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理消费诉求情况来看,第三季度,长三角消保委系统共受理投诉175374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1.73亿元。其中,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00129件,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共受理投诉55545件,浙江省消费者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2591件,安徽省各级消保委共受理消费者投诉7109件。
交通出行槽点集中
餐饮附加收费引热议
长三角地区有关餐饮消费的维权舆情信息共计157525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线上外卖包装“刺客”问题突出,外卖过度包装、收费标准不一、打包费价格贵、收费隐蔽等遭吐槽;线下巧立名目另收餐具费、茶位费、消毒费、开瓶费等附加费用;部分食品收费与标价不符现象引起讨论,例如高铁上花35元买盒饭,发现标价15元引发乘客吐槽。
舆情监测期间,长三角地区有关教育培训的维权舆情信息共计56330条,主要问题有:培训机构宣传套路多;退费难问题普遍,商家以不符合退费条件、退费金额未达成一致等拖延退费、拒绝退费;培训机构存在关门闭店、临时跑路现象;擅自开展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培训等现象屡禁不止,例如以研学形式开展学科培训等事件均引发热议。
盲盒消费市场存隐患
破解“跑路”风险,筑牢教育培训防线。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建议,建立第三方监管账户或通过先培训后付费以及分阶段支付课程费用等方式,降低消费者风险。同时,对隐形学科培训问题做到精准打击、全面覆盖,让教育回归理性。家长在购买培训服务时应当评估风险,尽量选择正规、有资质、信誉好的培训机构,认真审查合同,避免商家“跑路”造成经济损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