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5%。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预测,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8亿人。预计到2050年,老年产业市场消费潜力将由目前的4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占GDP比例从8%增长到33%。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将呈现老年人口增长快,规模大;高龄、失能老人增长快,社会负担重等特点。老龄用品市场将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迎来“银发商机”的广阔前景。
中老年电商平台涌现
老年人的需求在互联网市场已成为一块诱人的“蛋糕”。不过,记者近日浏览天猫、京东、亚马逊等电商网站,发现和3C数码、时尚女装、婴幼儿产品相比较,老年人用品专卖店或专场难觅踪影。
在北京工作的范老师想给父亲买个礼物,浏览了好几家电商后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虽然网上有很多商城,但是很少看到老年人专场。上网给家里的老人买个礼物并不容易。而父母刚刚学会上网,自己去搜索商品肯定更困难。”
在上海嘉年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该公司一直以来致力于传承中国传统孝文化,提升中老年人生活品质,为他们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司旗下拥有嘉年乐老年商城、嘉年乐老年服务网和嘉年乐老年养生网三大互联网平台。
嘉年乐老年商城首席运营官刘鹏对记者表示,目前嘉年乐老年商城与全国众多名牌厂商达成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已成为为国内各企事业单位、大型养老机构采购的优质供应商及服务商,多年来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前三位。
“和老年商城不同的是,嘉年乐老年服务网是专门提供老年服务信息的资讯平台,全方位立体式满足老年人的各种服务需求。目前,服务网包括居家护理、机构养老、医疗保健、旅游度假、家政服务等信息服务。”刘鹏说。
商业模式有待探索
电商中心分析师莫岱青认为,与年轻人更容易“冲动消费”相比,老年人属于“价格敏感型”用户,消费更为理性,网购频率也低了很多。另外,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程度比年轻人慢,大部分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去实体店购物。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老年用品专委会副秘书长彭兰章也认为,跟传统销售模式相比,网购程序相对复杂,网购商品鱼龙混杂,出现问题时老年人又往往不懂如何维权。
一些电商平台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将目标人群直接定位为年轻人。譬如,蜜爸妈平台的主要用户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背井离乡的年轻人群,他们熟悉互联网领域的消费方式,购买父母物品的频次也高。
蜜爸妈联合创始人孙方磊向记者透露,尽管市场潜力巨大,市场增长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不像父母对子女的无微不至,子女对父母的关爱是种自觉的情感需求,但又充满选择困难和惰性。”
不过,随着网购安全问题越来越有保障,以及大量城市知识型中老年用户退休后步入老年时代,未来几年老年人成为网购“新生代”也不足为奇。
除了目标人群特殊之外,老年用品的界定困难,由此导致的产品单一等问题也是困扰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刘鹏表示,由于目前市场上中老年商品总数上偏少,线下实体店面也相应生存艰难,所以工厂生产中老年产品都会面临一定困境。市场接受度低、商品利润低,导致工厂生产很谨慎。而中老年产品相对成熟的日韩欧美,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挤压着中国中老年产品生产商的发展空间。这也极大影响着中老年电商平台的快速健康发展。
未来线下服务更重要
对于中老年电商平台而言,回归产品本身是生存最核心的部分。刘鹏表示,目前摆在中老年电商平台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中老年产品供应链体系。目前,国内的中老年产品生产厂家在这一块还需要不断提高产能,优化产品设计结构,创新生产出更多符合市场的产品。
除了商城之外,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开始重视与线下的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探索居家养老O2O模式。很多商城负责人表示,“互联网+养老”为中国养老产业开辟出广阔前景。未来的电商平台不仅仅是个购物平台,还应该提供更多养老服务、家政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比如健康咨询、休闲娱乐、学习培训、交友旅游等。
未来几年内,中老年电商平台还会进入一个大量倒闭、大量新生、依托价格战获取客户青睐的不够健康的发展阶段。当然我们也可以预见,在这样的垂直行业里,只要坚持正确的运营方法,着重进行用户口碑积累,这个朝阳行业完全可以出现类似BAT这样优秀的互联网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