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10分(5分给白色和对称,5分给身体和重点色)
2、概述
布偶猫性格悠闲。理想的布偶猫无极端特征,各方面均衡良好。它们体型由中型到大型。毛发中等长度。蓝眼睛。属于重点色类猫咪。成熟缓慢,大约三岁的时候才有可能完全成熟,有的甚至可以长到四岁。布偶猫非常的亲人、聪明。它们动作优雅而有力量,外观引人注目。
3、头部
大小和形状:头部大而比例协调,整体呈宽广的等边楔形。楔形两边(指从外侧耳根到优美丰满的口套的弧线)长度相等。双耳间平坦。面部线条呈楔形。成年公猫允许有双下巴。当向后捋平胡须和被毛时,下面的骨骼结构就会显现出来。
3、眼睛和耳朵
眼睛:大而生动的椭圆形蓝色眼睛,眼距较宽并且外眼角适当上扬,与楔形的脸型相得益彰。
耳朵:中等尺寸。耳距宽并适度向外张开,成为楔形线条的延续。耳根宽且耳尖圆并向前倾斜。
4、轮廓、下巴以及脖子
侧面轮廓:侧面轮廓有轻微的弧度,末端是笔直且中等长度的鼻子,下巴发育良好且强壮,与鼻子和上嘴唇在一条直线上。
脖子:粗壮。
5、身体
大并且长,宽阔并且结实,具有大骨量。外形呈长方形走向,拥有饱满的胸部和宽度一致的肩膀和后臀。身体结实并且肌肉发达,但并不肥胖。下腹部的脂肪是可以接受的。母猫的体型一般会比公猫小一些。那些年轻的成年猫允许存在成熟缓慢的情况。
6、腿、爪子与尾巴
腿:大骨量,中等长度。后腿比前腿长。前腿毛发较短,后腿毛发较长、饱满、有羽毛裤般的视觉观感。
爪子:大、圆,合乎比例。有成簇的毛发覆盖。
尾巴:长且毛量丰富。
7、被毛
外层粗毛丰富,自然并且不黯哑,适中的长度;尽量少的内层绒毛。毛随身体线条生长,最好有大围脖。脸上的毛短,围脖的毛长。肩胛骨上的毛短,一直到尾巴逐渐变长。允许因成年猫未绝育和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短被毛现象。
8、扣分项
被毛:内层绒毛太厚,已经直立起来。过于蓬松,不够服帖。
眼睛:小或者圆。
眼睛颜色:非常淡的蓝色或者太深的蓝色——以致于暗到看起来像黑色。
鼻子:罗马鼻。
身体:矮胖,腿短。
尾巴:短短尾巴;尾巴上有不规则肿块。
9、失格
鼻子:任何断鼻,不呈直线。
颜色:除了规定的身体颜色和脸部的颜色;眼睛非蓝色。
其他:麒麟尾、对眼、多趾。
10、颜色
六种重点颜色:
海豹色、蓝色、巧克力色、丁香色、火焰色/红色、奶油。
重点色部位可以是纯色、山猫斑纹或者玳瑁色。
所有布偶猫都是重点色猫咪,但是在某些重点色部位可以被白色覆盖。
身体:
细微的阴影是允许的,但是颜色清晰最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颜色加深变暗是允许的,但是重点色区域与身体必须有鲜明对比。
重点区域:
重点色区域分布于面部、耳朵、腿、脚、尾巴处,密集且清晰。
颜色无渐变。
肚腩可能会有较深的阴影色(在手套色和重点色的猫中)
11、布偶的图案
重点色
通体重点色。
年龄较大的猫被毛可以有阴影色,但是被毛颜色必须与重点色区域有鲜明对比。
失格:身体任何部位有白色色块。
双色
白色倒V部分位于眼睛外缘的内侧。
对称为佳。
上身可能会出现白色斑点。
腿和脚:通白为佳,但是可能出现黑色斑点。
扣分:倒V部分超出眼睛外缘,不对称。耳朵发白。
失格:倒V部分不存在或有暗斑。腿上有大面积色块。
梵
重点色区域仅限于耳朵、尾巴和脸部。
脸部通常只限于头顶。
扣分:身体带颜色区域超过20%。
失格:头部或尾部完全没有重点色区域。
手套色
鼻头到前额形成一个火焰状图案。
下巴是白色的,并延伸到腹部。
前腕关节均匀着环绕着一圈白色手套。
后肢同样环绕一圈白手套,但是高度有要求,至少要高至肘关节,但是要低于大腿中部。
失格:下巴不是白色。
写在后面:关于布偶的品种标准,在中国早有人做过译文整理,但是有不少理解偏差的地方。比如下面两个关于楔形的解读。根据CFA的品种标准和裁判内训资料的文档,楔形上面两个角的起点好像应该是从外侧耳根开始。而并不是在耳尖处。下面二图出自国内流传的两个布偶标准版本。
这是翻译上的技术性疏漏。这个版本的原版资料参考了CFA的最新品种标准,以及08年的裁判培训内部PPT。随着品种的不断发展,在赛场上肯定也有很多新的评判规则。以上的资料本着客观的态度做到尽量贴合原文意思。期间参考了不少前人的资料。下面一并列出参考资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