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就是使用各种各样的猫咪梗图和短视频,代入拟人化设定进行叙事表达,形成一段完整且有趣的故事线。而猫咪可爱、搞怪的表情和动作能够生动地传达出兴奋、愉悦、失落、悲伤、无奈、抓狂等多种情绪,使得“猫meme”成为表达情感的有效工具。就像在网络的日常交流中,当我们遇到一些用文字难以表达的情绪时,用表情包就可以轻松解决,而“猫meme”也有类似的作用。
记者发现,虽然“猫meme”视频看着有点“无厘头”,却在互联网尤其是视频平台上拥有极高的人气和播放量,其中的一些“明星演员”功不可没。比如,总伴随着“happyhappyhappy”背景音拍手的“happy猫”、一脸不屑磨着指甲的“傲娇猫”、灵活抖动肚子的“跳舞猫”、满脸愁容的“委屈猫”……我们常常能看到这些“老演员”在各种“猫meme”的视频里来回蹦跶,却不影响每个故事的趣味性和独特性。不过,随着“猫meme”的海量二创,乱入的其它“物种”也越来越多,比如乱吐舌头的羊、傻笑的狗,甚至是搞怪的人,让“猫meme”从“固定搭配”发展得越来越多元化。
在B站上,一个译名为“猫的自言自语”的UP主是一位来自日本的单亲妈妈,由于工作原因变动来到中国工作,她用“猫meme”做成了自己异国生活的Vlog,讲述价值观发生变化的有趣故事。UP主从2月29日开始发布视频以来,仅有的12个视频中,就有9个的播放量突破百万。更是在短短两周内涨粉28万,而她仅仅是将自己发布在外网的视频搬运到了B站。
可以看到,“猫meme”不仅仅是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它还代表了一种情感的共鸣和创意。许多在国内流行的网络热梗,到了外国人眼中可能是无法共情和理解的,反之亦然。然而,这种地域限制却可以被一目了然的猫咪表情打破,帮助不同语言的人理解“猫meme”的情绪表达。这也让“猫meme”成为了跨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
“人人易上手”催生创作潮
百万播放量只因“戳中人心”
《在衡水模式学校早上多睡了十分钟的故事》中,UP主“逆向逃逸”用“热血漫画”般的叙事讲述了自己在高强度的学业状态下,偶尔因为偷懒躲避了一次跑操的高中生活小插曲。全程的紧张感让网友们仿佛“亲身经历”,“好年轻、好可爱、好有生命力!”“或许是很压抑的氛围,做成的猫meme却如此轻松活泼。”网友们也纷纷回忆起自己在高中时期的趣事,甚至还引发了大家对跑操是否合理的讨论。
由于引起了网友们强烈的共鸣,路人“小透明”的视频也可以出圈。第一次剪meme视频就收获了近300万的播放量,让“逆向逃逸”受宠若惊,“看到大家都能找到共鸣很开心,也希望大家都能在繁忙枯燥的生活中找到让自己偷个懒的机会。”
专家看法轻松的形式让创伤变得易于表达
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视觉化、幽默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猫meme”的流行也正反映了这样一种当代网络文化的趋势。同时,也体现了猫咪在网络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虽然,“猫meme”独特的幽默感是其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猫meme”并非单纯的搞笑。它往往以幽默或讽刺的方式呈现,通过夸张或荒诞的手法,让人们在娱乐中产生反思或共鸣。
面对多数的观众讲出自己的创伤,这本身就是对创伤的一种治疗。“潜在狗子”认为,比如有人用“猫meme”讲出自己打工或者上学被霸凌的经历,即便当事人自己没有足够的勇气,观众们也会为其加油鼓劲,帮助其勇于面对霸凌,并以强硬的态度应对。
因此,“猫meme”让“潜在狗子”觉得,这不仅仅是单纯的自身经历表达,还经常可以得到相当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这样的反馈结构能够防止“猫meme”成为一种自说自话的独白。“从这个意义上看,用“猫meme”去讲述包括创伤在内的经历是非常值得鼓励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自愈创伤的尝试。”“潜在狗子”表示。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以“猫meme”的方式表达创伤。有网友认为,这对表达者来说是变容易了,但对于倾听者来说却是一种折磨。“第一次见到这种形式,还以为是整活,但这种突如其来的情绪和抽象画面所带来的割裂感,实在让人非常不适。当一件本来应该严肃讨论的事情失去了严肃的氛围和空间,就很容易让人错误地预估这件事情的严肃性。”网友“禁止吃饭wue”表示。
对此,吴同认为,正常的情绪表达是每个人的权利,但如果出现过度的负面情绪表达对他人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则应由平台履行审核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