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商家的真实生存状态,究竟是怎样的?
我们采访了三位拼多多商家:动辄几万单、销量榜常客的东北水果商家,从淘宝转做拼多多、亏钱做活动的滑板车商家,初出茅庐、边做爆款边踩雷的义乌“厂二代”,看看他们眼中的拼多多,会是一个什么模样。
同行一上来价格就是我的一半
朱志强是东北人,辽宁的草莓、蓝莓以及软枣猕猴桃很出名,从2018年夏天开始,他在东北做起了生鲜水果生意。
软枣猕猴桃,又称为奇异莓,是个比较冷门小众的品类,朱志强背靠水果种植基地,销量一直很不错。“从排名来看,我是最高的,类目第一。”
奇异莓销售周期不长,一年只能卖三个月左右,快接近尾声时,总销量已经有4000多单。此时,突然有一个同行跳了出来,“一上来就是行业最低价,秒杀,价格就是我的一半,我卖35一斤,他就是16、17块,出单很恐怖,一天1000来单,最高的一天两千多单,连续好几天活动,总销量直接干到五六千单,几天就把我超了。”
说起那几天的遭遇,朱志强还是心有余悸。
但是,他回头一想,对方虽然销量超过了自己,但是整体利润却远远不能跟自己比。奇异莓的利润非常高,成本十二三块,他一直卖三四十,翻了好几倍,“他卖16、7块,利润能有多少?”
但这确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当接下去准备卖板栗的时候,他便开始去竞价,成功拿到了最低价的资源位。
果然,一下子卖了4万单左右的销量,最多的时候1600单一天,持续一个礼拜。
但实际上,他还是疏忽了。
“我当时不太懂拼多多生鲜的规则,按正常来说应该能一直持续高销量,但是当时有一批货,相对没有一开始的品相好,发出去后,当天有一堆评价不好,搜索权重一下子就掉下来了,其实不是商品有问题,就是没有之前的大了。”
“不掉的话,我能做到7、8万。”
由此,也让朱志强得出了一个结论:拼多多上的客户比较矫情。
板栗的退货率,一开始非常低,但越到后期,越高。因为后来的板栗都要在冷库里存放,会出现不少的问题,“最后退货率特别高。”
一旦出现售后,“坏一个果,就得全额退。”朱志强本来打算卖一卖草莓,但一想到草莓100多一单,又特别容易在运输途中出现坏果,“亏一单就挺疼的,所以就战略性放弃了。”
今年,朱志强的蓝莓在畅销榜上连续待了半个月,每天能出180单左右。当时他就心动了,想上一上“百亿补贴”。小二很快给他回复:可以上,但是有条件。
“他就跟我说,就这个价,一千单的量,赔钱就认了,你一个基地,赔这么点钱,赔不起吗。”
朱志强几乎是被逼着上了百亿补贴,“不然以后有什么活动人家也不搭理你了呗,把你拉小黑屋呗。”
但是上了活动之后,主链接的销量却不断往下跌,最差时,一天只剩下50多单。他开玩笑的说,“不能对接小二啊,一对接就必须得赔钱卖,正常爆款链接也废了。”
“真难啊。”他感叹道。
转做拼多多后,我习惯了亏钱上活动
两年前,郭浩决定放弃经营了两年的淘宝店,转而投入拼多多的怀抱。
实际上,“不恋战”是郭浩最为自豪的品质。淘宝也并不是他最早的谋生手段,他曾在东北收过山货,赚了一把之后,急流勇退去炒股,结果全砸在股市当中,不得已去广东做服装生意,赚了点本钱后,这才回老家河北邢台,学着同乡开淘宝,卖起了当地的童车。
邢台平乡是全国有名的童车生产地,货源优势,让他在淘宝第一年就赚了几十万。但第二年就不行了,规模要做大,就得有人运营,他不懂,也没有意愿去弄懂,“不划算。”
拼多多运营策略简单,“就是为我这样的人量身打造的,”郭浩说。
他很快就觉得,自己来对了,“只要你敢卖,他就敢让你卖,更愿意让你卖得便宜。”在拼多多的头一个月,就有小二主动找到他,邀请他参加活动。
小二看中了他正在销售的一款入门级的蛙式滑板车,平时卖31.5元到32.5元左右,小二直截了当地问他,28元能不能做,,能做就上一次活动吧。
滑板车的出厂价是24元左右,加上邮费6元,成本就是30元,活动销售价格28元,每个就要亏2元。最后拼多多承诺,每一个给他补贴1.5元,郭浩决定试一试。“不仅仅是价格上还亏5毛钱,售后出问题的话,还得继续亏。”
当时这款滑板车每天能出将近100个单,活动当天,一下子出了2000单,连续跑了三天,总订单快有6000。
他没料到,库存不够,赶紧去调货,但临时拿货价却24块拿不下来,他硬着头皮26块补了2000件,这才勉强顶上了。
小二承诺,会给他权重排名。最终,他确实也赚回来了。
不过,当被问起,与赚钱比起来,之前的活动亏2000单,会不会无所谓?
郭浩立刻否认了:“也不是无所谓吧,没有人想亏,但不亏上不去,不会给你坑位,这是规矩。”幸好,他至今也没听说过,有哪个同行因为做活动被拖死的,“赚多赚少的问题。”
但他从来不在拼多多上买东西,“我不是拼多多的目标客户。”
但是家里人会买。他的父亲买过一个手电筒,看着很漂亮,收到货却是一个迷你版本的,“也懒得退,5块钱而已,老人家喜欢买着玩,就随意了。”
但有些东西他不会让父亲买,比如生活用品、衣服,他觉得质量不行,“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相比差不多的价格,我没有理由不在淘宝上买啊。”
每到这个时候,郭浩就忍不住想,其他客户是不是也会这样,去看待自己卖的产品。
被平台警告之后,我才明白父亲为何做淘宝
义乌的“90后”郑跃在过去的两个月中,曾以为找到了奋斗的目标,却很快又被当头一击。
上半年疫情刚刚有所缓解时,他就从父亲手里借了十万块钱,做起了拼多多,卖些饰品。这两年,义乌年轻人创业用拼多多的慢慢多了起来,他也想去尝试一下。当然,他这么选,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他的父亲在义乌做了二十多年外贸生意,两年前增加了1688和淘宝,内销做得还不错。
他想开辟一个新战场。
他曾请教过一些过来人,他们几乎都告诉他,拼多多比淘宝简单得多,“价格够低,会刷单,敢于开车,就够了,没有再多的了。”
刷单对郑跃而言,没有一点难度,货源也不是问题,很多人从1688或者淘宝上进货,他的父亲自己开工厂,一手货源,价格自然也是最低的。
销量很快就起来了,每天平均能出200-300单,一个月就做了1万单左右,按他的预估,如果能持续这样的势头,整店一年最好做到500万。“这很不错了吧,我有朋友做淘宝的,第一个月规则都还没摸透,流量从哪里来都不知道呢。”
但好景不长,他还是在规则上栽了跟头。
“第一次说了敏感词给你警告,第二次就要押金10万,第三次10万直接扣除,关店扣除。”
虽然是警告,但郑跃隐约感觉到店铺的流量明显下跌了,“改低价格也不好使”。
他只好重新申请了一个新店,但销量却再也没有像第一个月那么好。
另一边,他又总是因为物流信息没有及时更新等等原因,被不断扣钱,一单十几块、几块不等,很多地方都会扣钱。“有时候也不知道啥原因扣了几百,又不知道啥原因扣了几百。”他听说,父亲朋友的一个家居饰品店,上个月被冻结了31万资金,一直在申诉,也没给退。
父亲跟他谈过一次,问他到底是想做哪个平台,或者干脆接手家里的外贸生意。
父亲还提醒他,义乌的大部分商家,做电商一开始首选的,基本还是淘宝更多一些,然后才是拼多多。
“这其实很矛盾。”郑跃说,拼多多运营简单,对新人而言,更容易上手,爆单看起来也容易一些,但是为什么首选会是淘宝?
“可能是对淘宝好像有一种盲目的信任吧,毕竟这是比较正规的店。”父亲说。
郑跃说,淘宝也不是不能考虑。只不过,在拼多多,“刷单几乎可以说不管,被查到的几率是10%,在淘宝,被查到的几率是90%以上,我们商家是不是很难,现在去谁那儿做,都不好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