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渔业产业链各利益主体行为分析产业链中各利益主体主要是通过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完成相应的经济行为,渔业产业链中的各利益主体也不例外。我们不妨以“买方”的角度,从渔业产业链的起点和终点来解剖整个产业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首先,渔民(养殖户和专业养殖基地)从水产品生产资料供应商购买生产资料。然后,水产品中间商从渔民(养殖户和专业养殖基地)购买水产品。再次,水产品销售商和加工企业从中间商购买原始水产品。最后,消费者从加工企业购买制成品。当然,水产品销售商和加工企业也可以采用“公司+农户”的协议模式,直接从渔民(养殖户和专业养殖基地)处购买水产品。渔业的产品生命周期中贯穿了资金流和物流,即“交钱”和“交货”,包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先付款,后收货”、“货到付款”等多种方式。
电子银行服务渔业问题分析
关键词:水产养殖;渔业水域环境;影响;应对策略
引言
简单来说,城市水环境生态治理以及环境修复的开展,必须要以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系统为基础,利用其进行科学化的指导,不能对水环境进行损坏,不能损坏到水环境自身的行洪能力,同时还需要让人工改造和自然达到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保障水流通道的顺畅度。在总体的治理过程中,必须要设定好工作开展的目的,要实现水体的自净,保障环境修复的良好性,让其生态水环境系统始终维持着一种良性的循环状态。
1水环境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分析
2防治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影响的对策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作用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医学院、法学院,以后经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推广与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被美国较多工商管理学院以及国内外著名的商学院接受,并培养出一大批商业精英。目前,案例教学法已普遍应用于医学、法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以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主要内容,引领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总结规律和结论,从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进而找到更多的实际生活范例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总之,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引导者,而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者。案例教学法以案例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实际。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相结合,它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小组讨论、学术讲评、教师指点、分析报告写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认识事实、总结事实,促进学生扩大社会认知面以及激发学生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习惯。
二、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三、案例教学法的改革实践
(一)调整课程教学大纲
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学时数从原先的64学时缩减到现在的32学时,课堂教学学时明显减少,而要实施案例教学,则首先需调整课程教学大纲,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研究确定哪一些内容有必要设置案例教学,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资源及课外自学与实践环节,合理设计案例,使理论讲课、案例教学等的学时分配科学合理。通过改革,《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学时应占课程总时数的50%左右。
摘要:公海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国际社会的重视,我国作为公海渔业活动的主要参与国之一,公海管理制度对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而言关系重大。本文围绕公海管理制度问题,梳理了部分我国参与涉及公海的国际公约概况,并结合我国远洋渔业进行分析。
关键词:海洋法;公海;管理制度;建议
公海面积辽阔,渔业资源丰富,根据其他学者的统计,世界海洋总面积的35.8%以领海、大陆架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水域的形式划归沿海国家管辖,其他64.2%(约合2.3亿平方公里)的区域仍为世界公有①。我国参与公海渔业捕捞作业程度的不断提高,不仅为渔民创收、渔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近海渔业资源的保护做出了卓越贡献。充分维护和利用国家在公海上的权益,合理合法获取公海渔业资源,积极实施“远洋渔业”战略,是实现我国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渔业经济发展和渔业现代化进程的有效手段。这便要求在从事有关公海渔业作业时,需深入了解国际渔业组织对公海管理的现况与未来态势,准确把握有关国际公约、协定和有关标准,合法适当地进行公海海域的渔业活动。
一、我国参与涉公海的国际公约概况
(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我国于1996年5月16日正式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同年7月7日这项公约在我国生效。该公约主要涉及了领海和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群岛国、公海、海洋争端与处理等方面内容,其中“公海”部分详细界定了该部分的适用条件,在提出公海上的六项自由、明确各国在公海上的权利与义务的同时,也强调了对公海生物资源的养护与管理。公海自由是指无论沿海还是内陆国,其在公海上的权利都是平等的,都享有在公海上的航行自由、飞越自由、捕鱼自由、科研自由等六项自由。公海自由同样受国际法有关法律规定的限制,各国在利用公海资源时,必须是出于和平的目的,并且不能妨碍其他国家利用公海资源的权利。合法悬挂船籍国国旗的船舶,均有在公海上的航行权,同时要在不危害本船船员及乘客的情况下,履行对遭受危险船舶的救助义务;均有在公海上的捕捞权,但必须履行对公海生物资源进行养护的义务,使得该类生物资源保持或恢复到最高持续产量水平。
(二)《生物多样性公约》
摘要:渔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同时也是高风险行业。辽宁作为海洋渔业大省,如何加强和创新渔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是当前渔业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对辽宁省渔船、渔港、从业人员及渔业安全事故情况的考察了解,结合调研资料分析和文献研究,从监管机制、制度体系、应急管理等多方面,总结梳理了当前辽宁省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日本及国内先进地区渔业安全管理经验,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升辽宁省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辽宁省;渔业;安全生产;管理
渔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行业,也是公认的高风险行业。近年来,辽宁省各级政府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渔业安全生产极为重视,从组织体系、制度建设、监管设施、资金投入、责任落实、宣传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全面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了较大事故的发生,全省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尽管如此,辽宁渔业生产方面仍然存在着渔业生产设施设备落后、渔民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不足、渔政监管力量薄弱、灾害天气难以预警等问题。同时,中国经济已全面进入新常态,面临的任务、环境、条件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对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如何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建立高效、完善的渔业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是当前渔业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于保障渔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渔业具有重要意义。
1辽宁省渔业安全生产现状
1.1基本情况
1.1.1海域资源状况
辽宁省毗邻黄海、渤海,沿海地级市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沿海县区22个。全省大陆海岸线长2110km,近海水域面积6.8×104km2,海岛633个,海岛总面积501.3km2。全省共有海湾52个,深水岸线约400km,优良港址38处[1]。因地处中国最北部海域,辽宁省近海海域冬季冰期较长,辽东湾沿岸为中国冰情最严重海区。
本文作者:明俊超闵宽洪袁新华高进柴天贵赵才源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