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泊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认为,新的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合理的联系,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的实施上来,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能深深的感染和吸引学生,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学习效果良好,是笔者在化学教学中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分子原子这一课题中,考虑到对抽象的分子和原子的理解比较难,笔者尝试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生活中的现象成为我们分析的对象。
一、借助比喻轻松理解概念
二、串联生活常识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三、让学生表演活动给课堂提神
在水的电解和水的电离过程中我尝试着让老师牵着两个学生的手,在受热的时候跑动加快;在电解的时候撒手跟另外一组同学重新结合,在表演中让学生感受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是如何变化的。学生的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每个同学的精神异常振奋。学生对从分子角度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很快就能总结出规律,即分子发生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而分子没有变化的是物理变化。
四、敢于改进和质疑
蒙特梭利在《儿童教育手册》[3]一书中提到人类在内心的最深处,有时刻准备自我展示的灵魂。人教版九年级教材50页中探究活动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分子的运动,课前就有部分学生到实验室里体会了这个实验,但在倒浓氨水的时候发现浓氨水的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于是想到这个实验能否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学生们在课外尝试了很多改进方案,课堂上由两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改进成果,这也正是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另外一次机会。
五、通过动画或者模型直观了解分子的构成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通过动画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的理解。
以上就是分子原子一课在设计上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借助一些形象的比喻和生活实例,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用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能逐步解释,消除生活和化学的距离感,增强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为后续概念教学奠定基础。
六、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在分子的特征的分析的时候,讲到水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滴水中水分子个数约为1.67×1021个的时候,这个数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告诉大家的是全国人民日夜不休,以每分钟数100个的速度,够全国人民数上3万多年,让我们想到一滴水中有这么多水分子,自然想到水分子很小,当然由一滴水中就有这么多水分子也想到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有他的自然之理的。
参考文献:
[1]缪徐.让比喻成为学生轻松学习的催化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J].2006:22-23.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险衅(xìn)笑靥(yàn)蹙眉(cù)浩淼(miǎo)
B.日笃(dǔ)谂(niǎn)知盘桓(huán)装载(zài)
C.修葺(qì)乳媪(ǎo)拔擢(zhuó)墙垣(yuán)
D.扃牖(yǒu)玉醅(pēi)闵(mǐn)凶暮霭(mò)
2.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独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B.这家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资金周转困难,长年亏损,已是日薄西山,面临倒闭危险。
C.五星级酒店讲究服务质量,服务员要微笑接待顾客,上菜一般说都是要举案齐眉的。
D.中国古代有千里寻夫、可歌可泣的孟姜女,也有寒盟背信、忘恩负义的陈世美。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吃饭”这个帖子可能因为太好玩了,很快被网友们转至各大网站,网友纷纷问“贾君鹏是何许人也”,但没有任何人出来解答。
C.来自海内外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800多位苏籍工商界精英汇聚常州。
D.新年伊始,清华、北大、复旦等高校分别自主招生测试,灵活新颖的考试题目,让平时习惯于死抠课本的莘莘学子直呼难以招架。
二、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4~9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选自《陈情表》)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怜悯B.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或许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鉴别D.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不长
5.下列句中的“以”与“但以刘日薄西山”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一样的是()(3分)
A.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B.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6.下列不属于作者辞不赴命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B.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C.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D.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选自《项脊轩志》)
7.选出下列句中“西”字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3分)
A.室西连于中闺B.东犬西吠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D.北救赵而西却秦
8.下列对两篇选文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陈情表》中作者对祖母的奉养之情让人唏嘘,《项脊轩志》中作者对祖母的追怀表达了自己有负家族厚望的愧意。
B.《陈情表》中作者对晋武帝晓之以理,叙事具体生动,陈词中肯;《项脊轩志》以直抒胸臆为主。
C.《陈情表》虽是公文,但有浓郁的抒彩;《项脊轩志》是杂记类文体,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D.《陈情表》多用四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项脊轩志》句式长短结合,便于表达不同的情感。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3分)
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3分)
③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4分)
三、古诗词鉴赏(8分)
阅读《长亭送别》中的一支曲子,回答10~12题。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10.这支曲子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感情?(2分)
11.简要分析“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在曲中的作用。(4分)
12.这支曲子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2分)
【关键词】小学英语低年级段英语教学单词教学
语言学家Wilkins指出,没有语法,语言不能很好表达,而没有单词,则什么也表达不了。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1、2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抽象思维没有形成,单词记忆如果死记硬背,会制约学习兴趣的发展,也影响学习效率。通过实践摸索。对于1、2年级的小学生的英语词汇教学,听、看、玩、猜、用等几种方法,可以改变低效单词教学的弊端,使小学生对单词记忆充满兴趣,让单词教学和单词学习充满活力。
一、单词我会“听”――“听音”学单词
“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是新课改的主要要求,是知识构建理论的基础。1、2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但对于一些有趣、好玩的东西,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利用这个特点,单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有效的方法,创新教学方法,用教学智慧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英语单词学习中。如利用提供“声音”的情境,而激发学习单词的兴趣。
如学习colours时,对于blue这个单词的教学,教师可以播放“大海的波涛翻滚的声音”、听到海浪的声音,让学生由海浪的声音而联想到大海,于是,多数学生会联想到大海是蓝色的,blue这个单词,在听声音、想情境中,注意力在高度集中之时,单词高效记忆,且会记忆良久。
再如学习animals时,对于cat这个单词的教学,虽然cat三个字母,但1、2年级的小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学点忘点,最后回过头来,就像“猴子偷西瓜的故事”――偷一路,扔一路,最后,两手空空如也而回家。笔者根据小学生的记忆特点,采取让他们听“猫”的叫声,然后判断出来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于是,学生们会说出“猫”,教师趁势写下cat,并和学生一起说miaomiaomiao(喵喵喵)catcatcat.这样单词教学由听到想,再说和记忆,使单词教学转变简单的拼读记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单词我会“看”――形象记单词
皮亚杰的知识构建理论告诉我们,7-10岁的孩子,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事物的表象认识居于主导地位,对事物的具体的表象容易产生兴趣。
根据皮亚杰的这个理论,我们在单词教学时,不放巧妙为单词教学增添简笔画,吸引孩子们的对于人或事、单词的表象认识,提高形象感。如医生doctor的学习,画个“人”的简笔画,之后,给他佩戴一个听诊器,于是,学生们会说出“医生”,紧接着呈现doctor;学习nurse,为“人物”配上一个白色的护士帽,学生对护士不陌生,教学nurse也水到自然成;学习teacher,给“人物画”画上一副夸张的大眼镜,老师的印象学生根深蒂固,teacher的学习也兴趣百倍……
对于“水果”类的名词的教学,实物、图片、简笔画等,都可以增强学生对apple、banana、watermelon等感到轻松,尤其是运用动漫英语视频“会走路的水果”,让苹果、香蕉等动起来,给他们加上手和腿,更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使英语单词教学妙趣横生。
三、单词我会“猜”――思维学单词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事物有好奇心,思维也活跃,在认识和学习过程中,往往会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因此,在单词教学中,采用联想法和猜谜语的方法,可以为孩子们打开思维之门。同时,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尤其是1、2年级的小学生,刚从嘻戏的幼儿时代,跨越到童年阶段,游戏在他们身上根植了许久,也根植很深。因此,教学中,渗透游戏教学,使单词教学在游戏中凸显出趣味性。
如Guess游戏,孩子们喜欢“脑筋急转弯”、喜欢“猜谜语”、喜欢“智力游戏”,根据这些特点,将他们的特长嫁接到单词的学习中,使他们在单词学习中,感到有趣也好玩,为学习单词、学习英语增添动力。
学习animals时,教师呈现一片竹林或者一些竹子,让学生猜一猜下面老师想说什么,或者提出竹林中会有什么动物,什么动物吃竹子,于是“熊猫”便会“出现”,在熊猫下面写上panda,再巧用chant――“panda、panda是熊猫,panda熊猫是国宝,panda爱吃竹子和竹叶,panda、panda真可爱”等,使学生在简短、韵律美中,学习和认识panda.对于水果名称的学习时,猜谜语可以采用开放的方式进行,如教师先说:Guess,what’sit?Itisakindoffruit.学生会说出许多的水果名称――苹果、桃子、香蕉、梨、菠等。老师不说对也不说错,继续说“Itisyellow”,这样,一个yellow限定了水果的范围,于是,香蕉、菠萝、梨等也一一罗列出来。教师继续详细化:Monkeyslikeitbest.听到“猴子最爱吃的”,于是,banana终于被猜到。学生们猜出banana这个单词,费劲周折,但他们感到满足和自信,更有幸福感和成就感,为单词的学生增添了无形的动力。
四、单词我会“用”――运用中学单词
英语具有实践性,运用是实践的主要一面。在单词教学时,避免孤零零教学,将单词教学孤立于句子、运用之外的做法,语言也只有在运用中才有意义。因此,单词教学不能冷落了运用中教学的一面,教师应该巧妙设计简单的英语会话,使学生逐渐养成运用英语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铺平大路。
如对于one、two、three、four、five的教学,教师可以创设情境的方法,和学生们一起数数、说英语的对话练习,如教师呈现一个气球,问Howmany?学生说“一个”,和老师一起说one,再增加一个气球,问Howmanynow?学生数数1、2,于是一起说one、two,依次增加气球的数量,直到增加到5个,问howmanyballoonsaretherenow?Canyoucountthem?于是,让学生们one、two、three、four、five,也可以引导他们oneballoons、twoballoons…fiveballoons,再让他们说出完整的句子Thereare5balloonsnow.这样,学生们经过看气球数量的增多,一次次地数数,在不知不觉中,这5个数字已经不是问题。为了强化单词的记忆,可以让学生数一数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人数,数一数班级里的门窗有多少,数数一年级自己班级的老师数量,说说书包里的课本有几本、文具盒里的铅笔有几枝,数一数左手的手指有几个,看看操场上的篮球架是几个等等,使孩子们在一次次与实物的接触中,5个数字反复被应用,也在一次次的数数中,孩子们说英语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内心的振奋,不促使学生动感情的学习,就会给学生带来疲倦。因而,我们的教学应注重多种形式的变换使用,不时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对应于单词的学习充满诱惑力和吸引力,使我们的单词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学得有效,教师教得高效,教学也取得巨效。
[1]金大小.有心插柳柳成荫――探讨小学英语中的单词教学[J].小学时代:教师,2012(12).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汉字教学;汉字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知、含义、用法的整体掌握,要研究汉字的学习方法及规律,研究识字、写字与阅读、写作教学以及发展学生思维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以提高教学效率。
在汉字教学上注重对汉字的分析,对于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及书写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他们不仅创造了汉字,还把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文化、风俗等很多信息融和在汉字之中,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深入地分析每一个汉字,都是在像和古人对话,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知识。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加深记忆,并从美学的角度欣赏、书写汉字,还可以得到除所学汉字本身之外的更多附加值。
从造字学角度来看,汉字可分为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和指示字等,在教学时,可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分析每个生字的特点来帮助识别字的音、形、义。
一、象形字教学
如教学象形字“田”,首先让学生看图片或课件,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问:“你看到的是什么?”
生:“田地。”“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用手画一画。”学生用手依图形画出。这样,学生从感官上很轻松,很自然,很直接地记住了“田”字。
再如教学“鸟”字,在黑板上画一只简笔画的小鸟站在树枝上,把简笔画与生字“鸟”比较,指导学生记忆,学生一下便记住了“丿”是小鸟头上漂亮的翎毛,“”是小鸟弯曲美丽的脖子和曲线优美的身体,“勺”是小鸟明亮的眼睛,“一”是小鸟脚下的一根树枝,他们不仅牢牢记住了生字的字形,还知道了鸟是生活在树上的。
二、会意字教学
会意字的教学更有意思。“当一阵风刮过,地上会飞起很多细小的土粒,我们也可以在教室的某个角落看到这样的小土粒,这就是‘尘土’”。所以“小土”就是“尘”,像小土粒一样的东西也叫尘,如“灰尘、烟尘”。
在教学“尖”字时,我拿小刀把一枝铅笔削尖,让学生观察,并指着铅笔尖问:“这是什么?”“铅笔尖儿。”“如果我把一根棍子也削成这样,这个头叫什么?”“棍子尖。”“对,像这样上边小,下边大的东西,就形成了一个尖。如山尖、塔尖、笔尖、指尖。”教学“品”字结构的字时,我多运用举例法,举一反三,使学生认识并理解了很多“品”字结构的字,如:三人为众,人多了就称为众,众人、众多、群众;三口为品,多人、多次地尝为品,品尝、品味;三木为森,二木是表示树木多,称为“林”,而三木指更多的树木,称为“森”,所以,森林比树林要大得多。我还告诉学生,这样的字都称为“品”字结构,这种品字结构的字,你还在哪见过?学生说出“三金”,三个“水”,三个“日”,三个“石”,三个“土”,三个“火”。我一一写在黑板上,并标上拼音,让学生认识这些字,并引导他们根据学习“众、品、森”的经验说说这些字的理解,孩子们说得很好,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也发展了学生思维。
三、形声字教学
形声字是汉字中最多、最常见的一种字。有一首歌谣对形声字概括的非常到位:“形声字,好识记,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在教学时,我利用形声字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字形,理解、辨别字义。
如教学“粮”时,学生分析字形,左边是形旁“米”,右边是声旁“良”,读音“liáng”,师质疑:“‘米’是什么?”“吃的东西”,“一种食物”,“一种粮食”。师:对,米是一种粮食,可以吃的东西,“粮”和“食”组成的“粮食”是人物生存的必需品,指导学生扩词。由此,列举“娘、狼”等字。“娘”是“女”字旁,和女人有关,“娘”就是“妈妈”或像妈妈一样的女人,如“大娘、姨娘、婶娘”;“狼”是“犭”(反犬旁),与皮毛动物有关。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在学一个字的同时可以认识几个字,并区别形近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汉字的特点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小学语文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综合学习三“有趣的汉字”中,有用“少”字组成的新字及帮助记忆的顺口溜,我鼓励学生仿照书上的样子续编。他们编出了这样的歌谣:有麦磨成粉,花草吐芬芳,有丝乱纷纷,有人分一份。
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充满兴趣,在长期的学习中,他们掌握了学习汉字的方法、技巧,能准确地分析所学生字,对生字的音、形、义掌握得也就非常好了。
《解读》中讲:“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从汉字中,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的生产、生活等多种信息。在教学中,应把从汉字中所获得的各种信息也都传递给学生,大大丰富了他们的头脑,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如,学习“筷子”的“筷”,通过分析字形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人就开始使用竹子做成用餐工具,说明他们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期。“贼”字是“贝”字旁,“贝”在古代是金钱,财富的表示,“戎”则含有战争、机会的意思,合在一起就可以理解为“贼”就是抢夺(别人)财富的人。
四、写字教学
中国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历史古国。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就作出了“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著名论断,把文字的社会作用提到了很高的地位。许慎对“六书”的阐述,更是从理论上对汉字形义关系的清醒认识。现在一般认为,“六书”当中,属于造字方法的有四个,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这四种造字方法所造的汉字,都能体现表意文字形义关系紧密的特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