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
现将《青岛市农业投入品行业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5月20日
青岛市农业投入品行业发展规划
(2021年-2025年)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分析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农药、兽药、饲料、肥料行业发展迅猛,为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奠定了良好物质基础。
2.产品结构趋向优化。低毒、高效、广谱、高附加值、创新性投入品产品增多,结构趋优。农药产品,连续5年来全市未登记高毒剧毒农药产品,2020年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所占比重分别为36%、24%、39%和0.8%,除草剂、杀菌剂、植调剂占比提升,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环保型剂型的产品占比逐年提升。青岛清原农冠研发创新的双唑草酮、环吡氟草酮、三唑磺草酮、苯唑氟草酮4个农药化合物,海利尔药业集团研发创制的氟氯虫双酰胺,带动了全市农药新产品研发创制热潮。兽药产品,产业结构优势明显,全市兽药生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占比39%,占行业收入91%,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兽用生物制品,包括动物疫苗、诊断试剂等高附加值兽药产品产值占比达到79%,远高于省内其他地市,年出口生物制剂5266万头份,出口创汇100万美元。饲料行业,饲料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饲料原料、添加剂、工业饲料齐全配套的生产布局,“两低一高”饲料得到进一步推广使用。肥料行业,产品向高效化、专业化、长效化、功能化和低碳化发展,缓释肥、水溶性肥、海藻生物肥逐渐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
5.行业管理体系基本健全。市级主管部门农业农村局设立农业投入品管理处负责行业监管,设立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负责行业执法,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行业监管技术支撑,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负责行政许可,许可、监管、执法和技术支撑管理体系基本健全。区市级平度、莱西、西海岸3区市设立投入品专门行业管理科室,其他区市分别设立畜牧服务中心、植保站、耕地质量站等技术指导服务机构,基本建立起市、区市农业投入品行业管理服务体系。
(二)问题与挑战
1.缺少政策扶持,创新能力不够。政府扶持政策缺位,目前,尚无农药、兽药、饲料、肥料行业扶持发展资金。科研投入不足,产学研协同不够,科院研所、高校和生产企业没形成创新合力,新农兽药研发创新不够,还不能满足农作物新发病虫草害和动物疫情防控要求,饲料无抗减抗新产品研发步伐不够快,抗逆功能性特效肥料研发产品不多,农业投入品竞争力不强。如农药行业普遍创新能力不强,据调查我国目前使用的650多个农药品种中,只有50余个是国内企业研发创新的农药产品,而常用的300多个农药品种中,仅10余个品种为原创性靶标和原创性结构。农兽药创新研发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青岛清原农冠成立了由200多个硕博士组成的研发团队,研发创新的双唑草酮、环吡氟草酮、三唑磺草酮、苯唑氟草酮4个农药化合物,历时11年,每年用于研发投入的资金占营收的比重超过15%。青岛海利尔创新的氟氯虫双酰胺耗时5年,投资1亿多元,大多数农兽药企业实力相对薄弱,无法自行承担长期大量资金投入,往往陷入“重登记(注册)、轻研发”“重仿制、轻创新”无奈境地,导致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农药创新格局未全面成型,创新能力不够。
2.产业转型升级任务重。一是产业集中度低,小而不强。全市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303家,除海利尔药业、易邦生物、正大饲料、住商肥料等企业集团外,产值过亿的生产企业只有31家,产值低于1000万元的生产企业86家,占28.4%以上。二是产品结构仍不合理,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较重。农兽药老品种居多,广谱低毒高效产品少,饲料产品同质化现象还比较严重,水溶肥、有机肥品种在肥料中占比还比较小,结构不合理等等。如我国农药产品的创新往往是基于国外农药专利权到期的仿制药,据全国农技中心统计,目前我国已有80多种重要农业有害生物对农药产生了抗性,其中蔬菜小菜蛾对几乎所有防治药剂有抗性,部分地区抗药性病虫草害已达到“无药可防”局面。同时,很多的特色、小宗作物,如胡萝卜、蓝莓、西甜瓜、中草药等没有登记农药可用,主要原因是这类作物种植面积较小、农药用量小,农药生产企业没有研发、登记农药的计划和需求。
3.监管体系不完备。一是专门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除莱西、平度、西海岸新区外,其他区市均未设立农业投入品管理专门机构,同时,国家、省、市、区市管理机构的设置不一致,工作协调不顺。二是技术支撑服务体系不全,市级投入品技术支撑体系不够健全,区市投入品检测机构不健全,大多数镇级农业部门无专人负责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市、区、镇三级农业投入品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影响了行业监管效能。
4.依法科学使用任重道远。一是农药、化肥使用不科学、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重大病虫害发生频率呈重发加快趋势,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新的病虫害不断出现,突发重大病虫害的风险较大,外来入侵和检疫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植物检疫与病虫防控工作面临着更大压力,农药还不同程度存在违规使用、盲目使用、过量使用问题,肥料存在盲目过量施用、有机肥使用不当且使用量偏低、肥料配比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不科学、不合理使用带来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物多样性减退、病虫害抗药性增强等问题。二是兽药使用存在不规范问题,部分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意识不强,部分养殖场特别是规模以下养殖场户法律意识、科学用药意识淡薄,还存在滥用抗生素、超剂量使用、不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兽药使用记录不规范不完整等行为,依法依规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仍然任重道远。
(三)形势要求和机遇
1.农业投入品高质量绿色发展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猪粮安天下,畜禽传染病和粮食作物病虫草害,直接威胁着国家粮食安全;饲料、肥料的有效供给,则是保障畜牧养殖和农作物丰收的物质基础。农药、兽药、饲料、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持续稳定供给,对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粮食持续丰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有研究证明,通过正确科学使用农药,可以挽回40%左右的粮食损失。“十三五”以来,受异常气候频发、国际交流活跃等因素影响,小麦条锈病等多种病虫草害爆发重发,草地贪夜蛾、非洲猪瘟等境外动植物疫情入侵并持续为害,对粮食安全和生猪生产构成新的威胁。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畜产品供给,需要加快农业投入品高质量绿色发展,为防灾减灾提供物质支持。
2.农业投入品高质量绿色发展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要求。农药、兽药、饲料及添加剂、肥料的使用,在保障粮食安全同时,也带来农兽药、重金属残留问题,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隐患。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的新要求,“十四五”期间,为实现对农兽药、重金属残留的有效控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农业投入品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投入品产业及品种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一些高毒、禁用、限用高风险农兽药将逐渐被淘汰,生物农药和广谱、低毒、高效、绿色农兽药产品开发应用进度将进一步加快,农兽药的科学使用水平将越来越高。
3.农业投入品高质量绿色发展成为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必然要求。生态文明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重要内容之一,农兽药等投入品不仅能够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还是预防和控制动植物疾病、虫、草、鼠、螨、蚊、蝇等有害生物,实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重要物资。推进农业投入品高质量绿色发展,满足境外传入的动植物病虫草害防治,减少包装废弃物随意丢弃,为耕地质量保护、人居环境整治、以及森林、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水青山美丽环境营造意义重大。
4.农业投入品行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投入品是保障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投入品行业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据统计,2020年全市农药、兽药、饲料、肥料总产值258.98亿元,出口创汇2.67亿美元,年上交税金11.14亿元,全市直接从业人员约2.59万人。“十四五”期间,农业投入品行业不仅要成为农牧林和卫生等多个领域提供防灾减灾物质支撑,还将成为稳就业、创外汇、增财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新形势为农业投入品行业发展带来新发展机遇。一是绿色安全导向有利于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环保督察、农产品质量安全、安全生产监管对农业投入品行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必将推动投入品行业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二是特殊的社会属性必然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特殊商品,农业投入品既关乎“国之大者”——粮食安全,又关乎“国之根本”——环境安全,还关乎“人民健康”——食品安全,已经被赋予了深刻的政治特性,要求必须将投入品做成“良心商品”,倒逼行业发展必须随着农业生产需求端的不断变化创新发展保供给。三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为行业发展壮大带来新机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和“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加强,有利于农业投入品优势生产企业走出去,为扩大产品在国外的布局和销售提供良好机遇。同时,国家“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持续增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积极推动等改善营商环境的一系列重大措施的实施,为农业投入品企业构建新型生产经营体系,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加了新的市场活力。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农业投入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总要求,以保供给、保质量、保安全、保生态为目标,坚持调结构、提质量、补短板、求创新,优化产业布局,完善扶持政策,实施创新驱动,推进科学施用,加快构建现代投入品生产、监管、支撑服务体系,促进农业投入品行业可持续、高质量绿色发展。
(二)基本原则:
——创新发展。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加强科技创新,在农药、兽药、饲料、肥料产品创新、新工艺开发、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有突破。
——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广绿色制造、绿色生产技术,推进减量增效使用和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投入品生产方式和使用模式。
——安全发展。牢树安全发展理念,落实行业安全生产“三个必须”,督促农业投入品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质量责任,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高质量发展。优化生产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开发应用绿色优质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农兽药代替高风险产品、无抗饲料和抗逆功能性肥料产品,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培育品牌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提升行业质量效益。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农业投入品行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健全,行业总产值实现400亿元以上,产品质量和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农药、化肥使用量分别比“十三五”末减少10%、6%以上,全市无重大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生产规模化。推进生产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大中型骨干企业,自动化、智能化、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25年,重点培育产值50亿元以上投入品生产企业2家以上,产值过亿企业50家以上,年行业总产值400亿元以上。
——经营规范化。大力推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农兽药经营企业追溯平台使用率达到95%以上,创建农药、兽药经营标准化示范店分别达到100家、20家,带动经营企业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经营。
——使用专业化。鼓励发展农业投入品使用技术服务社会组织,提升农业投入品使用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农药、肥料、兽药使用品种结构更加合理,科学安全用药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力争农药、化肥使用量年均递降1.6%以上,减少抗菌兽药使用量,全市规模养殖场实施健康行动数量占50%以上。
——管理现代化。农业投入品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不断健全,产品检测、信息化等管理手段进一步提升,形成上下一致、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现代管理服务体系。
三、重点任务
(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夯实产业体系
1.壮大龙头企业实力。淘汰落后产能,鼓励生产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做大做强,支持提升兽用生物制品等方面产品优势,确保行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领先地位。培育海利尔、青岛易邦、渤海饲料、海大生物等一批以农药、兽药、饲料、肥料为主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带动发展骨干生产企业50家以上、特色生产企业100家以上,农业投入品生产既满足本地供应,又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2.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完善创新机制创新体系,提升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研发投入,全面推进农业投入品产品技术、生产工艺转型升级,加快研发应用生物饲料、安全高效和绿色新型添加剂产品,低毒高效广谱农药产品及小宗作物农药产品,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生物兽药产品,高效化、专业化、长效化、功能化和低碳化肥料产品,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专业化研究开发平台,登记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培育一批品牌企业、品牌产品,提升行业竞争力。
3.推进智能绿色生产。鼓励企业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升级改造,推动企业设备大型化、控制自动化、监测智能化、生产清洁化,促进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逐步实现智能制造、提质增效。到2025年,支持打造一批农业投入品生产示范企业。
4.推行行业安全生产。建立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全员责任清单,实行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加强行业安全生产监管确保农业投入品行业生产安全。
(二)开展示范店创建,规范经营体系
2.提升标准化经营水平。鼓励农药、兽药、肥料生产企业直销经营,发展规模批发经营和连锁经营。开展经营标准化示范店创建,建设高标准、守诚信、规模大、效益好的农兽药和肥料经营示范门店100处以上,带动提升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经营水平。
3.规范网络经销行为。加强网络销售农业投入品监管制度建设,落实农兽药网络销售经营审批制度,提高网售产品质量水平和规范化水平。加强与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会商研判、联合行动,线上线下协同打击网络电商平台违法销售假劣农资犯罪行为。
4.开展农资打假行动。以农资经营为重点环节,全面开展农药、兽药、肥料、饲料无证经营、游商兜售、制假售假、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使用农资行为,开展农资质量监督抽查,落实检打联动制度,查办一批违法犯罪典型案例,维护农资生产经营市场秩序和农民利益。
(三)加强使用技术指导,提升规范使用体系
1.加强宣传培训。实施安全用药推广普及行动,开展科学安全用药用肥培训活动,多渠道广泛宣传、培训农药、兽药、化肥使用知识,在动植物病虫草害发生期间组织专家深入一线开展巡回指导,探索建立农兽药安全使用指导员制度,指导种养殖户对症选药、合理用药,遵守用药安全间隔期,提高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水平。
2.推进“四减”行动。农药减量方面,结合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坚持分类施策、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技术路径重点在“替、精、统、综”四个字上下功夫,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兽用抗菌药减量方面,总结提炼不同畜种养殖减抗的经验做法,遴选一批典型示范户,推广普及健康养殖技术,到2025年实现对规模场的技术指导全覆盖。饲料无抗方面,全面禁止含促生长类抗生素饲料产品上市销售,大力推广益生菌、中草药、酶制剂、噬菌体等无抗饲料,实现全域无抗生素饲料产品生产、销售、使用。化肥减量方面,通过秸秆综合利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等试点项目引领,鼓励农民科学增施有机肥,推动有机肥腐熟下地,引导农民使用高效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由偏施单质肥向复合肥,偏施低浓度复合肥向高浓度复合肥,偏施普通型肥向专用型肥,偏施普通型肥向长效缓释型肥,偏施普通型肥向有机肥、生物有机肥转变。
3.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一批装备精良、技术过硬、服务规范、作业高效的动植物病虫草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支持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病虫草害监测防治服务,创新服务方式,推广全程承包、代防代治等多种形式的统防统治,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提高农业投入品使用服务水平。
4.加强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督促落实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回收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区市、镇级回收体系,完善扶持考核检查政策,开展包装废弃物回收净化行动,农业生产使用产生的应回收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率达到90%以上,做到应收尽收,全部无害化处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四)提升监管能力,完善行业治理体系
1.建立完善行业管理体系。健全行业管理机构设置,充实行业监管力量,探索建立审批、监管、执法、服务有机统一的农业投入品行业管理体系。
2.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完善投入品数据监管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储存等信息技术,进一步健全完善农兽药和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推行企业进货销售台账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逐步实现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全程网上可追溯,提升农业投入品信息化、数字化监管水平。
3.建立完善产品质量支撑体系。探索建立区市农业投入品检测机构,完善产品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提升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药、兽药、饲料、化肥有效含量和违禁物质检测能力,为农业投入品“放心投入、安全产出”奠定基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业投入品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事关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粮食安全,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十分重视,把农业投入品行业发展纳入农业农村事业发展规划,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行业发展工作机制。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定发展重点,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农业投入品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三)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机制渠道,引导地方财政和社会资本增加投入,支持生产企业开展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农业投入品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监管执法。完善农业投入品登记、生产、经营、使用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生产经营诚信体系、产品追溯管理体系,落实产品监督抽查规定、禁限用农兽药规定、约谈和“黑名单”等管理制度,建立农业投入品监管长效机制。加强生产经营企业执法检查,开展农资打假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产品监督抽检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加强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指导,落实经营者使用者违规销售、使用农业投入品责任挂钩机制,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