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述表格不难看出2011-2015年月子中心数量增长出现下滑趋势,但是平均增长率在30%,年均增长110家。而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2016年全国多地月子中心出现井喷式增长,据此按照年均25%、100家的保守估计可推测2017-2022年月子中心数量。
预计从2016年到2022年每年增长100家,属于保守推测,这种推测不包含二胎等行业红利因素对行业数量的影响。而从年均增长率进行推测从2017-2019年企业数量是较为合理的趋势,由于2016二胎政策落实的效应反应2017年-2019年月子中心市场反应强烈,企业数量增长指数型增长较为合理,而二胎政策就目前来看市场反应低于预期,随着主流生育人群生育观念的改变,人口小高峰过后月子中心数量将开始逐步下降。
2、月子中心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
月子中心从业人员主要有营养师、母婴保健师、客房运营、催乳师等构成。据统计截至2016年,大型月子中心从业人员在500-900人不等,中等月子中心从业人员在300人左右,而这些数据还不包括小作坊式的月子中心这部分从业人员一般在20人以内。
由于部分月子中心许多工作人员是由月嫂等家政从业人员转型而来,截至2016年全国月嫂人数为30-40万。这部分人群的重复统计加大了月子中心行业实际从业人员的真实状况,因此综上所述,月子中心从业人员保守估计在65万左右。
随着2016年二胎政策的正式实施,2017年生育小高峰的来临,月子中心从业人员将继续增长。
3、月子中心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
月子中心行业主要资产模式由轻资产和重资产两种,加盟型的月子中心同常是轻资产模式。并呈现不平衡,及区域化的特点。
月子中心由于区域化的特点,大多数月子中心包括行业龙头,都是区域性发展,并且营业收入占整体行业的资产规模的比例较小。如2014年喜喜月子营业授予4200万,但仅占市场规模的1%,很难形成大面积占有市场的现状,大型月子中心的注册资本在5000-8000万左右。
4、月子中心行业床位数量状况分析
大部分月子中心设有单人大房间10个-15个,其中包括2-5个特级房间,除此之外,另设有单人小房间10-20个,四人间1-5个,即房间总数为60个,单人的为23-45间(总床位23-45张)四人间1-5个(总床位4-20张),目前月子中心为950-1000家左右,其床位总数量在25650-61750张,另还有医院开设的月子中心,房间数量为10间单人房左右,医院月子中心约为76-85家左右,因此月子中心床位总数量在33250-60000张左右(不包括陪护床位、婴儿看护士等)。
目前每年新生儿童数量约为1600万,而月子中心床位数量远远无法满足现有要求。
5、月子中心行业敏感性分析
政策敏感性
月子中心受其服务对象的影响,其受新增人口数量变化影响较大,就拿济南举例子,由于2016年二胎政策落地,及2013年以来的人口鼓励政策影响月子中心数量增长四倍,广州等地均出现相似状况。但二胎的效果低于预期,将会影响后续的行业发展。目前月子中心的发展态势良好均是基于二胎政策的影响较大,一旦二胎政策不如预期效果对于月子中心的影响不言而喻。
由于目前行业监管的不完善缺乏却是有效的监管措施,但自2017年2月意向出台行业标准以来,未来月子中心市场监管将趋于严格,在这种背景下,淘汰一批浑水摸鱼的企业是必然。而监管力度等无法预测的因素都是会直接导致月子中心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市场敏感性
作为母婴行业的中游行业,却与母婴行业有非常明显的区别。首先母婴行业总体而言属于刚需,但是月子中心的可替代性较强,价位又较高,其不仅不存在刚需的说法,甚至是完全可以不被选择的方式。特别是来自家政服务业的冲击,一旦家政服务业对于月嫂等进行专业化培训,或是开发类似模式并采用上门服务的方式,月子中心的生存情况较为令人担忧。
区域敏感性
月子中心由于针对的群体主要是能接受高消费的群体,这部分人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一旦脱离这部分消费群体,将相同的营运模式投入三、四线城市,其经济效益将会大大减弱。举个例子截至2017年一季度农村人均收入为3500元左右,而月子中心行业收费最低在7000元,已是农村人均收入的一倍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在这些地区开始月子中心,其经济效益维持保本都十分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