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设计与制作三维创意作品3.2三维创意作品赏析
课型
班课
课时
1
授课班级
高一1班
学习目标
理解三维动画、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学会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三维创意作品,包括三维动画、建筑动画、室内设计动画、三维仿真动画以及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作品。
掌握从美术设计和交互设计的角度对三维创意作品进行赏析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鼓励他们探索和实践三维设计与制作技术。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三维动画的分类和特点,包括三维影视动画、三维建筑动画、三维室内设计动画以及三维仿真动画。
三维动画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作用,如打破空间限制、提供逼真视觉效果、便捷高效的动作设计等。
虚拟现实作品的类型(三维漫游作品和虚拟现实交互作品)及其美术设计和交互设计的核心要素。
增强现实作品“穿墙达人”的美术设计和交互设计理念,特别是体感互动技术的运用。
如何从美术设计和交互设计的角度赏析三维创意作品,理解其艺术和技术的结合。
教学难点:
三维动画、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概念理解与区分,帮助学生建立对这些复杂技术的基本认识。
美术设计与交互设计的具体分析方法,如何指导学生从专业角度赏析和评价三维创意作品的设计细节。
三维动画与虚拟现实作品制作过程中的技术实现,特别是在动作捕捉、环境构建、气氛烘托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体验与实践的结合,如何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或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三维创意作品赏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
理论讲解:通过直接阐述和解释三维动画、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些技术的基础认识。
案例分析:利用具体的案例(如“冰墩墩”宣传片、北京冬奥会申请宣传片、“玻璃栈道”漫游作品等),详细分析这些作品的美术设计和交互设计特点,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深入理解理论知识。
实践体验(可选):如果条件允许,安排学生亲自体验一些简单的三维设计和虚拟现实制作工具,通过实践加深对三维创意作品制作过程的理解。
反馈与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度、讨论活跃度、小组讨论报告和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必要时还可以安排实践项目的展示与评比,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课前准备
技术设备检查:确保所有需要用到的技术设备(如电脑、投影仪、音响系统等)处于良好状态,特别是对于需要展示的三维动画和虚拟现实作品,要预先测试以确保它们能够正常播放。
互动环节设计:规划课堂上的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问答等,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为此,可能需要准备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或讨论主题。
评估方法确定:设计课后评估方法,如作业、小测验或项目报告,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备份计划准备: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或其他意外情况,准备一个或多个备用计划,以确保课程能够顺利进行。
预习材料分发:如果适用,提前将预习材料分发给学生们,让他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所准备,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媒体
视频资料:展示三维动画作品、虚拟现实作品和增强现实作品的视频片段,以直观展示这些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设计细节。
案例研究文档:分发包含详细案例分析的文档,如“冰墩墩”宣传片、北京冬奥会申请宣传片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设计意图和实现方式。
多媒体演示软件:使用PowerPoint或其他演示软件整合以上资源,创建视觉和听觉并重的演示文稿,以增强教学效果。
三维建模和渲染软件示例:展示如何使用Unity、3dsMax或其他三维设计软件进行创作,可能包括简短的操作演示或预录制的视频教程。
互动平台:如果课程设计包括互动环节,可能需要使用在线问答系统、互动投票工具或其他互动软件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讨论。
反馈和评估工具: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可能会使用在线测验工具、作业提交平台或其他评估软件来收集和评价学生的作业和项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
提供小学、初中、高中信息科技教案、试卷、课件等优质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