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的两侧及碑阳文字四周都是纹饰最佳表现之地。其纹饰内容大致分为变形图案,写实花卉,飞禽走兽,方相神怪,人物故事和宗教等。大部分墓碑上的纹饰由于年久风化,多有残损,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唐代《大智禅师碑》(开元二十四年,736)是-件难得的代表作品,碑两侧,以线刻和减地手法刻出蔓草、凤凰、人物等错综复杂的装饰图案,整个画面繁缛、华丽、活泼、美妙。
宋元明清时期的墓碑样式整体特征偏向世俗化,装饰形式渐趋繁缛,题材内容增加了很多。动物图案常见的有狮子、麒麟、孔雀、蝙蝠、鹿、羊、鹤、鹰、锦鸡等。
墓地坟墓石碑、墓碑图片
花卉果实题材有梅花、荷花、菊花、牡丹花、兰花、牵牛花、竹子、松树、灵芝、桃、石榴、枇杷、梨、杏、葡萄等。相互借用和结合的艺术化、理想化的手法也更为广泛多变,如禽鸟与花卉组合,昆虫与花卉组合等,强化了装饰情趣。吉祥图案开始流行“八吉祥”、“道八宝”、“八仙纹”等等。这些时代审美取向深刻地影响着墓碑的装饰设计。从明十三陵的神道碑或神功述圣碑到民间墓碑,再到传教士墓碑,皆有世俗化题材的雕饰。
明清时期墓碑样式规定很多。丧制的等级规定,在法律上的原则是“上可以兼下,下不可以僭上”。°如丧葬令规定:“诸丧葬不能备礼者,贵得同贱,贱虽贵不得同贵”。此外,法律还规定:坟墓、石善、碑碣之类超过法令规定的,一律杖打一百。虽会赦,石兽、碑刻之属亦皆令其改正。因为了严防丧葬逾礼,历代统治者还将责任归咎于承办丧事的工匠和行事人身上。明、清两代规定,若承造丧葬器具的工匠逾礼,要鞭打五十。清代还专设立违礼纠察队,查禁丧葬上的违礼行为,以确保社会各阶层在丧葬.上循礼而行。礼制的规定与实施具有周密性和严峻性。
大型豪华石碑、好看的墓碑图片
在传统墓碑样式的继承与创新方面,西方园林师深入思考墓葬文化的传统精神,以传统文脉为源泉,创造出许多风格多变的“现代性”和“原创性”的墓园作品。
我们长城石雕对比中西方的墓葬样式文化,旨在通过研究西方墓园石碑墓碑的发展演变特点,从中获取对“将传统现代化”这一方面有益的启示。
西方墓园石碑发展演变简述:“墓园(Cemetery)”一词源于希腊文的“Koimeterion”,意思是“睡觉的地方”,指特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用于集中埋葬死者的土地。从中世纪到18世纪,墓地(Churchyard)围绕着教堂为中心,死者安葬的位置根据他们所属的阶层不断向外延伸,地位越高离教堂越近,为的是离神更近一些。
墓碑上的父母碑文大全
19世纪初期,受浪漫主义运动、英国自然主义造园风格、城市公园运动的影响,产生了新的墓园类型“乡村花园式墓园”(RuralGardenCemetery),拉开了现代墓园的帷幕,因借于优越的自然风景,通过雕塑式的个性墓碑和言简意赅的墓志铭来传达纪念功能。如法国巴黎拉雪兹神父墓园,莫斯科新圣女地公墓等。19世纪30年代“新墓地运动”,强调用浪漫主义手法,设计出风景如画的墓园,并结合市民游憩的功能。建于1831年的美国奧本山墓园是“新墓地运动”的代表,从自然林地到规则花园,营造了赏心悦目的立体空间,诠释了感伤主义文学中“对忧郁的崇拜”而不是对死亡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