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多人爆料称,最近没有买东西,却收到一个到付快递,而打开快递却发现无非是一些几块钱的地摊货,价值远远低于到付款。
爆料
40元到付快递
打开发现是假镀金戒指
近日,家在广州的袁女士在公司收到一个圆通到付的快递,到付款40元。一开始她很疑惑,但是看到收件名是自己的淘宝昵称,又考虑到平时也有些客户会寄到付件,袁女士没细想就付了40元签收。
打开快递后,她发现是个红色小盒子,里面有个“镀金戒指”,“这种毫无用处又无美感的东西电商平台上也就几块钱,自己绝不可能买。”
记者发现,受害者一般会收到数据线、沐浴露、指甲剪、毛绒玩具,甚至是几张废纸。少数人考虑到没有网购拒签快递,然而大部分人以为是家人、朋友购买,或是自己下单后忘记了而选择付款签收。
据了解,这是一种叫盲发快递的常见诈骗手法。诈骗分子通过不同渠道获取客户信息后,不需要客户下单购买产品就发货,利用到付款和实际货品的价格差获利。
记者暗访了解到,有人从50单开始发货测试,等签收率稳定下来后每天稳定发货在1000至2000单,“干一个月后就把快递后台发货系统注销掉。”
暗访
盲发快递涉及多个环节
发货人和地址都填假的
盲发快递涉及不法分子泄露交易用户个人信息,合作快递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外包企业专门负责用户退单等多个环节。
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做盲发首先要找一个快递公司合作,安装快递后台发货系统。记者假装做盲发,联系申通等多个快递公司,当快递员明知道记者要做什么时仍然提供合作报价。“他们有提成,当然希望发件越多越好。”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做盲发时,他们一般与揽件快递员沟通,发货人和地址都填假的。
为了提高签收率,他们也有不少“技巧”,如从电商弄名单签收率更高,针对买手机的名单就发数据线,买宠物用品的就发宠物玩具;买到“料”后尽量发小区,筛除公司、学校、宿舍等签收率低的地址;配合短信的操作,预通知客户有快递需要签收。
此外,还有专门负责客服的外包公司。发货方需要把每单定价告知外包公司,并将发货手机号设置来电转接至外包公司。“没有退回必要的话尽量降价让客户签收,如果客户80元签收的退50元,不行的话退60、70元。”一外包公司人员告诉记者。
建议
“精准”投递暴露漏洞
亟待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机制
盲发快递明显是精心设计的骗局。首先利用了人们误以为是家人或朋友所买快递的心理。其次,利用单次金额小与维权成本高的不对称性,许多消费者不愿运费自付或漫长的“折腾”而放弃退货,更鲜有人报案。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兆成认为,消费者主动签收商品后,快递公司称自己不再承担责任,实则混淆了两类问题:一是侵权,二是违法。“即便仅作为一次消费行为,那么‘签收即为验货概不退货’的做法也属霸王条款,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骗子可以“精准”投递暴露出个人信息泄露形势严峻。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被暴露在电商、外卖等不同平台,快递面单、系统漏洞等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受访专家建议,应从法律规范、行业标准、技术等方面持续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机制,严厉打击不法分子泄露、交易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