展的10项重大技术装备之一。但是对于国内燃机产业来说,自主燃机技术的发展,在燃机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https://www.deyang.gov.cn/gk/ggjg/zxjg/901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