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瓶里生长,身体萎缩,没有四肢,头部正常长大,交流要轻声细语,只在花瓶中给养过活。
这便是风靡九十年代表演场的“花瓶姑娘”。
以玄幻的风格介绍,面对面的交流,“花瓶姑娘”成了表演场子老板的必备节目。
不过,所谓的“玄幻”纵然明知是障眼法,又是如何做到看不出破绽的?
“长在花瓶”的姑娘
不能触摸,逗留不要超过一分钟,与观众简单的互动便退场的“花瓶姑娘”便是九十年代表演场的大戏。
而一系列的流程可谓是娓娓道来,首先便是向在座的诸位讲解这“花瓶姑娘”的由来。
拉长的语调,慢悠悠的语腔,诉说着花瓶姑娘身世的凄苦,其中的说辞更是为了贴合花瓶姑娘的发展,基本便是因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给孩子喂养了某种针对性食物,从而控制孩子的身体发育,最终使得花瓶姑娘保持身体柔软。
随后便指着眼前的花瓶,表示这花瓶姑娘一旦离开了花瓶,就犹如花儿离开了土壤,便会失去生命。
说来说去便是这花瓶姑娘,头部是正常发育,但是这身子却是萎缩发育,没有四肢长在这花瓶里。
而这“花瓶姑娘”为了贴合讲述人所描绘的形象,与游客互动之际,声音便总是轻声细语。
自然地,靠借这般说辞成功吸引到游客的花瓶姑娘便引人好奇了,虽然在那样的情境下,以及舞台上花瓶姑娘模样的冲击下,让人有些深信不疑,但是这终归是面对面看上一眼才能找到其中玄机。
而这个早已被团队想到了:可以看,不可以摸,看也不能超过一分钟。
先不说其他,就是这样的规矩,看也看了,还是面对面,除去只有一分钟之外,游客也找不出其他理由。
更何况本就陷入对花瓶姑娘的好奇驱使心下,只会更加好奇这花瓶姑娘,既然长在这花瓶里,那么都会干点什么呢?
除去花瓶姑娘美观好看长在花瓶里,光是这样的画面自然是无法能够吸引更多的顾客,加上点才艺,这“眼球经济”也算是到位了。
按照流程,这讲述人讲完了,游客也留下了,这自然是要“物有所值”,这才艺也便开始了。
按照“人设”的设定效果,既然身子不能动,那便只能唱歌,讲故事了,而这卖点便在于不是这花瓶姑娘唱的多好听,或者讲故事讲的多动听,只是这身处花瓶,还能同正常人一般开口讲话的样态,便足够吸引人了。
“对诗词,点歌曲,讲故事,只要五元钱,便可与花瓶姑娘有效交流......”
这人的好奇心自然也被驱使去。
如若是碰上极为优秀的花瓶姑娘,现场还会多点几首,这场子也热起来了,这钱也赚到位了。
所以这“花瓶姑娘”也便成了表演场上不可或缺的表演项目。
纵然地,这随着花瓶姑娘的大火,这有人便好奇了:怎么可能人的身体会萎缩在花瓶里,甚至头部还能够发育。”
这魔术如果被众人皆知又当如何叫做魔术,更不必说这还是这花瓶姑娘赚钱的工具。
那么,这“花瓶姑娘”到底是如何“生长”的?
“花瓶姑娘”的科技骗局
镜子反射。
通俗地来说,这“花瓶姑娘”便是利用了镜子反射的原理。
找到两块大概长度40厘米的正方形玻璃镜子,随后将两块镜子的背面护卫直角,并将其形成像书本张开的模样,竖立在一块方形的木板桌子上。
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两块镜子的夹角一定是270度,然后找到关键的器具“花瓶”放在两块镜子的交接处。
最后关键的一步便是在靠近镜子的桌面上挖出一个圆洞,这时候找个身高1米五的人坐进去并伸到桌子的搁板中间,这人从视觉上自然便正好被两镜背面所夹住了。
点睛之笔再将头部放在那花瓶上,只要这镜子和桌子从角度各方面摆放到位,不管是花瓶小子,亦或是花瓶奶奶,这一切都成立了。
为了不露出破绽,再在镜子周围用一个大概在八十厘米的圆桶套上去,再放点花,箱子顶上再放一个灯。
完美的“科技魔术”便完成了。
自然地,为了能够最大化吸引人主动掏钱观看花瓶姑娘,有些唱歌不好听的下边还会放点“高科技”伪装一下。
一般在花瓶姑娘的对面会有一台伪装的闭路电视摄像机,但奇怪的是这电线会在这花瓶姑娘的展览台下。
也就是说会通过摄像机将拍摄的信息输入到电脑,然后再利用遥控装置对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甚至为了能够唱歌好听,现场放的是“提前录好的歌曲”。
而这玄机便在展台上的红布下,只要剪断其中一根线,这花瓶姑娘的歌声也便戛然而止了。
因为本就是假唱又何来的声音。
只得说,这花瓶姑娘的团伙可是将高科技玩转了个明白,至于这花瓶姑娘所赚取的唱歌讲故事的五元钱,大抵也便都花在了这高科技上了。
毕竟,没点真才实学又是做镜子反射,又是高科技介入的,还真是不好搞啊。