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技能:了解静物摄影中的构图方式,初步掌握摄影技巧,能够充分利用对比、重复、协调、色调等方式表现出生动诙谐的画面效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实践练习,学会拍摄静物的构图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发散思维,养成发现美、感受美、传递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摄影静物构图的方法。
2.难点:利用不同种类的构图方式进行拍摄。
三、教学思路
活动一:激趣导入
出示静物摄影作品,引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思考:
1.作品内容是以什么形式呈现的又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观察的呢(摄影;从俯视的角度观察)
2.在摄影中这样的构图有什么作用(中心更明确、主体更突出)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摄影家在作品中,通过调整构图的角度就能够改变画面效果,如今的摄影已经成为大家最常用的艺术形式,在摄影中还有哪些构图方式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静物摄影中的构图》。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摄影中构图方式
教师出示摄影作品《水果静物》《辣椒》《瓶子》《橄榄油罐》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出问题:
(1)这些作品描绘了哪些内容都有什么特点(水果、辣椒、各种瓶子、罐子;都是摄影作品)
(2)摄影作品和绘画作品相比有什么不同(摄影作品中物体没有主观处理、更加真实、光影变幻更加自然)
(3)这些作品采用了哪些构图方法呢(对比、重复、三角形构图、色调等)
(4)这些构图手法在摄影中起到什么作用呢(对比能够增强影像质感,重复能使影像富有秩序感,三角形构图能够稳定画面使画面更协调,不同的光源也能使画面有层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摄影作品采用了绘画中的对比、重复、三角形等构图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影像质感,使影像富有秩序感,还能使画面更加协调。
2.摄影中构图原则
教师出示多幅摄影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在拍摄时还需要注意些什么(构图饱满,物体不能太多,不能太随意)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在进行拍摄时,注意不要将画面中的物体安排得太满,一般选择有特征的物体两三件即可。主体或构图重点一般不置于画面中央,但也不能随意搁放。
3.发散创意思维
请学生2人一组,交流讨论:分析课前收集的摄影作品中还有哪些构图手法(对称、均衡)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引导:摄影作品中的构图和绘画作品中的构图类似,要想摄影作品的画面效果丰富美观,就需要利用多种构图方式进行构图,使摄影画面更加有秩序。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拍摄静物为例,示范并讲解静物的拍摄方法:
1.通过取景框来对静物进行比较调整;
2.寻找静物之间的最佳搭配;
3.拍摄完成。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同学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取景框调整静物进行拍摄。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构图方式、色调、画面效果。
3.完成作品后举办“静物摄影”大赛,请学生自愿展示并介绍自己作品的创作理念或新颖之处。
4.其他同学从构图、色调、主体、质感等方面,互相评价作品。
(如《生活静物》:构图简洁,物体主次搭配合理,色调、质感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