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10.09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研学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研学游也被称为研学旅行或研学旅游,是“教育+旅游”的旅游新业态,旨在将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结合,达到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生活技能以及实践能力等目的。
研学旅行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通过研学旅行,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社会、了解国情、认识自我;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研学游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产业链结构清晰、分工明确
1、研学游走俏成旅游市场快速「起飞」风口之一,到2028年规模将破3000亿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参观文博场馆、走进名校访学、探索天文地理、打卡名胜古迹……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近年来逐渐走俏,并成为旅游市场快速「起飞」的风口之一。
自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正式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其后,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为市场化的研学机构发展打开切口,让研学游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达1469亿元。
研学游作为一种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增长见识的有效教育形式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对于付费提升自我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预计随着研学游观念的进一步普及以及现代化教育环境的优质建设,中国研学游市场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预计到2028年,我国研学游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
2、目前我国研学旅行行业的产业链结构清晰、分工明确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研学旅行行业的产业链结构清晰、分工明确。上游环节为产业提供资源和基础设施支持;中游环节负责将资源和需求有效对接并提供专业服务,通过专业的组织和接待服务,确保研学旅行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安全;下游环节是研学旅行产业链的终点,也是研学旅行产品的直接消费者,其需求变化对研学旅行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产生重要影响。
产业链中游为研学旅行企业与服务机构。参与者包括旅行社、教育培训机构、留学机构和销售平台。其中旅行社负责研学旅行的线路规划、行程安排、交通、住宿等具体事务的组织和实施。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专业的研学课程设计、教学指导和评估服务,确保研学活动的教育性和科学性。此外部分留学机构和在线教育平台也涉足研学旅行领域,提供国际研学、线上研学等多元化服务。
产业链下游则为需求主体与消费者,包括许学校、学生及家长、其他需求群体。上述需求主体与消费者研学旅行产业链的终点,也是研学旅行产品的直接消费者,其需求变化对研学旅行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产生重要影响。
1、行业供给方面
(1)各地积极探索新业态丰富研学游市场
除北京外,其他城市也纷纷整合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新业态,丰富研学旅游市场供给。例如,四川推出特色玩法,探秘文化遗产、领略巴蜀山水,邀请游客畅游一“夏”;海南暑期“海岛夏令营,研学游天涯”主题活动在12条精品研学线路中,专门策划推出了“活力海南”体育赛事之旅,包括冲浪、帆船等时下大热的时尚运动项目;江苏发出“夏天的邀约”,10条江苏省文博场馆研学游精品线路串联起各级各类大中小型博物馆,让游客在行走中感受江苏地域文明的魅力……
截止到目前部分地区布局研学游“新赛道”情况
(2)研学项目日益多样化、精细化
随着研学市场的不断扩大,研学项目也日益多样化和精细化。从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探访、自然风光游览,到新兴的科技探索、工业研学、农业体验等,各种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研学项目层出不穷。这些项目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目前我国研学游类型主要包括文化历史研学、自然景观探索、动物探险研学、科学探索研学、农场研学、体验当地风俗习俗活动以及其他定制类型。其中体验当地风俗习俗、自然景观探索、文化历史研学、科学探索研学是消费者较为偏爱的项目类型,占比均超过四成。
2、市场需求方面
(1)假期研学游热度高涨,超6成家长愿意孩子参加
(2)市场需求逐渐理性化、精细化
精细化:现在家长和孩子在选择研学项目时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越来越偏向于体验性、互动性强的项目。比如动物保育类项目,孩子们可以更多地参与到项目中;再比如西安以文化之旅为关键词的研学项目,会配备比较资深的研学导师专家,沿途带孩子深入体验古都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等各方面都在加大支持和布局力度。日前,五部门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培育文旅体育消费新场景。从积极打造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等业态方面部署,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主题旅游精品线路。
地方上也在积极挖掘特色,打造研学线路。四川提出,将认证一批品牌研学旅游基地营地、承办机构和产品线路;浙江提出推动工业旅游与研学教育、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等融合发展;福建推出“夏一站,趣福州”福州研学旅游季活动……
三、缺「研」少「学」乱象丛生,“研学热”何时走向真研学
1、缺「研」少「学」乱象丛生
研学游需求暴涨、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乱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学市场的口碑。随着“8999元6日研学游到底是不是天价”“月入1万元不够孩子研学7天”、「花了1100块钱去隔壁县市拔萝卜」「研学游变'到此一游’」等话题持续引发热议,“研学热”伴生的价格虚高、货不对板、走马观花等乱象再次浮出水面,屡遭诟病。
根据江苏省消保委此前发布的《研学旅行消费调查报告》也显示,目前国内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包括,「游而不学」风气重,研学效果不达预期;质价不符,部分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安全保障不够,出行食宿存在隐忧;师资存疑,导师行为有待规范等。不少消费者吐槽,研学活动就像「开盲盒」,难以放心消费。
2、“研学热”何时走向真研学?
有分析分为,造成我国缺「研」少「学」乱象丛生的原因,是研学游行业准入门槛低,近年来涌进了许多只想赚快钱的新玩家,市场鱼龙混杂。而这也就导致了当前研学游企业开发的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内容深度不够,抄袭问题突出;缺少专业的研学指导老师,研学旅行的理念构想、项目运营、产品设计、课程研发、营销推广、基(营)地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也体现出专业人才的匮乏。
事实上,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等各方面都在加大支持和布局力度,探索研学游行业规范化发展。例如2024年5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对拟发布生物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将「研学旅行指导师」职业名称变更为「研学旅游指导师」。
地方方面:2023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北京市旅行社组织和承办未成年人研学团队旅游服务规范》;2024年山东出台《山东省促进研学旅游规范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