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3年数量就达到5175万只,同比增长1.1%;近年来,因为不文明养犬导致的“狗伤人”悲剧,时有发生。每年被猫狗咬伤的人数约有4000万。现实生活中,不文明养狗行为屡见不鲜。养犬要办证,遛狗要牵绳,但如此简单的道理却屡屡被忽视。
某社区召开会议,准备根据当地法规制定社区文明养狗公约,大家纷纷建言献策: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广大党员干部要扎实弘扬“四下基层”作风,常思“到底”之事、常修“到底”之功、常求“到底”之效,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行稳新时代强国之路。
◆政策方针下基层要“见底”
◆调查研究下基层要“知底”
◆信访接待下基层要“兜底”
◆现场办公下基层要“彻底”
为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乙村党委探索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三制五法七公约”机制。
党建方面,村党委建立了“功能分区、入网定格、定向培训、积分管理、星级评定”党建“五法”,打造乡村振兴“铁军”。组建功能型党支部,将党支部建在生活图、就业困,党小组建在单元楼、产业链,所有党员把任网格员、认领先锋岗,将党员作用发挥到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对全村党员安排针对性教育培训,表现量化赋分,建立积分台账,根据综合得分组织民主评议、精确定档,让每名党员知道该向谁学、该怎么改。
围绕“管人、管事、管钱”,村党委研究制定了干部坐班制、村事民议制、村财民管制。每天除了值守便民服务大厅,其余村干部深入街巷农家、田间地头,一旦百姓有需求随时随地都能找到人。凡涉及村屯发展和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通过村民议事民主决策和全程公开。从村民中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和理财小组,让村民随时都能“看家底、审明细、问情况”。
村党委还主导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公决的形式,把群众普遍认可的一些公序良俗固定下来,形成一整套“村规民约”,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的治理氛围。
【推荐3】《浙江日报》报道,杭州市临安区板桥镇上田村全面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建设工程,以“党建+自治”为基,育乡村振兴之花。充分发挥基层自治力量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将党的领导与群众广泛参与紧密结合。通过法定程序选举村干部;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对重大事项决策的主体作用;建立规范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全力推行“片组户”民情联系卡和服务百姓档案工作,积极回应群众诉求。
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二十年的探索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
Y村运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乡村治理清单制度等,发动村民广泛参与农旅发展、产业融合等重大村务的决策与管理;建立标准化和可量化的村务共评机制,及时将结果张榜公示;发挥村规民约、村委会调解在村民矛盾解决中的关键作用;建设文化广场,设置宪法、民法典等展示区,使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推荐3】2021年,山东省博山区实现所有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针对“一肩挑”后权力更加集中、廉政风险增大的情况,博山区在村级层面建立由村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党员群众代表等组成的村监察站,对村级“小微权力”近距离、常态化监督。比如,该区东顶村的老街改造项目,不仅涉及数百万元资金投入,而且关乎房屋转让、文物保护等复杂事项。按照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流程图,项目经由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再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形成决议,最后公示。整个过程由村监察站全程监督并形成书面记录,“两委”班子没了后顾之忧,干起工作来更加顺手。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立规矩】
多年来,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建议专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简称《黄河保护法》)。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黄河立法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黄河保护法》列入2021年立法工作计划。国务院先后多次征求意见,进行实地调研,形成了《黄河保护法》草案。2022年10月27日,《黄河保护法》草案三审稿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2022年10月30日,这部法律高票通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颁发第一二三号主席令予以公布。《黄河保护法》的通过,是建立在党和国家对黄河流域基本问题的清晰判断、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发展蓝图的科学谋划之上的。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
【守底线】
“请相信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中国首部以检察机关打击新型网络犯罪为主题的检察题材电视剧《公诉》于2023年5月29日全国首播。大小案件贯穿全剧,扣人心弦,新时代公诉人风采生动鲜活。以下为本剧情介绍的部分内容。
全剧以大小案交错、新旧案结合的逻辑串起故事线,涉及到的案件包括网络信托诈骗、校园网贷、跨境网络诈骗等,并通过极具悬疑推理感的故事架构和年轻化的叙事方式,用实地办案和法庭辩论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案件从侦查到审理的全过程。
全剧展示了检察官以检察听证制度推动民事争议实质性化解、以认罪认罚从轻从宽制度提高庭审效率、以检察公益诉讼打击网络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犯罪等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新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法律需要。
本剧以检察机关惩办的打击新型网络犯罪典型案例为原型,以检察官视角为切入点,揭露在互联网犯罪多发高发的背景下,犯罪分子用尽各种手段,把老百姓口袋里的钱掏空的残酷真相,而检察官巧妙化解金融风险,同经济犯罪检察部门检察官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共筑清朗网络空间。
【推荐2】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本次立法法修订,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法律,在审议过程、宣传公开、参与渠道等方面进行完善,发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使中国立法活动更加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
1.明确“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的法案,可以适时组织人大代表研读讨论,征求代表的意见”。
2.要求人大加强立法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发布立法信息,回应关切;法律签署公布后,应及时通过报刊和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刊载。
3.要求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入听取基层群众和有关方面对法律草案和立法工作的意见,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上升为法律制度。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为适应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立法拥抱电商时代,使电子商务不再是法外之地,2021年8月20日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筑牢法治防火墙,最大限度保护个人信息权益。2022年9月2日通过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为国家机关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法律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以良法善治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社会高效能治理,守护百姓高品质生活。据此,小刘同学认为“建设法治中国要坚持良法之治,只要完善法律体系,就能建设法治国家”。
安徽省宁国市青龙乡龙阁村,一个秀丽的山乡小村。近年来,随着皖南川藏线自驾游的火热,名不见经传的龙阁村逐渐火热起来。除了秀丽的自然风光,一个独特的主题公园,也成为了游客和当地村民喜欢的打卡地,这就是“法律援助公园”。
在M村,说起“法律明白人”阳某绍,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绍”。村民说,老绍调解起纠纷来,那真是不偏不倚,公平得很哩。
截至2024年9月,我国已培育420多万名“法律明白人”,基本实现“法律明白人”在每个行政村的全覆盖。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